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面具」的「玉鳳」,第二次的爆紅。
03-17
鳳姐的第一次爆紅:2009年,鳳姐在上海徵婚,由於鳳姐對男方一系列遠超她自身條件的高要求、高標準,她得到了眾多的媒體報道與社會關注,大家對此的態度往往是驚訝、不屑、等著看笑話,各路媒體也找上了鳳姐,委婉、客氣的想看鳳姐的笑話,讓鳳姐有一個表演其大言不慚的平台。自此之後「9歲起博覽群書,20歲達到頂峰,智商前300年後300年無人能及」、「主要研讀經濟類和《知音》、《故事會》等人文社科類書籍。」等言論成了當時的大熱門,知音和故事會也算是被動打了一次日了狗一樣的廣告。
第一.鳳姐有人氣基礎,說起來鳳姐,大家知道有那麼個人,腦子裡會出來那麼一個很鮮明的人物形象,比方說曾經大言不慚、也愛讀故事會和知音,以前是很熱門的一個評論人物。只要鳳姐的現有形象與原有形象發生轉折、衝突,就可以帶來熱點和流量(雖然原來大家腦子裡的鳳姐、現在大家腦子裡的鳳姐,都與真實的鳳姐不符)。
推薦閱讀:
大家想看她的笑話,她也樂意把這個大家想看的笑話表演出來,之前沒有人如她這般「狂妄」「滑稽」「知識、見識滿是笑料」,在這一點上,她說的上前無古人。她是第一個,第一個往往是讓人覺得很新鮮的,因此她的一言一行也備受關注,作為一個大家需要的、茶餘飯後當作談資的「小丑」而備受關注。
前無古人,鳳姐是第一人、先行者,後有來者,來者很多,賣丑的、博下線的、賣奇葩人設和言論的,層出不窮也參差不齊。鳳姐的狂妄充滿了「莫名其妙」,這種狂妄帶著一種刻意,當時卻少有人去推敲,當賣丑者越來越的出來後,大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套路,起初鳳姐能得到極大的關注,而之後的陳山、散打哥、葉良辰、劉梓晨、撕書網紅等人隨有熱度、卻也不過了了,越來越低,大家明白套路後,自然也就不吃這些套路了。馬克思說,歷史經常重演,只不過第一次是正劇,第二次就是鬧劇。一次兩次還好說,越來越多前赴後繼的模仿者讓大家膩味了。鳳姐的第二次爆紅:大家審丑標準和需求也在不斷的上升,簡單的賣丑、低級的套路早就不能滿足大家的標準。這個時候,她回來了,先行者——鳳姐,她的回來開啟了一個新的風尚和道路,曾經爆紅過的鳳姐再度爆紅。她原本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是故事為我們所「熟知」的人,我們與她一起經歷過一段「出醜」的往事,甚至可以說,「黑久了,沒那麼反感她了,不少人也黑出感情了」。
第二.鳳姐此次公眾號文章中,一反常態,與原先形象有極大反差,不再故作浮誇、嘩眾取寵,而是以自身經歷娓娓道來,訴說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這種反差讓大家更有深入了解、仔細認真閱讀的慾望與興趣,也更容易當大家覺得鳳姐的不容易,網友們先是了解了鳳姐表現出來的皮,鳳姐再把「里」表現出來,大家結合皮看里,結合里看皮,補完她所展現的故事,自然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而且出生草根的鳳姐與她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都容易獲取大家的共鳴。鳳姐在公眾號上的文章表現出了一股子這樣的味道:我曾經很浮誇,習慣帶著面具,帶著面具太累了,雖然不知道摘下面具會如何,但我想放下戒備、敞開心扉,好好和大家說說心裡話。這種「浮誇」「戴面具」「想敞開心扉」「想不設防」「想說心裡話」的感覺在社會普遍充滿壓力的青年群體里普遍存在的,也是很容易引起共鳴和同情的,這種苦澀、無奈、壓抑但是又想解脫、表達的味道也充斥著知乎的高贊雞湯回答。鳳姐也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
有人問我 我就會講
但是無人來我期待到無奈有話要講得不到裝載我的心情猶像樽蓋等被揭開
嘴巴卻在養青苔人潮內愈文靜 愈變得不受理睬自己要搞出意外像突然地高歌
任何地方也像開四面台著最閃的衫扮十分感慨有人來拍照要記住插袋你當我是浮誇吧誇張只因我很怕似木頭似石頭的話 得到注意嗎其實怕被忘記至放大來演吧很不安 怎去優雅世上還讚頌沉默嗎不夠爆炸 怎麼有話題讓我誇做大娛樂家
原先的浮誇儘是偽裝的面具,她卸下了防備的面具,她很不容易,她遭受了社會無數的壓力與暴力,還能如此善良、信任我們,我想對她說對不起、我想對她說謝謝、我憋著眼淚,我不承認我感動、我默默打賞了鳳姐,心裡對她和自己說了一聲:加油。
(這是我看到公眾號評論後,自我代入評論者模擬出來的內心感受,相信這樣想的人不在少數。)她有社會認知度、有原有形象,再有了反差與共鳴和完整的故事後,鳳姐一反審丑的潮流、反其道而行,以反差交代故事、以共鳴引起感動,既然時機已到,她自然的、脫下了不經意帶上的面具、或者是有意帶上的面具,飛上了枝頭,可能成為真正的玉鳳。(雖然現在好像公眾號又出了代筆等事故,究竟能否成功還是未知數)是她機緣巧合、苦盡甘來也好,是她盡在掌握、一切順利也罷。一洗全白也好、永不翻身也罷。成功也好、失敗也罷。羅玉鳳紅了,第二次紅了。(本文單純是記錄筆者對鳳姐爆紅的看法與分析,不對鳳姐行事的對錯、鳳姐關於汶川地震、動車事故、參與活動 等錯誤、不當言論與行為發表看法與討論,對於鳳姐一事對社會的影響與評價:對於「鳳姐」,審丑無妨,當有底線)推薦閱讀:
※日本已淪陷低慾望社會 中國的發展趨勢會怎樣?
※如何看待嘉峪關民間小調?
※【剖析】馬蓉將被起訴而輿論為何一邊倒?
※中國式過馬路應重在管理還是重在教育?
※韓遊客在台連遭性侵,是否會對台旅遊業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