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能力如何提高?
自從使用軟體訓練速讀記憶,我就開始有意識地定期寫文總結自己對速讀記憶學習的感悟。我覺得,學問也好、技能也罷,學習的過程都是從淺入深,對學習對象的理解也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的精進而有不同的;但若沒有各個訓練階段的成績對比和看法差異,又怎麼能知道自己的速讀水平是否有實質提升,學習的思維是否發生正面的轉變,從這些提升和轉變,又能發現學習過程中的什麼問題……所以,從一開始學習到現在速讀18級,訓練中每一次取得了新成績,有了新感悟、新看法,我都會寫文來總結。
很多人會說,寫文,開始最難,因為不熟練的時候,寫著寫著就要沒話找話說,熟練了,就輕車熟路……但我卻覺得,這種看法更適合技能操作。至於寫文,我覺得,最開始,可能難,也可能不難,因為不知道好與差,就按照自己的思緒不管不顧寫下去,這時,難的是如何把自己想表達的思想形成語句;但到後來,隨著寫的文越來越多,對同一類的文章漸漸有了點評價好壞的感覺,當這種感覺慢慢成為一種標準,對自己的寫文要求也會隨之攀升,此時,難的不僅僅是把自己要表達的思想以讀者可以理解的語言寫出來,更是要把行文思想整理成有邏輯的脈絡,並讓這種邏輯合情合理,或者說,以合適的方式展開一篇篇論述。
邏輯與寫文
在整個寫文的過程中,最頭疼的是說理性的文章,或者與我學生階段不太擅長寫議論文有關,那時的作文被批立論不強、論據乏力,但直到去年,才知道議論文也是有「門道」的:同樣是論點,有立意高低之分;同樣是論據,有論證強弱之辨;同樣是立論方式,有邏輯密疏之考。至於其中的舉例、說理、正論、反論……足以彙編成一堂堂專題課。
而我,在近半年的速讀記憶學習總結中,起初幾個月的文章,有很多篇本該說理的文,卻基本是平鋪直敘,有論點,卻沒有邏輯分層的論證過程。以至於現在回頭看來,好多篇都是自己並不滿意的,但——它們確實是我寫出來的。
1.對速讀記憶訓練的心得體會更貼近理論和原理,內容上也更務實;
2.文章的邏輯條理性有所提升,甚至已經有了專題策劃的雛形(也離不開精英特速讀老師的指導)。
再想想現在與幾個月前的寫文準備工作,最大的變化就是,以前是想到哪,寫到哪;現在是每寫一篇比較專業的總結,都會按照說理文的邏輯來思考文章的內容安排,如果需要寫專題,就會思考專題里需要放什麼內容,具體到每篇文章里放什麼欄目,什麼內容。
曾經,最頭疼邏輯,什麼理論用什麼論據證明,什麼理論可以推導出另一個理論,尤其是關於專業議論,觀點是什麼,如何立論,觀點之間有否有牽連延伸等等;現在,雖然也不算很輕鬆,卻會在寫文前自然地去想這些問題。
但再往深處想,之所以會有這些轉變,根本原因還是自己邏輯思考力的提升:每在訓練中遇到難題,就會從難題的各個方面邏輯地思考難題產生的原因;每解決一個難題,就會不自覺地從各個方面分析難題是怎麼解決的;每做一個新的訓練,就會嘗試各種方法,以試探是否對訓練有益……
寫文與閱讀
細心想想,寫文與閱讀就像是邏輯思考的一對相反的方向,寫文是思考怎樣把自己要表達的思想通過層層的文字表達,閱讀則是根據作者的層層文字表達反推作者的寫作心境和文章思想。
如當我寫一篇速讀記憶的經驗總結文時,先想我的主題要寫哪些內容來做支撐,這些內容是層層深入還是開門見山,是用正面論證闡釋還是用反面例子反推,每一種不同的材料安排方式背後,都是我對這個主題不同的思考角度、展現方式和寫文目的。
而閱讀也是如此,有的文章是開門見山,有的文章是層巒疊嶂,但離不開的一個中心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從文章的材料安排上講,作者對每一個部分的安排對主題的表達都有不同的意義,對這些材料的層層邏輯分析與總結就是探尋作者寫作思路的過程,最終得出的結論便是作者的中心觀點。
總結
多閱讀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蘋果」,不僅能促進快速閱讀,還能培養邏輯思維,而且相比閱讀,寫作更是一種更直觀的探究作者寫作思路的練習方法,所以,大家有時間,也可以適當寫一些論述類的文章,親身體驗成文的過程,提高邏輯閱讀語感!
首先你要記住3w原則,why,what,how。
邏輯思維是一種思考的過程,但是思考不一定等於邏輯思維。
也許好多人被一些大咖洗的說邏輯思維多麼多麼重要,但事實上並沒有太多人用到邏輯思維的。比如就說辯論吧,我不清楚其他,我們學校的辯論隊並不是練得邏輯思維,反而是如何話說的更快,聲音如何說的更高。就算不這樣,辯論的時候,用到的不是邏輯思維,反而用的是邏輯謬誤來讓對面進套,因為邏輯謬誤讓所有人乍一看看上去更有說服力,更有鼓動性(這裡不談女權和同性戀)。並且和女生完全沒必要談邏輯,因為她們不會和你講道理的。
事實上,要學好邏輯,首先你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
這個並不是說要人像百度百科一樣,只是要知道你的知識能夠拿來推理和思考就行了,並不需要精準。
邏輯分為狹義和廣義,我們現在只談狹義。
狹義的邏輯其實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學習了,那就是數學。
小時候我們學習數學大概最簡單的就是最後面的統計一章了,實際上這就是最初級的邏輯,歸納推理,就是why。我們需要龐大的數字(知識)統計基礎來歸納,才有接下來的推理。
如果學心理學專業的同學就知道了,統計學是心理學專業的必修課(鬼知道初高中這麼簡單的統計到大學就這麼難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如何提問》。
就是說邏輯思維其實是要你有很龐大的知識來支撐的,不需要知識多麼深入,龐大就行。
有了初級的邏輯能力,接下來就是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說起來就比較簡單了,即是框架性思維。有了龐大的知識儲備,你需要的是跳出這些知識,在知識的層面之上進行再發展,去除枝節,就是what。
就像管理學中,管理並不是需要在一線親手操作,而是需要制定框架的戰略或者戰術,在分類明確的框架中尋找下一步的發展手段。而邏輯思維也是和之類似的,在把知識分類組合推導後才有答案。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金字塔原理》。
之後便是批判性思維。
邏輯是不是真的就只有一條路走到死了?並不是,在推導後的思維就一定是正確答案?邏輯思維並不是數學題說一不二的。由於知識的儲備多少,由於框架的制定大小,得出來的邏輯並不是完全一樣的,邏輯擁有的是更多的可能性,一種客觀的可能性。追求客觀的邏輯,需要的是千錘百鍊的批判性思維,尋找自己邏輯中的漏洞。說實話,邏輯思維不是依靠看書和獲取知識來獲得的,需要的是不斷的嘗試思考,反覆的去詢問去驗證自己的錯誤。
可以看看《批判性思維》一書來了解更多。
乾貨!乾貨!乾貨!!不講雞湯,直接說方法!
從長期來看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培養閱讀、寫作和思考習慣是正道,但問題在於見效時間太長,而且很難量化,只有極少數人能長時間堅持下去,分享一種比較取巧並能量化的練習方法,每天需要10-20分鐘的練習,只需要堅持100天之後,邏輯思維會增強不少,幫助你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立刻抓住關鍵,學會清晰表達,做出準確判斷。最近在讀《零秒思考》時,作者提供了一個非常簡單的A4紙筆記法,感覺這種方法類似於大綱類的思維導圖,簡便易用,可以幫你在幾個月內培養邏輯思維,做到零秒思考。具體做法:將A4紙橫放,每張紙寫一個主題,1頁寫4至6行,每行20字至30字。一張紙控制在2分鐘之內,每天寫10頁。換句說,就是每天用10-20分鐘時間手寫筆記。作用和效果:在做的過程中頭腦和情感會得到快速的整理,理清頭緒。一旦堅持做3個星期到1個月時間的筆記,腦海中的語言就會層出不窮,甚至在做筆記之前,就已經想到該怎麼表達了。1個月前還很朦朧不知道該如何敘述的事項,現在已經可以用明確的語言表達出來,想法也會不斷湧現,最後動筆的速度已經趕不上大腦的運轉速度了。
再堅持幾個月,就能做到瞬間從宏觀上看待問題,逐漸接近「零秒思考」。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有時能瞬間抓住問題的關鍵,並進行整理。思維和知識如果不能進行深度加工,是很難對一個人能夠產生正面影響的,所以當自己得到方法時,應該儘可能去檢驗和實踐,那樣,才能夠讓自己提升地更多。所以,也盡多去訓練和嘗試吧。推薦書籍:《心理學與生活》《藍海戰略》《全球通史》《馬克思的哲學》《人格心理學》《思維的進化》邏輯思維能力,從另一個方面說就是學會的理性地去分析問題。擁有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你會比一般人去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也會去分析一個問題里的因果關係,有什麼因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也懂得如何對症下藥。喜歡看奇葩說的朋友們,一定曾被黃執中的邏輯思維能力深深折服,他論證論點的嚴謹,看問題的角度,闡述問題的中肯真的不是其他奇葩可以比的。我覺得要想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有幾個方法。
第一,遇到問題時,不要迷信權威,要懂得去論證其中的推理是否正確,也就是因果關係。自己先要有屬於自己的思考,看問題的角度要多方面。迷信權威,你的思路會背其所限制,這樣很容易被它引導你的思維,反覆推敲。看其中的推理,是否有其他可能性,是否要設置前提條件。
第二,學會運用三段論、基本演繹法等邏輯推理方法,得出一個結論,可以有大前提、小前提。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大前提和小前提的。但是,一個結論的產生必定會有它預設的條件。基本演繹法是指將問題放在情景中進行模擬實驗得出一個演繹結論。
第三,學會運用嚴謹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你的結論實際上是正確的,但是你的表達漏洞百出,那麼這個結論也將不能讓人信服。要想提高自己的邏輯表達能力,可以通過多看一些邏輯推理的書籍或者電源。比如《批判性思維》、《基本演繹法》等等
推薦閱讀:
※《奔跑吧兄弟第五季》陸地夫婦意外相擁了,怎麼回事?
※關於迪拜(一)
※這種人,千!萬!不!要!幫!
※《建軍大業》有什麼精彩細節?
※IT行業進入門檻那麼低,而工資那麼高,對其他行業的奮力拚搏的工作者是不是巨大的打擊?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