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用共享概念哄騙投資人?

共享經濟現在有多火?看看現在上街買菜的老奶奶都會騎小黃車就知道了。為了成為風口上起飛的豬,不少創新企業都使出渾身解數想要往共享經濟靠攏。

但是實際上,部分宣稱「共享xx」的項目,都只是道貌岸然地穿著共享的馬甲,實際上卻是假的共享模式,這一點在公眾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和租賃經濟》一文中也有提及。

讓我們一起來看下面這五個項目是如何用共享的「新瓶」裝舊酒,裝的是什麼酒。

共享空調

我就是共享的 「風口」

8月8日,在廣東順德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空調正式被納入為「共享家族」的一員。

廣東美博製冷設備有限公司率先同行,提出了「共享空調」的概念,推出掛機、櫃機和移動空調三款共享產品1.0公測版。預計將於2017年10月1日投放,以廣州作為首個試點。

共享空調的收費模式選取了「押金+按時收費「的形式,押金視空調匹數而定,在1000至3000不等,大致為購買價格的三分之一;按時收費暫定為每小時1元。如果按照每天6小時×每月20天×每年5個月的使用長度,大約5年能夠收回一台空調的成本。其餘用戶關注的安裝、調試、保養等費用均為免費,用戶完全可以放心安裝使用。

點評

關鍵詞:舊瓶裝新酒

這個項目是最典型的舊瓶裝新酒式的套路:原本是最傳統的租賃XX行業,搖身一變,成為共享XX,瞬間吸引了投資者的眼球,兩廂看對眼,於是乎大筆融資到手。

項目創始人可以說非常體諒每天疲於「抓住風口」的VC投資經理了,這個項目的盡職調查特別簡單,為投資人省去了判斷商業模式的苦惱——只需要抓起電話,問一問十幾年前宿舍樓下租空調的老大爺,就可以知道模式能不能跑通了。

選擇在10月份夏天剛過的時候上線共享空調,也印證了雷軍的名言 「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這不,只要站在風口,秋天也不愁把空調租出去了。

共享健身倉

共享健身倉,與眾不同最時尚健身肯定棒

7月成立,半個月內立即獲得來自經緯創投、獵鷹創投等多家投資機構共計數千萬的兩輪融資,估值飆升過億。這家名為「覓跑「的共享健身倉,確實不簡單。

覓跑共享健身倉單看外觀,和流行的miniktv確實有點相似:四五平方米的玻璃房子裡面放著跑步機等健身設施,配有空調、屏幕、空氣凈化器等,可供一到兩人使用。

自助按時收費,日均5-6小時的有效使用時長,單個運動倉的單日收入可達70元左右,回本周期在8-10月左右。共享健身倉選擇切入社區場景,期望在年底投放到1000個北京的小區。

點評

關鍵詞:潮汐效應、商業模式

覓跑以社區作為切入點,用戶需求這一方面至少是不用愁的,若能投放至1000個北京的小區,輻射人口數量相當可觀。但是,這麼大一塊用戶需求,實際上是不能完全吃到的。

社區場景的一個重點,就是明顯的潮汐效應——高峰忙不來,低谷閑得慌。身著全套運動裝備,卻找不到空閑的健身倉,不得已悻悻而歸的用戶是否會放棄使用?我們不得而知。

望而興嘆,悻悻而歸的用戶是否會放棄使用?我們不得而知。

眾所周知,傳統健身房的盈利模式並非依賴健身器材的使用,而是依靠會員系統。也就是說傳統健身房賺的是那些辦了會員卡,卻很少去健身的客戶的錢。

共享健身倉能否打破傳統健身房摸索多年而屹立不倒的商業模式,創造新的贏利點,仍有待觀察。

共享雨傘

共享雨傘有樁了

春筍共享晴雨傘在8月12日獲得1200萬天使投資,領投方為知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是共享雨傘領域金額最高的一筆投資。

此前,春筍雨傘還獲得過一筆500萬的天使投資。目前,春筍雨傘面前已經覆蓋了上海的楊浦區,計劃半年內覆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並率先同行走出國外。

與其他共享雨傘品牌對比,春筍晴雨傘在配置上顯得更為高端:採用了實用的反向收合設計以及專業防晒塗層,帶來更優質的用戶體驗以及晴雨兼用的使用場景擴充。

說到共享雨傘,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會是想起這個段子。

在這個段子背後,是大眾對於共享雨傘這類小物件的一個關鍵性顧慮:如何防止「共享」變「私有」?地鐵或者商場借用的雨傘,也常見丟失的情況。拿來「共享」的雨傘,又如何避免這個問題?

春筍雨傘採取了有樁式設計,將雨傘歸還樁機時才結束按時收費,長期不還將會帶來較高的費用。春筍雨傘聲稱這中設計可以有效規避共享雨傘常被詬病的「不付費取用、用完不還」的風險。

點評

共享雨傘的需求是否成立?

關鍵詞:頻次低、廣告價值

首先,共享雨傘的確是真實的需求,這從之前共享雨傘一天之內被一掃而空的盛況中可見一斑。

而雨傘本身又是極易於規範管理的標準化產品,讀過我《哪種商業模式能搔到投資人的G點》這篇文章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樣的產品從管理與運維的角度考慮是適合共享模式的。

然而,農民伯伯又說:「自從有了共享雨傘,終於有比我更靠天吃飯的人了。」在上海年降雨天數為125—136天的城市裡,共享雨傘一年中有2/3的時間沒有用武之地。

看來投資了共享雨傘的天使投資人得在桌上擺張蕭敬騰的照片,日夜祈雨了。

相比而言,共享雨傘的廣告價值興許要比其所謂「共享價值」更為顯著如果一把不到10塊成本的傘被100個人看到,一個PV1毛錢,這樣的雨傘廣告印可要比投放在數據行情造假的互聯網媒體上要靠譜多了。

共享充電寶

完成五個「小目標」,坐等王思聰吃翔?

本月,共享充電寶品牌充充獲得唯獵資本、龍帆傳媒集團等銀行信託機構及政府引導基金的A輪融資,總額超5億元。這是共享充電寶領域金額最大的一筆融資記錄。

共享充電寶市場雖然還在早期,但是競爭已經相當激烈。這個王思聰不看好的生意,現在已經有騰訊、螞蟻金服、小米等等入局,盛況空前。

共享充電寶主要有固定式和機櫃式兩種使用模式,使用場景不同。固定式多見於餐廳、咖啡廳等場所,固定在桌上不能帶走,因此只能在店內使用;機櫃式在店鋪或街道兩種不同場景都適用,用戶使用後歸還同品牌機櫃即可。

充充目前已研發兩代產品,第一代產品為小型機櫃式,在北京已開拓500多個線下點位;第二代產品為固定式,意圖廣泛布局於各種場景。

充電寶押金為68元,使用一天只需要2元,使用時長超過48小時則視為購買,確保了歸還率與流通率。同時,為了防止盜損,充充還需要對用戶進行實名驗證或芝麻信用對接。

點評

充電寶背後的男人 — 朱嘯虎

關鍵詞:特殊場景、保護費

朱嘯虎在今年8月與36Kr的訪談《對話王剛朱嘯虎:共享單車格局已定,下一個風口已投,3個月後見|36氪獨家》中曾經表示:「 首先,依賴於特殊場景的項目會很危險,比如說共享雨傘一個重要場景是放在地鐵口,籃球必須在球場邊,他們不讓你做了或者坐地起價你怎麼辦?很有可能淪為更給他們打工。」

等等,「依賴於特殊場景的項目」說的不正是被他奉為「風口」的共享充電寶嗎?

不論是依賴於餐廳、酒吧的小場景機櫃型,還是依賴於醫院、高鐵站、景點的大場景機櫃,在搶佔市場的大戰打起之時,充電寶們都將面臨被收「場景保護費」的危險。

使用場景就那麼多,為了在鋪設範圍上贏過對手,充電寶必將忍受地主們的坐地起價,哪怕真有盈利空間,又是否能承受得住場景所有者的傾軋呢?

莫非朱嘯虎這是在打自己的臉?

共享馬扎

馬扎如何共享?貼上二維碼。

8月初,在北京眾多公交站點,共享馬扎驚艷登場。如果說共享單車是為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那麼共享馬扎就是解決等公交車最後十分鐘的休息問題,直擊用戶痛點,馬扎也和其他共享家族的成員稱兄道弟了。

馬扎如何進行共享的?

這些色彩繽紛的共享馬扎,與普通馬扎最大的區別,就是在與上面碩大的二維碼。無需押金,無需註冊,只需要掃碼就可以使用,進入微巴公司的微信公眾號查看共享馬扎以及其他共享項目的介紹。用完交給下一個人,就完成了共享的工作。

簡單方便的使用,不需投入任何成本,共享馬扎給市民帶來了便利,給共享領域帶來了革新。

點評

不過,好像有點不太對

盈利模式在哪裡呢?

沒有任何定位、計費設施,隨手取用,甚至連「掃碼即用」都是可有可無的,沒有任何技術元素的共享馬扎,幾乎都可以被稱為公益馬扎了。

共享馬扎身上幾乎沒有共享的血液存在,但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這卻是運營方的絕妙安排:為微巴的接送機共享巴士造勢。我們來這樣算:500個馬扎如果只做普通的廣告,也許傳播範圍也就上千人;但是貼上了共享的標籤,瞬間爆紅變成網路熱點,輕鬆達到上億曝光量,同時還讓公司骨子裡的「共享」精神深入人心,為共享巴士進行熱點營銷。這一波經典的營銷操作性價比之高,簡直是四兩撥千斤,讓人直喊666。

看來,似乎只要貼上共享標籤就能達到如此轟動的效應。「共享」的魔力如此強大,還用愁得不到投資嗎?

當然,這裡我說的是策劃這起營銷的PR公司啦。

看了一圈,這五個共享商業模式空有共享概念,卻沒有共享價值,依然沒有發揮「開發冗餘價值」的作用,遑論「重塑產業鏈」了。

共享一詞似乎有無限的魔力,似乎任何產品被共享包裝一下就能瞬間高大上起來。

而「共享「一詞的濫用,則揭示了如今創業圈只有新故事,沒有新產品的亂象。這種蹭概念賣舊貨的小聰明,真的是中國實業前進所需要的創新嗎?

推薦閱讀:

共享充電寶的本質是什麼?
這年頭,誰還不是誰的共享情人
如何看待共享派收錢進群的做法呢?
共享產品的開發方案有那些?這些產品是怎麼盈利的?
如何看待這個共享漢服策劃?

TAG: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