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擇努力,還那麼焦慮?

你明明很努力,為什麼還焦慮?

讓人焦慮的,只是焦慮本身,何不擺正心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只有那樣,我們才不會因為一時的得失而斤斤計較,不會因為害怕失敗而逃避拖延,也不會再因為成功可能帶來的更高標杆而惴惴不安。

每當打開朋友圈,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總會不斷地看到,夏姑娘的新書發售,劉先生的文章被大號翻牌,杜公子追熱點又出了一篇爆文。

作者群里,一伙人找互推,別人的閱讀量比自己讀者的總數還多。而真正的大神,就算半個月不更文,讚賞也能破萬。

「如何提升自己?」「哪些書值得一讀?」「怎樣少走彎路?」,簡書上,層出不窮的生活經驗和人生報告撲面而來,就連看一部劇,別人都能總結出好幾個道理。

海外留學生的經驗文,中年危機大叔的雞血文,基層領導的管理文,都在鼓勵人們不知疲倦地超越自己,鼓勵大浪淘沙順勢而上,去健身,去上公開課,去學一門語言,彷彿多撐一段就能摘下夢想的光環。

自媒體的迅猛發展,使得人們對自身的期望變得越來越高,社交網路所傳達的內容和信息,助長了人們對生活的渴望,而穿插在電視綜藝節目里的廣告,更是推波助瀾。

原本過得渾渾噩噩的人,一瞬間被一劑雞血打得熱血沸騰,彷彿找到了「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密匙。

然而,一段時間下來,大家都身在俗務中,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沒法高效地活成別人的文章里寫的那樣。眼高手低,爛泥扶不上牆,於是產生的更多是焦慮。

我知道早睡早起有益健康,但是我就是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

我知道少吃多餐常運動能保持身材,但我就是管不住嘴,邁不開腿。

焦慮感,是內心強大的過程中,誰也逃不掉的心理體驗。告別無知,面對真相,發現世界大而複雜,是一切成長必然經歷的痛苦過渡。

英倫才子型作家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一書提到,焦慮的本質是一種擔憂,擔憂我們無法與社會設定的成功典範保持一致,擔憂我們失去身份與地位而被奪去尊嚴與尊重。

按照威廉·詹姆斯的公式,自尊等於實際的成就與對自己期待的對比值。也就是說,我們對自己的期待往上高一級,我們感受羞辱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一分。

盧梭也有類似的觀點,財富並不等於佔有多少,而是擁有多少我們渴望得到的東西。我們要提升自尊只有兩種策略,或取得更多成就,或降低對自己的期望。

身處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史無前例地通過身邊的人看到更大的世界,這些人,連同更多你並不熟悉的人,在真實世界和網路世界並存,大家的生活都更為透明。一個人越是活得風生水起,就越容易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別人的成就卓越非凡,生活豐富多彩。

看到更大的世界,對自己的狀態或生活不滿足、不甘心,我們通常有兩種選擇。

第一,接納現狀,迎接挑戰,追求那個夢想中更優秀的自己。一個人因為好奇心和好勝心的驅使,往往能更溫和的面對成功和失敗,挖掘更多尚未被發現的機遇和寶藏,越努力,越自信。

第二,躲藏壓抑,嫉妒疏離,停留在次級情緒的感受階段,在恐懼之下做出反抗,隨時隨地都要和別人一爭高低。一個人因為別人的「成功」而導痛苦,就沒有足夠安全感和意志力,越努力,越焦慮。

顯而易見,我們應該避免讓自己活在別人的眼中,不要輕易被他人的敵意或者忽視傷害。我們要把寶貴的精力和時間集中起來,去控制可控的要素,這樣不僅焦慮感受得以寬限,努力價值也會更為凸顯。

正如《身份的焦慮》一書最終得出結論:

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一些人無法或不願溫順地服從關於上層身份的主流觀念,但他們有資格擁有更好的稱呼,而不是殘酷地被人稱為失敗者或者小角色。他提供了很多富有說服力和撫慰能力的事例來提醒我們,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一種方式才能證明生活的成功。

前段時間和一個學生聊天,他是全年級的學霸,很少睡中午覺,夜裡也會學得很晚,課間休息都在和別人討論題目。期末考試9大學科,他是總分唯一上800分的人。

我勸他:「這個假期你稍微放鬆一下,以後估計沒假期了。」

他說:「你們別把我想得太變態。」

我說:「相比你的成績,我更欣賞你的思想,因為人生最難的,其實是對抗失敗和煎熬。堅持太難,而你已經把優秀當成了一種習慣。」

他說:「與其說習慣優秀,還不如說習慣努力。剛上高中的時候很恐懼,怕聰明的人太多,努力的人也太多,我會被淹沒。學習枯燥我也覺得很煩,不知不覺卻已經在堅持了。太長時間的壓抑會崩潰,也會悟出很多屬於自己的東西。」

我和他交換了我的看法,剛畢業的時候,我也很焦慮,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應該值得高興,可是我很心急,覺得自己成長太慢,不知何時才能獨當一面,何時才能買車買房安定下來。

後來開始寫作,身邊的大神太多,有天賦的,有毅力的,情感經歷豐富的,腦洞比蟲洞大的,我加了好幾百人。我買來大量的書籍試著通過學習來提升自我,可是學得越多,見得越多,越發現自己懂得少,越不安。而時間又過得太快,快得我什麼都抓不住,拚命學習也不夠跑。

前些年,我甚至不敢談戀愛,只是把戀愛當作情感體驗中的興奮劑,無異於飲鴆止渴,一個人自己過不好的時候,也不適合談戀愛。可是那個人要是再不出現,我就老了,那樣會來不及讓她看到我最青春的模樣,來不及和她一起看看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

這個世界以一種龐大而荒涼的姿態向我展開,我慌亂揮拳迎擊全都撲了空,有種深深的無力感,失控感。

學生突然問我:「你說一個人會不斷進步,還是會黔驢技窮?」

我說:「不會一直進步,也不至於黔驢技窮,上坡下坎,過橋淌河,其實人最終還是需要和自己較勁,一個人咬牙熬過那些焦慮煩躁,無人問津的日子。」

「在班上,我見證過很多人的努力,不是每一個都得到正比的收穫。」

「人生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求而不得,所以你只是比他們更幸運而已,如果你不珍惜而得意忘形,說不定連幸運都會被帶走。」

「老師,如果非讓你給我灌一句雞湯,你想說什麼?」

「自視甚高容易摔得很慘,自輕自賤只會換來更多輕賤。是不是在中間就好了呢?在中間只會碌碌無為。」

陳奕迅在《浮誇》里唱:「有人問我,我就會講,但是無人來。」

是啊。

「我的心情就像樽蓋等被揭開,嘴巴卻在養青苔。」

我出身農村,父母年邁,經濟壓力大。我的體重不足100斤,人長得丑,性格不夠外向。我一無所有,只能堅韌,只能勵志。

我從小到大都很努力,尤其這些年,常常凌晨一兩點才忙完一天要做的事情,然後開始在床躺著看書追劇。

一旦我停止努力,潛藏在內心中的焦慮就爆發了。我擔心一旦停下腳步,似石頭似木頭,得不到注意,沒有人為我停留。

後來我才驚覺,讓人焦慮的,只是焦慮本身,何不擺正心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只有那樣,我們才不會因為一時的得失而斤斤計較,不會因為害怕失敗而逃避拖延,也不會再因為成功可能帶來的更高標杆而惴惴不安。

真正優秀的人,熱愛自己的生活,很少對現狀不滿,不在意外界的影響,更專註做事而心無旁騖。他們不會因為成功了就到處炫耀想要博得關注讚美,也不會因為失敗了就藏起來自我譴責自我懷疑。

努力才能看見光,所有讓我們仰望的人,都折斷過無數次翅膀,才學會飛翔。


推薦閱讀:

果蔬厭惡者的180天自我治癒
獨居筆記001:重回天津,這次真的是新的開始了
你是真的習慣了一個人嗎
一個人去看海

TAG:一個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