痛點 | 分析2017年葡萄酒行業所有重大事件,我發現了一個秘密

今天聊的有點長,先泡杯茶,放個舒緩點的繆機克......民謠怎麼樣,李曉東的沒有想法,據說李曉東參加這屆的」歌手「了。民謠這個類型的音樂去和高音炮煙熏嗓們同台競爭,最後會不會只落個陪襯?好在音樂就是這樣,各種類型的存在形成完整的鄙視鏈,和葡萄酒,真是一樣一樣的。

葡萄酒,作為食品飲料行業的一個小小分支,一個行外人如果真想打聽點消息,那真是於無聲處聽細微,太難了。自媒體行業如此蓬勃發展的時期,看看葡萄酒的一眾公眾號,閱讀量不痛不癢,內容96.8%的雷同,什麼原因,觀眾基礎太薄弱唄。相比大號們動輒百萬流量,葡萄酒行業的自媒體能出個10萬+的閱讀量,那這作者必然堪稱天人。

還真有!2017年6月,皮總就有這樣一副巨作。說是巨作,倒不是指內容,因為我讀下來,發現這似乎是皮總最不用心寫的一篇稿,散漫得像是直接複製微信對話框聊天記錄,但是,但是,這篇是我見過的業內第一篇10萬+的文字。沒錯,就是那篇「xx拉菲,拉你妹啊」!這距離皮總上一篇關於葡萄酒貴賤與靈魂高低的戰鬥檄文,過去了半年,而那篇被我稱為「共和國」與「黃埔軍校」之戰的文章,也在當時少見的超過了萬人閱讀量。

傳聞王思聰先生是娛樂圈的紀檢委,因為王先生敢於抖摟娛樂圈的暗黑機密。行業爆料的多了去了,怎麼其他人都是狗仔,王先生就是紀檢委?這個道理,我不知道有咩有標準答案,但是順著這個思路,我也發現了一位葡萄酒圈的紀檢委。8月,有一篇接近五萬閱讀的文字,說「中國每年在葡萄酒上要花300億的冤枉錢」,10月,該紅人又爆出一文「奔富假貨扒皮貼」,不錯,這篇過十萬了。鵝主任對葡萄酒行業的深度攪拌和其美妙性感的外在相映成趣。

話說回來,雖然這些觀點所依託的這些事件,是確實存在的,但是觀點所帶來的轟動大部分還是在業內,並沒有有效震動到消費市場。目前來說還是只有官方的或者主流的媒體,才能影響到行業以外。

7月,外媒《福布斯》雜誌發問稱,「中國是全球第5大葡萄酒消費國。2015年,中國超過法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生產國。進口葡萄酒在中國葡萄酒市場所佔份額達29%。但中國可能有至多50%的葡萄酒是假貨。據估計,中國每小時售出3萬瓶假葡萄酒。法國拉菲莊園出產的拉菲葡萄酒可能是中國被仿冒最多的葡萄酒品牌之一......」太嚇人了,該文章數據是不是有支撐我不知道,反正我拿不出數據來反駁,或許這行業還有我不知道更廣闊的世界存在?如此堂而皇之的大放厥詞,還引發一眾主流媒體轉發,就問你,服不服啊!

就在我沉痛反思國內行業現狀的時候,11月行業爆出國際大案,2012年至2014年間一共有42萬升的IGP朗格多克葡萄酒被當成波爾多大區酒甚至瑪歌波美侯波亞克聖朱利安佳釀售出。而就在7月份,還剛爆出法國酒商將4000萬瓶羅納河谷大區酒灌裝成教皇新堡出售。到了12月,又有料爆出,義大利衛生警察發現超過410萬升葡萄酒被貼上了法定DOC和DOCG標籤。義大利酒造假也不是新聞,在9月份,義大利農業食品安全部部長就在其facebook上公布了一條信息,信息顯示,義大利政府查獲了3000萬瓶假普羅賽克起泡酒(Prosecco Spumante),這些葡萄酒已經準備好在中國的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網路商鋪銷售。造假不只有舊世界,富邑集團在6月份,在澳大利亞南部查獲近似penfolds商標60萬套,案值約人民幣1000多萬元(註:此次案件屬於商標侵權,與以上以此充好的案件略有差異)。


呵呵嗒,關於福布斯的論調,我似乎明白了點啥,中國進口的這些假酒,不會就是這些老外鼓搗的吧,看來真是個世界性難題啊。(玩笑話,真相只有一個,但是真相太大,一眼看不盡。)

還以為只有這些,誰料到朋友圈霸屏王繼續爆出。12月央視13套新聞頻道報道,大連公安偵破假冒奔富、拉菲案件,涉案15個省,涉案69人,案值3億多人民幣!乖乖,真是給力,我還以為11月央視報道的虹口警方破獲的跨越上海福建兩地14000餘瓶的假奔富案值1000多萬就已經是大案了呢。

看完這些真是心塞,不盡發出一聲知乎式的疑問: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只能以偏概全了,以上幾乎是2017年最甚囂塵上的大事件了,傳播之廣霸屏之久幾乎已經掩蓋了整個行業內所有的正能量信息。(這個行業發生過什麼正能量新聞?大佬跳槽上任,大牌握手併購,大網上線退市......這種的算嗎?)

如果用一個字來提煉這些信息,來為這個行業做個註解,還能想到哪個,而只有:

假!

雖然,這並不十分準確,窺隱私抖黑幕,是人之本性之一,所以這些點很容易熱得發燙,很容易得到廣泛傳播。但如果就單純的管窺以求見豹的話,會發現這個行業,以此充好,假冒名牌的狀況似乎遍地都是。

你說氣人不氣人,假,這個現象各行各業都有吧。律師行業還有炫富,炫假富的呢。再比如服裝鞋類,誰都知道莆田是怎麼回事,那麼多消費者還是趨之若鶩。究其原因大概有三:第一莆田產品只是牌子假,質量是貨與價統一;第二消費者清楚箇中原因,是明明白白消費;第三鞋類消費品是我們從小就使用的,你若是拿個紙糊的來冒充,是糊弄不了人的。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那葡萄酒的行業痛點就出來了:假貨多,大多消費者不能辨真假,從而得出第一個痛點就是首要解決信任問題。

下面就大連假酒案來詳細聊聊。

目前葡萄酒的很多經銷形式都是依託於圈子渠道,並不是說把一撮人圈起來可以狠狠的擼一把,而是這一撮人需要一個值得信任託付的酒商。所以很多公號在不斷的打假,這是佔領一個制高點,王海方舟子要賣東西,他們總不該賣假貨吧。所以國內造假主要集中奔富和拉菲這倆品牌,消費者不相信沒有聽過的品牌。

關於如何避免買到假貨,聽到最多不負責任的說法就是,到正規渠道去購買。奇怪的就是哪個渠道是不正規的呢,現在這個時代,我們還能接觸到什麼不正規的渠道啊。厚街都取締了天上人間都關門了,你出去保個健還能怎麼不正規?

常見的說法是網路渠道不靠譜,因為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那你以為線下豪華裝修就能放心了,那個爆出三億假酒的大連伯爵酒窖門面可是夠氣勢逼人的。但是3億案值,涉及15個省,你怎麼知道你買的拉菲奔富,你委託的酒商就沒有問題?

「奔富系列128,50元拿貨,55元出貨;奔富389、407是60元拿貨,65元出貨;奔富葛蘭許是380元進貨,400元出貨。照這樣看來,制假者平度李某和煙台宮某賺的並不多;而之所以能讓警方順藤摸瓜的原因是警方發現市場價五百左右的奔富bin389,大連伯爵酒窖只賣三百左右。

如果伯爵酒窖把65塊進貨來的bin389也賣到五百左右的正常市場價呢?這個邏輯真是詭異啊!

所以消費者也很難,我真的信任你了,我怎麼知道你的葫蘆裝的是什麼耗子葯呢?

再者說,明知道網路渠道可能不靠譜,還是要去買,這位消費者你這是在縱容犯罪。我看你以後還是不要再喝什麼拉菲奔富了,你每買一瓶,都有極大可能是在助長歪風邪氣。但是,誰也攔不住人性對低價的探求。

這就是第二個痛點,價格。

關於這個點,下回再書吧,我現在滿腦子都是李曉東:

沒有想法!


推薦閱讀:

一瓶紅酒好還是不好?看了這張圖就明白
林裕森這3本好書, 愛酒之人都在讀
只知道奔富?這14支頂尖澳洲酒 你喝過哪款?
條形碼3開頭的一定是法國進口酒嗎?
這瓶超難喝的酒背後,是史上最牛的酒商

TAG:葡萄酒 | 葡萄酒品酒師 | 紅葡萄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