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些經典之外的香港電影
《精裝難兄難弟》——一部王晶風格的香港電影史話
《精裝難兄難弟》是一部本身並無藝術成就或影史地位可言的通俗喜劇,但在筆者這個香港電影閱片量較多的影迷眼中,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一出取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笑中帶淚的高級喜劇,一段香港電影的集體回憶(正如英文片名——Those were the days)。
一、港味十足
在影片中,王晶以其一貫的惡搞風格,勾勒出一幅粵語片時代的名人群像以及他們的人生過往,表達了自己對這些電影人和這段電影時代的致敬和緬懷,也表明了自己對於電影的理解和創作的動機。影片中的香港電影文化和精神內涵是最為感動我的地方。
片中的許多人設都對應當時的影壇明星,但是王晶並沒有將他們塑造成光鮮亮麗的形象,而是如描寫普通市民生活一般,表現他們因事業生計兒女情長的喜怒哀樂。牛達華、謝源、李奇等人起初默默無聞,經常被人刁難嘲弄,因緣際會他們成為明星制度的寵兒,被捧為偶像,之後星路坎坷、幾經浮沉。得意也好、失意也罷,重要的是,他們最後都在各自領域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煥發了自己的光彩。
歲月流金,回看這些影史人物的生平,不可避免的有種宿命感,王晶在劇本中野強調了這一點。"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做人吶,最緊要是開心「,這是香港生活喜劇的劇情特點,卻也是通病。香港電影可能很難拍出大格局、大場面,也不具有強烈的視聽刺激,但它擅長捕捉小人物的生活片段,提取市井小民的心理,讓人倍感親切的同時,教人看淡得失、積極面對生活。這些小人物的精神面貌連同他們生活的街道、所處的時代都成為香港電影文化的符號之一,大概可以稱之為「港味」。
時至今日,王晶已然以「爛片導演」聞名,然而另一方面,他是為數不多的堅持起用香港新人演員和本土創作的香港導演之一。王晶的作品依然能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吸引金主的投資,給香港電影和人才市場續命。面對變化的市場,成龍說:如果我每年不拍這些功夫片,那成家班這幫人靠誰養活呢?王晶大概也是心有戚戚焉。
電影從業人員要同時取悅投資方和觀眾是很不容易的。在電影的商業性和藝術性之間如何取捨,以及如何去看待不同的電影作品,王晶有自己的想法。王晶在影片中設計了一個讓王家衛去拍粵語片但是慘敗,只有童年王晶才懂得欣賞的橋段。一方面這是他的惺惺相惜,另一方面,也說明拍電影並不容易,電影有藝術性也有商業性,各有受眾,各有所求。
胖仔星:「我看過你的三部電影。」
王晶衛:「哈哈哈,你是在笑我吧?」(自嘲的。)
胖仔星:「不,我很喜歡的。」(一臉純真。)
王晶衛:「你懂得看嗎?」(驚訝。)
胖仔星:「我覺得你的影片很有風格很有新意。」
王晶衛:「你...是唯一欣賞我的人,竟然是你懂得看我的電影。」
胖仔星:「我長大也想做導演,哥哥你教我好嗎?」
王晶衛:「你...你不用我教,你會拍電影的。」
胖仔星:「我要拍你那種電影。」
王晶衛:「不用拍我那種了,你。你去拍你的《賭神》、《追女仔》吧,記得要在電影中加些屎尿屁的片段。會有人喜歡的。」
胖仔星:「噫,不,我不要。」(一臉嫌棄。)
王晶衛:「傻小子,你不低俗怎麼顯得哥哥我格調高呢?總之你以後放多點時間在廁所,多坐馬桶,這樣你就會慢慢發現屎尿屁的威力,以後吳宇森也會被你打垮的。」
胖仔星:「我明白了。」
二、影史縮影
影片反映了一段粵語片和製片廠制度的興衰歷史。1955年,王晶出生,同年,坐落於龍荃灣的華達製片廠落成。華達製片廠以及日後的邵氏影城都是仿造「好萊塢」製片廠模式打造的。製片廠里有多個攝影棚和布景街道,可以同時滿足多部電影的拍攝;有專門的配音間和配音人員,滿足電影國粵雙語發行的需要;控制香港和東南亞多條院線以放映自己的電影;因為地處偏遠,有職工宿舍滿足大量技術人員的住宿需求,在後期還有專門的演員培訓班,用以培養新人,捧紅當家明星,以解決片酬煩擾。
華達製片廠舊照(影片中楚原所說的華達片場)
邵氏兄弟(香港)位於清水灣的老製片廠(本電影內景實際拍攝的地方)楚原是邵氏最盛產的粵語片導演,王天林則是邵氏死對頭電懋電影公司的當家導演;」新馬佬「鄧永祥、「黃飛鴻」關德興、」高佬泉」吳鉅泉、「銀壇鐵漢」曹達華在60年代都是成名已久的粵語片演員;謝賢、呂奇則是不同電影公司演員培訓班出身的電影新星。名演員片酬多,架子大,但不同的電影公司還是哄搶,為此代價較大;新人明星因為自己培養,合約一簽就是五年,所以一經捧紅,電影公司的片酬支出會省很多。製片廠因為科學管理和合理的預算,年產電影的數量和質量都比較高。
1970年代,香港電影市場進入黃金時期。一些人另闢蹊徑,提供資金,只負責監製和發行,扶植小製片公司拍電影。由於導演和演員沒有分紅,感覺被壓榨的電影人開始成立或投向獨立製作電影公司。這當中以從邵氏出走的鄒文懷創立的嘉禾還有後期的新藝城為代表。這也不難理解影片中為何牛達華一再要求漲片酬,還要求老闆把戲院租給他。以邵氏製片廠為例,1985年,邵氏將院線全部租給洪金寶和岑建勛創立的德寶電影公司,位於清水灣的龐大攝影棚則轉為TVB拍攝電視劇所用。
獨立電影製作公司的興起,還使得電影市場百花齊放,編導人員的創意層出不窮,僵化的粵語片製作模式和劇情套路開始喪失市場競爭力。幾乎同時,陳寶珠宣布嫁人息影,粵語片時代宣告結束。
三、趣味典故
王晶自小玩在片場,成年後又浸淫香港電影圈至今,耳濡目染。《精裝難兄難弟》中的人物年齡雖然與現實不一致,比如曹達華、新馬仔等人要比謝賢等人大20多歲,但部分台詞卻是取自現實,典故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1、楚原在電影中飾演電影之神,黃子華稱呼他為「楚活游」。楚原原名張寶堅,他的父親叫張活游,是粵劇和電影演員。
2、黃子華以「終結者」的姿勢穿越到1967年,楚原告訴他這是華達片場。華達是香港最早建造的本土製片廠,拍攝了大量粵語片。
3、關德興以主演幾十部黃飛鴻電影聞名;曹達華以扮演梁寬起家,以《如來神掌》而紅;石堅以扮演奸人角色而得外號」奸人堅「。扮演關德興的羅家英本身是粵劇表演藝術家,學起關德興的表演風格惟妙惟肖。
4、張達明扮演的」新馬師曾「鄧永祥是香港電影圈的圖騰之一,又號」慈善伶王「。他生於1916年,死於1997年,後輩尊稱」祥哥「。影片中他說」我們去東華「,是指祥哥熱心東華三院(香港慈善機構)的慈善事業。祥嫂是他的第四任妻子洪金梅。在祥哥死後,祥嫂與子女陷入爭產風波,這成為當時社會的熱點新聞。所以黃子華提到」祥嫂,你要小心以後你的仔同你爭家產「。
5、陳法蓉扮演的秋姐原型是于素秋。于素秋是洪金寶、成龍等人的大師姐,于占元的親生女,第一代武打女星。由於她出生成長在北京,粵語不好,所以電影都是由別人配音,影片中她的粵語別人也聽不懂。她與曹達華時常扮演銀幕情侶,但並非夫妻。
6、麥家琪扮演的狄嫲原型是狄娜。狄娜以」艷星「出道,吸睛無數,但她的人生比她所演的電影更傳奇。她27歲以後即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為大陸工作的香港人,感興趣的自行百科。
7、曹達華因好賭而輸光自己的戲院,一度破產。扮演他的」阿叻哥「陳百祥也一樣好賭,也曾因為金融危機差點破產。曹達華年老以後仍然經常上鏡,扮演搞笑的探長角色。
8、陳寶珠在電影中很早就有」公子哥「類的反串表演,所以王晶設計張可頤惡搞《金枝玉葉》中的袁詠儀角色。
9、黃子華在影片中說要帶小胖子去「看金魚」,因為黃子華曾在棟篤笑中自嘲曾被人找過自己演「金魚佬」(性侵兒童的人),他非常生氣,讓別人看自己演」金魚佬」?——「」睇金魚,睇你阿媽「。在電影中王晶設計黃子華帶他去「看金魚」的橋段,算是惡搞黃子華和自己。
10、影片中多處對王家衛(尿他一身或吐他一身)和王家衛電影的惡搞。吳鎮宇的獨舞很贊。
11、陳彥行扮演的薛家燕以「好姨」角色和主持聞名。她在《食神》中扮演的裁判「味公主」讓人印象深刻。1967年時她17歲,但童星出道的她已和陳、蕭等人並稱「七公主」。
12、「如花」李健仁扮演沈殿霞,黎耀祥扮演羅文,都很浮誇。沈殿霞1971年與羅文組成「情侶合唱團」,「難得一身好本領」是羅文名曲《小李飛刀》的詞。
13、呂奇最後成了「拍咸濕片的咸濕佬,露毛片的祖先」,他導演的那部露毛片是1977年的《財子、名花、星媽》,並非影片中虛構的《無法無天無衫著》。
14、《玉女添丁》是楚原導演的一部顛覆惡搞性質的粵語片,陳寶珠、高佬泉、馮粹帆等主演。影片中李兆基飾演的導演說要將它「拍出後現代的無奈和壓迫感,都市人的悲哀」則是惡搞王家衛。
15、影片中秋姐和王天林(谷德昭扮演)的粵語發音可笑,因為他們的原型人物本身粵語就不好,一個是北京人,一個是上海人。舒淇的粵語發音很怪,她是台灣人,不知道是不是原音。
16、影片最後王晶衛、李奇等人跳海的地方,布景牆上寫著大大的「Queen`s Pier」,太過省錢,這也是粵語片在攝影棚拍攝時「室內場景」的特色。皇后碼頭是香港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之一。皇后即指維多利亞女王,歷任港督就職都是從皇后碼頭上岸,97年顯得有些揶揄。2008年皇后碼頭因為填海規劃被完全拆除。
17、王晶是電影的編劇,但在電影中署名「不是女人」。金牌25歲監製陳百祥惡搞了譚詠麟,並且是兩次,因為牛達華的孫子叫」詠麟「。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追龍》?
※《降魔傳》撲街:大家熟悉的王晶又回來了
※其實王晶在《追龍》之前, 也曾野心勃勃的拍過這部電影
※王晶追龍我追夢,2017.9.30三片聯映
※港片中的「黑社會」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