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的謾罵肢解了我的人格
老師好:
我的媽媽令我忍無可忍。在我印象里,小時候媽媽常說我是笨豬,稍微做錯了事情就是打罵。所以我常覺得自己有錯。記得有一次看排球賽,我們班開始在輸球,我就對同學說是因為我在這兒的原因,我走了就會贏。於是我離開了。
後來,我長大了,愛打扮了,喜歡弄頭髮,我媽說我分心,就把我做頭髮的東西都燒了,又把我頭髮剪得很短,很難看。再後來穿衣不合我媽的意,她總是罵,有一次說我像妓女,不過就是穿了件大花旗袍而已。昨天,我媽給我照相,我腳沒放好,她就生氣地責怪我不會擺姿勢,難看得很。平時,閑聊時一些用詞讓她不舒服,她也會指責,而且評價時常說,你從來就這樣就是改不了,都是些人格的攻擊。雖然,我現在內心強大些了,有了些自信,但是,媽媽的指責還是很讓我不舒服。我也向她提出不要再指責,她說她控制不住自己。
我媽媽很喜歡評判別人,生活在她身邊的大部分時間她都在對我進行否定,而且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能成為被指責的對象。如果我提出異意,要麼是她大發脾氣,要麼是她進一步指責。我人格中很愛否定自己,也不敢表達真實的情感和想法。我想我媽媽可能太追求完美。我現在希望你們能幫助我從新的角度看待媽媽的苛責,能以平和的心態,不將媽媽的苛責內化。正確的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不足,同時,對媽媽也沒有那麼多的怨憤,以更陽光的心態生活。也希望你們能給我些實用的建議協調和媽媽的溝通交流。謝謝!
--小婉
Jenny:
我非常同情小婉。原生家庭常常會給我們帶來傷害。終我們一生,我們都在努力擺脫原生家庭那些不好的影響。但原生家庭也是我們愛的起源,是我們身上美好的部分的給予者,是我們的情感在世間的錨。也正因為愛,面對傷害時我們才如此無奈。
母親為什麼如此負面?
小婉的母親是充滿了負面情緒的人。按照小婉的說法,她的一生,充滿了對他人對負面評價和指責,而對於女兒,尤為如此。這可能是:1)對同性孩子的嫉妒。2)婚姻中的「三角化」:即,當夫妻的關係不好的時候,孩子往往是出氣口,承擔了父母一方對對方的憤怒。3)更可能的是,這是她自己原生家庭的模式。可能她的成長中,她的父母也始終不給她認同與肯定,家庭成員彼此的情感聯結是通過指責和傷害來完成。而原生家庭的傷害是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代代相傳的。你的求助,是你意識到了這個有害的傳承,而你,有力量在你這裡終止它。
小婉該如何停止自責?
自責,是一種複雜的力量。它是:1)一種有效但有毒的動力。 說它有效,因為它督促你做得更好,並明確前進的方向(「你穿得真難看」指向穿得更好看;「你的英語像鄉下人」指向說英語更流利)。但它有毒,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夠了」,所以始終處在抑鬱態。2)一種自毀和自我保護的行為:因為你害怕被拒絕,所以進行自我剝奪與壓抑。而這樣做將期望與情緒反應都降到最低,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
即使自責是一種(通常情況下)壞處多過好處的情緒,我們一旦熟悉了這種情緒,就很難擺脫。熟悉感,使得我們繼續行為,得到重複性的結果,於是繼續用既有的想法解釋我們的人生經驗。熟悉感是我們的「舒適圈」,很難跳出來。它需要我們做很多工作,比如:1)自我察覺(-你做得很好); 2)擴大情緒辭彙量(-增加正面的表達);3)建立明確的改變目標(-把「我太胖」改成「我想在一年裡減15斤「);4)寫「認知日記」(-見附件:「認知療法」)。
小婉該如何與母親溝通?
與一個負面的人溝通是很困難的。1)他們很容易惱羞成怒,把正面的語言理解為負面。2)很容易陷入負面評價,對他人要求很高,稍不滿意就全盤否定。3)他們不喜歡改變,對於新方法新認知充滿抵觸。4)他們通過負面評價來(企圖)控制對方。這背後是恐懼,擔心自己失去控制的能力。
所以,即使用最溫和的語言,試圖試驗新的溝通方式,仍可能會讓她覺得你在指責她,或者你的意圖可疑。去除這樣經年的敵意與恐懼,你需要做的是:1)去理解她的來處,她的痛苦。2)真正承擔起自己人生快樂的責任(尋找自己快樂的源泉;而不要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母親的反應上)。3)做一個更成熟更正面的人,用你的正面慢慢融化她的負面。
1)去理解她的來處,她的痛苦,但不要評論和指導她應該怎樣做。理解她,但無需與她分享你的分析。很多類似的父母,自己內心都有很多掙扎,然而時至今日,她們仍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方式。負面情緒再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絕望的呼喊。所以,愛她,同情她的遭遇,但不要期望她們能達到你的認知能力。
2)建立你自己的快樂,承擔對自己的責任。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原生家庭里的某個人,當作我們人生無法開始的借口。但往往,這是因為我們自己還不願意獨立承擔起生活的責任。找到自己快樂的真正源泉,愛情,事業,與他人的聯結,對世界的貢獻。母親是「與他人聯結「的重要一環,但並不是唯一的一環。找到你快樂的源泉,回頭看與母親的關係,會有完全不一樣的心情。
3)做一個更成熟,更正面,更有安全感的人。自己可以給自己安全感嗎?可以的。不懈追逐你的夢想,合理地冒險,學習信任他人。當母親說「你的夢想不可能實現」,你可以說「我願意試試」。繼續努力。當母親說「這個太冒險,你會一敗塗地」,你可以說「看看吧,也許可能呢」。當母親說「你太傻了,什麼人都信」,你可以說,「結果再糟糕也騙不了什麼」。說到底,用你的心智評判事實,而當事實漸次按照你的意願與努力發生的時候,你會知道,你的正面情緒和安全感已經回報了你。
認知療法的基本步驟
認知療法(CBT)是心理諮詢中一種常用的療法,它的基本觀點是:並不是事件本身引起情緒,而是我們的認知和觀念導致我們對一件事產生不同的行為和情感。比如,同樣是面試被拒,有人認為「我什麼也做不了,連工作都找不到」,而另一個人可能會覺得「這家公司可能不適合我」。轉變認知可以幫助我們處理情緒。
認知療法的步驟包括(不限於):
做一個表格,標明以下幾列:(1)情景(發生了什麼);(2)自己不假思索產生的自責想法;(3)此時引起了怎樣的情緒;(4)為什麼會這樣想;(5)更加合理的想法應該是什麼;(6)這樣想引起了怎樣的情緒。
舉個例子:
?情景:Joyce做了一個ppt,得到領導表揚。而我的沒有。
?自己不假思索產生的自責想法:我挺笨的,比不過人家。在公司里也沒 有什麼前途。
?此時引起了怎樣的情緒:難過,無力感。
?為什麼會這樣想:我的成長過程里,不管什麼事做不好,都會立刻被母親上綱上線到我整個人都不好。此時此地,我聽到的又是那個童年時的聲音。而其實,事件本身不過就是Joyce的ppt受到表揚了而已,跟我的智力,在公司的潛力,並不相干。
?更加合理的想法應該是什麼:Joyce的ppt有這些(羅列)優點。我可以做這些工作改進我的。同時,我的組織能力也是很好的,也是領導一直表揚的。下一個任務,我打算這樣做。
?這樣想引起了怎樣的情緒:平靜,希望感。
?在實踐里檢驗新想法:在下一次任務里檢驗自己的新想法。
Jenny: 斯坦福大學 BA(經濟學&心理學),工程學院Master,商學院MBA,師從世界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催眠師協會會員/企業領導力教練。
如果遇到任何困惑,
請在下方留言
也可以搜索我的VXGZ平台 HealSpace
留下你的故事
或發送郵件到forherhappiness@qq.com
關注我
獲得一流專家的免費解答
推薦閱讀:
※轟進靈魂的子彈
※抑鬱讓你絕望了嗎? 讓你快速跳出抑鬱思維的陷阱
※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躁鬱的靈魂?——性格問題和雙相障礙的界限
※我這一年。。。
※死亡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