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服與日本和服的區別?

一,從花紋上來區別,固然是可行的。一些十分具有日本本土風格的圖樣我們可以認定為和服花紋,但是也要注意,日本有相當多的圖案風格都是傳自中國的,這些圖案既然是中國的,當然也可以作為漢服花紋沒有什麼不對。 列舉一下傳自中國的圖樣:一般都是比較古老的圖案,比如法隆寺圖案(跟隨佛教被傳播的圖案有很多,像法隆寺圖案這種是活化石,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幾百年前的唐朝圖案),金魚圖案,松鶴,雲鶴,千鳥(來自中國的百鳥圖,其實百、千都是虛指,指多而已)、青海波(波浪形的圖案)

中國漢服與日本和服的區別

請大家注意中國官服下擺的青海波與日本的青海波諸多相似),鳳凰,孔雀,龍,獅子,虎,牡丹,花鼓(日本鼓傳自唐朝花鼓),唐草(蔓草式樣圖案,因傳自中國所以叫唐草)等等 列舉日本本土式圖樣:一般比上面的新,像櫻花(比較古老了……)、日式風鈴、和扇(和扇和中國扇的區別請大家注意)、桔梗花、朝顏(牽牛花)、市松(一種約定俗成的松葉文樣)等等——這些是漢服不會出現的 有的時候從花紋上面非常難分辨,我曾見過日本的一種鳥文樣,簡直與楚國鳳鳥文長的是雙胞胎,所以最好還是從款式分。 ...

二,從款式上來區別,這才是重點。專業地判斷是哪一種服裝,還是要從款式。 1,和服的衿和漢服不一樣。 和服的衿,既非中國的交領,也與中國的直領不同,最典型的特徵是衿頭出在衣服外面。漢服的衿和衣服是平齊的。 還有,和服的衿內貼一層布做共衿,共衿不封口,用於插進領芯(讓領子形狀變的很硬的東西)。漢服從來沒有領芯。

2,和服的袖子大部分是方形袖,漢服的袖子大部分是圓形袖。 為什麼說和服大部分是方形袖,因為也有少量圓形的款式,比如說圓祿袖,現代的和服則一般都為方形袖。至於漢服,大部分是圓形袖,但要注意也有少量方形的,唐朝的部分舞衣袖即為方形,比如說那尊著名的舞女陶俑所穿。

中國漢服與日本和服的區別

3,和服袖後不封口,反而袖前端底下要封,和我國宋明時代的代表性服裝是剛好相反的。 早在秦漢時代,我國的袖前端底下也封一部分,只留比較小的口來伸手,稱為懸壺袖——可見於曲裾圖樣,這種袖形進化到唐朝還有,後來逐漸被大袖替代了,但是我們的袖後從來沒有不封過。袖後不封口、一直開到腋下是和服的特徵。

4,漢服是靠系帶綁住穿的。和服沒有系帶。 和服上面沒有一根帶子,完全靠腰帶固定,如果腰帶散了衣服就徹底開了,所以女式和服腰帶才會綁的很誇張。

5,和服腰帶的長度、複雜打法和打出來的花樣是漢服沒有的。 漢服腰帶就是合腰身長,綁上再下墜一點就夠了。女式和服腰帶卻需要長4米多,利用它在背後打出各種花樣。

6,漢服上的環佩、香囊、桃符、彩縷、綬帶、披帛等裝飾,都是和服沒有的。當然和服也有自己的裝飾品,不多說了。漢服還有小佩劍等裝飾,相對的和服是用懷刀的。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繫結,給人洒脫飄逸的印象。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中國漢服與日本和服的區別

漢服和日本和服的聯繫和區別:在日本的奈良時代,也即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當時他們還模仿唐制頒布了「衣服令」。至今日本仍把刺繡等紡織品稱為「吳服」,意為從中國的吳地(今江浙一帶)傳來的。初期和服為唐服翻版,之後的盛裝十二單的外套華服也被稱為「唐衣」。和服雖由漢服發展而來,但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已經發展岀自己的民族特色。

如男服的褲子,江戶時期之後女服腰帶逐漸增寬到比較大的尺度,腰帶鼓節移到後背並發展出種種樣式,也是區別和服與漢服的主要標誌。和服衣料上的紋飾等往往也具有鮮明的日本民族特色。



推薦閱讀:

漢服女神教你如何擺古風pose
國洲文化麻辣堂:從顧拜旦、漢服說說拓展培訓行業的復興
臆造形制發展史
瑤瑟

TAG:漢服 | 日本 | 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