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對政治和社會比較冷淡,缺乏關心?
外界的形式和內在的品性共同約束了年輕人的發展,沒有什麼是命中注定的,年輕人的小時候就是一張白紙,那麼畫成什麼樣的圖案則大多是後天經由他人之手形成的,興趣愛好有些是天生的,不過後天的培養同樣不可或缺!命由天定,事在人為~
看著那些娛樂新聞拼了命的花錢佔據頭條,看著那些明星為了出名拼了命的賣弄,看著那些小編為了博得點擊率而費盡心思的搞各種朦朧曖昧的標題,配上各種不忍直視的圖片,我們還能夠把持得住自己不去點嗎?
反正minako是做不到的,每天晚上打算看看一些國家大事再睡的,結果都TM被瀏覽器上面的亂七八糟的雜文給影響了,然後睡前讀物就變成了這些:「不說她是誰,你還認得出嗎?網友:又一小花變僵花,可惜了~「;」讓人尷尬萬分的區點陣圖片,不妨來尷尬一下!「;」親愛的,我有「小三」了,但你不許讓我跪鍵盤!「
然後,看到這些雜文一直看到睡著,著實也覺得沒什麼營養,但是每次都看完了,認真的評價一句:浪費時間,還不如搜一搜百科找找內容看!
那麼瀏覽器對我們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也是新聞來源最直接的窗口,並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有電視,就比如那些住宿的高中生,大學生,包括一些忙碌的年輕人,這一類人其實平常的生活中卡在七點多看新聞的機會是很少的,接觸的都是手機,電腦這樣的電子設備。
而這樣的設備埠都不好好的推薦一下一些重要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等問題,你讓我們再如何去搜索呢?所以有時候不是我們不熱心關注於這樣的事情,而是無良的網路沒有給我們機會!連開頭都不給我們,我們如何再去尋根問源呢?自然是不可能的!對,就是那句話,千錯萬錯都是社會的錯!(這句話當然是開玩笑,我們還是要努力發展自己的~)
那麼面對那次被多方推手推動從而鬧得沸沸揚揚的「辱母案」可就是家喻戶曉的,因為全然開放的輿論讓大家的關注點頓時縮在了一起,那麼面對這次的事情,我們還能夠說年輕人不關心社會嗎?截然不同的反差其實還是說明了我們每個人都有「熱氣騰騰的靈魂」。
那麼除了瀏覽器,一些社交網站在這個上面也起著或多或少的影響,一部劇的出現有時候明星的效應大於了劇情本身,而明星通過微博,推特上面和粉絲的大範圍互動也導致了風向的偏斜,明星那麼多,微博號焦點那麼多,哪有功夫再去看新聞呢?新聞又沒有那麼多的回應,也沒有那麼多的號去關注呀~
所以說未來版面如何修改,網路謠言如何終止,言論自由的界定到底在何方都是發展需要考慮的問題~
除了上面的外部因素以外,還有一些內部因素,當然了,內部因素和外部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的!
我們都知道,人腦的當中分泌一種物質叫「多巴胺」,能夠給人帶來愉悅,同樣,有個區域叫伏隔核,裡面還有個部分被大家戲稱「獎賞中樞」,那麼我們受到矚目和表揚時都能夠刺激這個區域從而獲得滿足感,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去找一些明星之類光鮮亮麗的職業,因為這個區域能夠被刺激到的機會很多,滿足感也非常的強。那麼沒有了想成為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等等高逼格的心,你還會那麼有動力的去看這些內容嗎?大多數人都是沒有的吧,如果mianko不是為了寫出更好的文章來讓大家認同,我也不會那麼費盡心思去找那麼多的資料和素材。而且小時候家長們對於孩子這方面的培養估計也是不夠的,沒有養成這樣的習慣,也就不會突然對這些東西感到有興趣。而與那些淺顯易懂,兩三天就可以搞明白的娛樂新聞相比,這樣晦澀難懂的社會,經濟,政治,軍事也實屬讓人提不起興趣。
所以現今對於孩子培養上真的還需要加強這個方面的閱讀,其實久了自然而然也就會產生興趣了,所以,好好培養吧~當政治成為了敏感話題,過度關心的人就會付出不同程度的代價,這是在每個國家都客觀存在的普遍現象,雖然政治體制不同,但是執政者對民意的掌控是非常重視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年輕人並非不關心政治,而是客觀存在的規則和約束不允許他們去關心政治,畢竟年輕人對成為政治家的興趣是極為匱乏的,甚至很多年輕人都不明白政治家的職場前景該如何規劃,當這些極為現實的問題湧現出來以後,會對年輕人關心政治的積極性產生針對性制約,所以說我們如今的下是社會中,失去了對政治的關心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而非年輕人所獨有的意識形態。
在錯綜複雜的社會形勢下,社會問題往往也是比較敏感的,畢竟各色人等都會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存在感,這就需要年輕人具備去偽存真的生活能力,但很顯然,如今的年輕人在這方面的能力是相對較弱的,當無法適應複雜的社會博弈,已經習慣了安逸生活的年輕人自然而然的會選擇排斥,這也是不關心社會熱點的原因所在。此外,年輕人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了虛擬的網路世界中,無論是各種社交平台還是網路遊戲,都成為了年輕人主要的生活方式,甚至工作都是建立在網路應用的基礎上,這種不同於中年人的意識形態,也成為了年輕人對社會反應冷淡和缺乏關心的客觀原因。
年輕人的生理年齡和人生閱歷都會隨著經歷的積累而有所轉變,雖然目前的社會認知存在獨特之處,但在逐漸融入社會的各個層面以後,行為方式和人生理念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而此時對社會和政治的關注度會有所提升,畢竟不同的年齡段所關心的話題和社會熱點也是有所區別的。當然了,不同的年齡層次對政治和社會的認知也是有所不同的,從傳統認知來看,政治話題是中年人所比較關心的,因此年輕人不關心政治也是無可厚非的,當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以後,對政治和社會的關注度必然會持續攀升。
缺乏關心是因為有人不希望我們關係,至少不鼓勵我們關心這些,不提倡我們關心這些。既然沒有刻意給大家營造這樣的環境和氛圍,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多人出於興趣就關心這些事了。畢竟,教育階段高考又不考,以後也就習慣了把興趣建立在其他領域了。
比如娛樂圈緋聞,今天哪個明星嫖娼被抓了,明天哪個明星吸粉被舉報了,後天哪個明星又在鬧離婚了,哪一天又有哪個明星出軌了。這些,往往更能激起大家的興趣,促使大家去討論,因為八卦的心,可是沒有錯誤和正確之分的。在鍵盤上可以肆意的伸張正義,打出令別人震耳欲聾的口號,在虛擬世界讓自己瀟洒快活一把,是不需要負責任的。
但是關注政治,關心社會不行。政治圈很敏感,有些話說的,有些話哪怕自己嘴唇都要咬破了還是不能夠開口,始終都還是說不得。政治很忌諱,有很多顧忌,有很多敏感詞,有很多限制。也就是說,如果娛樂圈是個遊樂園那麼大的空間,那麼政治就像長征途中的沼澤地,有些東西是不能碰不能說的,能給大家留下的空間,自然也就不大了,大家也就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了。
而關注社會熱點,卻又深深地感覺到了自己的無力,自然最後也就沒有了興趣了。不管自己多麼努力地奔走呼號,也無論自己是多麼地聲嘶力竭,社會還是那樣沒有改變過。我們哪怕做了很多,也無法撼動社會繼續這樣惡性地發展。老人摔倒了扶還是不扶,扶了發現是一個老人倚老賣老碰瓷,別人怎麼辦?如果因為袖手旁觀讓老人遭受了二次傷害,又怎麼辦?
強拆到底該還是不該,哪怕我們千萬次呼號,不還是樓還在倒,人還在被打,政府態度依舊曖昧嗎?人們炒房投資不動產,把房價使勁地往上抬,人為地讓買不起房的人更買不起房,難道不也是我們痛恨卻無法改變的現實嗎?不是因為我們不愛,不關注,而是我們的關注,並不能改變什麼,我們得到的反饋,都是負面的。現在的年輕人對政治和社會越來越冷淡,不像建國之前那些學生那樣整天關心的就是國家大事以及社會動態,如今的年輕人關注最多的就是明星的動態,隨時瀏覽網站看看最近有哪部偶像劇播出,看看自己的偶像最近有什麼活動等等,這些新聞已經充斥了年輕人的世界,他們基本上沒有時間去關注國家的政治與社會問題。
如今高科技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人們已經開始越來越依賴網路,走在大街上或者坐在公家車上,你所看到的年輕人還有哪個是手裡拿著報紙或者聚在一起討論時事熱點的,基本上都是戴著耳機不斷刷著手機屏幕,不是在玩社交網站就是在打遊戲,亦或者是瀏覽一些明星的緋聞事件。慢慢地這就形成了一種社會形態,在這種社會形態之下,年輕人聚在一起討論的不是國家大事或者是政策方面的問題,而是討論哪部電視劇裡面的男女主角,若是這個時候有人插進去將話題轉移到國家大事上,估計這個人很容易沒有朋友了,這就是現代社會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系列弊端。
再而言之,如今的媒體也該為現代年輕人對政治的漠視負一定的責任。人都有獵奇心理,而現在的新聞打開頭條一般都是明星的緋聞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八卦,而政治性新聞如果不是特意去看的話,基本上瀏覽一天也很難看到,而且政治上的新聞沒有新意,基本上就是國家領導人開會或者訪問哪個國家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一些積極向上的話題,這不符合現在年輕人的閱讀習慣。
年輕人不關心社會,對政治冷淡來源於當前年輕人過去自我,低頭一族越來越多,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大家都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作為年輕人,很能理解大家的心態,對社會不關心,對政治更是十分冷漠,我們的生長環境就是全家人捧著一個人,尤其是90後00後,追求自我成為時尚,樂於奉獻反而不被認可,自然而然社會上的事情無論是科技發展,人際關係,奇聞異事都與自己無關,很多人只追求本我,一言不合就問管我什麼事,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是過於獨立,過於追求自我,追求個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現在的時代就是手機的時代,通俗一點說就是沒有手機缺乏安全感,手機沒電都心煩意亂,其實也不是年輕人不關心政治,不關心社會,只是大家把自己的關心放在了手機屏幕上,把自己的想法發表在了評論中,在年輕人看來也不是不關心社會,只是並沒有把這些當作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隨便瀏覽瀏覽,發表一下言論就可以了,對於很多社會現象,年輕人都是通過手機上簡短的新聞了解一二,並不會深入了解。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尤其是一線城市,大家只關心與自己的職業有緊密關係的新聞,年輕人更是覺得關注別人的事情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感覺政治離自己很遙遠,這就不得不說,想要讓年輕人關心一件事情就必須讓年輕人對這件事情感興趣,甚至是熱愛,那麼 政治這種學科,敏感的話題讓年輕人望而生畏。
年輕人不關注政治是因為沒有感覺到政治以及社會環境對自己的影響,所以想改變這種現象還需要潛移默化改變風氣。
社會政治比較枯燥乏味
現在是信息時代,年輕人接觸的東西也比較多,比如只要一部可以上網的手機,或者一台可以上網的電腦,那麼就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新奇的有趣的事情,可以侃大山,可以看看明星的八卦緋聞,可以看看女主播哪個好看,或者看一場足球,看一部電影,等等,哪一樣不必政治有趣多了呢?在形形色色的有趣的、新奇的誘惑面前,會去關心政治、關心社會的就比較少了。網上各種信息充斥
現在是自媒體時代,但是自媒體都是跟隨著大部分人的興趣發文,很多都是一些沒有營養的文字,僅供娛樂的。但是沒辦法,打開頭條,打開微博,滿屏都是哪個明星出軌了,哪個明星結婚了,哪個小鮮肉拍電影電視劇了等等,或者哪個女主播不小心走光了。很多年輕人都缺乏一定的篩選信息的能力,長期看這些信息,對於年輕人的價值觀也是有一些影響的。興趣是天生的,但是同時也是後天慢慢養成的,一直生活在這樣子的網路環境中,也很難養成一個真的關心國家和政治的年輕人。關於政治和社會並不能獲得滿足感或者成就感我們對於國家政治的參與感還是非常低的,哪怕我們天天刷著新聞,關心著國家大事,但是也就僅此而已,沒有辦法進一步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沒有這個感覺,也就沒有辦法繼續激勵人去看,去關心。他不同於遊戲,遊戲可以看著遊戲數據的上漲獲得滿足感,但是關心政治的滿足感和參與感從哪裡來呢?其實不能全部包括,總有一部分是例外,有些人表現的並不冷淡,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表現的不太積極,那些碰一部分年輕人並不是說真的對政治和社會比較冷淡,缺乏關心。而是沒有那麼熱愛罷了。
我高中有幾個同學,與我們這些人思想不大一樣,我們在關心政治關心社會弱勢群體,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很少用語言對時事政治或者社會熱點進行抨擊。而那幾個同學則是心繫天下的,在社會上遇到不平事情就進行抨擊,對政治各種關心。不能說他們是憤青但是也與我們這些新時代的年輕人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他們看不慣我們的思想,而我們也是看不慣他們的做派。假如現在年輕人真的不關心政治與社會,那麼薩德事件我們也不會那麼心齊,畢竟哈韓的還是年輕人居多,我們很少把自己看到用語言描述出來,但是我們會用行動來支持,我們也並非對社會冷淡,我們雖然很少會關注路邊乞丐,但是我們會在眾籌里獻出一份愛心,我們雖然沒有對環境污染髮表什麼?但是共享單車的問世。年輕人使用是佔大多數的,支付寶里的螞蟻森林我們在努力的積攢能量只為能在沙漠里種棵樹,我們並非如老人所說的那樣活的太過於自我,什麼都不關注,我們是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的努力著。
當然也會有一部分人並不關心政治與社會,可是那總是少數年輕人,這類年輕人並不能代表廣大的年輕人。所以說不管說什麼前話不要說的太絕對。畢竟現實生活告訴我們說話做事兒太絕對,打臉時會越疼。冷淡或許是實情,但這種冷淡又在很多時候又只是一種假象而已,是現實因素決定了年輕人冷淡的態度。不可否認,政治與社會尚且還在中年人手中,年輕人即使有一份政治熱情,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現實中,卻並沒有多少發言權,或者即使發了言也未必能夠得到重視,很多時候也不過被當做憤青來對待。話語權的缺失,是年輕人對政治、社會缺乏必要關切的重要因素。再者,政治熱情與權力的慾望緊密相關。很多時候,參與政治即意味著對權力的獲取。而現代年輕人對於權力的慾望似乎沒有那麼強烈。官本位的思想,在他們身上的遺留顯得淡薄很多。或者說,他們對權力的沒有什麼特別切身的體認。相比權力,他們更希望得到的是金錢,雖然金錢與權力的結合,是這個社會的常態,但很多年輕人對這一結合所具備的威力並沒有一個特別深刻的認知。這也是他們並不會去刻意向權力靠攏的原因所在。中國一向就有官本位的思想,這種思想發展演變至今,似乎已經開始呈現收斂之勢,這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政治不感興趣這一點上可以一窺端倪。然而,他們是因為年紀尚輕,還沒與意識到政治的「魅力」,還是說這一傳統就此開始轉變,這一點仍然有待考證。因為相比以前權力階層所能想有的接近於「法力無邊」的權力,現代社會的權力階層所能夠得到的已經受到極大的限制。政治已經不具備那麼大的魅力,那麼,它的吸引力也必將大打折扣,是否還能構成足夠的吸引力確實是個未知數。
花花世界,誘惑太多,政治太枯燥、社會太現實,還不如看點八卦新聞或者打打遊戲打發打發時間,已經成為了不少年輕人的日常生活現狀。年輕人不關注政治和社會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僅是年輕人自身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風氣的問題。
年輕人最大的訴求就是合群,希望跟同齡的小夥伴有共同語言,那麼試想當你周圍的小夥伴都在討論這一集的三生三世講了什麼內容的時候,你去插一句今天的兩會有某某精彩提案,還能愉快的聊天嗎?恐怕你周圍的小夥伴都會抱著奇怪的眼神看你吧,甚至會笑你太社會。為了融入群體,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和認同,當周圍人都在關注某個明星或者某部電視劇的時候,年輕人自然而然會跟著去關注,美其名曰「緊跟時代潮流」。
八卦新聞與政治相比,具有較低的文化要求。簡單來說,路上隨便抓個人都能對某項八卦侃侃而談,而要談起政治與社會,沒有從小的政治文化培養,沒有積年累月的對國際和國內新聞的關注,恐怕都無從開口。而且相比而言,政治與社會相對而言較枯燥,需要大家花費較多的腦力去思考、去關注。而八卦新聞則更多的像是一種消遣,輕鬆and easy~
社會的改革開放,開放的不僅是經濟,更是思想和文化,面對花花世界的眾多選擇,人的本能就是選擇那些簡單、輕鬆的新聞來打發業務時間而不是沉重的政治生活。況且,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政治離自己的生活太遠,關注與不關注根本沒有任務影響。反而關注一些雞毛蒜皮小事,倒可能對自己的生活有一些影響。
奧運會比賽不如明星出軌離婚更吸引觀眾,國家重大舉措熱度比不上新電視劇新綜藝,年輕人數得出明星生日身高卻說不出國家新出台的政策。年輕人為何對政治社會如此冷漠,我覺得有三個原因。第一,社會輿論導向不對,過於吹捧明星。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句話我感觸很深,「人們寧願去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願了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中國人太把明星當回事了,戀愛了分手了芝麻大點小事都能上熱搜引起熱議。導致對國家大事缺沒有很高的關注度。第二,了解社會信息途徑不完善。現在年輕人電視用的少,像我們大學生也沒法接觸電視,這就切斷了我們了解政治了解社會最直接的途徑—看新聞。網上是有不少新聞,但是真實可靠的新聞不多。再就是平時的學校學習,學到的都是純理論的政治知識,多數沒法聯繫現實,而且學校里背煩了這些問題哪還有心情回家再去看新聞政治。第三,觀念扭轉不過來,覺得社會政治離得很遠,與我們無關。年輕人的社會參與度較低,吃喝拉撒不用操心,上學生病居住也都有父母照顧,所以就不會考慮國家的貨幣稅率政策對我收入有什麼影響?不會考慮醫療改革對我有什麼作用?我覺得想要改變這個局面,還是要培養年輕人樹立正確的觀念,多關注國家社會少關註明星,培養獨立能力,提高社會參與度,做一個真正的社會建設者。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網紅身穿國旗走紅毯?
※睡覺時突然一抖,你是否有過這種經歷?是為什麼?
※如何看待台灣外交機構賴在巴拿馬?
※資金鏈問題尚未解決樂視汽車卻又花1.4億拿地了,賈躍亭是想另闢蹊徑么?
※電子書銷售同比下降近20%是否意味著紙質書將會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