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日記分享】正在學克里斯托弗·諾蘭講故事,整理了關於敘事形式的困惑,我是孤獨的嗎

@江寒園 【前言】我發現,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先提前明確兩個基礎問題能避免交流障礙、打破信任壁壘同時可以繞開一些非核心問題的細枝末節。換句話說,提高交流效率!

兩個基本問題:

我是誰?

我想來知乎幹什麼?

一、我是誰?

1.我是一名大齡電影自學愛好者,有個電影夢;

2.做過記者;

3.閱片很少,只挑自己感興趣的看;

4.拍過企業宣傳片、微電影。有個私人電影夢,接下來想進入電影行業。

5.性格自私,世界觀是懂得付出與回報的匹配,對事兒堅持自己的看法,喜歡把感性的動機轉化成有邏輯的思考。

(PS:我是誰其實不重要,也知道這不關大家的屁事,但自報家門是對看帖人的尊重和對交流對象的坦誠。)

二、我想來知乎幹什麼?

1我正在自學的過程中進行階段總結,想把思考的問題放出來,聽聽別人的觀點和看法,希望能得到前輩的指點,打開自己的思路,找到自己的學習短板,解決疑惑點;

2想利用寫下總結的契機再次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

(PS:我目前每周有電影自學計劃,下面的文字均來自自己平時的日記+學習筆記。)

進入正題:我想用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敘事形式講故事,但存在疑惑

首先明確一點:這個問題針對且只針對諾蘭的敘事形式

我的情況自訴:坦白地說,比不上知乎上很多骨灰級電影前輩,我對電影的了解很不系統,更是最近在才關注克里斯托弗·諾蘭的。

起因是這樣的,因為喜歡《催眠大師》,最近又看了一遍,在看導演陳正道的幕後訪談時,他的一句話——「我要從《催眠大師》的水平上升到《致命魔術》,你需要給我十年,也需要給這個行業十年」——驅使我看了《致命魔術》。莫名其妙地被諾蘭講故事的方式吸引了,結合自己最近在系統學習電影語言的計劃,便把敘事形式列上了。

如圖。

對於偏執而虛榮的我而言,我喜歡模仿電影中撩動我的東西,我更想自己能夠擁有、能夠創造出這些東西。也就是說,當我想用這樣的東西表達我要表達的故事時,我是清楚的!

於是。

問題來了:第一個自我追問——《致命魔術》是什麼吸引了我?

這個問題我消化起來還算快:是講故事的方式。

讓後開啟我不斷追問的第二個自我追問來了——《致命魔術》是什麼樣的敘事形式?

在自己想回答這個答案的時候發現有個前提,即第二個自我追問前的追問——什麼是電影敘事?

對什麼是電影敘事自己之前很模糊,沒受過訓練,以前拍片子時全靠模仿,也就能分清個明線和暗線。於是,我想借這個機會弄清楚。

我跳開中間自己思考的細枝末節。(如圖)。

(自己的潦草筆記)

最後自問自答:

「……敘事,即敘述故事。

加了一個「敘」字,那麼故事本身的視角、時態和邏輯就可能會被拆分、組合,完成重新結構。……故事是原材料,敘事是一種對原材料進行重新結構的表現形式。嚴格地說,我們平時口中所提到的故事,其實是經過重新結構後的情節,真正的故事是一堆完全按照時間順序、客觀呈現出來的事件。通常我們不會對原材料感興趣,真正有趣的,是經過重新結構、能夠表達講述人意圖和觀點的情節……

……好比《致命魔術》,如果完全按照時間順序把事件客觀呈現出來,就是兩個學魔術的小夥子因工作產生矛盾進而互相傷害,放到當下來說就像一條社會新聞。捫心自問地相比下,這樣類似新聞的原材料——實際上我們每天都接收到類似的海量新聞原材料——能產生電影帶來觀感嗎?……」(以上引用摘於自己日記)

這個答案讓我明確了一點:看電影看的是講述人想表達的意圖和觀點,而電影的敘事形式是表現方式之一,而且它是骨架。這時又來了一個自我追問——電影的敘事形式是由哪些要素組成的?

換句話說,如果我想用電影講我想講的故事,我下一次在籌備劇本時,應該始終提醒自己,故事要用什麼樣的敘事形式?也就是我要從哪些要素去結構的我敘事形式?

同樣跳開中間自己思考的細枝末節自問自答:

「……我把電影敘事形式拆分為『1個核心+3個基礎』,這『1+3』是所有電影敘事結構的共同結構,分別是:

核心——故事線

基礎——時態邏輯、視角、修辭方法

這好比一棟房子,核心是鋼筋結構,基礎是石頭、水泥和水;

那麼,討論不同的電影敘事形式,就得確立一個統一的討論目標,最根本也是最適用的區分辦法,當然是從核心出發——區分有哪些不同類型的核心,也就是說,區分有哪些不同類型的故事線,核心的類型確定了,這部電影的骨架就定下來了……」(以上引用的話摘於自己日記)

諾蘭用了一條以非線性單線敘事為基礎線的方法!

在回答上面這個問題時,自己從知乎上另一篇文章——江寒園的《電影敘事結構的劃分》——受益匪淺,在此感謝人家!(如圖)其實自己也有看書,像安德烈·戈德羅的《什麼是電影敘事》,不過我看不懂,雲里霧裡,感覺目前解決不了我的疑惑。

在分清了(感覺自己分清了)電影敘事的組成要素之後,我又回到了最初的第二個自我追問——《致命魔術》是什麼樣的敘事形式?同時提醒自己:先絕對不要管《致命魔術》的時態邏輯、視角和修辭方法。(我喜歡在學習基礎知識的時候拆分任務,其實我也明白,這些是一體的,不過不拆分我就沒有精力面對。)

我試著一點一點地拉片,用最笨的方法一個場景一個場景地整理出《致命魔術》的框架。(如圖)

(自己的潦草筆記)

同樣,跳開中間自己思考的細枝末節。

最後結論是:

「……《致命魔術》的敘事形式就是——整體上,先打亂時間邏輯,然後不斷切換視角和時態!……」

「……會出現斷裂、省略、閃回和視角切換等不完整敘事特點,形成一種混亂的時空概念……」(以上引用的話摘於自己日記)

(寫到這的時候,準確的說是寫完了這篇東西再回頭讀的時候又出現一個疑惑點:「諾蘭是如何細化下去,說服自己來這樣做的?」為方便記錄就補充在這)

哦,原來是這樣。然後,第二個自我追問——這樣的敘事形式能帶來怎樣的觀影效果(我認為這個追問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以後我要模仿諾蘭的話,只知其表那哪行!我得知道他用破碎的、迷宮般的、重疊嵌套的形式,是為了什麼?

然後再看片子,再回想,再橫掃豆瓣、時光和知乎影評。

接著自問自答:「……這類結構的影片往往能營造神秘、懸念、樸素迷離的整體氛圍。

而且,我有一種更深的體驗,或許大家都有、不過全都存在於潛意識裡面:正是因為有斷裂、有省略,以及多視角帶來的混亂時空概念,反而讓自己在觀影時不自覺地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快速腦補!

這就形成一個效果,能逼著我反覆回想反覆思考,或許,這種結構的力量反而增強了敘事!……」 (以上引用的話摘於自己日記)

事實是這樣嗎?我不知道!這也是自己寫這篇總結的原因之一!

不過目前我也只能回答自己這麼多,除了一點!

即第三個自我追問出現——諾蘭自己是怎麼想的?

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甚至是最重要的問題。借用愛因斯坦曾說的話:上帝創造了世界……我想知道上帝是怎麼想的,其他的都是細枝末節……

我搜索了自己能找到的所有關於諾蘭的採訪(英文不好,只能看中文的),其中截取一些:

「我決定以這種方式來組織我的故事,

將重點放在觀眾對每一件新的場景不可能有完全的理解上,

就像它是第一次被人們看到一樣。」

「記憶就像一片片碎片,

時而浮現上來,

時而又沉入暗處,

而浮現和沉入完全沒有規律可循,

有時候他們的真實度也會遭到懷疑。」

「主題,消解在形式中。」

「把思想觀點漫不經心地散布。」

上面只有片段,自己在看採訪時隱隱約約有一種想像:諾蘭是不是想用結構對應、契合關於記憶的主題

這一點在他談到《Following》的創作時感受很明顯!

(於是自己又看了《Following》、《盜夢空間》、《記憶碎片》)

同時,對諾蘭又有了新的認識:

「……與其說諾蘭是藝術家,首先得承認他是一個技藝精湛的手藝人。比如,諾蘭對於電影語言——無論是敘事、場面調度、場景和聲音等——都有清晰的認識,甚至可以說是精準的把握。

對電影語言的自信都能溢出屏幕。

諾蘭對待電影中每一個細節的態度,對待每一個想法時由內而外濺射出的執念,讓我不自覺地把他和褚時健聯繫在了一起……」 (以上引用的話摘於自己日記)

OK,這是題外話。當我回答自己的第三個自我追問之後,我又對第二個自我追問疑惑了!

「我真的搞清楚了《致命魔術》的敘事形式了嗎?」

這個疑惑點一直存在,就在我寫總結的時候時時都會出現。我真的回答不了自己,也深感自己的學習方法有限,同時這也是自己想在知乎上寫下總結尋求指導的強烈動機!

最後,一點題外話,我摘下自己日記里對這種學習方式的反思:

【需要改進的地方】

1缺少實踐環節——用創作來自檢

2缺少「檢驗我是否達成目的」的環節——別人檢驗

3隨手記錄動態疑惑點,當晚登記

4如何提高所閱讀資料的精準性

5每周任務結束後撰寫《體會交流》放在知乎上——放出疑惑點

6購買專業書籍——基礎理論學習

我不知道我講清楚沒有

有時候,講清楚也不一定弄得明白

好了

感謝能看到最後的朋友

盼望交流

喜歡的部分送給大家

不喜歡的

留給我,不帶「們」

微博:@別把話說死


推薦閱讀:

《澳門風雲2》基本信息有哪些?
《讓子彈飛》有什麼隱喻?
《軍中樂園》影片的製作過程是怎麼樣的?
《教父》都只能排第二 影史最偉大的十個劇本
如何評價《不可撤銷》這部電影?

TAG:電影製作 | 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Nolan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