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的過程中,怎樣讓自己變得更聰明?(上)
不管信還是不信,大部分所謂的智商的確不是天定的,而是後天習得的。這篇文章就藉由樓主在設計溯回式拍攝動效過程來說明怎樣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拋磚引玉而已,做個示範。有太多夥伴問樓主一個東西怎樣從無到有再到最好的整個過程。
聰明的概念
引用李笑來老師的話來解釋一下什麼是智商:
1.腦袋裡有多少個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2.那些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之間有多少清晰、準確、必要的關聯……價值觀,通俗地說就是「知道什麼更好、什麼最好」,決定選擇的質量。
方法論,通俗地講就是「如何做、如何改進」,決定選擇後行動的質量。
怎樣提高價值觀
當我們知道價值觀是「什麼更好、什麼最好」,如何確定關注哪裡更好呢?方法只能通過大量的試錯、實驗,最終選擇出來。做越多的嘗試,自己所思考的信息越多,相對來說其實考慮的也更周全。當自己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做起來的時候,那就硬著頭皮隨便哪一個什麼方面開始想,因為思維是會偷懶的,你越投入,聯想的東西就越多也越全面。
打比方說樓主要做一個溯回式的拍攝動畫,什麼叫做溯回式的拍攝動畫呢?就是用一個動效告訴用戶,咱們產品是用來拍視頻的,而且不像微信那樣長按進行拍攝,拍攝的時間就是手按住的時間。而是,採用點擊的方式之後,拍攝了一段從現在往以前算的一共10s的視頻。是不是拍攝機制上很創新?
當時樓主拿到這個任務的時候也是很懵逼。完全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最開始的做法就是參考現在市面上國內國外最火的同類APP的做法。比方說美拍和Instagram它的拍攝機制就是,給了一個進度條代表時間的流逝,於是樓主也按照這樣的做法去做一個進度條。
做完之後發現一個問題,就是10s之後,進度條就走完了,用戶不知道現階段視頻是否還在錄製,於是明白了,需要有一個「時間流逝」的概念加進來。然後接著怎樣表達「時間流逝」的概念呢?
樓主想了好幾種表達方式:
1.利用膠片與剪刀的概念,來進行時間的表達。膠片在不斷滾動代表著時間的流逝,將拍攝按鈕做成剪刀的圖案,在截取視頻的一瞬間用剪刀去進行剪裁,如下圖。當然這個有點機械化,前期草稿的靈感都很機械式地表達。就算是這樣關於膠片與剪刀的靈感,樓主也嘗試了好幾種表達方法。膠片方案1.png
膠片方案2.png
膠片方案3.png
膠片方案4.png
膠片方案5.png
2.用漸變的顏色條表示時間的流逝,如下圖,樓主也做了兩種方案進行嘗試。
顏色條方案1.png
顏色條方案2.png
3.用磁帶順時針轉動表示時間的流逝,然後將拍攝按鈕做成一個倒帶的圖標,點擊倒帶的圖標之後,磁帶逆時針旋轉,然後縮到右上角的「相冊」裡面。
磁帶方案.png
磁帶方案-保存中效果.png
4.用抽象的螺紋向前滾動的狀態代表時間的流逝。
螺紋方案.png
這個是第一階段的嘗試,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讓自己進入思考的狀態。做出很多方案後拿去跟同事進行討論。大家商討之後定出一個結論就是,膠片的概念相對比較好理解,而且在現有的膠片的方案中,比較傾向於縮小動效放置的頁面範圍,讓用戶沉浸於視頻拍攝的本身。越是樓主進一步進行修改,於是得到了第一階段大家比較認同的方案稿,如下圖。
第一階段定稿.png
在這個方案裡面,樓主不僅縮小了動效的表達範圍,二是加上了時間標識,告訴用戶最終保存的視頻時長到底是多少,三是表達出視頻未被錄製,錄製中以及被保存時的三種狀態。雖然有所改進,但並不那麼完美。因為還有後面第二、三個階段繼續修改的階段。
總結,因為樓主不斷「試驗」、「調整」、「觀察」、「分析」、「總結」、「修正」,做了大量的嘗試,在做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僅是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別人也會幫你去完善自己,會形成一種非常積極的正向循環。你會發現自己的智商在逐步提高,變得越來越聰明~確實都是「做」出來的,不做,什麼都沒有。
下篇將更新,怎樣提升方法論以及與價值觀之間的關係,敬請期待~
Sophia的tips:
自己不放棄自己已經是一種很偉大的能力了!推薦閱讀:
※哪個學科是現在每個人都有必要學習的?
※身高186,想買摩托3-4萬間,300-400排量,喜歡街車和ADV,有什麼推薦?
※空氣凈化器里的紅外探頭和激光探頭有什麼區別?哪種好一些?
※你用某工具做過什麼在其常規功能以外的事?
※做喜歡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