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輩子的朋友不超過150個?來了解一下神奇的鄧巴數
你相信人的壽命、精力、能力是有上限的嗎?
你一隻手能舉起150kg的石頭嗎?
你一天能讀完150部小說嗎?
你一生能活150歲嗎?
你覺得窮盡你一生能夠結交多少朋友?
如果說不超過150個,
你會不會覺得在侮辱你?
沒錯,就是150
而這個讓人不服的,覺得受了侮辱的「150」,是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150定律(Rule of 150),大意是——
因為人的大腦硬體水平有限,無法承載太多,我們能夠認識、信任,並且在感情上信賴的人數不會超過150個。
150,這個數字,LAB君第一次看到本來也不服氣。
但是看到這裡的「朋友」,還有個前提,需要「一年中至少聯繫一次」,LAB君掰著手指算了三遍,甚至把移動、聯通客服都算上,發現連150的一半都不到,慢慢就服氣了。
長期浸淫「相識滿天下」的自負,也慢慢變成對「朋友有幾人」的深思。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等等關於朋友重要性的各種句子,我們從小到大,早就聽膩了。
可是,你有沒有冷靜下來,「殘酷」地思考過什麼才是朋友?你交朋友都是出於什麼目的?
每個人都會演戲
但很多人不會齣戲
如果你在跟別人交友時,是「我之所以跟你結交,就是說不定以後某一天就用得著你了」?還是「你就是我最純潔的知己,這輩子沒打算用得著你」?或者,什麼都不說,大家都懂?
確實,只要「唱念做打」的功夫到了,大家各自心知肚明了。
「演戲」容易,可是難就難在齣戲。
比如,LAB君在IT媒體界的一位編輯朋友老張(化名),他在去年年底搬家,一來是想著喬遷之喜得有所表示,就把原住所附近結交的七八個朋友全部叫了過來,幫忙搬家,事過之後,老張自然而然地請朋友們吃了頓大餐。
第二天,酒醒了,老張發現傢具上多多少少都添了一些磕碰痕迹,幾件瓷器還磕破了口,可是自己既不能責怪朋友們搬家不專業、防護不周,又不能找朋友們索賠,只能自己擔著。
而且,算了算酒席上的花費比專業搬家公司的還貴兩倍,這還不算完,老張還得忍受著媳婦不斷挖掘出來的各種不滿。
從那時候起,老張就說能用錢解決的,盡量不要動用朋友關係,那些朋友因為搬家距離遠,幾乎沒有再走動。
上個月,在一家小型創業公司發布會上,老張採訪到這家公司創始人小丁,老張發現小丁年齡雖小,但是人脈很廣,自己結識了他之後,以後或許能挖到其他一些公司的內幕。
然後,老張就以幫助該創業公司大力宣傳為理由,跟這家公司創始人小丁結下了長期而深厚的友誼,時不時就把小丁約出來吃個飯。老張說小丁算是自己的一個朋友。
另外一個場景,老張在逛商場的路上,遇見一個掃碼推銷XX健身房會員卡的漂亮妹子小紅,寒暄了幾句,發現小紅不僅漂亮而且事無巨細有問必答,老張當場決定掃碼、互換聯繫方式。
之後,老張真去了那家健身房健身,不知道是不是小紅的激勵,老張的線條還真練出來了。老張說小紅也是自己的一個朋友。
而關於小丁、小紅,老張自己也說,所謂這種朋友,不過是各取所需而已,不過是社會群居生活某一時段的必要組成環節,現在和那些人已經喪失了聯繫。
以LAB君的脾氣,當時聽來覺得老張實在世俗、庸俗,不值一提。
現在回味,倒是覺得老張雖然經了一些波折,但演完了戲後,畢竟還是能夠齣戲的。
而且因為老張還是上了點歲數,比較傳統,結識的人,多半還都是一對一,面對面認識的。
當下互聯網時代,我們的通訊錄、朋友圈、各種社交軟體的好友欄里有多少所謂的「朋友」,是我們從未謀面的?
搜一搜、搖一搖,等等科技確實打開了越來越多的社交觸角,大大地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福利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科技帶來的傷害?
我們應該認命?
還是摒棄互聯網?
LAB君講述上面故事,絕不是要宣揚人應該功利,應該世俗,或者主張摒棄互聯網;而事實恰恰相反,只是LAB君正試圖分析在互聯網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在「鄧巴數」的「魔咒」下,我們青年人如何進行社交。
首先確認,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而除掉每天必要勞動、睡眠、飲食之外,剩下的時間和精力更是有限的。
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範圍內,有限的能力範圍內,社交的數量和質量必定是成反比。
尤其是當你身處在被功利所充斥的大都市,當你處在利益鏈的下游,你會盡你所能的結交每一個你覺得有潛在價值的「朋友」。
這種做法,有錯嗎?當然沒有錯。但是性價比真的不高。
「人是群居性動物」這句話很有道理,並且有著雙重含義。
作為人要明白自己的局限,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需要藉助別人才能成全自己,但同時別人也需要藉助我們才能實現目的。
每一個劃時代的技術誕生都需要我們整個人類共同參與摸索,互聯網也一樣,一味的站在道德和感性方面對互聯網社交進行謾罵,並非英雄。
互聯網並非是魔鬼,之所以有人對它抱有偏見,恐怕是因為一味的畏懼或者沉迷。
對於一生的結交不超過150個,這樣的事實,也不要絕望或者認識了150個人之後,就把朋友圈閥門徹底關閉,而是明白這樣的局限後,拿出合理的時間結交真正的朋友,建立真正的朋友圈,另外用性價比最高的科技和手段連接更多的社會資源。
與其,鼓吹放下一切,餓著肚子追求詩和遠方這樣的論調,LAB君更願意青年人能夠早日明白,在群居社會中,任何人的交往並非都是為了「相守一生」,有些人的出現只是工具性的,在用過之後,就失去價值了,而你完全沒有必要為此而懊悔。
要知道,我們需要純粹友情方面的精神追求,但是我們也需要互利共生的現實生活。
本期互動
數一數你保持聯繫的
朋友有幾位?
請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Lab君會精選評論
閱讀原文:http://mp.weixin.qq.com/s?timestamp=1497866714&src=3&ver=1&signature=tRve1qLPv3N5Fuz9m5CEpr8kOwvMJTS4EU519MdzJcxU63K8n14NinGZZzJED3ccf6JuNmb7Gw*0PBApsRopjcb-uKx5awdNM9yYisGNQyRoZrFReBSV5KEZIv3WOV8xEPttaW7YfjhtMRNgwBPx8oe7VB69hDS7jnqJtptRP54=&devicetype=Windows-QQBrowser&version=61030004&pass_ticket=qMx7ntinAtmqhVn+C23mCuwc9ZRyUp20kIusGgbFLi0=&uin=MTc1MDA1NjU1&ascene=1
推薦閱讀:
※整容級演技,奧斯卡影帝「狗爹」當之無愧
※她居然有120斤?這樣穿太顯瘦了!
※話術分析:我們要揮霍多少機會,才會失去一段感情?
※幼兒園3D手工製作,老師孩子都喜歡!
※【翡翠原石】20年老江湖揭秘:終其一生得出買玉鐲訣竅!
TAG: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