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作弊成風?

雖然不是985,211,但作為一本學校中較好的學校,為什麼會出現作弊成風的現象?而且很多人抱著理所當然的態度,覺得這無可厚非。從小學到高中身邊只見過個別考試作弊的同學,無論成績好壞。但是大學,不知道這是學校原因,還是普遍問題,或者只是大學接觸的人更low了?

補充,這是一些同學看法:

甚至有人覺得不喜歡作弊的人只是因為考試成績:


出了大學也是處處有人作弊。

作弊和大學無關呢。


謝邀,其實這個現象也不是就一兩所大學,這是個普遍現象。

我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會去作弊,這個事情真的不是光彩的事,更奇怪的是老師們明明心知肚明,卻都假裝看不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我知道你也不太會,但你基本上全勤了,實驗報告也抄好上交了,你作弊動作也不太大,我就沒看見吧。

我想了好久這個問題,自己其實也沒忍住誘惑,剛上大學那會,期末複習可認真了,完全不作弊高數就能考95的樣子,後來期末多看看,理論力學這些也能考個98,但那時我已經開始作為傷害輸出了,就是給別人傳答案,沒想到那個人最後考了個100,我想來想去就不明白了,她的六道大題中有四道我給的。。。。。。後來我就墮入了深淵,因為大四忙於找工作,平時的課一點沒心思聽(這大四有課還真是比較不合理的安排啊)。。所以期末考,我就默默的作弊了,不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過,還好,看著作弊基本拿了個80分

說了這麼多,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作弊的前提,肯定是不會做,不會做分三種,一種是必掛科,一種是不一定掛科,也就是可能掛科,一種是過沒問題但是想要個良好,順便看看能否混合末等獎學金,一般是三等,第一種,肯定是只能作弊了,平時沒聽,我不信那些沒興趣什麼的借口,就是懶,對自己要求不嚴格,這樣的情況我自己也碰到過,很難控制住,第二種就是平時也不怎麼聽課,但是好歹每周的作業還是會做一下,也就是說別人用一禮拜學習,你用一周末或者說一晚上學習,這種也挺懶的,但是好在有點上進心,有人督促還是可以比較優秀的(我感覺在學習上大三後期到大四的我就這狀態),最後一種,這種人的心態是,我大學不做學霸,但是我不能白讀大學啊,得混點什麼,這種心態就是所謂的快樂學習的心態,不過只快樂了,沒怎麼學習,然而天才少有,到期末了,這些人還是會認認真真的複習,畢竟大學學業不是那麼規規矩矩的,所以他們基本都過了,但是既然付出了努力,就想要有更好的結果,既然我作弊你不抓,那我幹嘛不提高點成績啊。。

2.作弊的心態,,分兩種,一種是無所謂,這種人我覺得沒救了,一種是好像做錯事,但感覺不嚴重,考完有些竊喜慶幸,這種人我覺得還是可以拯救的,環境還是比較容易改變他們的,畢竟入坑不深。。

3.關於教師,至少我們學校的老師,年長的也至少碩士並且項目經歷一大堆,年輕的基本都是要985博士了,而且是需要名牌的那種了,照理說他們的素質應該是挺高的,為何可以容忍作弊行為呢(別跟我說他們不知道),我覺得,這個其實可以分兩方面講,第一,現在的大學老師,其實主要工作是做項目啦,畢竟一個這麼優秀的人才就學校這點工資,還是太委屈他們了,你想想你如果是清華博士畢業(我導師就是),你要是就拿點教師工資,好意思嗎?所以既然老師的精力不放在教學上,一來他會覺得自己也沒盡全力教,學生也不會盡全力聽,硬要是搞點不愉快,也沒必要,大家你好我也好,省心事,我個人感覺那些女教師相對容易嚴格些,因為她們很多都嫁了個更優秀的丈夫,她們負責的是工作,不是養家(扯遠了),第二,那就是學校的制度問題了,平時查的不嚴,然而期末成績要求各種高,老師也不好做人,就抓幾個最差的,連作弊都沒法及格的掛了吧。

3.其實我很不想講這方面,就是教育制度的問題,不過既然這問題無法逃避,那就淺談三兩,由於人權的問題,現在學生都比較自由,比較開放,比較隨意,當然也比較優秀了,哈哈。打住,老師們都知道,現在的學生不好管不好惹,所以都隨意了,誰沒事給自己惹一身騷啊。。其實這不僅是教育制度的問題了,而是教育觀念的問題了,我沒覺得教育觀念和方式出現了大方向的偏差,而是覺得在教育中缺少了一種尺度,遊走在提倡自由學習和強制引導學習間的一個平衡點。。

4.總結下,雖然我說了很多,但是我覺得這個鍋還是不能亂甩,最主要還是要學生自己扛下來,畢竟你不愛學習導致需要作弊這個行為的選擇與實施都是你本人在做。

最後奉勸剛剛進大學或者還沒進大學的年輕人,雖然很難保持刻苦的學習,但是在最大限度上,你還是認真的學好每一門課吧!

共勉!


社會心理是在人們的相互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心理,它是文化傳統的積澱。從整個文化心態上看,社會心理是一種尚未被加工製作的初級形態,表現為人的社會認識、情感、動機和朦朧的價值心理取向。對大學生的學習行為形成影響作用的社會心理因素主要有:個體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如大學生的社會化和自我意識、大學生的社會動機、社會認知和社會態度;社會交往心理和行為。如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和社會影響等;群體心理。如大學生的集體心理等。這些社會心理因素在高等教育系統內部表現為大學生的群體心理、師生間的人際關係心理;學風、校風、管理者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以及由此產生的某些校園精神。在外部則主要表現為社會的價值心理取向。
大學生的社會認知和品德認知雖然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他們由於自身還不夠成熟,缺乏相應的社會閱歷和對事物的深刻認識,喜歡懷疑一切、批判一切。他們社會認知的辯證性和批判性往往帶有消極的色彩,雖然能看到問題的另一面但又容易陷入極端,過度的懷疑容易導致對現實的不滿和虛無主義。與此同時,大學生意志品質的發展是不平衡的,雖然意志品質的目的性普遍提高、果斷性有所增強,但他們的自控力和堅持性明顯不足。特別是在一些情境的誘惑下,大學生群體中思想道德模式呈現出複雜的態勢。他們中不少人自控力明顯下降,這在學習上和私德上尤為突出,考試作弊便是其中表現之一。影響大學生考試作弊的社會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誠信缺損、私德不檢,道德評價失范
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礎,也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品質。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誠實守信仍然是為社會所尊從和提倡的美德。大學生處於人生觀、價值觀趨於成熟的關鍵時期,誠實守信是關係到其道德修養、個人信用的大問題,更關係到市場經濟條件下整個社會的規範與否。由於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隨著西方文明的湧入、網路時代的到來,迅速湧現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給大學生原有的傳統的穩定的價值體系以很大的衝擊。隨著傳統社會結構向現代社會結構的深刻轉型,社會倫理價值正處於無序性向有序性重新構建的過程中,原有的道德與規範體系在現代社會生活面前顯得無可奈何。傳統道德正經歷著悄然的但卻是深刻的裂變。其中「非道德」的心理日趨嚴重。「相當一部分社會成員徹底拋棄傳統的道德價值,不受任何道德規範的約束,以至反道德心理成為一種時髦,反道德行為大量湧現。」①
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的構成,其成員中不可避免的也帶有這種傾向。他們對傳統的社會倫理價值的認同度普遍降低,表現出反社會規範行為。他們缺乏對新舊觀念整合的能力和經驗,不能有效地運用自我防衛機制,這樣必然會使他們道德困惑、認知失調和心態失衡。他們不再把作弊這種「私德不檢」的心理和行為當成嚴重的問題,甚至不再將其當成問題,而是把它當成是在生活和學習方式上個人自由選擇的權力。這種心理和行為造成了社會人際關係的異化和道德的墮落,造成了誠實、正直等人際通行的基本價值的毀滅。
據《首都大學生越軌行為的調查與分析》資料顯示,大學生對違紀問題的認識基本上是一致的。「大學生認為考試作弊、曠課、遲到等現象比較嚴重,也恰恰是在這些問題上,大學生重視不夠,一半以上的人對這些現象抱著理解和無所謂的態度。」②這說明,如果從道德評價和價值觀念的角度去分析大學生作弊行為的話,他們在現實利益和精神範疇的道德防線面前更願意選擇前者。
考試作弊其實就是一個「誠信」問題。為什麼要作弊?要取得好成績,取得自己能力達不到的成績。每個人在作弊的時候都知道這是不對的,是弄虛作假,可沒有人在乎,這就是對「誠信」的淡漠。在大學校園裡,作弊者最初高漲的學習熱情與動力隨著對學習興趣的衰退甚至失望,逐漸演變成一種消極的學習態度,直至以作弊的形式表現出來。
大學生人生觀的玩世不恭和及時享樂的態度是其消極社會心理的又一重要方面,這種態度集中反映在精神上的「疲」和態度上的「混」。由於社會變遷和就業的迷茫,一部分大學生迷失了人生的價值和目標。他們尋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因而產生了精神上的空虛感,喪失了自信和進取的勇氣,採取一種遊戲人生、放任自我的態度。這種精神上的「疲」帶來人生態度上的「混」。他們學習態度不明確,學習不投入。混考試、混畢業、混文憑,陷入一個不能自拔的「混」的怪圈。對大學生而言,作弊與其說是欺騙別人,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不如說是欺騙自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為什麼學生對作弊持默認態度?因為在一些學生看來,大學考試作弊不同於高考等升學考試,不存在競爭,別人能否通過對自己並不構成威脅。如果他們對所學的課程不感興趣,對學習不重視,那麼,作弊除了有被發現的風險之外,沒有任何心理壓力。
二、挑戰考試的公平性和嚴肅性,尋找不合理的歸因
大學生身上的反社會型人格,是對社會和制度本身有一種不滿和對抗心理,在思想認識上偏執,缺乏社會責任感和羞恥之心。對社會的不滿和無知使他們對社會事物持有懷疑和敵意,挑戰考試的公平性和嚴肅性,他們「企圖用自己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行為方式去影響社會,以顯示他們不容忽視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存在。」③他們往往在作弊衝動的釋放中才能感到一種快意。作弊已經形成一種習慣,成為考試的一部分,這實際上是表現為一種病態型的社會人格。
考試作弊,既使作弊者本人獲得了不應有的利益,也侵害了參與同一考試者群體的實際利益。因此,考試作弊從性質上看就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成績差的同學作弊是為了圖及格;成績好的同學作弊是為了拿高分而獲取越來越高的獎學金。當然也有一部分同學故意用作弊的方式來反抗陳舊的教材和僵化的考試製度。應試教育未盡合理,考試也未必能夠準確考查出學生的真實水平。但以此作為作弊的理由,或破壞考試製度或以作弊的方式對抗考試則完全是一種不合理的歸因。對道德教育產生排斥和抵觸,以消極的態度、油滑的手段對待考試和現行考試製度,往往也是缺乏積極的、正面的、建設性的態度和方法的表現。
有的作弊考生其實能意識到作弊行為的可恥,但由於心理感覺不公平,所以有跳出約束的行為。這實際上是他們知與行的不統一、不協調。甚至有的同學認為自己作弊是早晚的或是一種必然,因為他們自認為從小就是一個守規矩的孩子,總希望不守規矩一回,有一種逆反心理,還有一種好奇心。考完後,心想自己總算幹了一件想乾的事。有的作弊者以作弊得逞為榮,以通過作弊取得好成績為本領,甚至作弊者取得的「成績和進步」還會得到教師的表揚。在這種氛圍上,那些不作弊但意志薄弱的同學抵擋不住因作弊成功所產生的誘惑,就往往改變初衷而紛紛仿效。還有的大學生看到別的同學平時學習一般,考試成績因作弊而躍居前茅,就歸因為考試成績好的人是因為作弊手段高明。在這種歸因的作用下,大學生投機心理日盛。
三、學校教育缺乏足夠吸引力,考試觀念和方式方法不夠科學
應該說,大學教育中的德育方向不容置疑是合理的。但由於社會的和歷史的原因,今天的大學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著不少的問題,總體說來是德育不實。其癥結在於片面強調意識形態、重表面文章,而沒有把如何培育做人的品質和信念放在突出的位置。在高等教育的社會功能上,忽視了人文文化的價值,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身上出現了精神空虛的現象。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現了明顯的滯後,與大學生的精神生活需要和思想脈搏不相適應。比如,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不夠,缺乏有力的、持之以恆的保證措施;教育的內容滯後於現實社會的變化和發展,容易流於空洞和陳舊;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不能完全適應大學生的思想變化和心理特點,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心理距離」。
除了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外,大學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考試觀念也同樣存在著弊端。首先,在教材建設的方面,教材內容與現實社會脫節,滯後於科技的發展,與大學生的精神世界相距甚遠等;第二,在課堂教學方法的方面,有的學校、有的教師對大學生們是否真正學到了知識,所學的知識對他們今後的成長是否真的有用,大學生們是否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卻沒做更多的考慮;第三,在考試觀念和方式方法方面,大學教育中有的知識除了考試以外,基本派不上用場。我們現在的不少閉卷考試,主要是考核大學生的記憶力。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考試成績所佔的比例過大。大學生們經常被困在一些教學情境中,學著死板的步驟、僵化的概念和陳舊的知識。學生處在一種弱勢地位。框在每個學生四周的是一張網,課程建設、教學方法、考試方法和監考力度,這些因素刺激了一些學生的作弊行為,也使得他們覺得作弊算不上什麼錯誤。為考試而教,為分數而學的氣氛,給學生以很大的心理壓力。分數高的學生在虛榮心的驅使下為保持其優勢,為了獲取高額的獎學金而不掉身價,選擇了作弊這一種省力而便捷的途徑;分數低的學生為了改變不利處境,為免受同學奚落、教師批評和家長指責,更想通過作弊來彌補過失,應付了事。
四、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社會不正之風的滲入
一定社會「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社會道德水準對教育系統的道德狀況有重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實際的社會精神文明水平,對教育倫理存在著客觀的制約性。」④首先,它影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會受到社會的精神文化氛圍的影響。其次,它形成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成為滲透性極強的環境因素而對教育系統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尚不完善,在對市場經濟與教育的關係上也存在一些模糊的和不恰當的認識,這和市場經濟的本性有關。「市場行為是交易行為、是追求最大利潤的行為,它看重的是目前的好處,對自己的實惠,因而是自我至上、功利至上。這種取向,和教育的精神――強調人性關懷、發展至上――是有很大區別的。這是市場經濟對教育具有消極影響的內在根據。」⑤
當整個社會處於道德轉型和價值轉型期,社會倫理、道德、觀念都處於紊亂狀態,導致人們道德選擇的多樣化。新舊道德觀念相互交替、相互衝突,道德文化和道德規範出現了結構性失調,社會秩序出現了道德失范現象。這一切不可避免地影響大學教育,對青年大學生產生負面作用,使他們受到雙重或多元標準的影響,似乎無論哪一種標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這就使得道德評價流蕩失控,模稜兩可。這種失控反過來又使得大學生的知行不協調,他們雖然知道作弊的不誠實不道德,但卻無法控制作弊行為。在商品化和傳媒化的社會裡,不食人間煙火的象牙塔是不存在的。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都會深深地打上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烙印。伴隨經濟的繁榮與發展,大學生的品德教育卻沒有進一步地抓緊,反而由於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影響,大學生的是非觀念混淆,道德水平下降。道德教育的理想性與現實生活中非道德性間的巨大反差,往往使道德教育流於形式,甚至助長了大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產生對道德教育的排斥和抵觸,嚴重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水準和影響力,與之相伴隨的是在大學生身上表現出的社會道德危機――道德評價失范、價值取向紊亂、非道德主義泛濫、社會道德控制機制弱化和道德教育扭曲變形。在這些道德危機表現上,道德評價失范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基礎的,它牽涉到大學生對自身的心理及行為合理性、正義性和崇高性的理解。
考試作弊現象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有其思想和社會根源。「在社會大轉型時期,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高校。由此產生的國家利益淡化,拜金主義、消極渙散、甚至腐敗墮落等道德嬗變也不可避免地折射到高校政治理論教育隊伍中來。」⑥
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浮躁風氣對大學教育系統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導致了大學生學習觀上的一些不務實的現象。它不僅表現為某些大學生心理上的急進、狂躁、騷動、做事無恆心,學習、工作不安分,更表現在道德觀中的「功利主義」、「虛幻主義」。急功近利的社會浮躁心理和不勞而獲的社會投機心理使生活在這種社會氛圍中的大學生極易產生投機僥倖心態,折射到考試中便是作弊現象的泛濫。



在學校這種地方畢竟還不算是完全進入社會,作弊成風原因就一個學校默認


這是個普遍的現象,許多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平時不學習,快考試了就將希望放在抄上。有的老師也不加以制止,反而鼓勵。


推薦閱讀:

《古文觀止-管晏列傳》這篇文章如何簡析?
你在青春里有做過什麼叛逆的事情嗎?
減肥可以吃山竹嗎?
楊安娣去瑞士做什麼事情?
有哪些只能在大學做的事情?

TAG:教育 | 大學 | 作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