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奧運會的創始人是誰?
03-16
奧林匹克運動會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停辦了1500年之後,法國人顧拜旦於19世紀末提出舉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倡議。1894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1896年舉辦了首屆奧運會,1960年舉辦了首屆殘奧會,2010年舉辦了首屆青奧會。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是德國人托馬斯·巴赫。
拓展:
奧林匹克運動會(希臘語:Ολυμπιακο? Αγ?νε?;法語:Jeux olympiques;英語: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一屆,會期不超過16日,分為夏季奧運會(奧運會)、冬季奧運會(冬奧會)、夏季殘疾人奧運會(殘奧會)、冬季殘疾人奧運會、夏季青年奧運會(青奧會)和冬季青年奧運會。2008年8月,中國北京承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及2008年北京殘奧會。
2014年8月,中國南京承辦2014年南京青奧會。2015年7月,北京和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北京成為全球首個承辦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意義:奧林匹克運動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傑作,它將體育運動的多種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影響力遠遠超出了體育的範疇,在當代世界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化、藝術和新聞媒介等諸多方面產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影響。奧林匹克運動不僅構成了現代社會所特有的體育文化景觀,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愉悅人們的身心,更以其強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奮進,生生不已。
奧林匹克運動是時代的產物,工業革命大大擴展了世界各民族之間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聯繫,各國交往日益密切,迫切需要以各種溝通手段來加強國際間的相互了解。奧林匹克運動正是為適應這種社會需要而出現的,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奧運會標誌及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運動有一系列獨特而鮮明的象徵性標誌,如奧林匹克標誌、格言、奧運會會旗、會歌、會徽、獎牌、吉祥物等,這些標誌有著豐富的文化含義,形象地體現了奧林匹克理想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內涵。象徵著五大洲團結。其中,藍色代表歐洲;黃色代表亞洲;黑色代表非洲;綠色代表大洋洲;紅色代表美洲。五環相連代表5大洲的團結和全世界的運動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聚一堂。《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林匹克標誌、奧林匹克會旗、奧林匹克格言和奧林匹克會歌的產權屬於國際奧委會專有。國際奧委會可採取一切適當措施使奧林匹克標誌、旗、格言和會歌在各國和國際上獲得法律保護。
奧林匹克會旗於1913年由顧拜旦親自設計,長3米,寬2米。1914年為慶祝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恢復20周年,在巴黎舉行的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上首次升起。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正式採用。奧林匹克會旗上面是藍黑紅三環,下面是黃綠兩環。該聖歌在1896年第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上首次演唱,但當時並未確定其為奧運會會歌。20世紀50年代後有人建議重新創作新曲,作為永久性的會歌,但幾經嘗試都不能令人滿意。國際奧委會在1958年於東京舉行的第5次奧運會上最後確定還是用《奧林匹克聖歌》(《撒馬拉斯頌歌》)作為奧林匹克會歌。其樂譜存放於國際奧委會總部。從此以後,在每屆奧運會的開、閉幕式上都能聽到這首悠揚的古希臘樂曲。奧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亦稱奧林匹克口號。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Citius, Altius, Fortius)」。這一格言是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迪東(Henri Didon)在他的學生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鼓勵學生們時說過的一句話,他說:「在這裡,你們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顧拜旦借用過來將這句話用於奧林匹克運動。他曾經對此作出自己的理解,這或許是對奧林匹克精神最好的闡釋: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o win but to take part, just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 The essential thing is not to have conquered but to have fought well."(「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奮鬥;但最本質的事情並不是征服,而是奮力拚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