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既得利益與否左右著人們對事物的態度 那麼討論某個問題還有什麼意義呢?
03-15
今天同事在群里吐槽說有些小幹部的退休金比在職人員的工資都要高很多,我說了句你是那些小幹部你就不會說啥了,同事表示很氣憤要和我理論。我真心覺得沒意思,你們說呢?
利益決定立場,立場決定態度,這是小到兩人大到全世界的社會輿論場的一般規律。這一點,你說的沒錯,你在這場討論中指出了兩種對立立場的根源。利益決定立場,立場決定態度,這個規律的存在是不是就決定了討論,或者說辯論這種行為是無意義的?這要看這場辯論是發生在什麼情境下。如果是生活情境下,個人同意「無思想意義」的說法,但應該具有實際利益層面的意義,比如贏得一場爭論很可能會獲得實際利益。但立場對立情況下的辯論往往會加劇利益分歧,甚至錯失本可能達成妥協的機會。這時候,尋求第三方調停或者雙方一致同意各退一步的情況下開展坦談判可能更好。如果是學術或者說理論情境下,情況則不同。
理論情境下,有兩個輿論環境假設。一是辯論雙方必須均認同崇尚理性的觀念,也就是說,辯論者也許因自身水平原因還達不到高度理性的層次,但他至少是崇尚和追求理性的,而不是蔑視和踐踏理性,辯不下去了就給你一拳。二是辯論雙方均採取第三方視角看待討論話題,也就是說,雙方都與討論話題利益無關。這裡的第三方視角,不是強調說對討論話題不能有個人主觀好惡,而是強調不涉及個人利益得失。只有在這兩個假設的前提下,辯論才能合理有效地展開,才能討論出具有理性價值的思想成果。這兩個假設在社會的大多數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在極其局部的地方,比如大學校園裡的某些時空,學生自發形成的辯論活動,輸贏不涉及利益,辯題也與個人當下生活無關,也許能達成上述假設。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領導專業水平太低,有必要跳槽么?
※有穩定工作或生活的人怎樣合理安排自己養寵物的時間?
※在高強度的工作學習中如何有效的休息?
※工作選擇,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