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應該對外開放么?

大學應該對外開放么

大學應該對外開放么

大學應該對外開放么開放後來讓大眾了解大學、一些謠言就不攻自破、可以杜絕一些關於校園的謠言在社會傳播。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作為學校也一樣、在社會上被炒得炙手可熱的校園負面事件畢竟是少數。學校要讓大家知道這一點、了解真相、開放校園可以提供這樣一個機會。

2、改革開放已是多年之前之事、偌大一個國家尚且需要開放、更何況一個小小校園。眾所周知、開放對我們國家造成多大影響。高等學府也需要這樣的開放、在我們感知社會同時、社會也需要感知我們。我們需要更多了解社會、大學本身就是我們接觸社會的第一步、如果連大學校門都不開放、何來接觸、何來了解?大學不同於高中初中的特點又何來?為什麼大部分高校生都找不到工作呢?就是閉關自守的原因造成的、如果還不能開放、不能在大學期間與社會接觸、大學生素質又該如何提高?開放校園、讓羞於與外界接觸的大學生也感受感受外界的氣息。

3、開放的社會需要開放的校園,校園需要更多的了解社會的市場,社會也需要了解校園學子的生活。對社會而言,開放校園既緩解了旅遊景點的緊張,更重要的是滿足了人們對科學、文化、人文精神額景仰之情。一所大學連形體上、外在的東西都不能開放,那麼思想深處、觀念深處的東西又如何開放呢?思想不開放、觀念不開放,創造性思想又如何而來呢?社會快速發展,不進就會倒退。在這樣一個開放的年代,我們不想想怎麼更開放、更富強、更充滿活力,卻還在考慮封鎖校園,這難道不是我們思想的退後嗎?

4、我們主張大學開放,同時也主張不要把這簡單當做讓不讓人進來玩一玩的事,既然開放,我們就會拿出措施來針對環境、治安方面的問題。美國的西點軍校不但不是軍事重地,反而有一套旅遊的服務與設施。我們可以效仿這一點啊。這同時對吸引年輕人報考這個學校,這樣的做法豈不比單一的宣傳更到位,而且還能吸引外界對高校的注意力。

5、高等學府作為不同於初中高中的一個形式,最重要的就該是它的資源開放性。高等學府就應該與外界資源共享,與社會融合才能突顯高等教育的特性,才會提高其自身修養。

6、國家對大學投入是相當高的,所謂十年樹木,十年樹人,一般民眾對大學也是十分景仰的,但卻往往無緣進入,這樣拉大民眾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好嗎?

7、放眼世界大學,除了極少數是封閉管理外,世界一流大學都是開放式的。為什麼我們的大學就不能呢?這並不是空間、管理的問題,而是一種觀念的問題,一種是否具有開放心胸的問題。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大學就該是自由的、面向全社會的。

8、就拿北大限制遊客這一事件來說,很多人認為,北大不是北大師生的北大,而是全國人民的北大,為什麼不可以讓民眾來感受北大濃郁的人文氣息呢?出現那麼多問題,難道一定要用消極的封鎖來解決嗎?為什麼不想想更好的解決措施、這其實是愚昧自私的做法。封閉的大學功能單一,萎靡不振,開放的大學才有活力。蔡元培校長著名的「兼容並包」的治校方略,造就了一個多元、開放、寬容的北大。然而今天的北大,已經在這光榮的歷史幻影里,愈顯頹廢,屢屢成為社會負面新聞的創造者。即使人們依然願意去北大校園參觀,但人們心中留念的是歷史的北大和北大的歷史及古建築。

9、高等學府對遊客的開放是對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滿足,是對公眾意願的尊重。同時也體現了高校與社會的良好互動,也是對其社會責任的勇敢承擔。高校應通過校園旅遊這個途徑,在公眾心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滿足社會公眾的精神和知識層面的需求,開拓他們的視野,增強他們的科普知識,促進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高等學府有教育、科研和服務社會的三項功能、服務社會就意味著對社會風氣的引導也是其責任所在。雖然其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與維護作用不是立竿見影、卻是潛移默化的。)

10、高校開放是具有一定需求的、中小學生有感受高校氛圍、為未來制定目標的需求、對在校大學生有增長見識、拓寬知識面的需求、對學生家長有了解兒女學習壞境、感受其文化需求、對未上過大學的人提供一個踏進大學校門、感受文化氛圍需求、對高校校友有故地重

游的需求。對其他遊客有開拓視野、感受高校校園文化、放鬆心情等需要。 高校在這個開放過程中是獲益的、可以獲得旅遊收入、可以提高知名度、可以為學生提供勤工助學的機會、可以在民眾心理塑造一個親和的形象。不開放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用納稅人就改為納稅人做出點貢獻、而不是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


推薦閱讀:

每天早起去圖書館佔座是怎樣一種體驗?
大學老師上課鮮有人聽是種怎樣的體驗?
有哪些很low的校園風氣?
上大學我最該做什麼?
大學怎樣才能控制自己不墮落?

TAG:大學 | 大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