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打封閉針做手術是怎麼回事?
所謂封閉療法,通常就是將一定濃度和數量的強的松龍注射液和鹽酸普魯卡因混合注射到病變區域。肌肉、關節、筋膜、肌腱以至椎管內等處都可以進行封閉注射。但是副作用也很大,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大家選擇。
封閉療法
封閉療法是醫生通過對病人進行檢查,找到局部壓痛點後,將藥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並有緩解局部肌肉緊張的作用。時間長的可管一年以上,短的數周,視病情輕重,時間長短不定。這是一種對症治療措施,對消除局部的疼痛癥狀有較好的效果。
封閉療法是骨傷科使用的一種常用方法,有的病人一聽說打「封閉針」,就會產生懼怕心理,總認為「封閉針」只能暫時減輕疾病癥狀,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怕打了「封閉針」後,從此一直要打下去,不能停下來,還擔心有副作用。激素葯長期應用可產生習慣性或依賴性,但這兩種情況均在長期、大劑量、反覆應用激素後才可能會出現。而醫生注射封閉針一般根據病情封閉一次或幾次,每次間隔7~10天或一個月,一般連續不超過3~4次。如需繼續注射,間隔時間很長,所用的劑量也很小。所以,沒有「老是要打」這一說法,對人體極少會產生副作用。這種療法有給葯直接、簡單安全、療效迅速、不住院、價格低、副作用少、患者易於接受等優點。
封閉療法
激素,是由人體的內分泌器官製造並能產生生理效應的活性物質。它的種類很多,如性激素、甲狀腺素和胰島素等都屬於激素。但在醫生之間似有一種不成文的約定和默契,如不特別指出××激素,則激素即指腎上腺皮質分泌的強的松(潑尼松)類物質(又簡稱皮質激素)。其人工仿造產品,作用大致相似,也同樣稱呼。它們的發現和臨床應用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腎上腺皮質激素在醫學上的應用十分廣泛。它們是形形色色過敏的剋星;又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用於因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引起的疾病。在臨床醫學的每一個專科里,它們都受到醫生的青睞。
治療方
骨科醫生看重它們用以治療以上提到的各種疼痛病症,主要是利用其抗炎作用。它們能夠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致病因子對機體的損害。同時使用的普魯卡因(又稱奴佛卡因),是一種局部麻醉藥,拔牙、做小手術時局部麻醉就是用的它,它可以緩解疼痛,增強效果。有時也用它的同類物利多卡因,作用差不多。
打過"封閉針"以後是否老是要打呢?我們知道,這類激素並不存在成癮性。但長期應用可產生習慣性及依賴性。習慣性是由長期反覆使用激素來緩解癥狀,形成條件反射,停葯後即感到難受或恐懼,此時給少量激素後,癥狀便迅速消失。依賴性是某些疾病使用激素治療後,癥狀完全控制或部分緩解,突然停用激素或較快地減少劑量,原病即複發或者惡化,出現所謂"反跳"現象。這兩種情況均在長期、大劑量、反覆應用激素後才可能出現。骨科應用封閉療法,一般根據病情封閉一次或幾次。每次間隔7~10天,一般連續不超過3~4次。如需繼續注射,間隔時間很長,所用的劑量也很小。所以,自從推行這種治療方法以來,很少有"老是要打"的現象。
為了安全起見,醫生對於患有較重的高血壓、胃腸潰瘍、糖尿病、精神病等病人,總是慎重使用。為了防止感染,封閉注射應在醫療單位進行。封閉前用肥皂和清水洗凈皮膚,嚴格消毒。注射後觀察15分鐘,防止過敏反應和其它反應。封閉後3天內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污染。
封閉針:
打封閉=注射局麻藥+激素
所謂打「封閉針」,就是把局麻藥和激素的混合製劑,注射到疼痛部位、關節等等,起到消炎止 痛、解除痙攣的作用。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腰肌勞損、腰椎棘上韌帶損傷、棘間韌帶損傷、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症以及各種滑囊炎等,有共同的病變,即軟組織損傷和無菌性炎症,對此,醫生常常選用封閉療法,也就是打"封閉針"。 所謂封閉療法,通常就是將一定濃度和數量的強的松龍注射液和鹽酸普魯卡因混合注射到病變區域。肌肉、關節、筋膜、肌腱以至椎管內等處都可以進行封閉注射。打"封閉針"時疼痛明顯,這是患者不願意接受的主要原因;以及以後的1~2天,局部疼痛可能略有加重,這些與藥品刺激、局部壓力增高有關,很快就會消失。
事件介紹
郴州市兒童醫院骨科醫生李鑫是兒童醫院骨科專家,11月21日,他連續做了7台骨科手術,由於頸椎長時間不活動誘發了枕大神經痛。22日,李鑫忍著疼痛工作了9個小時,下午5點左右,還剩最後一台手術要做,手術進行到一半,李鑫突然發現脖子不能動了,「怎麼回事,脖子不能動了,快請陳主任幫我看看,這個病人情況複雜,我要把手術做完。」小兒麻醉科主任陳錄平了解情況後,給李鑫進行了封閉治療,於是就出現了照片中李鑫邊打封閉針邊做手術的一幕。一直到19點手術全部做完,李鑫才去接受後續治療。
對此事件的看法
首先要對李醫生表達我的敬意,特別是對醫生這個職業,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李醫生完全可以將手術交給別的醫生,但一切以病人為先,在我看來這不是炒作,在醫院裡發生的此類事件數不勝數,李醫生只是其中一員,所以在這個「醫鬧」橫行的年代,希望各位能給醫生這個行業多點理解和寬容。
當生活中出現關節的疼痛、腫脹,腱鞘炎,腱鞘囊腫,滑膜炎,腰椎間盤突出等癥狀、疾病時,許多醫生都建議患者可以先打封閉針。那麼,打封閉針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打封閉是什麼?
打封閉在臨床上稱之為封閉療法,起源於英國和前蘇聯,距今已有數十年的歷史。 早期的封閉療法是將普魯卡因注射於人體的局部痛點,以阻斷病變部位的不正常刺激向大腦的傳導,因而改善病變部位的新陳代謝,加速疾病的痊癒,所以又稱之為普魯卡因封閉療法。現代封閉療法正是起源於此,但是注射的藥物種類和數量有了長足的發展,通過對患者局部注射麻醉類藥物(如普魯卡因、布比卡因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潑尼松龍、倍他米松、地塞米松等)、玻璃酸鈉等來緩解患者局部的疼痛乃至治療疾病。
打封閉有哪些作用?
雖然定義和多數人對於打封閉的作用都簡單理解為"止痛",但其實起作用並不只是鎮痛。打封閉的作用在於:
1、鎮痛。局部注射麻醉類藥物可以阻斷部病部位變發出的疼痛信號,鎮痛效果顯著。
2、消炎。局部注射麻醉藥物合併類固醇藥物可以改變局部的血液循環,減少炎性滲出,促進局部代謝產物的排出,從而起到消炎的作用,緩解局部的無菌性炎症及軟組織水腫刺激神經系統而引起的軟組織疼痛。
3、保護神經系統。利多卡因是對神經系統有親和性的麻醉藥物,局部注射可以阻斷疼痛的惡性循環,使神經系統得到休息和調整。
打封閉能治癒疾病嗎?
能!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打封閉就是止痛,其實這樣的認識過於片面。對於有的患者而言,打封閉不僅能緩解一時的疼痛不適,還能夠治癒,比如網球肘等慢性痛症患者。 臨床上無論對於何種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臨床醫生都會強調一定要堅持持續治療,打封閉也不例外,患者在選擇封閉療法之後一定要堅持治療、按時治療,避免中斷治療導致病情遷延不愈。
此外,在封閉治療中,患者因該遵循醫囑,保證休息,先治病在工作,避免病情反覆。
所謂封閉療法,通常就是將一定濃度和數量的強的松龍注射液和鹽酸普魯卡因混合注射到病變區域。肌肉、關節、筋膜、肌腱以至椎管內等處都可以進行封閉注射。但是副作用也很大,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大家選擇。
1. 封閉療法是醫生通過對病人進行檢查,找到局部壓痛點後,將藥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並有緩解局部肌肉緊張的作用。時間長的可管一年以上,短的數周,視病情輕重,時間長短不定。這是一種對症治療措施,對消除局部的疼痛癥狀有較好的效果。
2. 封閉療法是骨傷科使用的一種常用方法,有的病人一聽說打「封閉針」,就會產生懼怕心理,總認為「封閉針」只能暫時減輕疾病癥狀,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怕打了「封閉針」後,從此一直要打下去,不能停下來,還擔心有副作用。激素葯長期應用可產生習慣性或依賴性,但這兩種情況均在長期、大劑量、反覆應用激素後才可能會出現。而醫生注射封閉針一般根據病情封閉一次或幾次,每次間隔7~10天或一個月,一般連續不超過3~4次。如需繼續注射,間隔時間很長,所用的劑量也很小。所以,沒有「老是要打」這一說法,對人體極少會產生副作用。這種療法有給葯直接、簡單安全、療效迅速、不住院、價格低、副作用少、患者易於接受等優點。
3. 骨科醫生看重它們用以治療以上提到的各種疼痛病症,主要是利用其抗炎作用。它們能夠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致病因子對機體的損害。同時使用的普魯卡因(又稱奴佛卡因),是一種局部麻醉藥,拔牙、做小手術時局部麻醉就是用的它,它可以緩解疼痛,增強效果。有時也用它的同類物利多卡因,作用差不多。
4. 打過"封閉針"以後是否老是要打呢?我們知道,這類激素並不存在成癮性。但長期應用可產生習慣性及依賴性。習慣性是由長期反覆使用激素來緩解癥狀,形成條件反射,停葯後即感到難受或恐懼,此時給少量激素後,癥狀便迅速消失。依賴性是某些疾病使用激素治療後,癥狀完全控制或部分緩解,突然停用激素或較快地減少劑量,原病即複發或者惡化,出現所謂"反跳"現象。這兩種情況均在長期、大劑量、反覆應用激素後才可能出現。骨科應用封閉療法,一般根據病情封閉一次或幾次。每次間隔7~10天,一般連續不超過3~4次。如需繼續注射,間隔時間很長,所用的劑量也很小。所以,自從推行這種治療方法以來,很少有"老是要打"的現象。
總結:為了安全起見,醫生對於患有較重的高血壓、胃腸潰瘍、糖尿病、精神病等病人,總是慎重使用。為了防止感染,封閉注射應在醫療單位進行。封閉前用肥皂和清水洗凈皮膚,嚴格消毒。注射後觀察15分鐘,防止過敏反應和其它反應。封閉後3天內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污染。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艱辛和堅守,尤其是那些和老百姓的生命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里,他們更是要時刻準備著為我們服務,即使是自身出現了特殊狀況也不能輕易地倒下或放棄,其中對我們生命安全很重要的醫生行業更是如此,而近日的醫生為患兒連續做手術9小時,邊打封閉邊進行的事件更是讓我們看到了醫生們的高尚醫德!
李鑫是兒童醫院骨科專家,11月21日,他連續做了7台骨科手術,由於頸椎長時間不活動誘發了枕大神經痛。22日,李鑫忍著疼痛工作了9個小時,下午5點左右,還剩最後一台手術要做。
22日,李鑫從早上8點開始手術,一直忍著枕神經疼痛堅持了10多個小時,到下午5點左右,實在忍不下去了,但小兒骨科手術已經做了一半,不能中途下來,做手術的同時請麻醉科陳錄平主任給他打了一針封閉,然後繼續手術一直到晚上7點才完成。
該院小兒骨科主任王權發主任表示,手術順利,患兒狀態良好,都在術後康復中。回想起這兩天的連續奮戰,他表示,小兒骨科手術量持續增長,手術比較複雜...
我覺得這個新聞在醫患關係這麼緊張的今天,無疑就是給我們廣大老百姓打了一針強心劑,就像最近出現的令人心痛的紅黃藍事件一樣,壞的是那麼幾個人,不是這個職業。有時候社會風氣確實可能會不好,但對於大多數人我相信她們還是有良心講道德的。
特別是醫生這個行業,在很多事情的發酵下其實已經算是一個高危行業了,希望以後這種正能量的新聞能多出一點兒,讓我們也能看到醫生真正為我們默默奉獻無私的那一面。
骨科醫生每天要和疼痛病患者打交道。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腰肌勞損、腰椎棘上韌帶損傷、棘間韌帶損傷、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症以及各種滑囊炎等,甚為常見。它們的發病機理不完全一樣,卻也有共同的病變,即軟組織損傷和無菌性炎症,對此,醫生常常選用封閉療法,也就是打「封閉針」。
11月22日,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兒童醫院),骨科李鑫醫生兩天做了12台手術,因為姿勢固定誘發了枕大神經痛,只能打著封閉針堅持給患兒手術。
李鑫醫生是兒童醫院骨科專家,從11月21日到22 日,科室有 12 台骨科手術要完成,21日7台22 日5台。22日,李鑫從早上8點開始手術,一直忍著枕神經疼痛堅持了10多個小時,到下午5點左右,實在忍不下去了,但小兒骨科手術已經做了一半,不能中途下來,做手術的同時請麻醉科陳錄平主任給他打了一針封閉,然後繼續手術一直到晚上7點才完成。
該院小兒骨科主任王權發主任表示,手術順利,患兒狀態良好,都在術後康復中。回想起這兩天的連續奮戰,他表示,小兒骨科手術量持續增長,手術比較複雜。科室在專業人手緊缺的情況下,10多小時的手術時間是常態。
據了解,11月21日一天七台手術(三台大手術)的連軸戰,李鑫醫生回到家飯都沒來得及吃就躺在沙發上睡著了。22日,又是緊張的一天。這名患兒為髕骨撕脫性骨折,術前檢查結果提示為內側一小塊骨撕脫,本擬直接切開個小切口縫合固定上就行,可是未預料到是髕骨有大塊軟骨(影像學不能顯影)撕脫嵌頓至關節內,若不能完好的縫合回原位會造成患兒膝關節功能受損。
手術過程中,李鑫醫生突然發現脖子不能動了,於是喊來同事幫忙查看。小兒麻醉科主任陳錄平見此狀態,趕忙給李鑫醫生進行了封閉治療,麻醉醫生康承斌隨手拍下了,於是就出現了照片中的一幕。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兒童醫院)小兒骨科,包括王權發主任在內,一共4名醫生,每個月手術近100台,每天平均3-5台,所以像這種連續奮戰手術台的情況,對於醫護人員來說已是家常便飯。陳錄平主任介紹,李鑫醫生由於兩天12台手術,頸椎長時間處於一個固定姿勢誘發了枕大神經痛,這種情況在手術室並不少見。
手術台旁,一名醫生在給患者手術,而另一名醫生正在給手術醫生打針。11月22日,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兒童醫院),骨科李鑫醫生兩天做了12台手術,因為姿勢固定誘發了枕大神經痛,只能打著封閉針堅持給患兒手術。
據了解李鑫醫生是兒童醫院骨科專家,11月21日一天七台手術(三台大手術)的連軸戰,李鑫醫生回到家飯都沒來得及吃就躺在沙發上睡著了。22日,又是緊張的一天。
李鑫從早上8點開始手術,一直忍著枕神經疼痛堅持到下午5點左右,實在忍不下去了,此時小兒骨科手術已經做了一半,這名患兒為髕骨撕脫性骨折,術前檢查結果提示為內側一小塊骨撕脫,本擬直接切開個小切口縫合固定上就行,可是未預料到是髕骨有大塊軟骨(影像學不能顯影)撕脫嵌頓至關節內,若不能完好的縫合回原位會造成患兒膝關功能受損,不能中途停下來。
李鑫在做手術的同時請麻醉科陳錄平主任給他打了一針封閉,然後繼續手術,直到晚上7點才完成。
小兒麻醉科主任陳錄平見此狀態,趕忙給李鑫醫生進行了封閉治療,麻醉醫生康承斌隨手拍下了,於是就出現了照片中的一幕。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兒童醫院)小兒骨科,包括王權發主任在內,一共4名醫生,每個月手術近100台,每天平均3-5台,所以像這種連續奮戰手術台的情況,對於醫護人員來說已是家常便飯。陳錄平主任介紹,李鑫醫生由於兩天12台手術,頸椎長時間處於一個固定姿勢誘發了枕大神經痛,這種情況在手術室並不少見。
總結:李鑫醫生敬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11月22日,一張醫生打著封閉針為患兒做手術的照片在朋友圈裡傳播,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事件介紹
照片中的醫生是郴州市兒童醫院骨科醫生李鑫,連續做了9個小時手術後,枕神經疼痛難忍但又放不下手頭的工作,這才出現了打著封閉針為患兒做手術的感人一幕。
李鑫是兒童醫院骨科專家,11月21日,他連續做了7台骨科手術,由於頸椎長時間不活動誘發了枕大神經痛。22日,李鑫忍著疼痛工作了9個小時,下午5點左右,還剩最後一台手術要做,患兒為髕骨撕脫性骨折,術前檢查結果提示為內側一小塊骨撕脫,本擬直接切開個小切口縫合固定上就行,可是未預料到是髕骨有大塊軟骨(影像學不能顯影)撕脫嵌頓至關節內,若不能完好的縫合回原位會造成患兒膝關節功能受損。李鑫臨陣不亂,發揚持續作戰精神繼續「戰鬥」,手術進行到一半,李鑫突然發現脖子不能動了,「怎麼回事,脖子不能動了,快請陳主任幫我看看,這個病人情況複雜,我要把手術做完。」小兒麻醉科主任陳錄平了解情況後,給李鑫進行了封閉治療,於是就出現了照片中李鑫邊打封閉針邊做手術的一幕。一直到19點手術全部做完,李鑫才去接受後續治療。
該院小兒骨科主任王權發表示,手術順利,患兒狀態良好。據悉,該院的小兒骨科,包括王權發在內,一共4名醫生,每個月手術近100台,每天平均3-5台。李鑫醫生由於兩天12台手術,頸椎長時間處於一個固定姿勢誘發了枕大神經痛,這種情況在手術室並不少見。所以才有了上圖中的一幕。
其實大多數醫生都是敬業的,我們出現的醫患關係緊張,更多的是因為普通人對醫學上的不懂,認為醫生沒有敬業,沒有認真看病。我周邊好多同學學醫,也接觸過那麼多的醫生,真的覺得他們挺辛苦的,為所有敬業的醫生護士護工們點贊!
2017年11月22日,一張醫生打著封閉針為患兒做手術的照片在朋友圈裡傳播,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照片中的醫生是郴州市兒童醫院骨科醫生李鑫,連續做了9個小時手術後,枕神經疼痛難忍但又放不下手頭的工作,這才出現了打著封閉針為患兒做手術的感人一幕。
事情發展的經過:
李鑫是兒童醫院骨科專家,11月21日,他連續做了7台骨科手術,由於頸椎長時間不活動誘發了枕大神經痛。22日,李鑫忍著疼痛工作了9個小時,下午5點左右,還剩最後一台手術要做,患兒為髕骨撕脫性骨折,術前檢查結果提示為內側一小塊骨撕脫,本擬直接切開個小切口縫合固定上就行,可是未預料到是髕骨有大塊軟骨(影像學不能顯影)撕脫嵌頓至關節內,若不能完好的縫合回原位會造成患兒膝關節功能受損。
李鑫臨陣不亂,發揚持續作戰精神繼續「戰鬥」,手術進行到一半,李鑫突然發現脖子不能動了,「怎麼回事,脖子不能動了,快請陳主任幫我看看,這個病人情況複雜,我要把手術做完。」小兒麻醉科主任陳錄平了解情況後,給李鑫進行了封閉治療,於是就出現了照片中李鑫邊打封閉針邊做手術的一幕。一直到19點手術全部做完,李鑫才去接受後續治療。
這樣有責任心的好醫生我們必須要為他點贊,平時我們的醫患關係比較緊張,但是我希望大家都能理解醫生的不容易,醫生的工作量其實是很大的,醫生也是人,也會累的,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的關注醫生的健康。
「一張醫生打針為患兒做手術的照片在朋友圈裡傳播,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11月22日,一張醫生打針為患兒做手術的照片在朋友圈裡傳播,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照片中的醫生是郴州市兒童醫院骨科醫生李鑫。他在連續做了9個小時手術後,枕神經感到疼痛但又放不下手頭的工作。於是才出現了打針為患兒做手術的一幕。
骨科醫生看重它們用以治療以上提到的各種疼痛病症,主要是利用其抗炎作用。它們能夠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致病因子對機體的損害。同時使用的普魯卡因(又稱奴佛卡因),是一種局部**,拔牙、做小手術時局部麻醉就是用的它,它可以緩解疼痛,增強效果。有時也用它的同類物利多卡因,作用差不多。
打過「封閉針」以後是否老是要打呢?我們知道,這類激素並不存在成癮性。但長期應用可產生習慣性及依賴性。習慣性是由長期反覆使用激素來緩解癥狀,形成條件反射,停葯後即感到難受或恐懼,此時給少量激素後,癥狀便迅速消失。
依賴性是某些疾病使用激素治療後,癥狀完全控制或部分緩解,突然停用激素或較快地減少劑量,原病即複發或者惡化,出現所謂「反跳」現象。這兩種情況均在長期、大劑量、反覆應用激素後才可能出現。骨科應用封閉療法,一般根據病情封閉一次或幾次。
每次間隔7~10天,一般連續不超過3~4次。如需繼續注射,間隔時間很長,所用的劑量也很小。所以,自從推行這種治療方法以來,很少有「老是要打」的現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