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CG圖:全方位解析殲15艦載機
對於航母來說,艦載機才是戰鬥力的體現,甚至可以說航母的一切作戰行動都是圍繞艦載機來展開,艦載機是航母當之無愧的核心,那麼在第一艘國產航母上,會裝備哪些艦載機呢?今天我們聊聊中國艦載機中的當家大牌——殲-15艦載機。
殲-15,中國官方起的正式外號是「飛鯊」,北約認為還是蘇-27的衍生型號,所以依然延續蘇-27「側衛」(Flanker)的代號。是中國充分吸收消化了從烏克蘭獲得的蘇-33戰鬥機原型機之一的T-10K-3號機的相關技術,再以國產殲-11戰鬥機為基礎,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進行研製和發展的重型雙發艦載戰鬥機。
殲-15在戰鬥機的劃代上屬於三代半(蘇式劃分發為四代半)。無論是蘇-33,還是殲-11,前身都是蘇-27,可以說是師出同門,所以從殲-15上依然可以看得出明顯的蘇-27血脈痕迹。
中國曾經引進並仿製過蘇-27,對於蘇-27並不陌生,有著豐富的使用經驗,所以從蘇-27一脈相承的殲-15,中國海軍是能夠很快掌握其性能並加以運用。
蘇-27戰鬥機採用的是AL-31發動機,由於當時的高溫材料水平有限,所以只能選用了壓比較低的壓氣機系統和較低的渦輪前溫度來保證可用性。
但是這款發動機的軸系設計有較大缺陷,加之發動機壓比低、渦輪前溫度低,導致油耗較高。
而殲-15採用中國WS-10「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推力超過了AL-31。發動機的推力提高,不但有助於提高飛行性能,而且對從航母上起飛也是大有幫助的。
另外,由於國產航母上沒有配備專門的空中加油機,為了增加航程和留空時間,殲-15還具有夥伴加油性能。
蘇-27研製時間較早,就是升級版的蘇-33也由於蘇聯在電子領域上的技術始終未能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所以航電系統還是比較落後的。
中國通過80年代和西方國家的交流和自身的發展,已經積累了比較先進的航電技術,因此在殲-11上已經採用了機載相控陣火控雷達、玻璃化座艙、數據鏈以及聯合航電系統,那麼殲-15的航電系統也至少不會低於殲-11B的水準,相當於西方國家90年代末的水平。
2009年8月,殲-15首次試飛成功。2012年11月5日,國防部網站正式發布了中國航母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飛的消息。
11月25日又公布航母順利完成艦載機起降訓練的消息,同時發布了飛行員戴明盟駕駛編號為552的殲-15艦載機在航母上的照片,這也是殲-15的照片首次向世人公開。
作為艦載戰鬥機,不但需要具備空戰能力,還要有強大的對艦攻擊力,所以殲-15除了裝備1門30毫米機炮,還能夠搭載各種精確打擊武器,如霹靂-8近程空空導彈、霹靂-12主動雷達制導遠程空空導彈、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鷹擊-83空艦導彈等。
在執行制空任務時,可以攜帶2枚中距空空導彈和2枚近距空空導彈,能夠在300公里範圍內巡邏約2小時,基本可以滿足空戰要求。
在執行反艦任務時,典型方案是攜帶2枚鷹擊-83K空艦導彈和2枚霹靂-8空空導彈。
一般認為鷹擊-83K空艦導彈的射程可以達到300公里,而且具有世界最先進的預規劃航路攻擊模式。
可以根據預定規劃,經過特定的地點,完成若干次轉向後再攻擊敵艦,也就是說可以選擇繞過海島礁石障礙或者敵方探測以及防禦火力,選擇最有利攻擊的航路飛行,在整個飛行過程中最多可以規劃8個以上的轉彎點,最大轉彎半徑為8公里。
推薦閱讀:
※電磁炮威力有多大?能取代航母嗎?
※古時候行軍打仗,士兵想妻子了怎麼辦?
※《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怎麼樣?
※通訊用鴿籠,艦載機降落靠人拽?各國首艘航母有哪些神設計?
※台"反核食"遊行爆發激烈衝突會給台灣帶來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