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告別深度焦慮的
如果你不能按照你想的方式活,那麼總有一天你會按照你活的方式想。
這是雞湯文中的句子,但確實也是生活的真諦。人的思維方式總要和TA所處的現實相符合,最終不是改變所處的現實,就是改變思維的方式,只有這樣自我才不至於在與現實的衝撞中被扯碎,生活才能繼續...
在過去的六個月里,有一段時間我的焦慮感嚴重到已經突破閾值的程度。我不想吃飯,不想出門社交,晚上一閉上眼睛睡覺的時候腦子裡就有個聲音響起,「你在浪費時間」。我試著離開所在的環境,但是無論我到了哪裡,在海上也好,在鬧市也好,腦海中的聲音從來沒有消停過。直到有一天,我從一張別人拍攝的照片里看到我的樣子,真可以用形容枯槁來形容。這個狀態把我嚇了一跳,那是一種最直接的觸動,原來在別人眼中的我已經毫無生氣到這樣的地步了,於是那天晚上我開始反思我的焦慮。
我一直認為有焦慮感是並不是一件壞事,就是因為不滿意,不滿足才有焦慮,也才有改變的動力。因此我認為適當的焦慮是對的狀態,畢竟比爾蓋茨也說過「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十八個月。」但為什麼我會深度焦慮呢?在那段時間裡,我和工作的相處關係不好,有很多事是我不認同的,連帶著有些身居高位的人我也並不認同,我很難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和這段職業經歷做匹配。這是原因,但當我試著問自己假設性的問題來探究的時候好像又不是原因了,如果工作上的這些問題都沒有,我就不焦慮了嗎?似乎並不是,我還是會一樣,我才想明白我想要的不是工作上沒有問題,而是我能解決問題。我不是為了得不到而焦慮,而是為缺乏得到的能力而焦慮。我的深度焦慮的問題在於獲得這些能力需要很長的時間,而我那時候急不可待。
一個焦慮的人就像站在三岔路口的人,面前的兩條路都可以讓他舒緩內心的焦慮。左邊的路是一條遠路,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就好像把自己變得更好,好到能夠改變那些你所不認可的;右邊的路是一條近路,只需要讓自己符合這個環境的思路就可以了,就好像領導說這麼做就這麼做好了,反正別人也是這樣的。該怎麼選擇?艾爾帕西諾在《聞香識女人》中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永遠都知道正確的路在哪裡,但我從來不走。為什麼?因為太他媽難了!」
又急又難,必定深度焦慮,而深度焦慮的狀態是人無法承受之重。這正是為什麼一開始我們都篤定要走左邊的路,但最後大多都拐到了右邊的路上。
難我無法改變,急卻是完全在我。我悟出一個道理,所謂的難是因為在時間維度上太吝嗇了。比如你想在一周內寫好字,很難,但是一年的時間呢?你想在一個月內減十斤,很難,但是半年呢?你想在一個月內和愛人改善關係,很難,但是一生呢?在拉長的時間維度上改變就沒有那麼難了。問題就在於我們在時間上是否願意對自己「寬容」,這種寬容指的是應該回到事物的客觀規律去,回到能力提升的邏輯上去。自然界的定律——量變引起質變,質變發生前必須有量的積累,這需要時間。
於是,我試著在時間的維度上對自己「寬容」一些,這種焦慮感真的就開始減小。慢慢地,我不再為自己在工作中無法做出精確有利的論述感到焦慮,而是集中思考每一次分析問題的邏輯和方法;不再為無法成功影響上級而感到焦慮,而是儘力做好每一次的工作報告;不再為無法融入一些話題的討論感到焦慮,而是專心於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我給了自己更長的時間維度,認真地去度過每一天。我也有意地屏蔽了那些周圍不斷有人功成名就的信息(在過去這也是讓我深度焦慮的原因之一)。而這種「寬容」也影響到了對自我的認知上,我不再對自己那麼地不滿意,也發現了自己其實有一些別人所不具備的優點。(雖然聽到別人的稱讚我仍然覺得不真實)
這種「寬容」和懶惰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意味著有著確定的期限和節點以及行動計劃。這方面的科學方法很多,但萬事由心,改變心態是最關鍵的。目前作者的焦慮回到了正常閾值之內,是一種對未來有憧憬,對現狀有不滿,對自己有規劃,每一天有任務的狀態。我的朋友中也有為深度焦慮所困擾的人,希望這段文字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我對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興、含混的事物沒有信心。我相信緩慢、平和、細水流長的力量,踏實,冷靜。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設,不努力,可以得到個人或集體的解放。——卡爾維諾
推薦閱讀:
※沒錯,毀掉你的恰恰是過於目標導向的人生
※新媒體人節後焦慮緩解指南
※焦慮症心理分析:對未知感到焦慮
※節後上班第一天,你已經開始焦慮了嗎?
TAG:緩解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