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你,但不知道怎麼靠近」 | 如何與迴避型依戀的TA好好相處
更多知識,關注微信訂閱號小麥心理X(xiaomaixinlix)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明明很喜歡對方,卻總是表現的很不自然,甚至在過分親近之前會選擇逃避";
"和戀人出現矛盾衝突的時候,你會拒絕一切溝通,即使對方電話微信連環call都不為所動";
"你掏心掏肺說了一堆動情的話,期待雙方的真誠交流,對方卻只回復了一個「哦」;
如果你在親密關係中是這種狀態,或者你的戀人是這種狀態,那麼你們可能是迴避型依戀人格,這段感情只會讓你感覺越來越累,你們的關係也很難持續下去。
關於依戀
依戀這個概念最早是由英國精神病學家鮑爾比(John Bowlby,1969)提出的,他在洛倫茲(Konrad Lorenz)的研究(嬰兒對母親的印刻理論)和哈洛(Harry Harlow)的實驗(幼猴儘管由鐵絲做的母猴餵養,但卻尋求依偎於有絨織物的母猴)的基礎上,將依戀定義為「個體與具有特殊意義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紐帶的傾向,能為個體提供安全和安慰」。艾斯沃斯將依戀分為安全型、迴避型和反抗型三種。
安全型依戀(secureattachment),這類型的嬰兒與母親在一起時,將母親視為「安全基地」,以母親為中心去主動探索環境,並不會總依偎在母親身旁,只通過偶爾的靠近或眼神注視與母親交流。母親在場時,嬰兒感到足夠的安全;母親離開時,明顯表現出苦惱、不安;但當母親回來時,會立即尋求與母親接觸,將其作為「避風港灣」,易被安撫。約佔65%~70%。
迴避型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主要表現為與母親剛分離時並不難過,但獨自在陌生環境中呆一段時間後會感到焦慮。容易與陌生人相處,容易適應陌生的環境,很容易從陌生人那裡獲得安慰。當分離後再見到母親時,對母親採取迴避態度;有人也把這類嬰兒稱為「無依戀嬰兒」。約佔20%。
反抗型依戀(anxious-resistant Attachment)主要表現為每當母親要離開前就顯得很警惕,當母親離開時表現得非常苦惱、極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暫的分離都會引起大喊大叫。但當母親回來時,其對母親的態度又是矛盾的,既尋求與母親接觸,但同時又反抗與母親接觸。當母親親近他時,生氣地拒絕、推開,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遊戲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時朝母親這裡看。約佔10%~15%。
這三種依戀類型中,迴避型依戀和反抗型依戀都屬於不安全型依戀。Bowlby認為,不安全依戀類型是相對穩定並長期保存的,但是,它可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1987年,Hazan與Shaver提出,成人戀愛關係與嬰兒及其依戀對象關係非常相似,他們將嬰兒依戀理論推廣到成人的親密關係中(Hazan,1987)。他們認為,成人戀愛關係與嬰兒-照看者關係一樣,也是依戀,並且浪漫的愛是依戀行為系統和動機系統的特徵,這些系統產生出照顧行為和與兩性相關的現象。
成人戀愛和嬰兒依戀都存在的共同特徵:
1、都會在另一方在身邊和能夠響應自己時,感到安全
2、都有親密、私人性質的身體接觸
3、 當不能親近另一方時都感到不安全
4、都與另一方分享自己的發現
5、 都會撫弄另一方的面部,並都顯示出相互間的迷戀和專註
6、 都會進行「身體交淡」
成人依戀類型反映了個體對自身和他人的認知、人際關係、個人適應等方面的差異。當我們對某人產生依戀時,我們會產生接近TA的願望(與其分離時感到焦慮),感到威脅時傾向於求助於TA,並且感受到被TA支持著去探索種種新事物。
迴避型依戀
在戀愛關係中迴避型的成人,似乎不太在意親密關係,可能寧願不依賴於別人、或不讓別人過於依賴自己。還有些是害怕同他人靠的太近會受到傷害,因為日後不得不有的分離使感情上感到痛苦,於是盡量迴避付出自己的情意。
迴避型成人中,一些通常被稱為恐懼-迴避型的成人儘管採取防禦姿態但仍適應不良,而另一些通常被稱為離棄-迴避型的成人能夠利用防禦策略來進行適應。例如,在一項實驗指定的任務中,成人被要求就失去自己的伴侶進行討論,Fraley 和 Shaver (1997) 發現,離棄性個體(即與依戀相關的迴避維度得分高而與依戀相關的焦慮維度得分低)和其他個體具有同樣程度的心理苦惱(根據皮膚電導率測定)。但是當要求他們抑制自己的意念和情感時,離棄性個體能夠有效地進行抑制。這就是說,他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自己的心理喚起,並最大限度地不注意與依戀相關的意念。而恐懼-迴避型個體對自己情感的抑制則不那麼成功。
迴避型依戀者在親密關係中的典型表現:
1、親密恐懼( fear ofintimacy)
迴避型依戀的人們往往對於伴侶之間的親昵行為很抗拒,比如牽手、擁抱、性接觸等等。甚至有時伴侶對自己表達關心時,迴避型依戀者都會覺得窒息到想要躲開。迴避型依戀者對私人空間的需求很高,關係的拉近會使他們產生一種被控制的恐懼感。他們在關係中也隨時處於防禦狀態,準備著關閉自己的「情感閥門」,從關係中撤離。
2 、假性獨立(pseudo-independence)
迴避型依戀的人常常壓抑自己對於親密關係的需要,說自己「對談戀愛不感興趣」或是「談戀愛好麻煩啊」,並且看似很獨立,所以對他們來說,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是很困難的。即便在談戀愛時遇到極端的應激事件,迴避型依戀者也會竭力裝作漠不關心。比如面對伴侶提出分手的威脅,他們可能也會無所謂地聳聳肩說:「隨便你啊,不行就分唄。」
3 、「花花公子」
迴避型依戀者的另一種特殊表現是:一直在尋找親密關係,但也一直單身,總是撩完就跑。他們在戀情初期也會表現出較高的投入和熱情,但是一旦關係有進展,或趨於穩定,他們冷漠和退縮的特點就會顯現出來,通過各種方法來逃避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或是找借口分手。
如果你喜歡的人是迴避型依戀者,你會發現ta總是看起來無所謂,洒脫的好像邊城浪子一般,甚至經常被人誤會情商低,不懂對方心思,或者顧左右而言他。其實在ta內心深處,有著對親密關係的渴望,但表現出來就是被動的,是無所謂的。尤其是當你是一個焦慮性依戀者時,對親密關係有著本能的佔有慾,希望與對方親近,恨不得24小時都待在一起。這個時候,就像捉迷藏一樣,你進一步,ta退一步;你給的太多,ta付出的太少;你喜歡零距離,ta喜歡遠距離。
迴避型依戀者並非冷漠,也並非無欲無求,只是不會表達自己的愛與關心,也保持有獨善其身的理性,避免過於親密的關係,始終留有自己的一絲空間。所以在與ta們相處的過程中,可能剛開始會很愉快,因為距離還沒那麼近,當漸漸的觸及到很親密的界限,ta們就開始有所抽離,這不僅源於ta們對於過分親密的關係的不信任,也源於保護自己的動機。
迴避型依戀產生的原因
前面說到,成人的戀愛同嬰兒-照看者的關係一樣,是種依戀,所以從嬰兒期到成人期,最初形成的依戀對成年期的親密關係是有很大影響的,或者是一以貫之的。
嬰兒期的不安全依戀
嬰兒在與母親建立依戀的關鍵時期,如果沒能得到母親的及時回應和關愛,就很難形成安全型的依戀。如果孤獨兒童的生長環境不變,他在幼年時期的心理特點將隨著他的成長而成為他的人格中的基本特點,成為一種在人際關係中,特別是親密關係中的迴避型人格。
如同在幼年一樣,他否認自己的情感甚至物質需要。事實上他不是沒有親密的需要,而是在幼年時期把這種需要放棄了。他們的性格通常是冷漠甚至冷酷的,缺乏對生活興趣和追求。因為總是迴避過多的親密接觸,他們顯得似乎很獨立。
過往的戀愛經歷
那些在過往的戀愛經歷中受過傷的人,會下意識的保護自己免於再次受傷害。譬如說一個人第一次談戀愛時會比較勇敢,因為還沒有戀愛經歷,也沒有受傷經歷。如果在這次戀愛中能夠感受到足夠的關愛與安全,就會有比較愉快的戀愛體驗。如果這段關係中感受到冷漠、背叛、孤單,就會受到很大的創傷。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創傷會逐漸癒合。但你若讓ta再義無反顧的喜歡一個人,基本是不可能的,ta會下意識的保持一定的距離,對於親密關係也是斟酌再三才考慮要不要確立,與異性的相處也會留有餘地。
同伴團體的影響
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受到同伴團體的影響,不管是價值觀,還是穿衣風格,更或者是親密關係。如果你身邊的小夥伴有著穩定的親密關係,你或者會受到感染,有意識的學習如何處理親密關係;而如果你的小夥伴不會處理親密關係,總是搞得一團糟,你也容易受其影響,而有保留的面對自己的親密關係。
如何與迴避型依戀的TA好好相處
多給TA肯定的愛
迴避型依戀的人也許會事業有成,腦子聰明到嚇人,但當ta面對自己的親密關係時,卻手足無措。遇到衝突就選擇消失,面對戀人的親近時要麼逃避、要麼口是心非。在與之相處時,要多點耐心,如果你確定ta就是迴避型依戀者,而且你是真心喜歡ta時,多給ta肯定的愛。
因為在ta們心中是缺乏安全感的,在沒有百分之百確定被人喜歡之前,是不會輕易表露自己的心意的。如果你們之間產生了矛盾衝突,ta是很難繼續爭吵或者討論問題的,通常會像鴕鳥一樣把頭埋起來不面對,這就需要你慢慢的溝通,帶點主動性去靠近ta。
不去強迫ta完全改變
迴避型依戀者的處理方式並非一日形成,因此妄想完全改變對方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想要的這種改變在ta看來是強迫,是壓力,只會讓ta更加遠離你。所以在了解ta的前提下,知曉哪些情況ta會選擇迴避,哪些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改變程度。人不可能改變別人,要改變的只有自己。你覺得ta不合你的心意,是因為你對ta做出了要求,有了內設的期待,所以在沒能滿足你的情況下你就會生氣、憤怒。
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
迴避型依戀的人看似洒脫不羈,拿得起放得下,實則害怕他人的不真誠,尤其是面對親密關係時,害怕被套路,害怕被遺棄。所以與ta相處時,確定ta是一個不錯的人,就不要玩套路。坦誠說出你的想法和需求,不要故意說一些拐彎抹角的話或者傷人的話來考驗ta,這樣能避免雙方的猜測和失落。
References:
BowlbyJ.Attachment and loss Vol 2 Separation Pimlico,1973/1997
Hazan C,Shaver P.Romantic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1987,52(3):511-524
Berry K ,Barrowclough C,Wearden A.A review of the role of adult attachment style in psychosis:Unexplored issues and qu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Clinical PsychologyReview,2007,27(4):458-475
EricksonSJ,FeldsteinSW.Adolescenthumoranditsrelationshiptocoping,defensestrategies,psychologicaldistress,andwellbeing.ChildPsychiatryandHumanDevelopment,2007,37(3):255-271
推薦閱讀:
※在《血色浪漫》里,周曉白那麼愛鍾躍民,為什麼鍾躍民卻不和她在一起?
※韓佳人為何嫁給延正勛?
※如果被當成備胎了該怎麼辦?
※你說的那麼有道理,自己也一定過的非常狼狽吧?
※《愛情公寓4》主演婁藝瀟和李川談戀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