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訓師和職業培訓師的差距有多遠?

跨年夜晚認真聽完羅胖的跨年演講,長假期間思考許多後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從2017年開始每周寫一篇文章,系統思考自己職業轉型和認知升級道路。我想,自己文章一定不能是自嗨型、報流水賬型、無病呻吟型的。一定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沉澱在裡面的,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對你有所啟發,也歡迎各位給我反饋意見。

Y老師很傲嬌自己是反拖延症患者,一周一帖,立貼為證。

本周分享的主題是:內訓師和職業培訓師之間的差距有多遠?

上周與一位內訓師同學吃飯聊天,他說「哪怕你在很牛公司當了5~6年的內訓師,也不一定保證出去就立刻做脫離平台的職業培訓師,內訓師直接轉身去公司外上課的話,大概率是要吃苦頭的。」我的看法是:完全贊同!懷有謙卑的心走過這條漫長道路。

2016年報了一個職業培訓師CIPT認證班,加入了中智系職業培訓師江湖。半年集中學習提升了自己的認知,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提升到知道自己不知道,越來越發覺自己知道得少。因為關於培訓方法技術,你懂的,江湖裡的大俠都懂,你不懂的,江湖裡的大俠,也懂…讀認證之前自己做了10年項目經理,2年培訓經理,想到自己再讀一個靠譜的職業培訓師認證班,然後華麗轉身到職業培訓師,那可是順理成章的。然而仔細研究後發現:自己目前和大多數內訓師一樣,不具備職業培訓師的綜合素質,還需要積累!

為什麼內訓師到職業培訓師是「驚險一跳」而不是「華麗轉身」?與各位分享下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完全正確,但保證自己無功利心,很純粹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看法。

首選,做到以學員為中心,很難!

一個被所有培訓師都喊出的口號,並不代表這口號本身被充分理解。如果觀察企業內訓師群體,會發現大多從兩條路徑上走來:第一,本身業務做的非常好,被公司提拔為內部培訓師,公司希望業務明星做好複製優秀職業經驗給菜鳥小白的工作。第二,HR六大模塊中有培訓模塊,有HRD或HRBP自己能做新員工培訓、組織願景、溝通、時間管理等課。接下來,冒著被拍磚分享一個觀點:

這兩類群體在做到「以學員為中心」方面有天然的劣勢,而不是優勢。Y老師自己是從項目經理(兼28人服務團隊經理兼公司某業務專家兼公司年會主持人兼公司CEO/VP御用翻譯)轉到做培訓師和培訓經理的。在第一次給非本公司員工上課碰了一鼻子灰以後,終於發現了這個問題:內訓師授課是以自己為中心,而很難做到以學員為中心,雖然嘴上講的是以學員為中心。

何以見得?你之所以被管理層選中做公司培訓師,就是因為你在某方面做得好,領悟的好,貫徹的好,大家都要向你學習….坦白的說,Y老師灰常享受公司學員在上完課以後眾星捧月的感覺。

「Y老師,你教的方法太棒了!可以幫我省下辣么多時間!」

「原來還能這麼玩,這真是開拓思路了」

「我下次還要來聽你的課!」

Y老師當時認為,自己配得上這些誇獎和讚美,因為不知道多少個夜晚點燈夜讀、埋頭苦練…自己在別人逛街看電影喝咖啡的時間客戶鑽研業務,才能做到在公司群體內業務能力出眾。既然領導讓我來講課,那當然要以我為中心咯…但這正說明自了自己修行還不夠。

從HR晉陞的內訓師的講課主大多是:公司介紹,企業文化,公司願景,組織使命,薪酬規則,行政制度等等,這些內容屬於:信息單向傳輸。「你只要聽就可以了….」不必要做到以學員為中心做積極改變。

問題出在哪?或許可以用一個比方來解釋。2016年最佳心理學卡通片《頭腦特工隊》中,每個人的大腦里都住著5個小孩,分別是:開心,擔心,憂傷,恐懼和憤怒,這五小孩分別操作大腦控制台,由此指揮這個人的行為。

內訓師Y老師講課時大腦里也有5個小孩,分別負責:內容呈現、覺察反饋、自我意識、問題專家、利他意識。講課時,「內容呈現」和「自我意識」這倆小孩佔據了大腦80%的控制時間,因為內訓師只要把內容全部講完就完成任務一大半了。「自我意識」收到正反饋後不斷自嗨,自我陶醉,順便也把學員的情緒調動起來。除了回答學員問題之外,「問題專家」這小孩基本在旁觀。「覺察反饋」和「利他意識」這兩小孩基本都在睡大覺。在公司內部講課,這一切都很正常,因為坐在下面聽你講課的同事確實大部分在內容主題上沒你懂得多,況且在業務能力上公開叫板人緣很好的培訓師是個極不划算的買賣。

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人都有過高估計自己能力的傾向,這是保證人類這個物種能夠繁衍下去的必要條件。業務明星內訓師如果在公司內部環境呆長了,會產生極度的自我高估。因為,沒有出去看過外面的世界。終於有次Y老師走出公司講課,又是最拿手的主題,結果是

講砸了!

課後看學員評價反饋,加上和高手同學探討,居然總結出11條失誤!對11條失誤做魚骨圖分析,可以歸納為三點「自我意識」在自嗨、「覺察反饋」反應慢,「利他意識」在睡覺。比如,設計的開場三問:

1) 「關於XXX(主題),你有遇到過什麼問題?」

2) 「有沒有買過相關書籍資料來看?買過幾本?」

3) 「看了以後對自己提高有什麼幫助?」

Y老師設計問題時把學員的各種可能回答都考慮到了,不管學員怎麼回答,Y老師都會接著說,「不如來聽聽我的總結….」這個叫「以學員為中心」,因為學員們不用看書查資料了,已經替大家把問題總結好了,幫大家省時間。這樣中規中矩的開場三問從內訓師來看沒有問題,但職業培訓師角度來看就有很大問題:

問題一、開場破冰不夠,學員互相之間不認識,跟Y老師也不熟,大家在後面無法暢所欲言。

問題二、有兩位學員回答,「沒買過書!沒時間看書!」,一下就把場域氣氛拉低。他們說的是大實話。高手同學點評,看書查資料是你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所有人解決問題的方式。很多人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等別人來教。你問人家看沒看過書,想看書但沒看書的學員會反感。

問題三、三個問題看上去是為學員為中心,實則還是已自己為中心,是自己想問學員的問題,而不是學員想問的問題。要讓學員提問的話,引導技術裡面有更好的方法。

類似還有這樣教學過程,學員體驗當然不會很好。學員不在自己公司里工作,自然可以毫無顧忌地挑戰你。仔細想來,還是沒有做到「以學員為中心」,大腦中的「反饋覺察」,「利他之心」的倆小孩都在睡大覺,當然就做不好外部培訓了。為了學員在受訓完之後產生積極改變,職業培訓師要做太多內訓師不一定會做的事:

1) 桌椅怎麼擺放達到最佳效果,能量聚集

2) 語音語調語速變化,抑揚頓挫

3) 每隔10~15分鐘調動下學員,防止走神

4) 每個模塊如何呈現最佳效果,字斟句酌

5) 創造一個積極的場域,良性互動

6) 面對資深學員的挑戰,做到雙贏

7) 學員離開時都學到了新知識,為自己感到自豪

8) 學員離開後都有課程內容的落地工具,為自己付諸實踐

等等,太多事情要關注了。

最終還是很感謝這次把課講砸的經歷,幫助自己理解「以學員為中心」又近了一步。培訓屬服務型行業,職業培訓師是讓公司出高價聘請來講課,終究是為別人提供服務解決問題的。客戶體驗和產品經理意識非常重要。這次課講砸了從長遠角度來看是好事,提醒自己要謙卑地服務好學員的心態。

其次,做獨立於公司平台的職業培訓師等同於一次小型創業

內訓師擅長於自己領域課題。如果要在市場上真正做到羅胖所說的「U盤化生存,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意插拔,自由協作」僅擅長可以是不夠的,還有市場渠道開拓的難題。沒有公司平台的依靠,職業培訓師需要把自己當作商品一樣銷售出去,自己製作產品(課程內容),自己收集用戶反饋,自己制定營銷策略,自己尋找銷售渠道。企業的培訓需求是單次隨機的,要做到每個月都排足講課,需要做市場營銷,比如:

1) 會不會運營微信公眾號?

2) 會不會在微博上吸粉,與粉絲互動?

3) 會不會在簡書/知乎/領英/分答上輸出高質量的內容,吸引潛在課程購買方?

4) 會不會開拓中介公司渠道?

5) 有多少同學朋友的資源,可以鋪設自己的銷售渠道?他們為什麼會幫你?

單獨上面任何一項就足夠讓內訓師跨出自己舒適圈,學習實踐大半年了。可以估計的是,當內訓師剛脫離公司且還沒在市場上做出知名度時,一定會經歷一段課時少,收入沒保障的時間段。類比所有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上都有一項:其他收入,即非主營業務收入。在內訓師剛剛出道時,有沒有辦法獲得除培訓課時之外的收入?還有,如何快速在市場上潛在客戶認識到你的產品,提高成單率和重複購買率?

假定,培訓師已經鋪好了多條營銷渠道,還需要解決產品的問題。比如,你在公司里把時間管理講到最好,也設計和熟練上了N次時間管理課,當這個培訓產品推到市場上面對終端客戶時會面臨有100個也能講時間管理的職業培訓師,請問,你的課跟他們的時間管理相比,有什麼優勢?差異在哪?競爭無處不在,做到「自由協作,隨意插拔」之前,還有很多戰略和營銷工作要做。

最後,憑什麼讓我聽你講?

職業培訓師要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信息不對稱。如果是郎咸平或復旦交大教授,就木有信息不對稱。如果和Y老師一樣是千萬打工一族,那就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你會發現所有職業培訓師的履歷介紹中要麼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神奇抬頭、要麼有很多戰績彪炳的描述。這些神奇抬頭和彪炳戰績都是降低企業採購課程信息不對稱的武器。問題在於,真正上完課之後企業判斷你的履歷成色有幾分。有一些培訓師給自己的履歷包裝(Y老師將來也會包裝)。有的會包裝過度,當包裝過度遇到累積不夠時就會Overpromise, Under deliver. 培訓圈是一個很小的圈子,負面消息一向都比正面消息傳的快。

第二,信用背書。所謂信用背書,就是當主持人介紹完你的履歷後,學員腦海里對你第一印象認可程度,比如:

「嗯,這老師是前亞馬遜中國區VP,他來講如何管理老闆預期,我確信可以聽聽」

「嗯,這老師是暢銷書作家,我讀過他寫的書,確實對自己幫助很大,我確信可以聽聽」

「嗯,這老師以前是電台播音員,拿過全國演講冠軍,我確信可以聽聽」

「嗯,這老師是上戲老師,給張藝興,林更新培訓過表演,我確信可以聽聽」

……

好了,我的(和你的)信用背書在哪裡?這,是一個需要深入考慮的問題

第三,面對資深學員挑戰。內訓師面對自己公司的同事,大家知根知底,挑戰無從談起。職業培訓師在公開課或企業內訓課的學員的資歷是未知數。簡單的說,能hold的住嗎?公認的看法是,培訓師自身的高度決定了聽課學員的高度。所謂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給別人一杯水,如果受訓學員中有人有一桶水,那培訓師就要一游泳池水…..如果學員個個都是啤酒桶,那自己要有裝滿黃浦江的滔滔江水…

細思極恐,從內訓師到職業培訓師的路極為難走。大膽前行,小步慢走是我的方法。下一篇我會分享自己如何思考和應對這些困難和挑戰。

推薦閱讀:

三招打造一支狼性內訓師團隊
培訓師的立體定位
培訓師,引領社會發展的弄潮兒
淺談內訓師培養爛尾工程

TAG:培訓師 | 教育培訓 | 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