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喪」不知道

昨天吃早飯的時候,突然收到了母親發來的微信消息。打開一看,居然是一個視頻,這令我分外驚訝。因為我和她都是喜歡閱讀文字的人,從來不會花時間去看視頻,究其原因,就在於閱讀文字可以自行把握節奏,可以字斟句酌,也可以一目十行。

說回這個視頻,抬頭是騰訊新聞事實派,標題叫「有一種病比癌症還恐怖 10年後會成為人類頭號殺手」。這樣的標題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同時引起的還有聳人聽聞的標題帶來的厭惡感,剛開始的時候我的內心真的是萬分拒絕的。但由於這是母親難得會看並且推薦我也看的一個視頻,我還是點開了,裡面說的大概內容是:人類的壽命大概率上會到一百歲,如果國家可以提供基本生活經費,也是被其一演講人戲稱為『混吃等死費』,在人們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的情況下,剩下的生命只能用來混吃等死了,這時心靈的空虛,生命的無意義,會成為殺死人類的元兇。

初看確實覺得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如果你有看過一些新聞,你可能還聽說過在福利待遇相當好的北歐國家,自殺率高,或者抑鬱症多發。於是有一些文章會從這些不知道真實性有多高的數據,希望能分析推理出自殺率高,或者抑鬱症比例高的數據。首先不說其推理的過程是否嚴謹,僅僅從數據推理出原因這樣一個操作就不具備完整的科學論證過程,其結論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了。

這個視頻在我只看到了第二位演講人說完他自己的體驗,在美國一座帶有前後院的house里住了兩個月之後,無法適應那種「到達終點的美好狀態」,他終於還是選擇回到了「熱氣騰騰的中國北京」。他想表達的是:面對一成不變的美好,感覺到的只是生命的快速消逝,一天和一年沒有區別。

我母親的看完這個視頻的總結是:生命在於不斷學習不斷折騰。

而我想說:只有當你靜下來,停下來,你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發現自己到底是誰,是一個怎樣的人,適合什麼樣的生活。

對,在我看來,第二位演講人是不適合「歲月靜好」的生活方式的。

一個人沒有經歷過思考,只是被物質生活的需求推動而不停的前行,是不是就不會抑鬱不會自殺了呢?我相信沒有人會這麼說的。

更不用說抑鬱本身也是一種生命能量了,就是大家最近流行說的「喪」。

最近又看回一點八字之類的「封建迷信」,曾經有一段時間很喜歡研究這個,背了不少天干地支的相關信息,這次再看令人欣喜的是基礎知識都還在腦子裡。看的越多,越會發現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也許從生理結構和進化過程來說,人和人之間有著相當多的共同點。但是就像不同的人服藥後的作用和副作用不同一樣,人和人之間在面臨選擇和情境時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就算有時候兩個人做出同樣的選擇,如果你細細問來,他們的動機也可能大相徑庭。在面對一個具體的生活方式的時候,人的個體性是需要充分體現的,他既不是統計樣本里的一個數據,也不是別人口中的一則八卦。

他,是一個具體的人,需要在成長中觀察、試錯,需要抽時間閱讀、行路,有時候甚至需要用一些「不科學」的方法去剖析、自省。

當他在生活中不斷修行,他終究會知道他是誰,他的歸路在哪裡。

借用抬頭的圖片:生命本就絢爛如花,如果你覺得貧乏,一定是沒有找對方向。

推薦閱讀:

What are Colors
只有真誠,不足以成為偉大作家
真誠地面對自己,真誠地對待別人
跟愛了很久的一個人分手後是什麼感覺
關於《無問西東》與真實的力量

TAG:生活 | 心靈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