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學的定義:是一門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圖及反應的學科,和犯罪人類學相關聯。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於有關「是什麼導致人犯罪」的問題,也包含人犯罪後的反應,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學家也可以作為證人,以幫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學亦有處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為。

本世紀以來,研究犯罪心理學的學者逐漸增多,許多心理學家也加入了研究犯罪心理的行為。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S.弗洛伊德認為,性本能的衝動是犯罪的根本原因。

他指出,人的意識由本我 、超我 和自我 三個部分組成。

本我代表與生俱來的慾望衝動,按「快樂原則」活動;超我代表社會道德標準,按「至善原則」活動;

自我則對本我和超我進行協調,按「現實原則」活動。

犯罪行為的發生是由於自我對超我的依從力減弱,而趨向於本我的結果。

他還認為,成人犯罪是由於退化而使幼兒時期原始的、非道德的性衝動復活了起來。

美國精神病學家W.希利和他的妻子A.F.布朗納對少年違法犯罪行為進行了多年的研究,於1936年提出了「情緒障礙理論」。

他們認為,違法犯罪行為是「不能得到滿足的願望與欲求的表現」。

當年輕人的願望和欲求長期得不滿足,就會產生深刻的情緒問題。

長期存在不滿情緒就會導致年輕人採用違法犯罪的方式求得代償性的滿足。

美國犯罪學家E.H.薩瑟蘭1939年在他所出版的《犯罪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不同接觸理論」。這一理論認為:(1)犯罪行為是由學習得來的。(2)犯罪行為是通過與他人交往的過程而學得的。(3)犯罪行為主要是在與個人關係密切的群體中學習得到的。(4)犯罪行為的學習內容包括犯罪方法技巧、動機、態度、理由等。(5)在犯罪動機和內驅力的形成方面,主要是從人際接觸中獲得錯誤觀念,即犯罪比不犯罪有利,使違法心理戰勝守法心理。(6)犯罪學習的結果隨接觸頻率、時間長短、順序、強度的不同而異。在犯罪多發區,由於同犯罪分子接觸機會多,因此犯罪行為多是必然的。


德國精神病學家K.施奈德在1940年出版的《精神病質的人格》一書中,具體分析了各種異常人格與犯罪行為的聯繫。他發現易於導致犯罪的異常人格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1、意志薄弱型,這種人對外界的誘惑缺乏抵抗力,易受外人引誘而去犯罪。2、情感缺乏型,這種人缺乏羞恥、憐憫、同情、名譽感、良心等高尚情感,具有冷酷、無恥的人格特徵。3、爆髮型,這種人稍受外界刺激,便會暴怒,用暴力手段攻擊他人。4、激奮型,這種人很容易激動興奮,做事不謹慎、無耐心,很容易與人發生糾紛。5、自我顯示型,這種人有強烈的虛榮心,處處想表現自己,不顧場合和方法。6、偏執型,這種人頑固地堅持違背社會規範的錯誤觀點和信仰,並付之於行動。7、情緒易變型,這種人喜怒無常,情緒一日多變,難以捉摸。8、軟弱型,這種人缺乏人格的尊嚴,經受不了外界的壓力,常違心地屈服於他人,做自己明知不該做的事情。9、自卑型,這種人極度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和知識經驗,認為自己無法像正常人那樣生活,只能依靠他人,或採取非法手段來謀生。10、憂鬱型,這種人整日情緒低沉消極,遇到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不利於自己的事,並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動。


推薦閱讀:

2017年中科院心理學招生人數+真題分析
最好的情緒,要留給家人
這裡是廣告·《情不自禁》的初次邂逅
從馬未都先生的貓來看,生育二胎之前,父母最需要做的是什麼?
舉頭明月低頭詩 何必自掛東南枝

TAG:心理學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