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AG600水陸兩用飛機相對於水轟5有哪些提升?存不存在吹大勁了的問題?

外形設計沒什麼區別,性能參數提升有很多麼?好像沒有多牛逼啊

水轟5參數

AG600參數


相比水轟5提升了很多很多實際應用指標,主要是當年水轟5的主要設計指標雖然挺高,但很多關係實際使用的性能指標並不高,因為當年研發水轟5的技術條件不夠好(文革時期開始研製,技術底子很差)而且國家也並不是十分重視(資金不足),雖然紙面上主要設計指標(最大起飛重量,飛行速度,飛行航程)並不低,但實際用戶體驗上水轟5並不高(其最小起飛速度以及離水起飛距離落後日本最早期研製的水陸兩用飛機PS-1),這有類似現在某些硬體廠商的PPT風格或者跑分黨的風格.23333

水轟5機載設備落後,出勤率低,機體不耐海水腐蝕,機體壽命低,操縱複雜,後勤維護複雜,沒有針對短距起飛進行機翼設計,起飛距離其滑行起落架設計簡化無法直接在普通機場降落,只能先降落海面再滑行上岸(這個缺陷國外其他的水陸兩用機是沒有的)只能這樣在特殊機場起降,使得使用有局限,而且起降受海況影響大。且作為水陸兩用飛機,其機體採用水密結構而非氣密結構,所以無法為改進裝備搜潛設備和其他機載電子設備提供好的工作環境。 由於可靠性等一系列實際使用的問題,水轟5的耐用性比較差,所以海軍只在北海艦隊海航某團有少量裝備就4架並沒有大批量生產(而且這些少量裝備的飛機使用率也不高)。某種程度來說,水轟5和運7,運8,運10 類似,都是60年代文革時期開始研發,直到80年代才勉強算是研發完成,進入實際量產又有一堆問題,屬於紙面性能指標是不錯,但實際量產後(運10沒量產,但如果量產和水轟5的情況估計差不多)的使用體驗達不到用戶的要求。都是必須繼續改進的類型,運7,運8倒是有後續改進的支持,但水轟5隻有海軍有需求,市場份額小又沒有拓展民用市場的能力,這一點和運10類似,技術標準和經濟性低於同期民航標準自然進入不了民用市場。所以水轟5後來也就爛尾了。

所以說現在媒體吹AG600,其實是打當年官方媒體吹的水轟5臉,因為當年水轟5的性能並不能真正達標,只是在紙面主要性能是領先同時期的日本PS1和前蘇聯別12水陸兩用飛機,所以現在重新按照現代化民航標準設計建造AG600去實現當年設計指標並追趕現在國際同類性能的水陸兩用機. 這個關係有點類似什麼呢?有點類似運8和運9的關係,也類似日本PS-1和US-2的關係。氣動外觀改變不多,但機翼設計等很多具體設計會升級,內部結構設計等很多實際使用性能上會有很多改進,實際使用性能也得到很多提升(完善水轟5紙面應該實現但實際沒達到的性能)。

估計能達到日本US-2水陸兩用飛機的性能水平。其機體設計也改變了過去水轟5的一些設計,有很多類似US-2的地方。


總體來說,AG600是在水轟5的經驗基礎上進行的重新設計,外形雖然近似,但發動機、航電、機翼、機艙、起落架都是重新設計,提升了性能。例如原水轟5陸地起降能力有限,AG600則是標準的水陸兩棲了:

水轟五採用的是機載滑行架。與常見意義上起落架不同的是,機載滑行架實際上是為了簡化設計和降低成本形成的閹割品,強度等性能非常有限,根本無法承受起飛和降落帶來的載荷和衝擊,而且對牽引時的速度也有嚴格限制——水轟五的陸地滑行速度就被限制在15km/h以下。

其實我更感興趣是的AG600設計團隊核技術來源,據說西飛和陝飛分別設計了機身中段、機翼和後機身、尾翼,整體設計應該是「中航通飛華南飛機工業有限公司」下面的「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水轟5的娘家人605所),所以AG600的血緣恐怕離Y8更近。


只能算立足國內,有限提高。

水上飛機最先進的是俄羅斯的a40,和別200。是噴氣式發動機,起降距離,飛行速度遠超AG600。

可以吧蛟龍600理解為運8+水轟5的混合體。


推薦閱讀:

TAG:飛機 | 航空 | 中航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