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後

還有幾個月我就滿20周歲了,也就到了古人 「弱冠」的年紀。過去的二十年,我自己都在為學業努力著,將來也會繼續為之努力一段時間。審視自己的這二十年,竟還能勉強地勾勒出一個模糊的線條來。我試著將它切割為兩個部分:上大學之前與上大學之後。

上大學之前,在學習生活方面,我一直依賴於父母、老師以及同學們,所以,在思想的各個層面上都受周圍人影響比較深。同時,我大多數時間都在圍著學習轉,零散時間也全用來玩,對待事物沒有形成我自己的看法,傾向於粗暴地拿過別人的觀點來為我謀劃。因此,在這十幾年裡,雖然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但是我覺得我是迷茫的,我並不充實。值得慶幸的是,在我上大學之後,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觀,最起碼我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嘗試著去形成我自己的看法,發展我自己的思想。

上了大學之後,在周圍同學的影響下我讀了一些書,其中《美麗新世界》給我的觸動最大。雖然這本書的故事情節我都記得不太清楚了,甚至連主人公的名字我都得去翻書,但是它講給我的道理卻烙在了我腦海里。這本書描繪的是未來社會人的生活狀態,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無比,實質上卻很腐化墮落。我第一次如此驚訝地發現——我們所憧憬的美,我們所追求的快樂竟然可能將我們引向罪惡。我驚訝得張大了嘴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然而它又確確實實是不可迴避,甚至是不可置疑的。等到我以同樣的眼光去看待上大學之前我的種種人生經歷的時候,情況天翻地覆地轉變了。

我發現父母、老師說的話也會存在錯誤,教科書上也會有失實的地方,新聞媒體的報道也會存在著刻意誤導與欺騙······總之,好的事物可能會很壞,真的道理可能會很假,美的現象可能會很醜。我們看到的故事可能只是斷章取義的拼湊,我們聽到的聲音可能只是無病的呻吟,現實並不是完美的。那麼,理想的世界呢?夢想呢?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夢之安魂曲》。裡面的男女主人公不乏夢想,也很努力,但卻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雙雙墮落,墜入人生的深淵。男人公的母親嗑藥不止,吸毒上癮的直接誘因便是她自己的夢想。電影可能描述得過於殘酷了,但是回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我們又如何去證明去證明我們現在所為之奮鬥的東西不會把我們引入歧途呢?那些整天以青春、夢想作為旗幟高呼的人又拿什麼來證明青春、夢想不是一口毒藥呢?

小的時候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是很功利),長大了卻發現:原來科學家沒有夢想。作為一名成熟的科學家,他必定有一個詳細的規劃,一個確定的目標,但是他不會有所謂的夢想。拿律師來舉例子,一個律師有自己的使命——向他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同時收取一定報酬,但是他絕對不會有「伸張正義」之類的夢想;即便是公益律師,他也只是向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服務而已(一個成熟的行業不應該擔負任何道德的壓力)。年近中年的人時常會遇到所謂的「中年危機」,即要不要堅持自己的事業、夢想,還是另尋人生的出路。從另一個角度上講,「中年危機」的出現正是告訴我們:夢想是應該放棄的,我們要找到的只是人生的目標。「四十知天命」,而「天命」不是個人的榮譽以及理想,老祖宗早已經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了。

回顧了那麼多,概括地說,上了大學之後我的頭腦里發生了一次極為重要的轉變——我不再絕對肯定地看待任何事,我對任何事物不失信任但卻始終保留尺規;我開始去試著放下一些理想,更多地找一找今後發展的目標以及方向。也許這種直線式的思路歷程有再次改變方向的可能,但是這些道理永遠不會變。


推薦閱讀:

TAG:大學 | 人生的抉擇 | 思想啟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