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告訴你,如何科學認識自我

著名心理學家戈爾曼曾經提出過,每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在心理學上都有特定的區域表現,稱之為『前台』和『後台』。廣義上的前台表現就是在公眾環境中我們展現的行為舉止,後台表現是指在跟你非常相熟的圈子裡我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舉止。

當你初入職場環境,每一個同事都是彬彬有禮,跟人在一起說話非常的客氣有禮貌,這就是所謂的前台表現。等過了一段時間,你就發現其中一些同事可能是逗比,另一些同事喜歡八卦,還有一些同事很污,說的話容易讓你面紅耳赤,這就是所謂的後台表現。這個階段說明你已經融入了他們的圈子裡了,已經跟他們很熟悉,打成一片了。

但繼續相處你會發現,還有一些同事,一如既往的懂禮貌、舉止優雅,這些同事通常都是適婚年齡段的單身男女。因為他們單身的緣故,所謂為了保持他們對潛在對象的吸引力,他們一直會表現自己身上較為完美、令人舒適的一面。而那些已婚的同事自然沒有那麼多的顧慮,說起話來也就沒有那麼多忌諱。

就好比你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在宿舍里睡覺,有人來找你,你一聽,是班上的班花,立刻蹭的一下就起床了,趕緊洗頭髮洗臉,好好的打扮一下,穿上帥氣的衣服出門見她。但如果那個人是你媽的話,那就沒有那麼多顧忌了,可能你穿的很隨便就出去了。

這就是我們在不同環境面對不同人所表現出來的前台和後台。也是外在修飾過的自我和真實的自我之間的差異。

想像一下,你新進入一個環境,向周圍人介紹自己的時候,你會怎麼介紹自己?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中國人通常在介紹自己的時候,會習慣的說明自己來自哪裡,或者有意無意的提到自己的學校家人等情況。而西方人在介紹自己的時候,會著重說明自己的個人興趣愛好和行為特質。

中國人的自我通常是關係中的自我,側重的是我與外在世界發生的聯繫,與家人、同學、學校等等的關係,而西方人的自我,則是個人特質的自我,更加趨向於獨立自主的個性。

這也是不同文化所造成的,我國傳統的文化是推崇集體主義的,比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然也有各掃門前雪的說法,但那是貶義的。而西方文化則是更加的強調個人主義,他們信仰基督,只對上帝負責,不對其他人負責,這也是歐美個人英雄主義滋生髮展的土壤環境。所以中國人是互依自我,而西方人是獨立自我。

費孝通的差序格局很好的體現了中國人根據漣漪的擴散確定人際關係。最裡面的是自我,然後依次是家人朋友同事等。

在自我意識覺醒之後,我們會與身邊的人和事發生聯繫,也因此出現『上行比較』和『下行比較』。上行比較是跟比我們優秀的人做比較,而下行比較是跟不如我們優秀的人比較。兩種比較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自尊體驗,具體如下。

通過這兩種比較,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自我很容易受到他們的影響,也就是會出現皮格馬利翁效應,指人們會基於對某種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暗示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的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心理學家曾做過實驗,在一個小學班級里,給他們做智商測試,隨後隨機抽五個不同的孩子,告訴他們的智商遠超過其他學生,未來會非常的優秀,並將這個結果告訴了他們的老師,三方共同做了一個約定,彼此不對外人透露。從那以後,這五個孩子上課的時候,老師明顯感覺到他們的變化,覺得他們聽課時眼睛都會發亮。

一年後,這五個孩子成為了年級最優秀的人,老師和孩子對當初心理學家的測試深信不疑。但事實上這五個孩子只是心理學家隨即挑選的而已,但是他們自己基於未來的期望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此而已。

但與此同時自我的意識覺醒,也會讓我們產生『服務性偏差』

表現為聚光燈效應,就是我們總覺得別人會注意到我,今天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感覺路上所有的人都會注意到我,或者今天做了一件囧事,感覺所有人都知道了,都會嘲諷我。

或者出現盲目樂觀的情況,對於很多事情預計不足,最典型的就是鍵盤俠,總在網上指點江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好像自己無所不能。就像職業運動員出現了失誤或者其他的意外情況,他們可以跳出來,一本正經的教他們如何打球。

也會出現虛假獨特性的感覺,就好比自己琢磨了一個賺錢的門道,覺得自己天下第一,就等著風口一到,飛上了天,走向人生巔峰。但其實很多人想到的東西很可能早就在市場上被人玩爛了。

最後還會出現虛假普遍性的感覺,覺得天下烏鴉一般黑,比如一些人自己喜歡使壞,喜歡說人壞話,就覺得所有人都跟他一樣,口口聲聲說哪個背後不說人,哪個背後沒人說。很多人在網上發言時就表現的很明顯,以自己小圈子裡的認識概括寬廣多元的世界,當然是極其淺薄的。

看到這裡,是否意猶未盡?是否了解到更多的心理學中的自我意識?關注公眾號,關注更多精彩內容,帶你更深入的了解自己,謝謝!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微信公眾號【牛頓麻辣燴】


推薦閱讀:

收養家庭的親密關係是怎麼樣的?
《駱駝祥子》諷刺幽默·暗流舒沉?
怎樣對待孩子愛插嘴
3、關於「攻擊」(原創)
和自己的較量,絕不是斗個魚死網破

TAG:心理學 | 自我 | 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