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佛是為了來生,就應該不在乎現世的生活嗎?


下一秒何嘗不是現在這一秒的來生?

甚至於下一個0.000000000001秒何嘗不是現在的來生?

現在這一秒又何嘗不是剛才過去那一秒的來生?!

幹嘛非得認為死了之後才有下輩子……

從三歲到三十歲,身體的細胞早換了七八遍了。這不是七八個下輩子,又是啥……

所以為了「來生」的活兒少錢多離家近,「這輩子」眼下要少玩兒多學考高分……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您聽來的 可能是別人的誤解 或您只聽了 一段話中的一句

當下 能自在的生活 未來就可能沒煩惱

佛教:

1. 把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稱作 流轉門

流轉於生死

由於無知 (無明) 而在貪嗔癡型態中生活

由 識觸受愛取有生 而 老病死憂悲惱苦

2. 把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稱作 還滅門

如: 十二因緣中的 取 (執著) 若滅 有生憂悲惱苦 自然也滅

也就活在 自在的生活

所以 學佛 就在當下 (現世是最重要的)

當下 能無煩惱 才可能 以後也無煩惱

如何能 不流轉於 憂悲惱苦 而 自在的生活呢?

學習 世尊 所教導的 四念處 及 四聖諦 就是好方法之一

學習四念處 (中性的覺知觀察五蘊)

剛開始時 練習的是身念處

由於 長時間的念住所緣 會讓人 禪悅法喜 也就是 慈 予樂

自己能 禪悅法喜 (慈 予樂) 將此方法推廣 讓人人都可 禪悅法喜 (慈 予樂) 自利利人

能由 身念處開始練習的人

久了 會 親身體驗體會 初禪 二禪

能達到 二禪 的狀態 會 讓自己 較能 親身體驗體會 "覺" "如實" "不加油添醋" 的方向

若能再深入 覺觀 苦集滅道 就更能 趣向如實

一旦 能 因 覺觀 四聖諦 而生慧

經驗久了 就可能 達到三禪 (正念正智)

(末學所提的禪 不是 四禪八定 而是 佛說的四禪)

能 達到 三禪 的人 就可開始拔苦 (悲)

自己能 拔苦 (悲) 將此方法推廣 讓人人都可 拔苦 (悲) 自利利人

所以 修習 四念處 達到且熟悉 心念處 的人

由於可以清晰覺觀到:

念頭由腦中釋放 後 產生了情緒 且有後續的副作用

有時候 同樣的念頭由腦中釋放 後 卻產生了不一樣的情緒或沒有情緒 且有後續的副作用或沒有副作用

自己 就會 清楚 若 被 腦中釋放的念頭 牽著走 是在懲罰自己 (苦集滅道)

等練習到覺觀能力更強時

自己就會 覺觀到自己 在同樣情境 能 心不隨境轉的機緣

覺觀能力越強時 自己體會的就越貼切

學佛 其實 是教導我們

別執於五蘊

別被五蘊牽著走

最直接的 別做自己想法或思維的奴隸!

練習 讓自己 時時 能 中性的覺知觀察

是培養 不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 最好的方法

如何 才能 有 在 日常生活中 具備 覺觀能力 而不被 內外境 牽著走呢?

這兩篇可參考:

一篇敘述 四念處 修行的次第 (第5帖) (介紹 實修的方法 及 正見的觀念)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99

一篇敘述 "不做自己 想法 或 思維 的奴隸" (正見的觀念)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32

祝 早日成就!

感恩!

祝福!


然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有安時。

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復共憂之。重思累息,憂念愁怖。橫為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憂毒忪忪,無有解時。結憤心中,不離憂惱。心堅意固,適無縱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終,棄捐之去,莫誰隨者。尊貴豪富,亦有斯患。憂懼萬端,勤苦若此,結眾寒熱,與痛共居。

貧窮下劣,睏乏常無。無田亦憂欲有田,無宅亦憂欲有宅。無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亦憂欲有之。適有一,復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齊等。適欲具有,便復糜散。如是憂苦,當復求索。不能時得,思想無益。身心俱勞,坐起不安。憂念相隨,勤苦若此,亦結眾寒熱,與痛共居。或時坐之終身夭命。不肯為善,行道進德,壽終身死,當獨遠去,有所趣向。善惡之道,莫能知者。

佛說無量壽經


活在當下,另外學佛是為了沒有來生


禪宗說了:活在當下!

可沒說活在下輩子。。。


推薦閱讀:

「以考證對考證,以歷史對歷史」?—— 印順法師佛學研究方法思考
觀音菩薩是如何做到無處不在的?
每一世遇到的人都跟前一世有關係,那死得早下一世就年紀大嗎?
《趙州錄》之「補遺(五十)」
從佛教角度電車難題如何回答?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