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過後,2018年自媒體人的出路在哪?

作者:菌叔,新媒體運營老鳥。運營類原創垂直號公眾號ID:unceljun,職場原創號ID:almadness)

在公眾號從Beta轉為正式版的背後是公眾號打開率越來越低,文章閱讀率持續下降。目前整個行業,公眾號打開率已經低至3%-5%(注意,是打開率不是閱讀率)。媒體報道的各種爆款文章,各種成功的變現似乎和我們無關。繼續堅持下來的自媒體人,也開始漸漸浮躁。寫作者為了提升打開率,不得不祭出標題黨大招。為了能夠維持生計,不得不開始接受各種亂七八糟的廣告植入和粗糙的付費微課開發。而另一方面,公眾號讀者的耐心卻已漸漸被寫作者們消磨殆盡。

公眾號閱讀率持續走低的原因在於:

1、公眾號數量繁多,內容同質化;據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微信公眾號數量已約1400萬個。在數量繁多的公眾號大軍中,選題和內容的雷同導致了公眾號的閱讀量越來越低下。

2、創作者遭遇內容創作瓶頸。對於個人創作者,如果沒有很強的內容運營能力,很容易就會陷入內容創作的瓶頸。這表現為,個人知識的輸入跟不上源源不斷的內容輸出需求,如果公眾號的內容無法有更深入或者更豐富的內容表達形似,用戶逐漸脫離是必然的。像「三表龍門陣」這樣的優秀自媒體,為了吸引和留存用戶,三表是連脫口秀視頻、唱歌、寫字全都用上了。試想,像我們這些只會碼子的自媒體人,還有多少生存的空間。

3、用戶對各種套路已經厭倦不堪;創作者和運營者為了獲得文章的關注度,不得不依靠博眼球的標題黨形式。很多的情感號在標題上甚至只能走低俗的路線來獲得文章的打開率。「上床」、「做愛」、「一夜情」……這樣的關鍵詞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長期以往,用戶早就對這一套已經產生免疫,依靠騙點擊的方式獲得文章閱讀,無形之中是在不斷地消耗創作者自身的公信力。

4、公眾號變現困難。絕大部分運營者無法通過寫作獲得報酬,使得創作者的內容輸出質量和熱情漸退。絕大部分的自媒體人一開始做公眾號的時候,全然憑著興趣在做。大多數自媒體人都沒有想過太遠,包括我在內。但一個人的熱情是有周期的,依靠激情可以讓我們做好一個開端,但如果想要走得更遠,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而這個腳踏實地,就是盈利。

很可惜,絕大部分的自媒體人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變現路徑。看著人家賺得風風火火,自己卻只有那零星的打賞費用,到後來ios的用戶不能打賞,收入更加可憐。接廣告那些,對於小號來說,根本沒有多少機會。甚至,我看到很多粉絲量好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變現能力還不如我這幾千個粉絲的。能夠滿足最基本的生存,興趣才能在生根發芽後變成參天大樹。

5、朋友圈及社群活性越來越低。這主要原因在於朋友圈信息流越來越大,特別是最新版本的微信,小程序擁有了清晰的入口,已經被用戶質疑微信將要走信息流的方向。信息越來越多,信息越來越無法有效觸達目標用戶。而另一方面,特種標題黨套路化的運營中,使得用戶的分享意願降低有讓內容觸達更加困難。即便是運營者將內容甩到各種社群里也沒用,如今的微信社群生命周期甚至只有幾天的時間了,新群創建沒幾天就成為了垃圾廣告群。要知道,在前兩年,朋友圈和社群可是內容分發的最有效渠道。

但另一方面,我們發現,那些優質頭部大號,閱讀量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那些原本是從傳統媒體轉型過來的媒體和寫作者,他們的公眾號閱讀量和用戶量甚至是不減反增。也就是說,用戶和流量都在主動的流向優質的原創公眾號。

潮水過後,2018年自媒體的出路在哪裡?

1、打造有腔調的自媒體IP。

公眾號本質上也是一個產品,任何的營銷本身都不能脫離產品根本。在內容同質化的今天,擁有獨具特色的產品才能在競爭中勝出。除了那些頭部大號之外,很多中小號也能獲得很好,是因為已經擁有非常鮮明的賬號人格化。這在去年的時候,我在幾篇文章中強調過這個觀點。打造有腔調的自媒體賬號,才能在擁有很強的變現能力和粉絲粘性。

什麼是有腔調?

就是差異化,有鮮明的個性特點。看到咪蒙的文章我們能很容易分辨出這是「咪蒙體」,看到神轉折軟文,我們第一聯想到「顧爺」,這就是腔調。

2、清晰定位,深耕垂直領域。

自媒體和打井一樣,一直往下打,越到最後,水就會越多。而如果東一鏟,西一鏟,那是沒法打出水的。

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告訴我們,一定要聚焦,要深耕垂直領域。越聚焦,越垂直,越有可能成功。做得好的頭部大號,都是特定領域裡的佼佼者。如果你想什麼都吃,結果什麼都吃不上。隨便從新榜500強大號里看看,有幾個賬號是什麼都寫的?

很多人都懂這個道理,但卻很難堅持下去。原因很簡單,浮躁。看到別人追逐熱點,做娛樂八卦的內容好像很快出爆文,漲粉絲。於是,心裡多少也是會有所觸動。要想有成績,就要耐得住寂寞。用戶不是傻子,他們很容易忽悠,但他們不會一直被忽悠。如果你用真心對待你的讀者,他們也會用真心回報你的真正。即使漲粉很慢,你也不用著急,口碑會如滾雪球般慢慢滾大的。

一個願意始終追隨你的讀者,比得上1000個你用套路和小恩小惠擼來的粉絲。

3、團隊化運營,抱團推廣。

越是往後,我們會發現,單純依靠個人創作能力是無法扛住賬期的輸出壓力的。一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持續的輸出必然會有知識空虧的一天。雖然我們可以通過熱點抓取,讀者互動才保證擁有新鮮的創作素材。但無論如何,團隊化、抱團式的運營更容易產出爆文和穩定的優質內容輸出。如今我們看到的優秀的賬號都是團隊化運作的,包括咪蒙這樣的大號。

為什麼我們看到團隊運作的大號更容易出爆文呢?因為他們每一篇文章,從選題,到標題擬寫,到行文故事都是一起頭腦風暴。這使得他們更容易找到用戶的痛點所在。

另外,團隊化運營的好處在於,可以擁有更多的推廣資源和渠道。團隊成員結構的組成一般都是互補性比較強的,有的有很強的商務能力,而有的有很強的內容創意,如此下來,就能夠在各個點上都有所突破。單兵作戰的個人自媒體,可以做好內容編寫就已經阿彌陀佛了。

在2017年,我發現抱團推廣已經是一種推廣共識了。小品牌要想方設法去勾搭大品牌,大品牌要做做品牌聯動。一個平台的用戶和流量都是有邊界的,只有打破這種邊界,你才能有所突破。無論是做用戶推廣,還是做爆文和商業變現,只有抱團推廣,你才能做大。一個人干,是牛人,兩個人三個人干,那是格局。

4、回歸價值原點,回歸內容本身。

想一想,做雞湯情感的,你的號有沒有給人帶來精神寄託?做知識分享的,你有沒有真正幫助到你的用戶能力的提升?如果回歸價值原點,我們提供了多少價值給用戶?這就是你未來能否長久生存下去的根本。

在悟空問答和知乎上,有人問,做自媒體,只有1000個粉絲能否養活自己?答案是可以。如果你給用戶提供的價值讓他覺得撿了個大便宜。那麼,用戶是完全願意付出相應的報酬的。這一點,2017年很多知識分享者已經通過知識付費驗證了。

今年羅胖子的跨年演講也說,我們不僅要有流量更重要的是要做優質用戶的篩選。我們可以通過價值提供和門檻來做用戶篩選。

誰都希望成為自媒體大神,誰都希望能在做自媒體的時候順便能養活自己。但很多事情記不得,或者說不能太著急

內容依然為王,內容就是你的產品。大多數的企業在做新媒體的時候,很容易走偏,以為渠道是根本。這就大錯特錯。我看過很多小號憑藉一篇爆文大號紛紛轉載,漲粉幾萬幾十萬的,也看過很多企業擁有龐大的流量出口,也是沒辦法做好自媒體。

深耕內容是根本,在成王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

5、嘗試多種內容形式表達,提升內容穿透。

當可選擇的公眾號越來越多,用戶流失越來越嚴重,公眾號打開率越來越低。如何留住老用戶,如何做用戶拉新?

我給的答案是,讓自己的能力多提升一點。想做自媒體,可不是簡單的會碼碼字就行了的。除了要有優秀的內容生產能力,還要嘗試一些新鮮內容表達方式。不同的用戶,對於不同的內容感知度是不一樣的。

在2017年,我們看到大部分優秀的原創自媒體大號除了文字創作之外,還會開設各種音頻、微課分享、社群運營、直播、峰會沙龍組織等。通過不同形式的內容,提升內容和品牌在用戶的穿透觸達。

6、敢於變現,謹慎收割。

我始終認為,做自媒體賺錢可以不是你的目的,但維持基本的生存所需是我們創作者必須要求。我們做自媒體的,很多都是出於興趣而在做公眾號,但也更多的是為了可以獲得變現收益而做的。

變現方式有三種,廣告、賣貨、知識付費。無論是哪一種,都不能離開一個原則,那就是價值等價或是物超所值。

偏離了這一個原則,我們的變現就不可持續。如果我們為了變現,而不顧用戶感受,我們就會遭受用戶的懲罰。我們要敢於嘗試各種變現的方式,只要我們能提供價值相當的服務,但我們又要謹慎收割用戶。吃相太難看,往往下場都很慘。

有的時候,不在於你做得有多好,而是在於你給用戶傳達的誠意。

最後,我要說,如果你的公眾號在2018年死掉了,最大可能是你堅持不下去了。

2018年1月1日

更多新媒體運營幹貨,微信搜索unceljun關注菌叔的公眾號。

推薦閱讀:

《增長黑客》讀書筆記
套用這三招,為產品做出一個絕妙的創意廣告
屌絲運營:有產品,無渠道、無資源、無經驗,初創公司該如何做運營?
如何進行 QQ 群運營?
如何提升運營人員工作效率?

TAG:運營 | 運營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