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航母很難造?
總的來說,造航母不僅僅是對船舶工業的考驗,更是對工業體系的全面考驗,上下游產業鏈涵蓋工業體系的方方面面。航母難造,歸結起來有兩大類困難:一類是可以短期內大量砸錢解決的困難,另一類是長期大量砸錢都未必能解決的困難。
短期內大量砸錢可以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造船廠的環節。比如船塢不夠大,那就砸錢挖個大的。上海某廠為了建造某型特種船舶,砸了20億擴建船塢。又比如龍門吊起吊能力不夠,那就找振華啊,全球供貨,童叟無欺。再比如分段建造技術不成熟,那就用傳統的塔式建造法啊,大不了建造周期長一點。
長期大量砸錢都未必能解決的問題就是上下游產業的配套問題了。這裡面最麻煩的是動力問題。在武器等系統發展相對停滯的今天,限制現代軍艦戰鬥力的就是動力。動力越強勁,就能驅動越大的艦體,越大的艦體就能搭載更多更複雜的武器電子裝備,同時強勁的動力也能為艦上的電老虎們提供充足的電力。這一點在電磁炮電磁彈射激光武器等取得突破性進展後將更為明顯、更為重要。動力問題靠的就是技術積累,是一次又一次的改進。撿漏是遠遠不夠的:未來軍艦對動力的需求是成指數增長的,引進技術可能立刻落後。所以,砸錢吧,不停地砸錢吧,至於能砸出什麼花來,還是拼人品吧。
次麻煩的是武器和航電設備。印度國產小航母工期一拖再拖就是被遍布全球的供貨商給坑的。在高度壟斷的高端武器和航電設備市場,冤大頭也不好當啊。
又次麻煩的是材料的問題。特種鋼特種塗料神馬的,還是慢慢砸錢吧。。。要不就用普通一點的鋼材湊合著用,大不了艦體自重大一點,裝備載荷小一點。
最後再講一個爛大街的段子吧:前蘇聯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羅夫在1993年被問及完成老瓦需要什麼時答曰:「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國防工業委員會,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只有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