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認知,有三個貼切的比喻

文:魚鮮支

我大學快畢業的時候,去北京的一所中學實習。按例,實習期間要上一堂班會課。

講什麼好呢?這讓我頗費糾結——那些孩子都太聰明了,好像無論講什麼,對他們來說都不過是老生常談,無趣得很。

後來,我想,也許他們的弱點就在太聰明。太聰明的人往往自以為聰明,反倒容易掉進認知的陷阱。

於是,我選擇了「認知」作為班會課的主題。

認知的範圍:像一個圓

把一個人的已知領域看作一個圓,那麼,圓外的世界就是Ta的未知領域。

圓的面積越大,它的周長也就越長。因此,一個人的已知領域越大,Ta所能接觸到的未知世界就越多。相反地,一個人的已知領域越小,Ta所能接觸到的未知世界就越少。

於是,生活中出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

一個人知道得越少,就越是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沒有不知道的。

而一個人知道得越多,就越是覺得自己好多都不知道,已經知道的那一點少得可憐。

當一個小圓遭遇一個大圓,因為他們的知識結構不同,所以,他們的認知範圍通常是呈這樣分布的:

B區域是他們的共同知識領域。A區域是小圓知道而大圓不知道的。C區域是大圓知道而小圓不知道的。

小圓自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就常常拿A區域的知識在大圓面前顯擺:「你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啊?」「還是我來告訴你吧……」

大圓自以為自己不懂的太多,所以如饑似渴地吸收A區域的知識,不斷把A區納入B區。

結果,小圓和大圓交往得久了,小圓還是那個小圓,大圓卻變得越來越大,需要去交新的朋友、拓展新的領域了。

——可是,自始至終,小圓都不知道C區域的存在。

小圓的認知發展,停留在第一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而大圓的認知發展,則從第二階段(知道自己不知道),向第三階段(不知道自己知道)跨越,最終將抵達第四階段(知道自己知道)。

認知的層級:像多維空間

認知不一定有對錯之分,但一定有高下之別。

小朋友牽著媽媽的手逛街。她看不到鱗次櫛比的商鋪,看不到琳琅滿目的商品,只看到一條條成年人的腿晃來晃去,擋住了她的視線。

高度不同,眼界就不同。

王之渙詩云: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格局不同,視野就不同。

——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

認知的層級,像極了多維空間。高維空間的生物可以理解低維,但低維空間的生物卻無法理解高維。

認知層級高的人,能夠理解認知層級低的人。但是,認知層級低的人,打破了腦瓜,也無法理解認知層級高的人。

具體來說,一維空間是只有長度,沒有寬度的一條直線。二維空間是有長度、寬度,但沒有高度的一個平面。三維空間則是我們所生活的空間,既有長度、寬度,也有高度。

生活在一維空間里的線段a,無法理解生活在二維空間里的三角形b。在a看來,b只是從A點到B點的另一條線段。

a看不到b的全貌——因為它生活在直線上。但b卻能看到a的全貌——因為它生活在平面中。

再比方說,影子就好像是三維物體在二維空間的投影。

生活在二維空間的b,看到物體X的投影是個圓形,就判斷X是個圓。

生活在三維空間的我們,同樣看到物體X的投影是個圓形,卻會有很多種推測:它有可能是個圓,但也有可能是個球體,或者是管子,是碗,是帽子,是彈簧……總之,有無限多種可能。

除了圓,其他的種種可能都超出了b的理解能力。

所以,認知層級越低的人,往往固執、偏狹、一根筋。而認知層級越高的人,則往往豁達、包容,能夠理解和接受世界的複雜性。

認知的局限:像一座城池

一個人的認知形成的過程,就像是修建一座供自己居住的城池。我們建築房屋,布局街道,壘砌高高的城牆,開挖深深的護城河。

我們親手為自己的認知劃定了領地範圍,建立了堅固而嚴密的城防。我們用高牆深壕來捍衛自己,抵禦入侵。殊不知,也用高牆深壕禁錮了自己:

一是讓外來的新觀念不得其門而入,使我們自己陷入封閉;

二是給城市的擴張人為地增添了許多困難——當我們想要拓展認知領域時,不得不拆掉城牆、填平護城河,外移一段再重新修築——這整個過程都伴隨著痛苦和損失。

所以,認知的城市是越大越好、越繁榮越好,但認知的城防卻是越弱越好、越空虛越好。

老子言:

「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

虛懷若谷,不是要在表面上裝出一副謙虛的樣子,而是要在內心裡時時做好騰空自己的準備,迎接新觀念的碰撞和衝擊。

《荀子·解蔽》篇說: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虛一而靜。」

意思是,人要虛心、專心、靜心,才能得出正確的認知。荀子接著解答:究竟什麼是虛呢?

「不以所已藏害所將受謂之虛。」

——虛就是不因為既有的老觀念,而妨害對新觀念的吸納。

更進一步說,虛就是要有一點懷疑自我的精神,要有一點否定自我的勇氣:

一是懷疑自己有沒有可能,就是那個小圓,正在大圓的面前,洋洋自得、沾沾自喜。

二是懷疑自己有沒有可能,還處於較低的認知層級,看不到整個事件的全景。就好像透過他人的鏡頭,觀察一樁兇殺案:

三是「覺今是而昨非」,因為否定昨天的自己,而懷疑今天的自己。在今天的「我」看來,幾年前的「我」大錯特錯。那麼,在幾年後的「我」看來,今天的「我」也有可能是個蠢蛋。所以,哪敢太過篤定呢?

人的視野、格局、胸懷,各各有別。歸根結底,是因為人的認知有高下之分。

人腦就像操作系統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升級更新。而自我,也需要打碎、捏爛,再重塑一個自己。在打碎、捏爛的時候,切莫心疼。

PS:結果,那堂班會課的效果還不錯。輔導老師因此給我的班主任實習課程打了滿分。

更多文章,請關注魚鮮支的微信公眾號:觀念的牢籠(guanniandelaolong)

推薦閱讀:

不知有多少錯誤的認知,影響著我們的判斷
《生命的起源》
給知識焦慮症患者的解藥
顛覆思維 | 深入淺出解釋「第一性原理」
「易文化」之猜想——爻變,我們的認知瘤

TAG:認知 | 維度 | 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