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蘇格拉底聊了會兒天,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這是旭仔#從零開始讀經典# 哲學系列的第1篇 文章
為什麼要從頭開始讀哲學?提到哲學家,可能會想到那是一群「仰望星空,掉進大坑」的人,這話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哲學確實老是問一些非常燒腦的問題,比如北京大學的保安進門都會問三個終極哲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
這些問題都太大了,也都非常難回答。但是我挺想知道,2000多年前西方的智者,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
(一)
當然,在讀柏拉圖的這本《蘇格拉底的申辯》之前,我對蘇格拉底的了解是非常少的。我想,大部分人知道蘇格拉底,可能跟我一樣,都是因為他的那句名言: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一過的。但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這句牛X閃閃的金句,背後卻是一個悲情的故事,他為信仰走得那麼壯烈而又義無反顧。而我對於他本人,增添的不僅僅是敬意。
那蘇格拉底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他最擅長做的事情就是走上大街,找到一些骨骼清奇的少年,說:來,我問你幾個問題唄。
如果那被問的少年是我,看到這位年逾七旬、滿頭白髮的老爺爺,而且也沒有從他兜里掏出他的二維碼讓我「掃碼領取優惠」,我就一定會放下警惕,跟他聊上幾句。可哪想到這位蘇老爺爺絲毫不考慮我的感受,幾個回合下來,我被他問得啞口無言,無處遁形。他毫不客氣地指出,說我那些自以為知道的知識,其實都是「偽知識」!我不服,拼盡最後一絲力氣,說,您看,我從小都學習不錯,還留過學,有那麼多專業技能,我誰啊?我行業精英啊!我升職加薪,考各種證,努力在大城市紮根,我擁有的怎麼是「偽知識」呢?我簡直是優秀青年的代表啊!
蘇爺爺微微一笑:「不認識自己有三種:沒有錢而自認為有錢;不高不美而自認為很高很美;而人類容易犯的最大錯誤是,不好而自以為好,即,不智慧而自以為智慧!」
我呆了。
這下好了,我一下子被戳中軟肋,我顯得又窮又丑,而且還蠢。重點是,當我問他:「那我應該怎麼辦呢?」
蘇爺爺留下一句話:「我只知道,我也啥都不知道呢!」說完這句話,蘇爺爺的哲學使命完成了,微笑著款款離開。試求此時我的心理陰影面積。
晚上回到家,我自個兒暗暗琢磨,慚愧歸慚愧,可是他指出的那些問題,確實都是真的!認識自己的人,不僅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我以前確實是一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的人,我不關心公共事務,我只關心自己的世俗生活——周末健身,吃個輕奢,看個啥劇?這已經是我最關心的事情了,至於特朗普在推特上又diss了誰,金正恩又搞了一個什麼蛋,Brixit是 British 和exit的合寫,我其實,真沒什麼興趣。不過如果你讓我談談,現在是不是自媒體創業的風口?年輕人應不應該在一線城市奮鬥?之類的話題,我也能咔咔跟你聊半天,並且堅信自己說的是對的,眼裡閃爍著指點江山的光芒,一副青年才俊的樣子。
但自從遇到蘇格拉底,我就再也回不去原來那種歲月靜好的生活了。我常常想,他到底在我的生活中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呢?雖然一開始,他連環炮似的詰問讓我無地自容,甚至有時會控制不住地非常厭惡他那副自負的樣子——畢竟,沒有多少人願意承認自己的愚蠢。
可是,如果城邦里的大家都意識不到自己的愚蠢,那大家又怎麼會想著要去改變自己,去學習和進步呢?正是懷著這樣樸素的心愿,蘇格拉底樂此不疲地通過詰問別人而激發他們的思考,這也就意味著,他把揭露他人的愚蠢這件並不是那麼受歡迎的工作,當成了自己終身的使命。蘇格拉底的智慧就在於,他知道人的界限和無知。
我也終究,是和以前不一樣了。我雖然還不清楚關於什麼是「好」和「存在」這樣的哲學知識,但至少我知道了,具體的知識只是從屬性的,一個人完全有可能知道某些具體知識,但不理解真正的「好」是什麼。真智慧是,能夠時刻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並能夠大聲對那些偽知識說「不」。
因此,他是一位偉大的老師,我要感謝他。
其實不論是兩千多年前的雅典,還是現在,人們對於自己世俗生活的關注程度從來都是沒有變的。那個時候,雅典的人們主流也是追求財富和官職,而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對自己誠實,向內反省自己。蘇格拉底就是看到了人們的這一面,並且覺得得到了神的啟示,才走上了這條幫助人們向內省察的道路。
(二)
時光回到兩千多年前,一個雅典年輕人狀告蘇格拉底,說他不信城邦諸神,敗壞青年。於是蘇格拉底被帶到由500人組成的陪審團前,做了一場著名的申辯。在法庭上,講究的是用巧舌如簧的辯論術取勝,而蘇格拉底卻只想說出哲學真理。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把這一過程記錄了下來,就是這本《蘇格拉底的申辯》。
我花了兩三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看到的,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家為自己申辯,更看到了他的正義、大愛、勇敢、真誠,和義膽忠肝。 他一生積極地尋人聊天,積極地引導別人去思考和省察自己的局限。他真誠地愛著雅典城邦,愛著雅典人民,才能在生與死之間,做出那個忠於他自己信仰和希望的選擇,面對「不敬神」和「敗壞青年」的指控,哪怕他有輕而易舉就能擊敗對手的高超的辯論能力,他也選擇不用,寧願選擇激怒陪審團的辯論方式,被雅典人最後用石子投票的方式,判處了他死刑。
他忠於自己的哲學使命,因為在他看來,「真相」比「修辭」重要,或者說,「理性」比「說服」重要。
(三)
傳說在3000年前的希臘,阿波羅神殿進門處刻著這樣一句話:know thyself(原文是希臘文),意為:認識你自己。這句話後來被奉為「德爾斐神諭」,而蘇格拉底的一生,就是這句銘文最偉大的註腳。
我禁不住問,蘇格拉底也不是神,他是如何「認出」值得他付出一生的哲學使命的呢?
曾有人問女祭司:祭祀祭祀,誰是世界上最智慧的人?得到的回答是,神認為蘇格拉底是世界上最智慧的人。對這一答案,蘇格拉底自己也將信將疑,可為了驗證這道神諭,他找了那些雅典城邦里的智者代表們——匠人、詩人、政治家等一一交談,卻在追問中揭穿了他們的無知,他明白了「認識你自己」的神諭,並不止於自知之明,最高境界則是通過對自己和他人無知的省察,來追求「無知之知」。
「無知之知」是個挺難理解的概念,我讀了吳飛的義疏才明白,「認識你自己」這句箴言,不是自我膨脹,不是自我菲薄,也不是關起門來做一個冥思苦想的宅男宅女,而是不斷在與他人的對話中驗證和省察的過程。
吳飛在書中提到的幾個解釋我認為可以作為理解「無知之知」這個概念的關鍵:
- 做萬事的目的,不是為了取勝,而是為了求真。
- 偽知識,就是那些把本來應該用在求真上的寶貴注意力,都放在了算計和鑽營上面,甚至誤把算計和鑽營的本事當成了智慧。
- 對真知的不懈追求就是對各種偽知識的不斷駁斥。
- 只有理解了人類認知能力的天然缺陷,自信地否定各種虛假的知識,才是真正的智慧。
蘇格拉底把「關心靈魂」當做人的首要責任。他說:我嘗試勸你們中的每一個人,不要先關心「自己的」,而要先關心「自己」,只有把「自己」照顧好了,不斷追求最智慧的自己,提升修養,那些「自己的」,才能水到渠成。他雖然像一隻牛虻一樣,整天到處勸說、驚醒,讓雅典城邦中的人們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缺陷,但是他卻不以老師自居,因為他認為,「智慧是不可以傳授的,智慧是靈魂之事,只有依靠自己去完成。」
最終,蘇格拉底飲鴆而亡,他以性命為代價激發了後人的思考,他仍然在耳邊時刻提醒著人們,該如何做出靈魂應該做的選擇。
歡迎訂閱我的專欄:
從零開始讀經典
下期預告
第二本旭仔打算讀的經典書,是柏拉圖的《理想國》。立字為證,謹防打臉
歡迎在評論里留言,寫下你的思考/指正/吐槽。
閱讀更多:
科幻片《降臨》:語言的陷阱、線性思維和鯉魚科學家
推薦閱讀:
※【思辯的歷史】蘇格拉底之死
※Barry Allen, Vanishing Into Things,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304 pp. $45.
※【思辯的歷史】柏拉圖思想(一)
※跳江被蛇嚇回岸邊 多想辦法怎麼救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