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情緒,挽回幸福感情幸福婚姻!
管好情緒享受愛:情緒管理
管理不了情緒,挽救不了婚姻
做情感培訓和諮詢的這些年,我已經記不清遇到多少次這樣的情景:
一位已婚的女人經人介紹來到我的諮詢室,求我一定要幫幫她,因為她的婚姻出現了危機,老公有了「小三」。
聽她介紹完情況後,我通常會問她一個問題:「你老公知道你知道他有『小三』嗎?」
她會說:「當然知道,我都跟他因為這個事情吵了好幾場架了,現在他也不願意進家了,整天跟那個女人在一起。」
我還會問她一個問題:「除了你老公,還有誰知道你知道了?」
「都知道了,我父母,他父母,他們單位的領導和同事,還有那個『小三』,我打電話把她罵了一頓。」
我會繼續問:「事已至此,你希望怎麼樣?」
「我當然希望挽回我的婚姻,讓我老公離開她!」
我最後問她:「那麼,你覺得你鬧完之後,他回到你身邊的概率是被提高了還是降低了?」
「可能是降低了……您覺得呢?我不鬧不行,我受不了啊!」
通常這時,我的心情也會很沉重,為又一樁出現危機的婚姻惋惜,也為她惋惜!她幾乎已經把自己能夠戰勝「小三」的機會白白浪費完了,而僅僅是因為她沒有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我們在這裡給大家介紹情緒管理的方法,所以,我就不花篇幅來聲討男人和「小三」了,我們還是看怎麼樣能夠幫助更多老公有「小三」的女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戰勝「小三」,讓老公回歸。
我們都知道,男人是很愛面子的,女人一旦知道老公有「小三」,最好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當情緒被管理好了,人才能作出理智的選擇),不要擴大知道這件事情的人的範圍,更不要到單位去鬧。
因為知道的人越多,男人面子上越過不去,當他顏面掃地的時候,也可能就切斷了你們最後的親情,更有可能的是,他為了繼續在社會上和單位里有臉面,也為了能夠獲得眾多親戚朋友的支持,他會告訴大家你是如何不夠善解人意、無理取鬧,而你到處鬧的行為,是他言論最好的證據,結果,你鬧完之後,輿論可能會同情他。他的離開,就合情又合理了。
即便是你鬧完後,他處於各種壓力下,離開「小三」、回歸家庭了,你們可能也消耗掉了最後的感情,回來的可能是一個感情上已經把自己封閉起來的男人,後邊的路走起來也是很難的。
所以,當女人知道老公有了「小三」,最智慧的做法是不去鬧,最好都不讓老公知道你知道,然後,好好思考一下你們之間出現了什麼問題。
男人有「小三」,很多時候,是夫妻之間出現了問題,在這個時候女人最好去尋求婚姻專家的幫助,在專家的幫助下,先是疏導自己心中的情緒,然後快速地找出夫妻之間出現了什麼問題。作出調整,老公回來的概率一定會更高些。
在我輔導過的外遇的案例中,一些是因為兩人的性生活出現了問題,另一方在外面尋求彌補,還有一些是因為另一方在家裡得不到認可,心理需求無法滿足,就到家外去尋求滿足。
雖然我們可以譴責有外遇一方沒有用道德來約束好自己,但這對於當前遇到老公有「小三」的女人而言,是沒有任何實質幫助的。
一個人有外遇,從道德的角度來看,是沒有約束好自己,但從心理的角度來看,是需求未得到滿足,這是從不同的角度在看問題,作為一個女人,在老公有了「小三」時,如果希望挽回的話,就不要忙著去做道德譴責,最好是去思考自己可以作些什麼調整,會使這個家更溫馨。
還有一個問題,老公和「小三」,也是一對「愛人」,他們也會像夫妻一樣,待在一起時間久了會出現問題,當兩人出現了問題,而老婆把家裡營造得更加溫馨的時候,男人回來的概率就更高。
即便女人想給老公挑明這件事情,也最好就把範圍控制在兩人之間,可以給老公一段時間,讓他在你和「小三」之間作出選擇,而這段時間,女人照樣過好自己的日子,讓老公感覺到自己離開他還是可以過得很好,通常這樣處理,讓男人在結髮妻子和「小三」之間作出選擇,老婆勝算的概率還是較高的。
會輸給「小三」的,恰恰就是那些到處去鬧,把老公趕出家門的女人,她們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只能把老公一步步地推向「小三」,在與「小三」的戰爭中徹底輸掉。
一個管理不好情緒的女人難以戰勝「小三」,一個管理不好情緒的人也很難愛別人,他們常常心中有愛,卻因需要發泄情緒而傷害他人,或者因為他們容易產生情緒,會使別人在付出愛時,自己收不到,這樣的人很難獲得幸福。
容易起情緒明顯是不利於經營感情的,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提升自己情緒管理的能力,但不是控制情緒,這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控制情緒是當有了情緒後把它強壓在心裡,不去表達,也不釋放,這樣久了人的內心會更加難受,要麼積累久了傷害自己,身體生病,或心理出問題,要麼,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受不了,爆發。
管理情緒是使自己少起情緒,整個人更加地平和,更多的時候處於一種平靜的狀態,這樣人就會能更多感受幸福,也會能更好與人相處。
失戀了傷心,是潛意識在提示你
情緒對於我們的作用,就像紅綠燈對於司機的作用,它是我們的信號燈、提示器,所有的情緒都在提示我們、暗示我們,它們都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恐懼是提示我們可能有危險!
傷心是提示我們失去了寶貴的東西!
後悔是提示我們在過去的那個事情中我們有過錯!
擔心是提示我們未來可能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所有的情緒,它們都是有用的,人能感知到的情緒,估計有兩百多種,每一種都是有其相應的作用,都是為了提示我們。
在眾多能引起我們有情緒的情況當中,有一些情緒反應是我們從祖先那裡遺傳下來的,是進化的結果,比如我們天生就對蛇、蝙蝠、蜈蚣等毒物有所恐懼,這是幾乎每個人都有的情緒反應。
但還有些過於敏感的情緒反應,卻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是個別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產生的。
比如:小時候,如果你被狗咬過,哪怕那個時候的你記憶能力還很低,你長大了都不記得這個事情了,你還可能怕狗,這是學習來的。
這就是潛意識了不起的地方,通過這樣的學習,潛意識可以更好地保護你,讓你以後看見狗就害怕,避免再次發生被狗咬的事件。
同樣的事件還會發生在情感關係里,如果一個人曾經深深地愛上另一個人,對其百分百地信任和無條件地付出,結果,有一天他所愛的人離他而去,他失戀了,他可能會非常地傷心和絕望,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從這種極度痛苦的情緒中走不出來。
有過這樣的經歷後,他可能會學會一件事情,就是以後不能再百分百地信任另一個人,在感情關係里也不會再輕易地無條件付出了,這就是潛意識的提示。
情緒就是這樣工作的,可以說,如果沒有了情緒,我們是無法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因為我們就像很多沒有信號燈指揮的車輛一樣,會亂七八糟地在馬路上橫衝直撞,那樣的話,車就不僅僅是交通工具了,而是一個個冷血的馬路殺手,而沒有情緒的人也不再是人,而是一個個冷血的行屍走肉。
不買房女友不結婚,「焦慮」會提示你
情緒是潛意識對我們的提示,不同的情緒就像不同的信號,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以及接下來該做什麼。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情緒在提示我們什麼,並遵循情緒的指引,情緒的作用就完成了。
我們拿「焦慮」這個情緒來舉個例子。
「焦慮」是潛意識在提示你,如果你現在不做一些準備和努力,未來可能會有一件糟糕的事情發生,或者無法突破眼前的現狀,焦慮的存在是提示我們作些努力,來突破現狀的。
比如:你是一個未婚男人,還沒有買房子,當下的房價也無力承受,而女朋友又不願意跟你「裸婚」,你就可能會有「焦慮」這個情緒!
這是你的潛意識在提示你,以你的經濟能力和賺錢能力,如果你現在不想些別的辦法,你在未來可能是買不起房的,如果你買不起房,女朋友可能就「飛」了,因為你不能給她安全感。
此時,「焦慮」提示你現在要想一些辦法,比如再多掙一份工資,掙點外快,向親戚朋友借點,或者趕快趁房價有一些下調時,出手買一套,或者在別的地方給女朋友安全感,也就是說,「焦慮」這個情緒提示你現在要針對女朋友不願意「裸婚」採取一些行動。
如果你不明白「焦慮」在提示你什麼。你會一直「焦慮」,越來越嚴重,總是擺脫不了這種情緒,因為你沒有明白潛意識在提示你什麼。
意識到焦慮在提示什麼的人,可能就會積極去想辦法,或多掙點錢,或想辦法提升女朋友對未來的安全感,等這些事情做完了,焦慮就會消失。
情緒是潛意識給我們的提示,如果我們能懂得潛意識在提示什麼,它們就會完成任務,然後消失。可是,如果我們不能明白情緒在提示我們什麼,情緒就會一直提示我們,因為我們沒有讓它們完成任務。
這好比站在馬路上檢查酒駕司機的交警手中拿的「停」字牌,這個牌子的作用就是提示你停車,當交警遠遠地看到你的車開來時,他會舉起這個牌,示意你靠邊停車,你看到這個牌後,就會減慢車速,慢慢地靠邊停下,在這個過程中,「停」字牌的作用就是提示你停車。
所以,當你減速靠邊停車後,它的任務就完成了,交警會把它放下來,你什麼時間見過你停下車後,交警還衝你舉著牌子的?
情緒提示你時,如果你沒有意識到,它就會不斷地加大提示你的力度,這就是它的工作機制,就像提示你靠邊停車的交警手裡的「停」字牌,如果你不停車,交警就會把它揮得更厲害,甚至會把它橫在你的車前。
如果你在一份剛剛失去的情感關係中感覺很受傷,這傷心的感覺也是在提示你,一方面它在提示你,你失去了寶貴的人,另一方面也在警告你愛情是會傷人的,如果你能懂得它的提示,下決心以後再遇到相愛的人好好珍惜,同時,也下決心不要輕易開始一份感情,你的傷痛就會慢慢減弱,因為它的任務已經就要完成了。
一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的高低、情商的高低,甚至幸福指數的高低,都跟自己能不能夠懂得情緒的提示是有關係的,越是能夠懂得情緒在提示自己什麼的,越是那些情緒管理能力高的人、越是情商高的人,他們也更加容易獲得幸福。
做不了情緒的主人,享受不到愛的美好
情緒是潛意識對我們的提示,如果你能懂得它的提示,它會很好地保護你,如果你不能懂得它的提示,你就有可能被它控制,從情緒的主人淪落為情緒的奴隸。
當情緒提示你時,你不懂得它在提示什麼,它的任務就沒有完成。它不但會一直提示,還可能會不斷地加大提示力度,當情緒的提示力度足夠大、時間足夠長,給你帶來的感覺足夠難受時,你就可能陷入到了這種情緒里,進而被情緒控制。
比如,前面舉的買房子的例子,如果你沒有現在下手去做一些準備,以便使你更有能力買得起房子,也沒有能夠提升女朋友對未來的安全感,你的焦慮短期內就不會消失,你就會長久地感受著這種焦慮,你的整個人都會被這種情緒控制著,你感受不到快樂和輕鬆,也享受不到愛情的美好!
時間久了,你整個人可能會變得很焦躁,做事沒有耐心,整天心情不好,這時「焦慮」這個情緒就笑了,因為它把你戰勝了,完全控制了你,你成為了它的奴隸。
當然,如果你在意識到潛意識的提示後,你只是對自己說,買不起房就買不起了,女朋友不願意結婚就不結了,等買得起再說吧,或者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呢?甚至為什麼一定要娶她呢?
焦慮也會消失,因為,你等於對潛意識說,我知道你的提示了,你不用焦慮了,不結婚我也能過得很好,跟別人結婚我也能接受,潛意識知道你可以接受未來這個狀況了,也會讓焦慮消失,這意味著你不再需要它的提示。
一個人能夠通過情緒懂得潛意識在提示自己什麼,還是長期被情緒控制著,成為情緒的奴隸,是一個人心理功能是否良好的標準,這也決定了一個人的生命質量。
能夠懂得潛意識提示的人,是懂得心的指引的人,會按照心的指引去做事,進而讓自己越來越幸福。
比如:
通過恐懼,讓自己遠離危險,或提升自己戰勝危險的能力。
通過擔心,知道自己當下做什麼未來就會更好。
通過後悔,向過去學習,知道可以怎麼避免發生類似的事情,因而更加智慧。
通過失落,開始反思,在下一次知道如何做會更好。
通過害羞,知道自己並不完美,進而完善自己。
這樣,跟隨心的指引,懂得潛意識提示的人不斷地讓自己成長得更好,也讓自己越來越強大,幸福也就越來越多。
而不懂得情緒提示的人,會陷在情緒當中,被情緒俘虜,飽受負面情緒的煎熬,成為情緒的奴隸。
["文"]不知道恐懼在提示什麼,所以長期生活在恐懼當中。
["人"]不知道擔心在提示什麼,所以一直被擔心困擾。
["書"]不知道後悔在提示什麼,所以一直被後悔折磨。
["屋"]不知道失落在提示什麼,所以沉浸在失落當中。
不知道害羞在提示什麼,所以惱羞成怒。
不懂得情緒在提示什麼的人,不能成長,反而長期陷入到情緒當中,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時間久了可能會患各種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焦慮症等,這樣就徹底被情緒打敗了。
如果我們能明白潛意識在提示什麼,我們就可以去做一些事情,來讓情緒完成任務,情緒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護我們的。
但有的人潛意識太麻木,他們的情緒在該提示的時候不進行提示,這個人就無法更好地適應生活,他會遇到一大堆的麻煩,比如:
一個人沒有恐懼,在面對危險的時候,他不會恐懼,他就總是處於危險場景下,他更容易失去生命。
一個人不會後悔,他就不會從過去經歷過的事情學習,就不能從自己的生命經驗里得到智慧。
一個人不會擔心,他就不會提前對未來作出安排,做事就沒有前瞻性,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問題,總是事到臨頭了才開始去處理。
潛意識不提示我們不行,但是,情緒又是原始的,也是非理性的,我們人類的進化程度已經很高級了,很多時候,我們的智商已經能夠通過縝密的邏輯¨賊吧Zei8。COM電子書 賊吧ZEi8。COm電子書 賊吧Zei8。COM電子書 賊吧Zei8。COM電子書¨推理和判斷來保護我們了,情緒還是在用原始的方法保護我們,因此,情緒如果過多地提示我們,或者提示的力度過大,反而也會影響我們享受幸福生活。
拿「擔心」來做例子,一個人的潛意識,如果總是在提示一些實際概率很小的事情,這個人也就會長期處於情緒當中,比如:
總是擔心食物是不是不衛生,
總是擔心別人是不是會看不起自己,
總是擔心愛人是不是會喜歡上別人。
我們可能會說這樣的人疑心太重,整天疑神疑鬼的,這就是因為潛意識的提示太過於細緻和頻繁了,也就是說相對於那些潛意識提示太少的人而言,這樣的人他們的潛意識提示得太多了。
這會給這個人帶來很大的麻煩,恐懼症、焦慮症、強迫症等一些心理疾病,本質上都是潛意識的提示太多了。這樣的人長期在各種痛苦的情緒當中,也是被情緒控制著,感受不到幸福的。
所以,我們要對情緒進行管理,也要調整自己,讓潛意識處於一種不太麻木也不太敏感的狀態,更要通過情緒懂得潛意識在提示我們什麼,這樣就可以更好地跟隨心的指引來生活,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而不會成為情緒的奴隸。
在本部分後邊的章節里,我們開始來探討一些情緒管理的方法,跟隨書中介紹的方法,你的情緒管理能力可以在短期內得到提升,我的很多學員的經歷已經證實這點,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提升以後,自己更加幸福了。也希望你能通過對自己情緒管理能力的提升,真正做情緒的主人,享受到愛情生活的美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幸福完美。
我們很容易自己編故事氣自己
前面講過,情緒是原始的,也是非理性的,因此,它有時是不夠精細的,有時也是會搞錯的,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先要學會在眾多起情緒的事情裡邊,先把這樣的情緒找出來,並學會管理它們,不要讓它們總是出來打擾到你平靜的心情,也不要讓它們總是來影響到你的生活。
有的情緒是這樣產生的:
一個周末的下午,你約一個新認識的異性朋友兩點鐘見面,你提議到一個你常去的咖啡館見面,定好地點後,你把地址通過簡訊發到他手機上了。
你在一點五十分之前就到了,提前了足足十分鐘。
看到咖啡館裡沒有你約的朋友,你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了下來,隨後,你順手拿起了一本雜誌漫不經心地翻起來。
時間很快到了,他還沒有到,你心裡有了一個對他的看法:原來這是一個不太守時的人,居然遲到了。
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分鐘了,他還沒有到,你心想,他居然遲到了五分鐘,看來他不怎麼把你放在眼裡,你有一點點小生氣了。
十分鐘後,他還沒有到,你壓住心中的一些氣憤,拿起手機,準備給他打個電話,撥完號碼,你深呼吸了一下,並把手機放在耳邊聽著撥號音。
「對不起,您撥打的號碼已關機!」手機里傳來了這樣的聲音,你更加生氣了,你覺得這個人簡直不把你放在眼裡。
二十分鐘後,他還是沒有到,電話依然是打不通,你已經很生氣了,心想:做人怎麼可以這樣呢?既然是遇到了事情需要晚來,也要打個電話說一聲啊!
你越想越生氣,覺得這樣的人簡直不可交,於是,你拿起手機,放下雜誌,走出了咖啡館。
你生氣了,這是潛意識在對你進行提示,那麼,潛意識在提示你什麼呢?
很明顯,潛意識在提示你,有人居然不尊重你,你需要給這樣的人一點教訓,或遠離這樣的人。
但是,潛意識的工作方法是純粹感性的,是很原始的,潛意識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這個人不尊重你只是你的一個假設,不一定是事實,事實有很多種可能,到目前為止,你還不知道什麼是事實呢!
可你已經很生氣了,這就是潛意識原始和非理性的地方。
這個人不尊重你,只是你編的一個故事而已,只不過你很相信你編的這個故事,所以,你才會很生氣,甚至決定馬上離開這個地方,再也不想見到這個人。
多數人在和「假想敵」作戰
在這個例子中,你之所以會越來越生氣,是因為你的潛意識認為他是不尊重你的,你的潛意識只看到了其中一種可能,就堅定不移地認為這就是事實,其實這只是你的一個假設,事實是什麼,你並不知道,他不尊重你而故意不來,或忘記了這次約會,只是眾多可能的一種。
這是人們常常會起情緒的一個原因,這證明了潛意識用情緒提示我們這個方法的原始性和非理性,其實,這樣的提示是沒有必要的,至少在沒有搞清事實之前是沒有必要的。
實際的可能有很多種,你並不知道那是什麼。
比如:
他的手機在路上被盜了,小偷把手機關機了,而你的號碼和咖啡館的地址又都存在他的手機里,所以,他找不到地點,但又聯繫不上你。
他臨時有事趕過來晚了,恰巧手機又沒電自動關機了,所以,找不到地點時也聯繫不上你。
他的手機上午壞了,他需要把手機送去修並讓維修人員嘗試把裡邊的信息導出來,才能聯繫上你,或者找到咖啡館。
當然,還有很多種可能。
在眾多的可能里,你只看到了一種,你作了一個假設,假設你想到的這種可能就是事實,於是你會起情緒,此時這個情緒可能是氣憤,如果你跟隨氣憤的指引,你可能會做出想要教訓這個人的想法,或者你會以牙還牙,以後也不尊重他,因為你想,你不尊重我,我為什麼要尊重你呢?
看,很快,在你的假設之下,他成了你的假想敵。
這時,你也許會忽略其他可能,關注點都在他不尊重你這個可能上,你所作出的決定有可能並不是正確的,生活中的很多誤會、誤解基本都是這樣產生的。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
比如:
某女孩兒給男朋友打電話,男朋友沒有接,她就很生氣,認為男朋友不夠在乎她。
某男孩兒看見自己的女朋友跟另一個男人有說有笑,關係很親密,就非常生氣,認為他兩個關係不一般。
某女人在夜間跟出差在外的老公通電話時,聽到旁邊有女人的聲音,就非常氣憤,認為老公外邊有女人了。
某員工看到領導總是往自己的工位上看,就很緊張,認為領導在監視自己工作……
這樣的例子可以有無數個。
而實際上,很多時候,人們並不知道事實是什麼,就憑自己的一個假設,堅定地認為事實就是這樣的,情緒也就隨之而起,如果後來證實事實並非你想的那樣,你會發現你被你的情緒欺騙了,你只是自然而然作出了一個非理性的假設。
當然,人們分析事物時,總是先假設,然後再驗證假設,進而得到事物的真相的,這裡的問題是,人們很多時候並沒有驗證自己的假設,就認為自己的假設是事實,進而會起情緒,把事情搞砸。
人們都會作假設,但往往一個人作出什麼樣的假設,是和自己的心理特點有關係的。
把男友是否在乎自己看得特別重的女孩兒,會容易在男友沒有接電話時,假設男友不在乎自己。
對女友不相信,或對自己沒有自信的男人,看到女友跟其他男人在一起時,會容易假設女友喜歡上別的男人了。
對老公不信任,對自己也沒有自信的女人,會容易假設老公電話那邊的女人聲音,是來自於老公的情人。
對自己不自信,特別在乎領導看法的員工,會容易假設領導總是在監視自己。
同樣的事實,發生在不同人的生活中,人們作出的假設是不一樣的,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心理特點不同,對事物的感受和想法也不相同。
很多心理測試都是運用這個原理進行的,比如墨跡測試,擺在被試者面前的就是一攤隨意弄成的墨跡,不同的人卻看到不同的東西。
有的人看到蝴蝶、有的人看到蝙蝠、有的人看到人的內臟、有的人看到魔鬼,其實,那什麼也不是,就是一團墨跡,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人們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假設,由於人們的假設往往和自己的心理特點有關,所以,心理學家可以通過被試者的假設了解這個人的心理特點。
羅夏墨跡測試
這些因假設而起的情緒,只要沒有得到驗證,不知道事實是什麼,就是原始的、非理性的,可能是多餘的,沒有必要的。
一個人越是客觀,就越是能夠擺脫這樣的假設,一個人越是主觀,就可能會有更多這樣的假設,因假設而引起的情緒也會越多,俗話說:「世間本無煩惱,庸人自擾之。」那些容易因假設而產生大量情緒的人,大概就是屬於這裡說的「庸人」吧。
多數人的多數情緒,都是這樣產生的,都是因為自己的假設引起的,心中所謂的敵人,只不過都是自己假設出來的「假想敵」而已,看到這裡,也請你想一想,你最近一次生氣,會不會就是這個原因呢?
朋友請客不帶錢包,你會編什麼故事
人們都會作假設,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會作出不同的假設,而不同的假設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情緒。
最終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情緒,並不直接是由發生什麼事情而引起的,更直接的是這個人作出了什麼樣的假設,也就是編了一個什麼版本的故事而引起的。
比如:一個朋友跟你吃飯,本來是他請客,結果埋單時他說自己忘帶錢包了。
這時,你可以編的故事、作的假設有很多,而不同的假設、不同版本的故事將導致你對他有不同情緒:
當然,上面這個表格里寫的「情緒」,也是我的假設,因為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情緒,實際上我如果假設別人在考驗我,我可能會很平靜,因為這是我允許的事情,我想你的反應可能也會有不同,這就是前面講的,不同的人因為心理特點不同,所以情緒反應可能也不一樣。
既然在面臨同樣一件事情時,你的情緒會和別人一樣,你有情緒就不能直接說是對方的直接責任,而是通過你自己的假設最終導致的。
我們回到前面和新認識的朋友在咖啡館約會的事情上,你假設他不尊重你,你會生氣;如果你假設他的手機壞了,你可能就不生氣了,反而能理解他;如果你假設他的手機被小偷偷了,你也不會生他的氣,你可能會生小偷的氣了。
所以,在你不知道真相之前,你是不能生他的氣的,因為你並不知道你的假設是否是符合事實的。
我們接著說上面的那個故事:
你和你的朋友約會在咖啡館,你等了他二十分鐘,他還沒有來,你認為他是不夠尊重你,你很生氣地準備離開咖啡館,當你推開咖啡館的門,準備離開時,恰巧碰到他要進門,這時,你正被你的情緒控制著,既生氣又尷尬地對他說聲:「來了?」
說完還用眼睛白了他一眼,同時你也停住了腳步,等待他解釋。
他告訴你,他中午在一個餐廳吃飯時,把手機放在了餐廳的桌子上,當他快要趕到你們約會的咖啡館時,才發現手機丟了,看到還有多餘的時間,他就趕快回去找手機了。
等他回到吃飯的餐廳,餐廳工作人員說沒有見到他的手機,通過調餐廳的錄像發現,原來是被另一桌用餐的客人拿走了,並且已經把手機關機了,而你的電話號碼就存在他的手機里,他一時也聯繫不到你,所以,他才會晚到了也沒辦法提前通知你一聲。
聽完他的這番話,你可能會為你前面對他誤解而後悔,甚至會覺得不好意思。
如果結局是這樣的話,看看你前面起的情緒是不是很多餘?
如果在愛情的關係中,一個人總是會把自己的假設當成事實,想想他會有多少的情緒要起,對於整天起情緒的人而言,哪裡還有什麼幸福可言?況且男女之間的事情,假設起來是非常容易的。
生活中很多人際之間的誤會,是因為這樣的假設而引起的,這些情緒,真的是很原始和不理性,甚至多余。
因此,我們必須學會管理這種因假設而起的情緒,讓自己可以更加平靜地去享受生活,而不是經常編個故事氣自己。
如何才能不再編故事氣自己
對於因假設而起的情緒,我們知道那是自己編的故事,是假設,有時可能是事實,有時可能不是事實。我們要管理這類情緒,而不是不作假設。不作假設,人們可能就沒有創新和推理的能力了,也就不能很好地分析事物了。
管理這類情緒,有兩個方法,可以根據具體發生的事情的類型和重要程度,結合使用。
一個方法是:無為。
所謂無為,就是知道自己暫時了解不到真相,而真相又是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出來的,並且知不知道真相關係也不是特別大,或者不知道真相也不會引起太大的不良後果,這時,選擇什麼也不做。
簡單說,就是知道自己針對眼前發生的事情,所產生的每個想法都是假設,不是事實,索性不再作任何假設,等待事情自然呈現真相。
在前面的例子中,你在咖啡館等朋友,他遲到了沒有來時,你管理情緒的方法是:
如果他不來也不會給你帶來太大的不良後果,你之後也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要做,不如就坐在那裡,看看雜誌,喝喝咖啡,不再作任何假設,因為你知道,你所想的種種可能,都不一定是事實,你沒有必要再用各種假設來引起自己的種種情緒,進而折磨自己,你可以心平氣和地享受這個下午。
這樣你的情緒馬上就平復下來了,而且你會很享受這個時光,不會因為他的遲到而影響到你的心情,等他到時,或者他主動聯繫你時,你自然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這樣,你就使用「無為」的方法,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情緒管理。
通常情況下,對方遲到了,都是事出有因,等你知道了原因,你可能就不會有生氣這個情緒了。即便是對方遲到的原因真的是不尊重你,你知道了真相再生氣也不遲,這樣在十次同樣的情況裡邊可能有八九次,你其實是不用生氣的。(即便是對方不尊重你,也不要生氣,因為你要允許有人不喜歡你。)
我在平時等人時,尤其是有人跟我約了諮詢時,我通常會在等待時看會兒書,如果到了時間我等的人還沒有到,我不會立即打電話問對方,而是採取「無為」的方式,靜靜地等待,一般過不了多長時間對方就到了。
另一個方法是:驗證。
當你有了一個假設,這個假設讓你感覺事情可能很嚴重,你不一定要無為,你可以採取情緒管理的另一個方法,跟隨情緒的提示,去驗證你的假設,更早地讓事實的真相呈現出來。
但切記,在你的假設沒有得到驗證之前,你要牢牢記住,這只是你的假設,這樣,你的情緒就會好得多。
很多情況下,事實可能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當你發現這一點,也就是事實並不是你假設的情況時,你的情緒就完全消失了。
這樣,你就有效地避免了因為潛意識這個原始的、非理想的提示方式而額外產生的情緒,那些「庸人自擾之」類的情緒就不會發生在你身上,你也就不會誤會別人了。
這個方法,不只是可以管理你的一些情緒,還可以讓你和他人之間少產生誤會和誤解,但也請你務必記得,這個方法,不是不讓你作假設,而是在假設沒有得到驗證之前,你必須清醒地知道,這只是個假設,還不是事實,單單就這一點,就可以讓你的很多沒必要的情緒消失。
這兩個情緒管理的方法,很多時候是要結合的,當你無法「驗證」時,你只能採取無為,就像你在咖啡館等朋友,你打電話他關機了,你無法及時驗證了,這時「無為」、好好享受下午的好時光就成了最佳選擇了。
管理好這種因假設而引起的情緒,讓自己不要再編個故事氣自己,你就可以讓自己的情緒更加平靜,也就能有心情更好地享受生活、享受愛情了。
管住控制欲,你會更幸福
在我們能夠起情緒的情況當中,前一節介紹過了如何管理因假設而引起的情緒,還有一些多餘的情緒,需要我們管理,它們可能並不是因假設引起的,甚至它們就是事實,但也會影響我們享受幸福的生活,在愛情里,它們還常常是障礙。
比如:
有一個女學員,她有一件非常苦惱的事情,她和她老公幾乎每天早上都有一場小的戰爭發生。
事情的起因倒是非常簡單,她認為人在早上起床後,喝一杯白開水會對身體有益,於是她每天早上都喝,並要求老公在醒來後也喝一杯白開水。
但她老公很不配合,不願意喝,寧願多睡幾分鐘,結果,每天早上圍繞著她老公的問題是喝這杯白開水還是多睡幾分鐘,兩人總是爭吵,為此,還經常導致兩人上班遲到。
在早上起床後還沒有進食的時候,先喝上一杯白開水,可以清理胃腸當中的毒素,然後再吃早餐,這樣可能會對身體有好處。
我為什麼要說「可能對身體有好處」,因為這位女同學的老公不願意喝,最後如果在違背他的意願下,讓他因為不想跟老婆爭吵,帶著委屈和氣憤而喝下去的白開水,我可以肯定這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因為他喝下去水的同時,也把很多負面情緒壓抑到內心深處去了,這些負面情緒對身體的傷害,可能遠遠大於一杯白開水所排掉的腸道中的毒素對身體的傷害。
在這裡,我不是要教大家如何養生保健,而是希望大家看到這位女學員的做法,最終可能是無效的,甚至有負面的效果。
她認為喝水對身體有益,就一定要老公喝下去,老公不喝,她就跟他吵,甚至不顧這樣做會影響到兩人的準時上班,她怎麼了?
答案非常清晰,她想控制她老公,希望她老公完全按照她認為對的標準去做事情,是她的控制欲在作怪,當她有了這個控制老公的慾望後,如果老公不按她的意願去做,她會馬上起情緒,非常生氣,緊接著,她被自己的生氣這個情緒控制著,與老公發生了爭吵。
很明顯,這樣的情緒是非常影響他們夫妻關係的,原本是為了老公身體好的一個舉動,最後因為被情緒控制著,可能會傷害到感情,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老公想努力地擺脫這種控制。
所以,像這樣的情緒,也是非常多餘的,是對夫妻關係有負面影響的,需要進行管理。
控制別人的人是「自我」的
什麼是控制?控制就是希望世界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存在,所有的事情都要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發展,一切由自己掌控,但這是不可能的,世界不可能由某一個人控制,它屬於全人類,愛人也不能被你控制,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你發現你不能控制世界、不能控制別人的時候,你的情緒就會起來。
就像孩子餓了,媽媽沒有及時來喂,他會有情緒,進而哭聲越來越大一樣,其實,控制別人是因為不夠成熟,性格上還有很多自我的傾向,因此,這個控制的慾望是需要管理的,這些因控制而引起的情緒也是需要管理的。
但控制別人的人都會為自己的控制行為穿上華麗的外衣,名其美曰:「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
就像那位女學員對她老公的控制一樣,表面上看是為了她老公的身體好,本質上是在控制對方。
控制的本質是滿足自己的慾望,是自私的,是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但我們知道,這在成人的世界裡是不被接受的,人們會說你不能隨心所欲,不能強加於人。
所以,我們還需要合理化,就是為自己的控制找到一些對的理由,讓別人看起來你這樣做是對的,是沒有錯的。
為此,我們會自動引用一些標準,一些對錯的價值標準,來達到自己控制的目的,就像那位女學員控制自己的老公,她找到的理由是早上起床後,喝杯白開水可以排毒,多麼華麗的外衣。
可能看到這裡,還是會有人說,她就是為他好啊!
是的,是為他好,但這只是她認為的,他並不喜歡這樣,再讓他喝就是強加於人了。
按照這個邏輯,她可以讓他吃他不喜歡吃的菜,說是有營養,讓他做他不喜歡的工作,說是為了他有成就,讓他結交他不喜歡的人,說對他有用,讓他過他不喜歡的生活,說是這樣才有意義,等等。
關鍵是,這是誰的人生?是他的!他有權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被奴役!
不同的人,由於成長過程中經歷不一樣,所形成控制欲程度也不同。每個人都多少有些控制欲,只是程度不同,但本質上,控制別人是自我的表現,是自己沒有安全感、不成熟的表現,是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這樣的慾望過多,一定對情感關係有傷害。
婚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而非控制
在愛情的關係里,我們都是成人,所以,想控制人時,我們一定不會像一個孩子一樣,只是無理取鬧,我們一定會拿一些對錯的標準來幫助自己,以使自己能夠完成控制別人的目的,但是,實際上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我們自己在這樣做,這一切都是在潛意識裡運作的。
我們的控制欲都會被我們穿上合理的外衣,這些外衣就是那些對和錯的標準,我們有一個自己認為對的世界,有一套自己認為對的標準,這套標準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被社會內化進來的,就是我們在第一章講的「正確的事」。
每個人都有一套正確的標準,有些人會要求自己按這個正確的標準做事,控制欲強的人還會要求別人按照這個正確的標準來做事,當別人做的事情不符合他們的正確標準時,控制欲強的人就會容易起情緒。
這時,這些人被這個情緒控制著,去要求別人,當別人繼續不按他們的正確標準做事時,他們會發脾氣,這樣就可能傷害到了兩人的關係。
就像那位女學員,她認為早上喝一杯白開水是正確的,不喝是錯誤的,當她老公不喝時,她就開始強迫他,兩人的爭吵也就開始了。
她一味地強調正確的事,而忽略了對方是否高興,用一套正確的標準來控制老公做他並不愉快的事情,實際上是她的控制欲太強,沒有照顧到老公的愉快,只顧強調正確。
人們在控制別人時,總是覺得自己強調的正確就是正確的,別人不按這個正確做就是錯的,也不願意作出妥協,其實他們忽略了很多時候沒有絕對的對錯,愛情里也不能講對錯。
就在今天早上,我看到網路上有一篇來自《揚子晚報》的新聞報道,題目里的關鍵詞是《「在哪過年」成夫妻離婚導火索》。
這是一對80後小夫妻,老公叫陳軍,老婆叫朱曉敏,離婚訴狀是老婆朱曉敏提交的。訴狀上寫兩人感情不和,但立案法官與朱曉敏交談後了解到,小兩口感情其實還可以,最大的矛盾在於兩人都是獨生子女,過年都想回自己家,誰也不願意讓步,所以就「不和」了。
朱曉敏說,她是江蘇泰州人,老公陳軍是山東煙台人,兩人都是獨生子女。談戀愛並不覺得將來去誰家過年會是大問題,還打算「商量著辦」,可現在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
2009年春節,也是結婚後第一個春節,按照習俗,朱曉敏陪陳軍回山東婆家過年。路上,朱曉敏跟陳軍說,第一年在婆家過,第二年一定要回自己家過,這樣最公平,因為自己的父母沒人陪也會感到孤單。當時陳軍並沒有反對,可到了2010年春節,他卻說「男人去老婆家過年不像話」,堅決要求回山東過年。最後朱曉敏妥協,同意除夕在山東過,大年初一一大早回泰州。她萬萬沒有想到,今年春節,陳軍竟然還是不同意陪她回娘家過年。在發生多次爭吵過後,她認為陳軍並不愛自己,更不愛她的家人,所以決定離婚。
對此,陳軍也是一肚子苦水。他說,自己是家中獨子,也是整個家族的長房長孫,山東這個地方極重「父權男權」,他如果跟老婆去丈母娘家過年,不僅父母心裡不舒服,親戚朋友也會說閑話。考慮到老婆也沒有兄弟姐妹,他跟父母商量後作了讓步,希望兩家老人都到南京過年,可丈母娘堅決不同意。冷戰數日後,老婆遞交了離婚訴狀,並收拾東西回了娘家。
這對小夫妻,為了要去誰家過年離了婚,老公認為不能在丈母娘家過年,老婆就是要回娘家過年,他們強調的理由中到底誰對誰錯?恐怕連法官都說不清楚,因為家裡的很多事情根本就沒辦法說出誰更對,誰更錯。
對和錯,在這個世界上本來是沒有的,是人們發明了對和錯,無論是道德還是法律,都是人們發明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們更好地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道德和法律是大是大非,很容易判斷對錯,人們一般也不會去爭辯這些問題,但生活中的一些小的對和錯,卻是極其容易引起分歧的,就像這小兩口都想回自己老家過年一樣。
對和錯,又都是有前提目標的,拋開目標就沒有了對和錯,每個人想要的目標不一定完全一樣,所以,實際生活中,除了大是大非,每個人的一些對錯會有很大區別,包括愛人之間,比如:
如果你要去南方,往南走是對的,往其他方向幾乎都是錯了,儘管往北走繞過南北極以後,你也能到南方,但那明顯是個最笨的選擇。
如果你要去北方,往南走就是錯的了,往北走才是對的。
生活中為什麼大家的對錯標準很多時候不一樣,就是因為每個人想要的目標是不一樣的。
前面新聞中報道的那對離婚的夫妻,為什麼爭不出誰對誰錯?因為兩人的目標是不一樣的,老婆的目標是公平解決婆家和娘家父母的孤獨,第一年回婆婆家過年了,第二年就得回丈母娘家;而老公的目標是遵守山東當地的習俗,讓親戚朋友不會說閑話。兩人都是在從自己的目標的角度考慮問題,不願意再作出妥協,所以才會相互覺得對方是錯的。
人們在控制別人時,通常是忽略了別人想要的目標的,以為自己在乎的目標也是對方在乎的,當自己的目標和對方不一樣時,就會覺得別人是錯的。
就好像每個人手裡都拿有一把測量對錯的尺子,可大家的尺寸的測量標準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就都認為自己的尺子量出來的是正確的。
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聽到有人這樣來評價另一個人:「這個人不求上進,每個月就掙單位那點工資,也不想辦法多掙點錢。」
乍一聽,我們不覺得這樣的評價有什麼問題,可套用我們上面講的對和錯是有目標的,我們就能發現問題了。
這句評價的話,目標是要多掙點錢,忽略了有的人想追求的生活就是平平淡淡,並不想掙太多錢。難道只有多掙錢才是對的?平平淡淡、安於現狀的生活就是不對的?
當然不是,有人的幸福是建立在更多的金錢上的,而有人即便沒有更多的金錢,他們也能幸福地生活著,他們難道沒有平平淡淡、幸福生活的權利嗎?當然有。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拿我們自己的對錯來控制別人,一旦別人做的事情不符合我們的對錯標準了,或者別人不願意被我們控制了,我們就會起情緒,這時我們犯的錯是把自己的目標當成對方想要的,或者把自己的目標強加於人了。
其實,這樣的話,你也被別人控制了,因為別人做的事情不符合你的標準你就起情緒,你情緒的開關,甚至幸福的開關,也掌握在了別人的手裡,你會不會起情緒、能不能幸福是由別人來決定的,只要別人不按照你認為對的方式做事,你的幸福就消失了。
婚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夫妻之間是要經常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的,真正的愛也是需要經常考慮對方的需求的,夫妻二人想要幸福一生,是一定要學會放棄一些自己的標準和目標,向對方靠攏,幫助對方實現一些目標的,時間久了,二人都妥協到了一定程度以後,兩人就站到了同樣的位置,有了共同的目標,凡事也就少有爭執了,這是很多人都想要的婚姻的狀態,可這樣的狀態是二人不斷相互妥協的結果。
愛他就允許他把腳放在茶几上看電視
當我們控制別人時,別人也控制著我們,就好像媽媽和嬰兒,他們是相互控制著的,他們相互制約,媽媽不高興時,會影響到嬰兒,嬰兒不高興時也會影響到媽媽,這是一種共生的關係。
在成人的世界裡,我們既不要控制別人,也不要被別人控制,不要讓你的情緒受到別人的影響,你要確保你是獨立的,你一個人可以生活得很開心,而不是被他人控制著。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享受幸福的生活,我們才能經營好愛情。
那麼,我們如何管理這種因控制欲而起的情緒呢?
方法是:
我們不要去控制別人,包括我們的愛人,他想做一些自己愉快的事情時,如果沒有傷害到其他人,我們盡量給他寬鬆的空間,讓他去做,因為這樣做了他會開心快樂。
他的開心快樂,有時比你的正確可能還要重要,因為家是講愛的地方,要少講一些理和正確。
比如:
你是一個已婚女士的話,你一回到家,就看到你老公在客廳里看電視,但是他不是端端正正地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而是整個人半躺在沙發上,雙腳放在茶几上的。
看到這個場景,如果你講正確,他可能是不正確的,因為茶几是用來放食物和茶水的,不是用來放腳的,再說他這樣坐沒坐相,多不好看啊!
瞧吧,你一旦開始覺得他是不對的,你的情緒就開始起來了,你會感覺到氣憤,你的控制欲開始起作用了,而你也被他控制了,因為他只要把腳放到茶几上,就可以讓你起情緒,你完全沒有了一天的好心情,你的情緒開關在他的腳上。
你完全忘記了,家是講愛的地方,家是放鬆的地方,我們在單位要好好坐著,在社交場合要注意形象,如果在家裡還要像外面一樣,家又和外面有什麼區別呢?
在家裡,愛是排在前面的,正確是排在後面的,放鬆和開心是最重要的,有些社交的禮儀,那些人們發明出來用來約束人的禮節,有時要靠邊兒站,這一點,本書已經強調了很多遍,愉快有時比正確還要重要,真的愛他的話,就允許他把腳放在茶几上看電視,雖然要再擦茶几,但他愉快了,感覺你愛他,也是值得的。
所以,要想管理好自己的這種因控制欲而起的情緒,就是在你意識到你又想拿你的標準要求別人時,又想控制別人時,又想用你的正確來壓別人的愉快時,請你放下你的標準,允許別人開心快樂吧。
不管是生活中你遇到的人,還是你的愛人,你沒有控制他的權力,你也沒有教育他正確做人的義務(除了你的孩子),你可以做的,就是允許他以他喜歡的方式生活,只要他沒有傷害你和他人。
這樣,你對他放了手,也是對自己放了手,他不再受你控制,你也不再受他控制,你們就都自由了,你們的情緒都會更加穩定,你們的幸福快樂也就更多了。
消除「情緒按鈕」,擺脫被人控制
我們的潛意識會通過學習,來確定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提示我們,但是,也就是這樣的心理學習機制,有時也往往給我們製造麻煩。
我曾經有過一個這樣的經歷:
有一天,我在外面和一個朋友聊了些事情,回到家裡,我太太很關心這件事情,在她閑下來的時候,她走到我寫字檯旁問了我一句話:「你們剛才說了些什麼?」
她剛說完這句話,我忽然就感覺到,有一種無明之火從我心裡躥了出來,我大聲地對她說:「關你什麼事?」
她聽到後非常生氣,大聲反問道:「我關心你不可以嗎?」
此時,我忽然意識到她問我並沒有問題,她是關心我,而我會對她的關心起情緒,一定是我的問題。
並且就在我們對話的這一瞬間,我腦子裡閃過了一個兒時的經歷,可能是從事心理學方面工作的緣故,我馬上意識到,當下我的這個情緒,可能是和這個兒時的經歷有關。
在我小的時候,我們家住的地方離外婆家有四公里左右的路,由於我母親腿腳不方便,她很長時間都不回一趟娘家,而我學會了騎自行車以後,就經常可以去外婆家。
那時也沒有電話、手機,所以母親對我外婆家情況和信息的了解,需要經過我以及姐姐、弟弟傳遞。
在我印象中,我從外婆家回來以後,母親由於想了解到外婆家的情況,會經常很仔細地問我:「大姥爺給你說了什麼?」(我的外公排行老大,他有兩個弟弟)
我會重複一下外公跟我說的話,有時我說外公沒有給我說什麼,她會問:「什麼話都沒有說嗎?」當然不是,至少會給我說「來了」這樣的話,所以,我就需要把外公說過「來了」這樣的話,也給母親重複一遍。
—:文—問完大外公跟我說了什麼,母親還會問:「二姥爺跟你說了什麼?」
—:人—接著是:「三姥爺跟你說了什麼?」
—:書—然後是每個外婆跟我說什麼,姨、舅舅,包括姨父都跟我說了什麼,都要跟她彙報一遍。
—:屋—這樣全部彙報下來,通常是十幾口子外公家的親戚每個人跟我說什麼,都要跟母親彙報一遍。
有時,剛跟母親彙報完畢,正想著出去跟小朋友們玩,父親又回來了,他就再把剛才的話問我一遍,格式也是:「姥爺跟你說什麼了?」
那時的我,還是小孩子,是沒有什麼耐心的,所以,我很不願意每次從外公家回來後,回答父母輪流對我問的這些問題,回答這些問題是我一段有些痛苦的經歷,但由於是父母在問,我又不能不回答或者發脾氣,只好回答,而把自己的心煩壓抑起來。
久而久之,我形成了一個模式:一旦有人問了「誰跟你說了什麼」,我馬上就會心煩,就有一種無明火躥上來。
實際上,我對我太太的無明火,是由於兒時的這個經歷導致的,兒時回答父母問的「誰誰跟你說了什麼」,給我留下了心煩的情緒,久而久之,成為了我的一個條件反射,一旦聽到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我就會有心煩的情緒被喚起。
而這樣的條件反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情緒按鈕,通過這些情緒按鈕,別人就像可以控制我們一樣,只要一觸碰情緒按鈕,我們就會有固定的情緒反應。
為什麼有些人害怕親熱
情緒按鈕就像我們身上的情緒開關,一旦被觸碰到,就會立即有相應的情緒被喚醒,我們會立即體驗到相應的情緒,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這樣的開關。
有一個女孩兒,曾經在年幼時期受到過性侵犯,現在談戀愛時,只要對方一想跟她有親熱的動作,她就會特別地緊張害怕,然後快速地想辦法逃離對方,並且再也不想見到這個人。
這就是她的一個情緒按鈕,導致她害怕跟人親熱,已經影響到她正常地尋找對象了。
還有一個曾經參加過我課程的女孩兒,她在上學的時候是一個學習成績非常好的學生,有一次上自習課時,老師離開教室不久,大家都開始說話了,教室里一片亂鬨哄的,當老師回來時,唯獨點名批評了她,她覺得很不公平,為此她非常委屈。
結果現在她特別受不了別人對待她稍有不公平,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她會立即感覺到強烈的委屈。
她的這個情緒按鈕也對她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影響挺大的。
在上一節里講的那位每天早上被老婆逼著喝白開水的男人,為什麼他會特別不願意喝?換成我,會覺得這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情,我也願意相信很多男人會和我感覺一樣。
可能因為在他小時候,每天早上都要被媽媽逼著喝牛奶,久而久之形成了他的一個情緒按鈕,當他老婆逼著他喝白開水時,恰恰是觸碰到了他的這個情緒按鈕,所以,他的反應會特別大。
情緒按鈕都是和過去的經歷有關的,是過去的一些經歷給我們留下的,當時的經歷給我們留下了強烈的情緒體驗,於是我們的潛意識牢牢地記住了這些場景,以後一旦遇到類似的場景,潛意識就會立即用情緒來提示我們。
這樣的情緒按鈕種類可能會有很多,比如有的人怕受到委屈、有的人怕被貶低、有的人怕被批評、有的人怕被冷落、有的人怕被拋棄,總之,在過去的生命里,受到過什麼樣的傷害,人就可能會特別對類似的事情敏感。
其實,人性格當中的很多特點,就是這樣形成的,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性格,與我們過去經歷過什麼是直接相關的,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們的過去造就了今天的我們,我們是由我們的過去創造的。
比如:有的人遇到別人忽然大聲跟他說話就會害怕,原因是小時候他媽媽經常忽然間提高嗓門沖他發脾氣;
有的人給女朋友發了簡訊只要對方沒有及時回,他就會擔心,原因是以前他的一個女朋友曾經也是經常不回簡訊,後來他知道她是跟別的男人在一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經歷可能會導致我們不同的情緒按鈕,因為人們的經歷不盡相同,所以,雖然人人都有情緒按鈕,但每個人的情緒按鈕卻具有很大的差異性。
為什麼有些人特別恐懼家庭暴力
情緒按鈕的作用,就是當我們遇到危險時,潛意識會通過和以前的記憶中的場景進行對比,如果現在的場景是接近曾經給我們帶來傷害的場景,潛意識就會通過情緒來提示我們。
在一次上課時,有個女生向我提問:「老師,如何才能鑒別出什麼樣的男人有暴力傾向?」
我並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而是問她:「你這麼希望規避有暴力傾向的男人,你的爸爸有暴力傾向嗎?」
「就是因為爸爸經常動手打媽媽,我才希望自己不要步媽媽的後塵!」
在她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意識到她身上可能存在著比她問出的問題更重要的問題,就是她尤其害怕家庭暴力,因為人們刻意想規避的事情,一般都是過去經歷過的事情。
實際上,想在剛認識一個人時,就鑒別出這個人有沒有暴力傾向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同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即便從小都有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母,也不見得都會有暴力傾向,有的孩子反而可能會想,父母總是打我,我感覺童年很不幸福,等我教育子女時,一定不打孩子,以免孩子的童年像我一樣,有的則可能會延續父母的模式。
尤其害怕家庭暴力,這是她的一個情緒按鈕,一旦她遇到有人看起來想對她凶,就可能馬上會害怕,這個害怕很多時候並不是當前這個人給她帶來的,而是兒時對父親施展暴力時的恐懼記憶被喚醒了。
因為害怕,她可能會馬上離開這個男人,這可能會使她錯過很多只是有點脾氣,但不一定會動手打人的好男人。
還是因為這個特點,也會使她跟男人交往時特別關注對方是否有暴力傾向,只要對方言行略微有點「像」有暴力傾向的人,她就會逃之夭夭,進而錯過更多的人。
所以,她的這個情緒按鈕可能會給她的擇偶過程帶來不小的影響,需要進行管理。
情緒按鈕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詞語,也是來解釋這個意思的,這個詞叫「移情」,指的是人們把原來對生活中的人,如父母等人的感情轉移到現在的人身上。
比如:我的那位女學員讓她老公喝白開水,她老公之所以極其排斥,是因為在她老公的潛意識裡,是把原來對媽媽逼他喝牛奶時的不良感覺「移情」到了老婆身上。
情緒按鈕也被稱為「心理情結」,都是過去的經歷導致的,在愛情關係里容易被觸碰到的情緒按鈕,基本都是在原生家庭里的關係里導致的,如果沒有得到醫治,在人們有了伴侶以後,這些情緒按鈕都被帶到了愛情關係里,成為一個個愛情中的「地雷」,不知道什麼時候,一方可能就踩到了對方的地雷,對方的情緒就忽然被引爆了。
人的各種心理障礙,通常就是通過這樣的原因形成的,比如有人對開車的恐懼,某人對某個形狀的食物的恐懼、某人對唱歌的恐懼、某人對當眾跳舞的恐懼,等等。
在很小的時候,潛意識記住了一個曾經對我們有威脅的場景,然後,在以後再遇到類似場景時,就用當時的情緒來提示我們,不管我們現在是否已經有能力來處理這樣的事情。
當我們長大時,我們已經不再需要潛意識用當年的經驗來提示,但潛意識還會提示,這就形成了今天的各種心理障礙,嚴重的會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就像那位受到過性侵犯的女孩兒。
而像我對「誰誰跟你說了什麼」這句話的心煩,雖然沒有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卻會偶爾給我帶來情緒,至少在當時,影響了我跟我太太的正常交流。
作者:趙永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