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歷史上那些身世傳奇的女詩人(一)
一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裡,詩人的數量不知幾何。雖然只有一小部分是女詩人,但無疑也不是個小數目了。只是她們大多尚未被人們所認知。那麼,歷史上第一位具體可考的女詩人是誰呢?
她就是許穆夫人。許穆夫人(約公元前690年—?),姬姓,衛公子頑(衛昭伯)和宣姜的女兒。出生於春秋時期衛國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縣)。長大後嫁給許國許穆公,故有此名。
她在《詩經》里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竹竿》、《泉水》、《載馳》等三篇十二章。《竹竿》詩中描寫了許穆夫人自己少女時代留戀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異國,卻時常懷念養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鄉之作。《泉水》寫夫人為拯救祖國奔走呼號的種種活動及寄託她的憂思。
最著名的《載馳》則反映了這位傳奇女子的英雄氣概。當時北狄侵衛,許穆夫人聞知祖國被亡的消息,異常悲痛,決然馳驅至漕,歸唁衛侯,並要控於大邦,拯救衛危。半路上,被許國的大夫追上迫回後,夫人對此十分憤怒賦《載馳》一詩,痛斥了許國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達了一個女子為拯救祖國不顧個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決心。當齊桓公得到這一消息後,立即派公子無虧率兵救援衛國,使衛國避免了一場災禍。此後,衛國又得到復興。全篇如下:
載馳載驅,歸唁衛候;驅馬悠悠,言至於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眾稚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於大邦,誰因誰極;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在詩經眾多的詩篇中,女詩人其實並不算少。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就明顯來自一位女詩人。可惜的是絕大多數詩人(無論男女)並未留下姓名。而《毛詩序》等諸多解說又多有穿鑿附會。
我們今天能知曉的《詩經》中極負盛名的女詩人當推庄姜。
庄姜是春秋時齊國的公主,姜是齊國皇族的姓,因為嫁給了衛國國君衛庄公,人稱庄姜。最早出現在《詩經》里的一位美人,出身貴族,侯門之女,且美麗非凡。庄姜因為出身高貴,嫁得也是國君,出嫁時很是風光。有詩《碩人》為證: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碩人敖敖,說於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其中「手如柔荑」句堪稱我國古代讚美女性容貌詩句中的一座高峰。也足以想知庄姜傾國之色。
即便如此,庄姜日後的生活並不快樂。由於婚後無子,遭到冷落,而古代諸侯又多朝三暮四。衛庄公後來娶了陳國之女厲姒,再娶了厲姒的妹妹戴媯。衛庄公脾氣暴戾,對庄姜非常冷漠。在凄涼落寞之中,庄姜和衛庄公的小妾戴媯成為了親密無間的朋友。我們難以知道兩人之間經歷過什麼。唯有一首被稱為「萬古送別之祖」的《燕燕》可以想見兩人之情誼深厚: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此詩寫於兩人分別之時,深婉沉痛。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那個音信難以傳遞的年代,每次分別都可能是訣別。我們不禁驚嘆庄姜真可謂是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又為其身世浮沉而惋惜。據朱熹考證,她所作之詩還有《終風》、《柏舟》、《綠衣》和《日月》幾首,但存在爭議,尚不能完全確認。
二
漢代期間,《詩經》為傳統的民歌繼續發展。這時期也有不少沒有被記錄名字的女詩人。私以為,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上邪》,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至於那首《白頭吟》,「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也是其中代表,本來也是民歌,被一些小說家附會為卓文君所作。代表漢代詩歌最高成就的《古詩十九首》中也有「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這樣強烈的女性情感告白。
說到漢代被記載下來的女詩人,需要先提及的是劉邦寵姬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歌》,這是一首為劉邦所作的漢代祭祀用歌,全詩共十七章,內容以歌頌初創的漢朝為主,古奧典雅。
漢武帝時,遠嫁烏孫的公主劉細君在茫茫的異國他鄉則留下了沉痛的詩篇《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她僅在烏孫過了五年孤苦無依的生活,欲返鄉而不得,便匆匆香消玉殞。
這時期取得了較高歷史評價的女詩人是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她是漢成帝劉驁的妃子,善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漢書·外戚傳》中有她的傳記。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自傷賦》、《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團扇歌》。
《團扇歌》全詩如下: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這首詩顯然是落寞的嬪妃生活中的一段腳註。漢成帝自寵愛趙飛燕姐妹後,日益疏遠了她。班婕妤進而以團扇自比。此後團扇成為一個著名典故而為歷代文人所引用,如「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即出自此典故。
與劉細君經歷類似,而坎坷過之的女詩人是蔡文姬。雖然很多人已經從《三國殺》和《王者榮耀》中知道她了,卻不一定了解這位大才女的漂泊之悲。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由於只是贖回了她本人,無奈母子訣別。曹操後將其嫁給董祀。史稱「文姬歸漢」。
起初董祀對其感情淡漠。而後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蔡琰披散著頭髮光著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為之動容。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蔡琰說:「你馬廄里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於被蔡文姬感動,赦免了董祀。而董祀也改變了對蔡文姬的態度,兩人從此恩愛有加。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代表作是記敘她不幸遭際的《悲憤詩》二首和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哀婉動人。《悲憤詩》從「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寫起,是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在漢末大動亂中的悲慘遭遇,也是漢末社會動亂和人民苦難生活的實錄。
三
至於兩晉南北朝的女詩人,名氣較大的則有以下幾位:
左棻,大文豪左思之妹,因才華過人而被晉武帝司馬炎納入後宮。但實則做為花瓶,因容貌醜陋常年不得寵愛。傳有和哥哥左思回贈訴苦的《感離詩》和《離思賦》。
謝道韞,因「未若柳絮因風起」而成名的才女。後嫁與王羲之平庸迂腐的兒子王凝之,婚姻並不美滿。她在那個以清談為風尚的時代,對玄理有很深的造詣。原有詩文集兩卷,後已亡佚。現僅存《泰山詠》和《擬嵇中散詠松詩》,前者是玄言詩,後者則感慨命運無常。
劉令嫻,相比其他幾位女詩人,她和夫君徐悱的婚姻還算幸福,雖然分隔兩地,至少是兩情相悅。常與其夫君以詩互相傳遞情意。有詩為證:
徐悱之《贈內》:
日暮想清揚,躡履出椒房。網蟲生錦薦,游塵掩玉床。
不見可憐影,空餘黼帳香。彼美情多樂,挾瑟坐高堂。豈忘離憂者,向隅心獨傷?聊因一書札,以代九迴腸。
劉令嫻之《答外》:
花庭麗景斜,蘭牖輕風度。落日更新妝,開簾對春樹。
鳴鸝葉中響,戲蝶花間鶩。調琴本要歡,心愁不成趣。良會誠非遠,佳期今不遇。欲知幽怨多,春閨深且暮。
另有一首頗有情趣的詩《光宅寺》:
長廊欣目送,廣殿悅逢迎。何當曲房裡,幽隱無人聲。
相比那些抒寫身世和訴說思念的詩,此詩頗有情節性和畫面感,又給人以含蓄的遐想:一座幽靜無人的寺廟裡,男女兩人先是在長廊暗送秋波,進而瞧瞧走入殿里「逢迎」......
此詩因頗符合當時貴族對宮體詩的崇尚而名噪一時。另一方面,古代女性尚且遠不如當今這般大膽開放,因此多受後世保守道學家的批判。
徐悱死後,她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祭夫徐敬業文》,全文如下。
維梁大同五年,新婦謹薦少牢於徐府君之靈曰:
惟君德爰禮智,才兼文雅,學比山成,辨同河瀉。明經擢秀,光朝振野。調逸許中,聲高洛下。含潘度陸,超終邁賈。二儀既肇,判合始分。簡賢依德,乃隸夫君。外治徒奉,內佐無聞。幸移蓬性,頗習蘭薰。式傳琴瑟,相酬典墳。輔仁難驗,神情易促。雹碎春紅,霜雕夏綠。躬奉正衾,親觀啟足。一見無期,百身何贖。嗚呼哀哉! 生死雖殊,情親猶一。敢遵先好,手調姜橘。素俎空乾,奠觴徒溢。昔奉齊眉,異於今日。從軍暫別,且思樓中;薄游未反,尚比飛蓬;如當此訣,永痛無窮。百年何幾?泉穴方同。
鮑令暉,能詩文,尤長於擬古之作,著名文人鮑照之妹。鍾嶸評論為:「令暉歌詩,往往嶄絕清巧。《擬古》尤勝,唯《百願》淫矣」。因家境貧寒,從小與哥哥鮑照朝夕相伴。自鮑照為官上任以來,他一直心心念念著妹妹。這年,他來到江州就職,便迫不及待地寫下一封「超絕筆墨蹊徑」的《登大雷岸與妹書》,訴說自己此行之所見所感:
吾自發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泝無邊,險徑遊歷,棧石星飯,結荷水宿,旅客貧辛,波路壯闊,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塗登千里,日逾十晨,嚴霜慘節,悲風斷肌,去親為客,如何如何!
並告誡她:
寒暑難適,汝專自慎,夙夜戒護,勿為我念。
鮑令暉則答覆哥哥:
物枯識節異,鴻來知客寒。游用暮冬盡,除春待君還。
此後某年,鮑照還是沒有在春天如期歸來,鮑令暉進而寫下一首《示行人》,淡雅、質樸而感人:
桂吐兩三枝,蘭開四五葉。是時君不歸,春風徒笑妾。
韓蘭英,吳郡人。與鮑令暉齊名,事迹不多。宋孝武帝時獻《中興賦》,因才識被賞入宮。後長期任職宮中,為博士,教六宮書學。宮中以其年老多識,呼為「韓公」。鍾嶸贊云:「蘭英綺密,甚有名篇。」可見其文采。可惜的是文集已佚,目前僅存詩一首:
絲竹猶在御,愁人獨向隅。棄置將已矣,誰憐微薄軀?
蘇蕙,字若蘭。從小天資聰慧,三歲學字,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綉,十二歲學織錦,十六歲出落得亭亭玉立,嫁於秦州刺史竇滔。二十一歲時愛情遭遇危機,為了挽回夫君竇滔的情意,創作了流傳千古的織錦迴文詩《璇璣圖》。一代女皇武則天親自為了作序,記敘了這段傳奇故事:
......初,滔有寵姬趙陽台,歌舞之妙,無出其右。滔置之別所。蘇氏知之,求而獲焉,營加棰辱,滔深以為憾。陽台又專伺蘇氏之短,讒毀交至,滔益忿恨。蘇氏時年二十一。及滔將鎮襄陽,邀蘇同往,蘇氏忿之,不與偕行。滔遂攜陽台之任,絕蘇音問。
蘇氏悔恨自傷,因織錦為迴文:五采相宣,瑩心耀目。縱橫八寸,題詩二百餘首,計八百餘言,縱橫反覆,皆為文章。其文點畫無闕。才情之妙,超古邁今。名《璇璣圖》。然讀者不能悉通。蘇氏笑曰:「徘徊宛轉,自為語言,非我家人,莫之能解。」遂發蒼頭齎至襄陽。滔覽之,感其妙絕,因送陽台之關中,而具車從盛禮迎蘇氏歸於漢南,恩好愈重。
《璇璣圖》集迴文詩之大成,總計八百四十一字,縱橫各二十九字,縱、橫、斜、交互、正、反讀或退一字、迭一字讀均可成詩,詩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甚是絕妙。自誕生以來,無數文人學者為其傾倒,蘇軾更是欲模仿而不得。
(蘇曼殊 1915年作 璇璣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