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說學生無血性?

清華教授說學生無血性

  • 我們的學生聰明,但無才華。會考試,什麼樣的答案能得高分,就造出什麼樣的答案來,一點就通。答案之外,多讀無用,懶得溜一眼。

  • 我們的學生應變,卻不見性情。小小年紀,就人情練達,識時務,似乎從稚童一步進入成熟的中年,將那個充盈千萬種奇思妙想、熱血沸騰、叫做青春期的生命時段壓根兒刪去。

  • 我們的學生有志向,可理想貧乏。就當今之世的情形來看,多數時候其實不外權錢二字,以及其他可得藉此一般等價物置換的浮世物件。但是,個人志向無涉公共關懷,亦無家國之思,終究蒼白。

  • 我們的學生敢想敢幹,實際上並無血性。自私,極度的自私,不是多吃多佔式的自私,而是惟我獨尊、為了成功不惜一切的虛矯,竟會成為他們的顯著人格特徵和行為方式。會動手,善執行;從來不曾、永遠不會熱血沸騰。

作者:許章潤,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節選自許章潤教授的《坐待天明》。本文來源:「中國社會學」

........................................

曾幾何時,年齡與學生相仿。有的同學齒德稍長,社會閱歷更多。在師生分際的有限禮儀之下,彼此實際分享的是兄弟情誼,張口喊飯,一笑出門。皆貧,身無分文;都天真,心懷天下。多少個時辰,議酣血熱,推杯換盞,稱兄道弟,風斜河漢天香夜,精神如畫。

它們構成了我青春記憶中的一抹彩色,說的是那一種叫做「八十年代」的故事,山遠水長。存在長存,萬物皆流,流水般的師生來來去去。一轉眼,不覺不曉,成了他們的父輩。

突然,有些不適應,悵然若失,欣慰而又張惶。「做人」,這個艱辛而莊敬的字眼,老話,大白話,原來意味著需要以畢生長旅為代價,一步一步往前跋涉,如夫子所言,始能徐徐知之也。

熬到父輩,未必收穫到了更多的尊敬,但因代際距離,卻有了遠遠審視的便利。他們還是那般可愛,一如我們曾經在自己的老師眼裡的模樣,也就如我們的老師在他們的老師心中的記憶。然而,隱隱的,痛痛地,覺得下面要說的這類學生漸漸多起來了,名校尤然。

這是些什麼樣的學生呢?略去枝節,概莫如此這般。

清華教授說學生無血性

首先,他們聰明,但無才華

會考試,什麼樣的答案能得高分,就造出什麼樣的答案來,一點就通。答案之外,多讀無用,懶得溜一眼。

細數下來,高分學生,「三好生」,多半讀書甚少,好像也基本不讀與分數無關的書籍,蔚為學府新景象。會參賽,這個「杯」那個「杯」的賽事啦,培訓復加演練,按照要求做就是了,至於有理沒理,有趣無趣,何必想那麼多,不就是要一個免試入讀研究生的資格而已。——也許,有用就是有趣,有用等於有理。

需要什麼證書嗎?行呀,考一個,至於自己喜歡不喜歡,有意思沒意思,另當別論。瞧,「七一」、「十一」的歌台上,就數他與她的聲音嘹亮呢,那聲音可是完全符合標準的喲!

十多年的應試教育和威權主義生活氛圍早已教會他們,按照標準答案行事,不僅可以免去面對未知世界的迷茫,而且,一定引導向成功。執著於面對迷茫的,可能反而遭到淘汰。——我們這些父輩,該當何罪?

清華教授說學生無血性

其次,他們應變,卻不見性情

小小年紀,就人情練達,識時務,似乎從稚童一步進入成熟的中年,將那個充盈千萬種奇思妙想、熱血沸騰、叫做青春期的生命時段壓根兒刪去。


推薦閱讀:

張繼科有哪些蘇點?
戰狼2,不是英雄主義!是英雄!
中國軍人為什麼「有血性」?

TAG: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