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電影中為什麼老有白鴿?
吳宇森又被稱為吳白鴿,因為他喜歡在自己的電影中加入鴿子。那麼這位暴力美學大師為什麼偏偏鍾愛白鴿這個配角呢,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嗎?今天大聖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1973年吳宇森執導自己的處女作《過客》,後來因為此片過於暴力不能正常上映,後來改為《鐵漢柔情》才得以上映。之後拍攝了一系列《發錢寒》《大煞星與小妹頭》《兩隻老虎》等喜劇片,不過隨著創作遇到的瓶頸,漸漸地陷入事業的低谷,一度被人嘲諷。
後來在老友徐克的幫助下回到香港拍攝《英雄本色》,正是這部片子奠定了吳宇森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也是他個人重要的轉折點,憑藉此片打了一個翻身仗,正如小馬哥在片中說的一樣,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英雄本色至今仍被影迷們奉為不可超越的經典,近來還有兩位導演準備翻拍這部經典,不過大多網友求別毀經典。
後來陸續跟拍了《英雄本色2》,這個時候配角白鴿還是沒有出現,不過他的個人風格已經得到完善,作品更加凸顯吳宇森式風格。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徐克和吳宇森這兩位老友也因為意見不合產生矛盾,遂《英雄本色3》的導演不再是吳宇森,而是鬼才徐克直接上,很明顯第三部不如前面兩部,對於槍戰動作片徐克還是要弱了點。
白鴿第一次出現在《喋血雙雄》中,看到教堂裡面飛舞的白鴿想到了周星馳喜劇之王中的場景,星爺是不是學習吳宇森呢?
1990年《縱橫四海》
這裡的鴿子看上去不像白鴿,倒像灰鴿,發哥還在片中喊道青霞、麗君你們在哪裡?
1992年《辣手神探》
同樣不是白鴿,只找到籠中的鳥。
1996年《變臉》
2000年《碟中諜2》
2008年《赤壁》
2014年《太平輪》
至於為什麼吳宇森導演喜歡白鴿當自己配角,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1、童年和教會的淵源
吳宇森的童年非常艱苦,再加上當時整個大環境的惡劣,使得生活更加艱難。還好當時的教會一直資助和照顧他,並且還供其上學。可以說沒有教會的話就沒有今天的吳宇森。他自己也曾經說道:「教堂給我指引、輔導,我學到一個很博愛的精神,不管別人怎麼樣對我,有一份充分的愛心去對他們,要盡量去幫助他們。」鴿子也可以說是教堂的象徵,不難理解電影中的那些白鴿正是導演對教會的感恩。
2、白鴿本身代表的意義
我們常說吳宇森的作品帶有強烈的暴力美學,槍戰動作的血腥讓我們看到了暴力,那麼美學呢?鴿子代表的和平以及教堂和蠟燭代表的關懷不正是美學嘛。在刀光劍影、火光飛濺打鬥場景下映襯著幾隻白鴿,剛好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我們在殘酷的暴力世界中感到一種詩意和浪漫。
吳宇森本人也提到:「有些人在開槍,有些人在死亡,我就當時感覺人類為什麼要戰爭呢?為什麼要殺來殺去的呢?這個世界本來是很美好的!我相信人生出來每一個人都是純真的,只是暴力把他們改變了!」在大環境下暴力無法改變的時候用鴿子來表達自己的純真。
3、強化個人標籤
徐克的武俠片、王家衛的文藝片、周星馳的喜劇片、杜琪峰的黑幫題材片,這些導演的作品我們只要一看就可以知道是誰的作品。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個人風格。正如王家衛喜歡一直帶著墨鏡一樣,吳宇森喜歡在自己電影中找白鴿當配角。
吳宇森在微博道出鴿子是自己合作過最多次的演員的時候,網友們也是腦洞大開,評論道:哈哈哈哈哈哈,拍完殺青飯能不能別燉我。鴿子表示還算你有良心看出了我的演技!想問吳導對它演技是如何評價的?
最後弱弱的問一句對於鴿子的問題你們怎麼看?期待吳宇森導演繼續為我們帶來好的作品。
推薦閱讀:
※2018剛過去一個月,最嚇人的恐怖片就來了
※電影《死侍》的片尾曲是什麼?
※《迪亞特洛夫事件》一部「偽紀錄片」,居然玩的是腦洞
※《雄獅》這部電影值得去電影院看嗎?
※有沒有好看的愛情電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