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去試探人性,人性的複雜遠超你的想像

從未想過,一部電影可以如此深刻而犀利的展現人性,《驢得水》就是這樣一部影片。

校長孫恆海帶著三個年輕的老師,張一曼周鐵男裴魁山在一個偏遠地區教書育人,看起來一派祥和。

隨著一封電報的到來,當眾人得知特派員要來到三民小學進行突擊檢查時,故事正式展開。

偏遠山區,嚴重缺水,教師們為了運水方便,將一頭驢虛報成呂得水老師冒領薪水。

也許最開始他們只是希望有錢來養這頭運水的驢,但發展到了最後,騙來的薪水已經成了他們的額外收入。

當私慾壓過原有的無私,後來的一切便已經埋下了伏筆。

大多數影片,都是好人壞人並存,而《驢得水》這部影片,嚴格說來,沒有一個壞人,更沒有一個好人。

壞人在影片中亦有善良的一面,好人作惡更是沒有底線。這部影片,讓人深刻意識到,人性,到底有多複雜。

先說一下裴魁山這個人物吧。

影片開篇不久,就藉由裴魁山之口,說出了他們這四個人來到這裡的目的。然而,他們這四個人真的都是這麼想的嗎?在我看來,未必。

當我剛看到裴魁山與張一曼的對話時,心裡有些微微的感動,覺得裴魁山的表白還是很感人的。

可當我看完電影,再回過頭來看這段對話,再來審視裴魁山這個人時,我看到的只有虛偽和自以為是。

裴魁山愛張一曼嗎?

不,他並不愛張一曼。

我不覺得這種自私的佔有叫做愛。校長孫恆海、裴魁山、張一曼、周鐵男四人,在來到這個學校前應該就已經認識了。

電影有一幕中周鐵男的衣服上寫著「京仁大學」,他們四人之前應該分別是是京仁大學的老師和學生。

裴魁山來到這裡的目的顯然並不單純,也許,他只是為了追求張一曼才來到這裡,所以,他才會想著帶張一曼一起離開這裡。

而他之所以要追求張一曼,可能是他真的喜歡張一曼,但這種喜歡,更多的是一種對美好事物的佔有,或者說是想要得到而得不到的渴望,這從影片後來的發展便可以看到。

當他看到張一曼和銅匠在屋內時,哪怕他知道他們此刻在做什麼,他卻只是站在外面。這是愛一個人時應有的表現嗎?

其實影片很早就揭露了裴魁山的性格。

一個「慫」字,就概括了裴魁山。每次遇到什麼事時,裴魁山就緊張到壞肚子,張一曼很早就看透了他,所以不可能跟他在一起。

有好處就想得到,遇到困難就想退縮。想要得到張一曼,卻什麼也不想付出。

失去張一曼後,又認為大家都欠他的,把自己放到受害者的身份開始肆無忌憚的傷害別人,盡情作惡。

也許他對張一曼的感情不僅僅是喜歡,還有一種自以為是的責任感。

他覺得張一曼是自甘墮落,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去拯救她,他渴望得到那種救世主般的自豪感。

這就是裴魁山,一個無能懦弱,又自視甚高、追求虛榮的小人物。

對於張一曼,我的心情是複雜的。也許大家都認為影片中一定要有一個好人吧,所以很多人將張一曼捧得很高。

我覺得,張一曼,沒那麼偉大。

因為校長當初將呂得水說成是英語老師,所以,面對特派員想要聽銅匠扮演的呂得水用英語上課時,眾人都很慌亂,只有張一曼,巧妙地用英語試探了特派員,證明特派員根本不懂英語。這裡可以看出張一曼遇事不慌不亂。

面對銅匠,張一曼更多的只是將他當成一個本分的老實人,面對銅匠的不舍,她也給予了銅匠安慰和寄託。

當銅匠妻子來尋「帶壞」她丈夫的女人時,她毫不畏懼,也從未想過隱瞞,但因為銅匠讓她別認,她不想害了銅匠,便否認了。

面對裴魁山的冷嘲熱諷,她毫不在乎,但面對校長的請求,她只能站出來。

但當她看到銅匠想要留在這,拋棄自己的妻子時,她開始用絕情的語言傷害銅匠,想讓銅匠明白,自己根本就沒有喜歡過他,銅匠應該忘記一切,安心和妻子生活。

關於張一曼的過去,影片中沒有說明,但從她的言行以及身邊人的態度,我們隱約能猜出些。

聰明、善良、重情義,熱愛自由,這是張一曼讓人欣賞和讚賞的一面。

但她先是跟裴魁山在一起,後又主動勾引銅匠,她的行為不端,間接地破壞了銅匠和銅匠老婆之間平靜的生活,這點是應該被譴責的。

正如我之前所說,影片中沒有一個絕對意義上的好人,也沒有一個絕對意義上的壞人。

之前提到了校長,那就繼續說說他吧。

校長孫恆海看似是最正常的一個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教育者的責任和無私。

當教育成了他唯一的追求時,當為了教育可以不惜一切時,這樣的校長真的還值得尊重嗎?

當銅匠拒絕照相時,張一曼說「我來睡服他」時,周鐵男示意校長管管張一曼,但校長卻找了個很是離譜的借口,不管不顧。

校長可以用這是張一曼自己的選擇這種理由來欺騙別人,但他心裡不清楚嗎?只要他不讓張一曼做這件事,張一曼一定不會去做。

雖然影片沒有說校長之前究竟做過什麼,但裴魁山後來說,是校長救了她,她才能來到這裡。

對於熱愛自由和懂得感恩的張一曼來說,校長讓她做什麼事,她都不會拒絕的。

當銅匠報復張一曼,要求把她的頭髮剪了時,只有校長動手,張一曼才會毫無反抗能力。

摧毀張一曼的,導致張一曼變瘋的,是銅匠的報復嗎?不是。是裴魁山的咒罵嗎?不是。是周鐵男最後的懦弱嗎?不是。

是校長,是校長的所做所為讓她心寒。

校長在她心中,大概就象徵著美好和世間最後的善良和溫暖吧,她把校長當作了自己的精神寄託。但當精神支柱坍塌,她便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

最後的那聲槍響,述說了她的結局。

校長一直的夢想就是發展教育,甚至不惜給學生髮獎學金也要招更多的學生,但這樣的行為本身就已經背離的教育的初衷。

更何況,發展到最後,校長的目的也不再單純。

當看到校長為了讓呂得水這件事隱瞞下去,不惜讓自己的親女兒嫁給銅匠時,我不再憤怒,而是悲哀。

校長雖有著振興教育的夢想,並且為之不斷努力,但他太弱小了,他什麼事都做不了。

他拯救過張一曼,但最後卻又一手摧毀了她。大兒子去了延安,兩人不再聯繫。小女兒她也保護不了。

作為長者、作為父親,他都是不合格的。作為校長,他合格嗎?影片中沒說。

特派員在影片中說的一段話,大概就是對校長這一生所做努力最好的嘲諷。

銅匠這個人物,看似是影片的主角,但其實,他一直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人物。

最開始銅匠真的只是一個老實本分的銅匠。

後來他變成了呂得水老師,他迷失了自我。他聽從校長的建議,在校長女兒孫佳的幫助下開始學習。

再後來他徹底拋棄了銅匠的身份,他希望自己真的是呂得水老師,他嚮往知識分子的生活。

此時的他,已經徹底被慾望所支配了。他拋棄了自己曾經的妻子,他惡毒地羞辱傷害過他的張一曼,他一心只想擺脫自己曾經的身份。

銅匠的轉變讓我猝不及防,卻又覺得理所當然。

之前的銅匠是無知的,所以他沒有什麼慾望。但當他擁有了知識後,慾望支配了他。

是知識的罪過嗎?不是,是銅匠失去了本心。

在發現自己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後,他不是想著用知識改變自己的生活,而是選擇了用「呂得水」這個身份,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到了最後,說一下周鐵男。對於他,我真的很難評價。

周鐵男,一直都是那個豪爽、衝動、善良、勇敢、正義的代表。

他愛孫佳,愛的小心翼翼,哄著她,護著她。

他照顧張一曼,從不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反而屢屢站在張一曼面前想要保護她。

他不想弄虛作假,卻又配合校長完成教育的夢想。

他看不慣裴魁山的虛偽和懦弱,卻也讓著他。

他之前屢屢斥責銅匠,但卻在銅匠離去時將自己的衣服送給了銅匠,他只是脾氣不好而已。

他第一個認識到了身邊這群好人隱藏著的虛偽、自私,他活得很清醒。

我一度以為,他就是影片中唯一的好人。

然而,他最終還是屈服了。

我不怪他向特派員屈服,因為他已經盡了自己的全部努力,但他還是失敗了。

這時,我是心疼他的。

但看到特派員的保衛想要強姦張一曼時,當聽到張一曼向他求救時,他只是畏縮在那裡。我知道了,他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熱血的周鐵男了。

那一跪,我以為只是暫時的屈服,沒想到隨著下跪,他丟了自己的正義和勇氣。

哪怕之後他說的如何冠冕堂皇,都掩飾不了他怕了的事實。他不僅是暫時的怕了,而是,永遠失去了勇氣。

多麼具有嘲諷意義的鏡頭啊,開始時四人一起努力加油,準備為教育奉獻自己的力量。那時環境惡劣,條件艱苦,但他們都有共同的信念。

到了影片結束時,學校環境改善了,每個人生活的也更好了,但人卻不全了,彼此間的信任也丟失了,他們要怎樣繼續將來的生活?

校長安慰即將前往延安投奔大哥的孫佳,「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孫佳卻回答說:「過去的如果就這樣過去了,以後只會越來越糟。

說得真好,如果我們這麼容易就能忘記傷害和痛苦,對得起被我們傷害過的人嗎?

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我們總需要有所反省,有所改變。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不是只有好人和壞人,但做人,要有最起碼的底線。

校長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張一曼對她的感恩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裴魁山強把自己的想法的想法加到張一曼身上,肆無忌憚的傷害她;

周鐵男在張一曼受到他人強暴時選擇了怯懦,在孫佳嫁給銅匠時選擇了漠視;

銅匠在張一曼明確說出不喜歡自己的話時,選擇了惡毒的報復,拋棄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

張一曼一心想要自由,但她追求的自由卻在無意中傷害了別人。

他們都曾是好人,卻在最後失去了底線,但他們還稱不上壞人,他們只是可憐人罷了。


推薦閱讀:

食色性也
你所謂的聰明,其實是最大的愚蠢
去他丫的他還只是個孩子,綾瀨水泥殺人事件中彰顯的未成年人性善與惡
個性獨立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嗎?
為何知乎上所謂的高知識分子如此冷漠?

TAG:驢得水電影 | 電影推薦 | 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