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北上,為何廣深的動漫公司較多,而大的影視、音樂、工作室等相對較少呢?
03-15
近日,騰訊宣布成立全資子公司騰訊影業,與騰訊遊戲、騰訊動漫、閱文集團共同組成騰訊互娛全新的泛娛樂業務矩陣,馬化騰表示:「騰訊影業與企鵝影業是內部創新的結果,騰訊十分鼓勵內部競爭」
以前,在廣東省,還有珠江電影製片廠,出品過《南海潮》,《七十二家房客》等,形成了嶺南電影的風格不過,90年代以後,感覺:同為一線城市,廣東省的電影開始步入低潮期,整個電影市場開始萎縮,也沒有能夠出現像北京、上海等地那樣,湧現出華誼兄弟、光線、樂視、博納等大型文化、傳媒、影視集團....倒是出現了不少動漫公司,出品了一些比較成功(票房)的動畫片、漫畫、特效、動畫電影.....PS:香港音樂、電影,為何就比較成功呢?
謝邀。沒有什麼北上,只有北。
一個國家的電影產業只有一個中心城市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與高等院校及相關產業的分布等有一定關係,但最終其實是電影的本質決定的。
「嶺南風格」作為珠影自己給自己貼的標籤就好了,毫無意義。電影的本質是什麼?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是工業文明社會生活的切片,即使是回望與展望,也是立足工業文明語境下的一切。相較於前工業文明時代的生活,工業文明最大限度地抹平了地域的區別,即使考慮到文化環境的巨大差異,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也可以在同一語境下欣賞同樣的電影。同樣的道理,美國電影產業的發達,立足於美國是人類工業文明的標杆。是工業文明的共性讓跨地域、跨民族的文化產品成為主流。往反方向說,地域與民族的差異也會讓人對更精確反映自身所處的社會生活的電影有一定需求,但並不需要「那麼」細。拋開諸多差別已被現代化而雷同的生活方式抹平不說,分得越細需求量則越少。而有著同樣傳播取向的,後來者又何來競爭力?當輻射全球的電影中心在LA的時候,北京只能做輻射全國的電影中心。當輻射全國的電影中心在北京的時候,國內其它城市自然只能退居次位,甚至隱去身影。曾經上海是中國的電影中心,曾今遍布全國的諸多電影廠都有不少的產出與經典,但那是這個國家在整體邁入工業化社會之前的事情,如果說上海當年是全國工業化的中心而成為電影中心的話,其它諸多電影廠有些是歷史遺留物的發展(滿映——長影);有些是考慮到少數民族相關(天山);有些則純粹是國家行政力量的體現,就像曾經全國範圍內到縣一級都有著不少話劇團,到今天大多數已經消亡。
電影本身的生產特性也決定了這一切。相對於其它工業產品,電影幾乎沒有運輸成本,不需要就地生產,在這種情況下將一切資源集中是生產的最優解。這樣,共性語境下有一個中心已經足夠了,只有當差異大到一定程度、且特性群體足夠為特性買單的時候,才需要其它的區域中心,所以即使有了LA,還有北京。當差異大到一定程度、特性群體卻沒那麼多,不夠為特性買單的時候,沒什麼辦法,忍著。還有一種情況,如哈薩克族與哈薩克共和國的文化產品,維吾爾族與土耳其的文化產品,西南少數民族與東南亞的文化產品等,就不展開說了。謝邀。
首先,我不同意很多人說的影視只有北京,沒有上海。
影視不是只有電影,應該包括電影、電視劇、電視節目……電影的中心是北京。電視劇網劇,應該說北京和長三角兩強分立。電視劇市場佔有率前兩名華策和克頓,總部在杭州和上海。電視娛樂節目,則主要是南方人的天下。天娛在湖南,燦星在上海。但是確實都不包括廣州深圳。-----------------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廣深動畫公司多,影視公司少?我只說一個角度——人才。傳統影視行業和動畫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不同。動畫是勞動密集型產業
和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樣,中國曾是世界動畫重要代工生產基地動畫代工產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尤其是一度匯聚了海量廉價勞動力的廣東加工多了國外的產品,有了生產能力,自然也會有一些人開始往上游發展,做自己的產品再加上奧迪等玩具公司打通了盈利鏈條。於是動畫產業就發展起來了。而真人影視不同。影視行業對人力的數量要求不高,但對編劇、導演、攝影、演員等主創人員的質量要求很高創作人才,中國沒有哪個城市可以和北京相比。論民間,北京是全國藝術追夢人的目的地。論科班,電影、戲劇、電視、繪畫、設計、音樂等等藝術門類中國最好的高校都在北京
中國的一流影視高校——北影、中戲、上戲、中傳。3個在北京,1個在上海,整個華南沒有。所以,影視行業在北京形成了聚集效應其實,近十幾年,由於港台影視衰落,大陸市場強勢崛起香港、台灣的資深影視人才大量流入大陸現在大陸的古裝戲,基本是香港團隊為主,偶像劇很多是台灣團隊台灣人一部分北上,一部分就近去了上海但很可惜,離香港最近的廣東沒有能力吸納香港電影人和TVB電視人香港影視人才多數都成了北漂,橫漂……謝邀。。我也很無語的其實,我想在廣州找個這類的公司都找不到。又不想北漂,氣候不適合我。但話又說回來,也許是這麼多年,電影產業的發展問題導致的。我打算吸收一批人,在廣州搞娛樂產業,在籌劃中,主要面向原創音樂,影視,電影等。有意思合作的聯繫我
謝腰。高票答主已經把原因闡述很清楚。所以這裡我雜談一下吧。
~~~~~~首先說現在大部分從事這方面電影工作老闆或者年紀稍長的行業大牛,有很多之前都從事傳統傳媒行業(電視、廣告、欄目)。這個不難理解,改革開放之後,英雄和瘋狂的石頭之後,中國電影產業才慢慢崛起。在這之前我想大部分從業者都不敢以電影為一生的工作重點。而傳統傳媒行業的龍頭老大紙媒、電視等也都在首都,無論人才、技術、審批、後備人才資源,無可厚非北京是片肥沃的土壤。還有一點,越是這種人口組成相對複雜的地區或城市,越是會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美國、北上廣等等。謝邀。高票的回答很全了,真的只有北。當年畢業想要在上海找個音樂方面的公司幹活發現根本沒有幾家……所以最後選擇了自己搞。
推薦閱讀:
TAG:舞蹈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