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貧困戶被鞠躬,基層幹群關係為何衝突不斷?
1.基層干群矛盾依然突出 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當前農村基層幹群關係與稅改、鄉鎮機構改革前相比,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村幹群關係問題仍呈緊張趨勢,矛盾依然突出,且成為當前影響農村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2.當前干群矛盾的現實表現和主要特點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村的面貌已發生很大變化,經濟和社會均得到了快速發展。多數鄉村幹部在推動發展中,面對種種挑戰,表現出良好的思想作風和精神狀態。但是,鄉鎮綜合改革後的運行機制和老百姓的需求願望有差距,幹部在工作中作風不實,農民對幹部有看法,氣忿地說幹部「不像話」;而部分幹部則對農民不服從管理,委屈地說農民「不聽話」。
3.「不像話」和 「不聽話」,雙方互相埋怨,明顯的表現出幹群關係不融洽,主要表現 為:
4.一是幹部威信下降,工作推不動。部分幹部逐利益、失信心、丟民心。在部分鄉村,領導無權威、無號召力、無凝聚力,說話沒人聽、指揮不靈、政令不暢,工作開展非常困難。
5. 二是干群情緒對立,互不信任。群眾對鄉村幹部的埋怨情緒不斷增加,發展到憤慨,見不到幹部就罵聲不斷。部分老百姓有「仇官」心理,認為所有的基層幹部都腐敗、都不干事實、都是酒囊飯袋。而部分幹部認為現在的老百姓都是「刁民」,只向政府取,不盡義務。干群之間互不滿意、互不信任、互不支持,老百姓對一般性的問題動輒越級上訪。
6.三是不穩定因素多,穩定壓力大。農村矛盾糾紛多,而且有的比較尖銳。家庭糾紛如養老、夫妻矛盾等,鄰里矛盾如爭田爭水、行路採光等,這些矛盾糾紛既要鄉村幹部解決,而鄉村幹部到場解決時,又說幹部不秉公處理,隨時可能激化矛盾,干群衝突一有機會就會爆發,給農村穩定帶來了壓力。
7.綜合這些問題的表現形式其主要特點:
8.一是幹群關係矛盾主體多元化。由於各個群體都具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和群體意識,導致不同的利益行為趨向。從發生矛盾和問題的實際情況來看,涉及的人員不僅有農民、下崗職工、離退休人員,而且還逐步擴大到在職職工、私營個體業主、退伍軍人,甚至還有幹部、教師、學生等群體。
9.二是幹群關係矛盾原因複雜化。從形成幹群關係中的矛盾和問題的原因來看,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既有幹部素質不夠高,思想僵化,管理方法落後,處理問題簡單粗暴的原因,也有群眾覺悟不夠高,要求不合理,不顧大局的因素;既有思想作風方面的原因,也有體制、機制、制度方面的因素;既有國內原因,也有西方思潮影響和敵對勢力插手的因素等等。正是這些複雜因素的存在和交互作用,使幹群關係中的矛盾和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多變。
10.三是幹群關係矛盾利益化。現時期的幹群關係問題,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工作作風,而是利益性的矛盾。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農民的利益意識逐漸被喚醒,並不斷強化和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農村幹部在落實政策時忽視了農民的利益,便會引起農民的不滿,並因此引起農村幹群關係緊張。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就容易把「利益」受剝奪的不滿發泄到幹部身上,由此引發提要求、講條件之抗爭,這種利益矛盾必然表現為干群矛盾。為耕地補償、土地分配等方面的干群矛盾激化的行為,正說明了這一點。
11.四是幹群關係矛盾衝突化。我國正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黨群幹群關係中衝突性因素在增加,衝突性程度在提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2.一是由非對抗性向對抗性轉化的危險性在增加。在部分人的煽動下,一些群眾情緒失控,行為非理性化,出現了封橋、堵路、靜坐、示威、衝擊黨政機關等過激行為,甚至出現了打、砸、搶、燒等犯罪行為。
13.二是由個體性事件向群體突發性事件的演變在增多。有些矛盾和問題一開始是以個體的形式出現,但後來就迅速轉化為群體性的突發事件,動輒成百,甚至上千。有些群體突發事件,由於連鎖反應,釀成局部社會騷亂,擾亂社會秩序,影響了安定團結。
導致幹群關係緊張的原因:
14.一是經濟發展不夠。經濟不夠發達,是誘發乾群矛盾,影響幹群關係的根本原因。鄉鎮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偏遠農村經濟更為落後,農民增收致富的門路少,主要靠打工經濟。各個群體發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特別是那些處於生活艱難中的群眾,在高收入者的優越感面前,心理充滿失望和憤怒,甚至產生強烈的剝奪或被拋棄感。這種不滿意情緒通過對幹部的不滿反映出來。鄉鎮經濟發展不夠,財力不足,還制約了鄉鎮基層黨組織和幹部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能力和水平,導致基層政府的威信不高。
15.二是思想道德滑坡。究其思想根源,還是宗旨觀念淡化。不少農村基層幹部忘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認真履行服務職責,把服務變成收費,變相為撈取個人和部門利益的手段。少數幹部把經濟收入作為人生的價值取向。一些幹部經不住誘惑,沉緬於燈紅酒綠,忘記了黨的優良作風,喪失了鬥志,迷失了方向,敗壞了黨風政風。
16.三是教育引導滯後。不少地方在強調抓經濟工作時,忽視了對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視了對農民群眾的教育和引導。有的農民市場風險意識差,在經營失誤甚至造成損失時,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幹部和政府。社會宣傳輿論對農村幹部的批評指責太多,打擊面太大,在農村中形成了基層幹部都不是好乾部的錯誤印象。
17.四是公共服務缺乏。鄉鎮職能在運行中呈現壓力大、財力小,責任大、權利小的現象,鄉鎮一級及鄉鎮站所的職能弱化,鄉鎮工作人員「只減不增」,鄉鎮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產品嚴重缺乏。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農村道路、供電、供水、通信等公益性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不足;在民生保障方面,就學、就醫、社會保險、救助等保障無力;在對農業科研及推廣、農業信息提供、農民技術培訓等無形農村公共品供給方面明顯不足。另外,政府在資源分配上重公路沿線,輕邊遠山區,按群眾的說法是:「公路沿線一枝花,深山溝里亂渣渣」,認為黨委政府對資源的分配不公。
18.五是幹部管理滯後。在對鄉鎮站所的管理上,市直部門由於管理幅度偏大,無力管,而鄉鎮對站所缺乏必要的制約手段,想管又無權管。幹部考核方式上不科學,鄉鎮目前的幹部考核管理制度,是以事為主的目標考核,由於指標沒有量化,考核很難兌現,干多干少一個樣,挫傷了部分幹部的積極性。在政治待遇上,鄉村大多屬於「天花板」型幹部,不少人感到前途渺茫,工作消極,紀律松馳,存在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
改善當前幹群關係的思考
19.鄉村基層幹部是基層政權的執掌者,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決策者,是鄉村社會經濟活動的管理者,是提高群眾思想覺悟的教育者,是各種矛盾糾紛的調解者。
20.著力改善幹群關係,幹部要負主要責任,主要應從5個方面思考和解決。
21.一是心貼群眾。解決幹群關係緊張的第一件事是農村基層幹部要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有當好人民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要帶著感情,心想發展,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農村基層幹部常年與群眾打交道,黨委政府的形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通過農村基層幹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體現,幹部群眾觀念強,處處為群眾著想,認真為群眾辦實事,遇事同群眾商量,幹部的形象就好,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就高。
22.二是傾注發展。新時期農村幹群關係和諧的關鍵之一,是農村幹部要把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中心工作來抓,為老百姓找到一條致富路。發展農村經濟,最終都要落實到農民的利益上去,真正實現幹部為農民謀福利,這是農村幹群關係和諧的物質基礎和基本保障。唯有這樣,農民才能視幹部為「自己人」,才能有事願意找幹部說,有話願意和幹部講。而要農村幹部為農民辦事,關鍵在於要有經濟實力。因此,發展經濟、特別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增加幹部的服務功能,並由此對農民產生吸引力和凝聚力,最終使農村的幹群關係走上良性循環之路。
23.三是傾情服務。新時期,鄉鎮政府的職能要真正體現在服務上。
24.一是完善服務制度,如:建立便民辦事制度,解決群眾辦事滿意問題;建立聯繫制,解決無人管、無人負責的問題。
25.二是轉變工作作風,農村幹部要從強迫命令的工作方式轉為指導、服務的方式,切實轉變簡單粗暴的工作作風,以德取信、以心換心。
26.三是樹立清政廉潔形象。所有幹部需堅決杜絕權錢交易、巧取豪奪、大吃大喝、揮霍集體財產、腐化墮落等等行為,從行動上取信於民。四是立足教育。
27.從三方面加強農村的宣傳思想政治工作:
28.一是加強宣傳引導。宣傳方針政策,讓農村幹部群眾能夠準確的理解政策,形成共識;宣傳市場知識,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宣傳農村基層幹部的典型,改變農村幹部的形象。
29.二是加大普法力度,讓群眾懂法、守法、用法,讓群眾明白有權力就有義務。
30.三是加強疏導,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從貼近群眾、貼近現實、貼近生活入手,做耐心細緻的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化解矛盾,縮短干群之間的距離,改善幹群關係。
31.五是依法管理。
32.一是嚴格制度,從職責上進行約束。實行述職報告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監督管理制度等,並通過目標管理考評,把工作實績與報酬待遇等掛鉤,增強幹部的責任心。
33.二是公開黨務、政務、村務,讓群眾參與管理。黨務、政務、村務公開是農村幹部和群眾的強烈要求,是順應民心、溝通農村干群感情的有效途徑。
34.三是嚴厲懲治腐敗,打擊非法活動。必須把懲治腐敗作為解決干群矛盾的頭等大事來抓。對影響農村穩定的村霸,要毫不手軟的打擊,對那些利用宗族勢力煽動群眾挑起矛盾、製造事端的要嚴厲制裁。
據重慶巫山網消息,近日,一段幹部強行要求群眾鞠躬致歉,並伴有不當言行的視頻在網上流傳,並引髮網民關注。對此巫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要求紀委等相關部門對視頻內容進行核查。經查,視頻中幹部系大昌鎮鎮長陳勇,群眾系該鎮樟樹村村民李澤龍。
貧困群眾不夠認可幫扶幹部的工作
眾所周知,幫扶幹部走出機關大院,走出辦公室,走村入戶深入貧困地區,去一戶一策,精準幫扶貧困群眾,他們確實是很辛苦的。幹部的辛勤付出當然是希望得到群眾的認可,如果貧困戶群眾說假話,讓他們的辛苦付出很可能付之東流,這確實是很傷幫扶幹部心。
2. 幫扶幹部不尊重人民群眾
在縣裡扶貧工作組回訪時,李澤龍卻反映自己並沒有享受到這一權利。也許就是因為李澤龍在扶貧工作組回訪時說了假話,惹怒了大昌鎮鎮長陳勇,以至於有了後來的李某被按頭鞠躬道歉。大昌鎮鎮長陳勇在處理村民李澤龍事情上,的確存在言行粗魯,有損國家幹部形象。幹部只有尊重群眾,才能獲得更多的群眾支持,收穫群眾的熱情。
總結:鎮長陳勇強按貧困戶李某頭要求鞠躬道歉的行為和貧困群眾說假話的行為都不正確,導致這一事件的重要原因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缺失,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關愛不夠濃。幹部和群眾都應該積極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踐行中華傳統美德。
澎湃新聞消息,針對網傳「重慶巫山縣大昌鎮鎮長陳勇強按貧困戶李某頭要求鞠躬道歉」一事,12月9日,巫山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回應澎湃新聞稱,通過調查了解,視頻中李某被按頭鞠躬道歉屬實,但按頭者是不是鎮長陳勇,還需進一步核實。目前,巫山縣已成立由縣委、紀委、組織部、扶貧辦等部門組成的工作小組展開專項調查。
雙方互相埋怨,主要的表現
一是幹部威信下降,工作推不動。部分幹部逐利益、失信心、丟民心。在部分鄉村,領導無權威、無號召力、無凝聚力,說話沒人聽、指揮不靈、政令不暢,工作開展非常困難。 二是干群情緒對立,互不信任。群眾對鄉村幹部的埋怨情緒不斷增加,發展到憤慨,見不到幹部就罵聲不斷。部分老百姓有「仇官」心理,認為所有的基層幹部都腐敗、都不干事實、都是酒囊飯袋。而部分幹部認為現在的老百姓都是「刁民」,只向政府取,不盡義務。干群之間互不滿意、互不信任、互不支持,老百姓對一般性的問題動輒越級上訪。 三是不穩定因素多,穩定壓力大。農村矛盾糾紛多,而且有的比較尖銳。家庭糾紛如養老、夫妻矛盾等,鄰里矛盾如爭田爭水、行路採光等,這些矛盾糾紛既要鄉村幹部解決,而鄉村幹部到場解決時,又說幹部不秉公處理,隨時可能激化矛盾,干群衝突一有機會就會爆發,給農村穩定帶來了壓力。
總結:多為對方考慮下,自然會更為美好和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