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一流大學不太愛招中國學生?
確認
取消
我來回答
|
熱門排序
沈騷男
就像新聞中提到的,明明中國學生,是極為優秀的存在,當然,在這裡僅指那些依靠自己的實力考入名牌大學,公費留學的學生。那麼既然這些學生是如此優秀的存在,為何還會不被那些世界一流大學待見的。緣由就...
查看全部
就像新聞中提到的,明明中國學生,是極為優秀的存在,當然,在這裡僅指那些依靠自己的實力考入名牌大學,公費留學的學生。
那麼既然這些學生是如此優秀的存在,為何還會不被那些世界一流大學待見的。
緣由就在於,這些一流的學生,對於自己的研究領域缺乏興趣,同時,其一直在往一個優秀的員工方向發展自己,而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新聞中的觀點,具體提煉就是兩點。
中國學生在進入國外名牌大學前,就是很優秀的存在,而進入之後,同樣很優秀。在專業技能與學術研究上,幾乎都遙遙領先於其它學生。但是,他們對於自身學習的內容,僅限於學好它,之後用以謀生,僅此而已,他們內心,缺乏對之的興趣與熱愛。
中國學生,過於注重實用主義,而缺乏自身軟實力的培養。他們會是一個優秀的員工,但難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而名牌大學,更希望他們的學生往優秀的領導者方向發展。
為什麼印度裔有這麼多學生,看似日常學習並沒有中國學生優秀,但是往往更受到名牌大學的青睞,緣由就在於,這些印度裔學生比中國學生,更具有領導者的潛質。也更具有發展成為行業精英的潛質,而不僅僅是一個踏實的工作人員。
其實就我個人的現實經歷而言,不論是在國外的中國學生,還是在國內的中國學生,或許都是如此。我們學習,是為了找工作。這就是我們對於學習的理解,我們將大學中學習的技能,其轉換成金錢的效率看得無比重要。我們對我們的學歷的主要期許,也就是能夠將其換成一本通向工作的通行證。
基於這樣的理解與期許,我們會很拚命,所以我們的下限很高,但我們的上限很低。因為我們對於我們所學習的知識,所抱的期許很低。
能用來兌換金錢,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用以進行研究。當我們秉持的是這樣的心態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將我們的學習內容發展到的一個高度,會很低。
這就好比一個以自身技術進行金錢兌換工程師,他的收入永遠不可能高於科研工作人員。因為他僅僅將技術視作技術,這是他的上限。但是對於科學家而言,他的技術知識,是無限的,持續上升的。
說白了,越是看輕金錢而讓興趣牽著自己走的人,越具有賭徒的氣質。他可能一生窮困,但如若一日發跡,那是那些以實用為主的人,一輩子都不敢想像的物質高度。
所以顯然,中國學生的心態以及是氣質,並不符合目前國際上的名牌大學對於人才的期許。中國學生從小受到的教育讓他們形成的對於知識與價值之間的聯繫與理解,也不符合名牌大學對之的理解。
或許,差別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中國留學生希望自己所學的技能越快能夠成為賺錢的手段越好,能夠賺越多的錢越好,但是名牌大學,希望的是他們的精英更注重發展知識,投身於科研,以興趣為馬,馳騁天涯。
就像新聞中提到的,明明中國學生,是極為優秀的存在,當然,在這裡僅指那些依靠自己的實力考入名牌大學,公費留學的學生。
那麼既然這些學生是如此優秀的存在,為何還會不被那些世界一流大學待見的。
緣由就在於,這些一流的學生,對於自己的研究領域缺乏興趣,同時,其一直在往一個優秀的員工方向發展自己,而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新聞中的觀點,具體提煉就是兩點。
中國學生在進入國外名牌大學前,就是很優秀的存在,而進入之後,同樣很優秀。在專業技能與學術研究上,幾乎都遙遙領先於其它學生。但是,他們對於自身學習的內容,僅限於學好它,之後用以謀生,僅此而已,他們內心,缺乏對之的興趣與熱愛。
中國學生,過於注重實用主義,而缺乏自身軟實力的培養。他們會是一個優秀的員工,但難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而名牌大學,更希望他們的學生往優秀的領導者方向發展。
為什麼印度裔有這麼多學生,看似日常學習並沒有中國學生優秀,但是往往更受到名牌大學的青睞,緣由就在於,這些印度裔學生比中國學生,更具有領導者的潛質。也更具有發展成為行業精英的潛質,而不僅僅是一個踏實的工作人員。
其實就我個人的現實經歷而言,不論是在國外的中國學生,還是在國內的中國學生,或許都是如此。我們學習,是為了找工作。這就是我們對於學習的理解,我們將大學中學習的技能,其轉換成金錢的效率看得無比重要。我們對我們的學歷的主要期許,也就是能夠將其換成一本通向工作的通行證。
基於這樣的理解與期許,我們會很拚命,所以我們的下限很高,但我們的上限很低。因為我們對於我們所學習的知識,所抱的期許很低。
能用來兌換金錢,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用以進行研究。當我們秉持的是這樣的心態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將我們的學習內容發展到的一個高度,會很低。
這就好比一個以自身技術進行金錢兌換工程師,他的收入永遠不可能高於科研工作人員。因為他僅僅將技術視作技術,這是他的上限。但是對於科學家而言,他的技術知識,是無限的,持續上升的。
說白了,越是看輕金錢而讓興趣牽著自己走的人,越具有賭徒的氣質。他可能一生窮困,但如若一日發跡,那是那些以實用為主的人,一輩子都不敢想像的物質高度。
所以顯然,中國學生的心態以及是氣質,並不符合目前國際上的名牌大學對於人才的期許。中國學生從小受到的教育讓他們形成的對於知識與價值之間的聯繫與理解,也不符合名牌大學對之的理解。
或許,差別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中國留學生希望自己所學的技能越快能夠成為賺錢的手段越好,能夠賺越多的錢越好,但是名牌大學,希望的是他們的精英更注重發展知識,投身於科研,以興趣為馬,馳騁天涯。
近日有美國不少大學決定不再招收中國學生,世界一流的大學是多少中國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可是為何不要中國學生了呢?我們值得反省反省。
我們看到的只是一流大學不要我們的這個結果,可我們卻看不到不要中國學生的本質。首先並不是因為中國學生學不好,主要原因是中國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流的大學是為了一流的學子和一流的學術研究,要的是一批批專註於學術,興趣全身心的投入到學術的人。中國的學生,學術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學術是為了給自己更高的起點,正如文中提到的如果有人能就他們的學術研究給予更高的價格,他們會很樂意的去利用自己的研究來換取相應的豐厚的報酬,導致這一個結果的原因就是從小的教育原因。其次,有一個點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在美國矽谷的管理層中印度裔的人數是在華裔之上的,那麼貧窮的國家為什麼會在這方面做得如此優秀呢?難道真的是比我們學術研究更好嗎?其實不然,印度學生愛提問,愛思考,愛表達,更多的人能夠記住他們,能夠對他們產生很好的印象,而中國學生學到的確實多,也就是有硬本事,可是不表達,謙遜低調讓我們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你的才華只是在你的腦子裡,別人看不到欣賞不到,展示出來的只是學習認真的樣子,不善於去表達去領導一個小團隊。這和文化的差異有著不小的關係。中國人的智商我想在世界上也算是高的了。中華民族,是智慧的,這是無疑的。想想中國古代的許多偉大發明。四大發明的出現可以說推動了整個世界的文明進程。唐朝的鼎盛是現在的美國都無法比擬的。就這樣一個聰明的民族,被一流大學拒之門外。這是為什麼呢?
一、教育現狀,死板,不可反對一加一等於幾?如此簡單的問題,中國人肯定回答二,不用任何考慮。認為不是二的人都是傻子。而外國人想的是,為什麼一定等於二呢?不可能等於別的數嗎?證明的方法有什麼?你說等於二就等於二?在外國學生是可以質疑老師的,只要你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你的結論是對的,是合理的就可以。但在中國,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老師就是你的父親。按照禮儀,長輩說什麼都是對的,不可以反駁。反駁就要挨打。說什麼記住就好了,排斥與老師,與書本不一樣的觀點。就這樣,在中國人在教育上千年的「挨打」教訓上,形成了,學什麼是什麼,失去了探索真理的思維。二、家庭影響嚴重在中國,家庭是很重要的,單位。家是社會的核心。每個人都在家庭中承擔者不可缺少的作用。
每個人都不可能單一的活著。家庭成員之間彼此依賴,一個人的選擇不再是一個人的事,一個人的選擇也不會隻影響一個人。古時候的大家族意識到現在的核心家族意識,庚深蒂固不可動搖。個人興趣還未明確時很容易受家人建議的影響。而外國,孩子對父母的約束以及父母對孩子的約束,比中國要少的多,孩子是要獨立出去的,所以他的大事要他自己決定才是對他的負責。當一個人能真正的做自己的決定時很大程度是基於興趣的。三,中國的社會階段較低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實現之時,勞動就不再是謀生手段,這樣的社會,人人付出的勞動都市依靠自己的意願,憑著自己的興趣去做的。每個人的價值都能最大程度的體現,由此看來,中國的體質,國體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我們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保障度低,子女是父母養老的希望,所以對他們的干涉也是處於自己的利益。在現在,勞動是我們的謀生手段,所以職業的高低,決定工資的高低,決定著我們的生活水平。所以,興趣不重要,職業最重要。不能最大的實現價值,不是不讓中國人接受好的教育的理由。為什麼世界一流大學不太愛招中國學生?怎麼會有這樣一個話題了,是因為一位美國名牌大學金融教授談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時,他說他們今後可能不再招收中國博士研究生了。這不是種族歧視問題,他自己也是中國人,而是因為過去多年的中國學生,開始學習成績都好,後來做博士論文研究時雖然未必突出,但還可以,可是等到畢業上學術市場找教職崗位時,表現都不好,沒辦法找到一流大學教職。所以,他們不想再浪費時間培養中國學生了。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1、中國的文化理念和美國的文化理念的不同:
中國受儒家思想文化很深的一個國家,就有三綱五常這一說法,而三綱五常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一個思想,三綱五常的簡單概括就是: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所以大部分子女在未成年之前都會聽從父母的安排報學業,按照父母給於的規劃路線而走,並且在孩子長大之後這種狀態也會依然存在。所以很多來國外留學學習金融的學生,到最後也許走的不是自己想走的那條路線,讓培養他們的老師和學校會有無力感,認為白培養了。
而美國的文化彰顯自己的個性,想學什麼,目的很明確。
2、中國的表達理念和美國甚至印度的表達理念不同:
中國人講究含蓄,包括吃飯睡覺都會有「食不語,寢不言」的規矩,而且還奉行「酒香不怕巷子深」和「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做推銷模式,但是在現今社會是不適用的,哪怕你空有一身好本領,你不去廣而告之別人根本不會領會的,這就是所謂社交軟實力,而美國人自己有一點點本事就會誇大到無邊無際是不一樣的,印度人在這方面更甚:既有一定的硬實力(工作能力)又有一定的軟實力(社交能力)。所以在比拼的過程當中,中國人就會敗北。這個問題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不然一直做不了頂端管理者,而高利潤、高收入的工作則繼續由美國和印度人控制。這個虧中國人要改進,要解決掉。
3、中國教育的功利性
每每中國的父母在孩子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就覺得那個專業比較吃香有前途為準,而不去考慮孩子是否喜歡,其實大多數時候大學的專業是讓孩子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東西,不專業也無所謂,在以後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上面明確目的就可以。最後反而是趕鴨子上架,上架是能上架,但是是否能高速的運轉進入高架,答案就不得而知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想在很多國家的人都不會認為中國人不夠聰明,包括中國人自身都會覺得自己並不會比其他人差。今日看到一則新聞,現在越來越多的世界一流大學不太願意招收中國學生,為什麼世界一流大學不太愛招中國學生?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不認為這是種族歧視,中國的留學生不比國外的學生差,但他們的思想觀念卻和國外學生有著差異,這和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以及教育方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很多中國留學生被打上「紙上談兵」的標籤,為什麼這麼說,很多中國學生可以討論的熱火朝天,但當真正做的時候卻不知道從何下手。其次,在中國大多數學生學習是在老師與家長的督促與壓力之下學習的,他們也許對學習並不感興趣,但作為一個聽話的孩子,他們不會去反抗,只能默默地學習,就連選哪所大學,選什麼專業都會是聽父母的決定,他們只需要去學習就好,哪怕自己對這個專業並不感興趣,他們也會去學習,這就是沒有自己主見的學生。最後,一些學生的確是有天賦,但這些後天沒有多加訓練,以至於天賦消失殆盡,就像仲永一般,本是個天才,後天不加練習,泯然眾人矣。在國外一流大學不願意招收中國留學生,大多是因為這些情況,他們花重金培養,也許最後那個學生成了博士,也不會繼續留在那深造,會選擇聽從父母的話回國創業,或者即使留在國外,也進不了一流大學當老師,因為他們還沒有那個能力。看到這個其實心裡就「咯噔」一下,我相信是中國人看到這個其實心裡都不太好受吧,我也不例外,我不喜歡看到別人對於自己國家的任何一點不好的言論。即便我這樣看上去是有「護短」的嫌棄,是有「盲目」的嫌棄,但是我絲毫不在意,因為這是我的國家,我腳下所踩的土地是養我的土地。
當然,我一直秉承自己是一個不拿感情說事兒的人,一直自稱自己是一個非常公正且對任何一種言論從我最大的理解去看待的人。但有的時候,有的事情,忍不了就是忍不了,不是我有多麼高的境界,多麼好的涵養,就可以容納任何的言論的。
面對,一流大學對於不太愛招中國學生的那一堆說辭,其實我不免心中冷笑了。什麼叫浪費時間來培養中國學生?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他以前所培養的所有的中國學生其實都是白教了,而且培養出來的中國學生都沒有找到好的工作,且培養出來的中國學生都給他丟臉了。
我或許並不知道你口中的中國學生具體都是哪些人,或許並不是每一位從一流大學畢業的中國學生都是那麼優秀,但是肯定不是每一位。這未免太以偏概全了,再說,難道只有中國學生如此嗎?你敢保證其他國家每一個一流大學出來的學生都找到了一份很厲害的工作嗎?
我不想說出是因為你故意刁難,或者對中國學生刻意為難,所以才導致一流大學不太愛招中國學生,這樣的看法。然而,對於種種分析很對比解釋,我卻認為在我看來「一流大學不太愛招中國學生」的原因,這是唯一我可以找到的解釋了。
感覺大多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們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學習超好的學霸,他們可以去國外讀書有獎學金,還有一類就是家裡有錢去國外買文憑的,好比現在大火的《歡樂頌》里的曲筱綃就是典型的代表。
耶魯教授:為什麼世界一流大學不愛招中國學生?世界一流大學開始不愛招中國學生了?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分析了原因:從國內培養出來的傑出高材生,他們在專業上很突出,但思維方式卻僵化偏執,社會交往能力又那麼差,除了自己狹窄的專業就不知道怎麼跟人打交道、怎麼表達自己。可以說,到國外留學的這兩類人是兩個極端啊!學霸和學渣啊!書獃子和吃喝玩樂的人精,招中國學生,悉心培養出的學生只會死讀書,畢業了連份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白培養了不是,死讀書終究不能有所成就啊!咱中國一直以來的教育從小就是應試教育,雖說素質教育實行了這麼多年,但還是沒有什麼成效的。畢竟小考中考高考這幾道大關等著中國學生去破。去了國外學習咱們根本就無法適應國外開放包容的學習環境所以還是好好的在國外待著就好啊!因為中國在世界中的地位在世界的地位在逐漸提升喔!
推薦閱讀:
※傳統金融凜冬已至,大學還需多久?
※大學學習我的3大不解之謎現在全部破解了。
※如何侵入學校的選課系統進行踢課或選課?
※《優秀的綿羊》書評:學生、教師、教育的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