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待逆反?

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是對的,卻還會不由自主的逆反?逆反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繁殖有何意義?


從進化心理學的視角看待人的心理是我很喜歡的!「逆反」某種程度上算是「從眾」的反面吧,個人認為,逆反在成人的行為中是出現比較少的,更多的有點像「孩子氣」,是不成熟的表現,像是「青春期」的殘餘!非要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可能是遠古時期,「逆反」的表現就像噱頭,表現得和大眾的意見相左,也能吸引少部分人的支持,贏得短暫的聲望,利於生存!但並不具備長期的進化優勢,這可能也是進化過程中的一種「錯誤殘留」,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寫過,進化中也是存在一些錯誤的!


我沒學過心理學,也談不上專業角度。我說不太清楚為什麼逆反,我想說說為什麼不逆反。

逆反好像是人追尋自我的價值,彰顯與眾不同的行為。或許是自我價值的覺醒,從自己在意識到人與人有差別之後,總是希望表現出與眾不同的一面。

然而這種「特立獨行」似乎與現行教育的「紀律」軍規相違背。當然惡意破壞紀律固然應受懲罰,但是有的紀律好像過於死板。「逆反」在教科書上的記錄,應該能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課本里找到,而且,把它歸為「青春期」的範疇。

那麼,是不是有很多人的青春期來得特別晚,或者持續時間有點長呢。

我記得小學的時候,那時剛好打下課鈴,放學收拾書包,隔壁班裡的班主任不知道為什麼心血來潮回了一趟班級,剛好把幾個收拾漫畫書的小孩子逮了個正著。然後,我聽到了書被撕碎的聲音,聽到了哭喊聲,聽到了碎屑扔在地上的聲音,還有一聲聲請求與解釋。

「我上課沒看漫畫,真的!」

「我說過,帶了就算違反紀律。」

「我沒看!」

「我說了,帶了就算看了。」

我匆忙趕到隔壁班,看看這事情的嚴重程度。摸了摸自己書包里的漫畫,心裡暗自慶幸班主任沒有來我們班裡搜書,要不然站在那裡的人是我。

然後幾個帶著對那個男生幸災樂禍嘲笑眼神的同學從我身邊過去,我聽到了他們在小聲嘀咕,活該。

那個被搜書的男生面部發紅,隨時都可能哭出來。老師交待他明天把家長請來,轉身走開的時候,他哭著把地上的碎屑拿起來,然後扔進了垃圾桶。

後來。我再也沒見過他帶漫畫,甚至碰一下漫畫。

中間的事情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只知道,他在上初中的時候,當成了小混混,專門不服老師管的甚至敢動手打老師的那種小混混。

後來沒有聽到他的消息。估計是被清退了。

還有好多人拿著喬布斯的蘋果來說事,借著「自我價值」的標榜,來不停抱怨現實,好像絕對的特立獨行就真的能特別成功一樣。當然,有些人真的能成功,但是,我們會是那極少部分的比例嗎?

記得有個認識的人,僅僅是認識,去暑假找兼職。他想找工作,想做一份辦公室的兼職,一個月好像1100的工資。兩天就不幹了,在空間上曬抱怨。

後來,他又找了一份兼職。這次,他兼職的時間長,工作了4天,也不幹了。理由是,公司不承認他的價值,覺得工資的薪水配不上自己的能力。

記得有一個小故事,估計那個同學是沒看到。

「一個女員工甲問女員工乙:『為什麼都是在一塊工作,我月薪才3000,你居然8000?』

乙說:『因為我做了8000月薪該做的工作啊。你看你除了完成老闆給的任務,不都是自己玩嗎。』

甲挺不解的說:『誰讓他給的少,要是老闆給我每個月8000,我肯定幹得好啊。』

乙微笑道:『是你先做了8000月薪該做的事情,才會給你漲工資,而不是先給你漲工資,你才做8000的事,這個順序你不要搞反了。』

此時雙方都沉默了。」

最終的結果是,整個暑假,他都在不停地換,最後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當然,我們也沒有資格去指責或者嘲笑他。說不定真的哪一天,他的個性果然是個性呢。

因為這是一個結果型社會,沒人問你飛得累不累,只問你飛得高不高。你一旦成功,你的逆反就是特立獨行;一旦失敗,你的逆反就是不務正業。

就像我們的考試一樣。一旦我們進步,老師的評價總是,嗯,最近學習態度端正認真,果然是用功了。一旦退步,評價總是「果然最近浮躁,上課愛走神了」。

有一種東西,你有能力改變就能改變,沒能力改變就必須去適應,它叫做時代。

所以。結果便是判定「逆反」價值的唯一標準了。

也正因為這樣,太多的人選擇了循規蹈矩。因為怕被孤立於是我們便在這種大環境下也變成了他人的自己。「逆反」意味著與眾不同,也意味著無法預知的未來。而已有的模式,似乎可以滿足自己。

也可以說,這個世界裡的大部分人,對穩定有著一種近乎病態的追求。


心理學只是一門高級的騙術。

叛逆是保存人類天性最後的一道防線了。


逆反 實際上就是當自身力量足夠時,對一直壓抑真實自我的外在力量的對抗,擺脫束縛,重獲自由。

從進化角度來說,逆反與不逆反兩種基因都能生存下來,所以現在這兩種人也都存在。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說敢於逆反,並逆反成功的人心理會更健康,也更有活力。而膽小不敢逆反的,心理問題會較多,得抑鬱的機率更大。

另外逆反的孩子更多是出現在專制的家庭,比較民主的家庭孩子內心因沒有壓抑,也就不存在逆反之說。


有種常見的情況,不清楚算不算逆反:

1、滿大街都放的神歌,聽到就煩。

2、三體、冰與火,聽到就煩。

3、僅僅心裡煩,不必也不需要展示給外人,所以不存在標新立異的價值。

覺得從進化上說,這也許是為了防止我們全人類都變成蟲族或者綠教,不把雞蛋放在一籃子,總有些個體要保持成為少數派,去探索和發現不同的世界。

這和一本書講公司變革差不多,總是需要先小範圍試點,再推廣,然後又被新的嘗試循環代替。

生命總需要一些個體去冒險吧


明知道是對的or錯的?逆反?不不不,僅僅是「行為(或思想)與大環境恰好相同(或者不同)」而已,在我看來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麼逆反心理。牽強附會的話,人類「對於對自己生命安全沒有威脅(甚至包括輕微威脅),又沒嘗試過的事」總是想去試試。


推薦閱讀:

你在操場上大聲喊出過哪些話?

TAG:心理學 | 教育 | 家庭教育 | 逆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