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悟?

那些夢想改變世界的年輕人,為何會成為世界的噩夢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

今天是815光復日,訂了中午的票去看《二十二》。

慰安婦是個非常沉痛的話題,就像奧斯維辛一樣,但它卻鮮明地在講述著兩個主題:戰爭的恐怖,人性的欺他。

那些來自日本農村、年紀輕輕就走上了戰場的日本兵,在中國人眼裡是可怕的,然而,對於這些年輕人的日本人來說,每天面對鮮血與死亡的戰爭生活,對於他們自己仍舊是可怕的,他們也每日生活在恐懼之中。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

前陣子翻看英文小說《通往北方的小路》,作者寫那個扣押著盟軍戰俘,命令他們在緬甸叢林里修鐵路的日軍軍官,每天噩夢連連,他產生幻覺,覺得東南亞叢林里的各種蟲子在撕咬他,這就是戰爭與死亡恐懼,對他的折磨。

在戰爭中,無論是侵略者還是被侵略者,都在經歷著煎熬。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

所以曾作為納粹士兵的德國作家海因里希伯爾,曾在前線上寫信給家人,請求寄點麻黃鹼來,用藥物的刺激來支撐自己,在殘酷的戰場上活下去。

慰安所的存在,就是日軍上層給普通士兵們發放的人肉麻黃鹼,撫慰和釋放這些年輕人的恐懼,好讓他們繼續當炮灰,而代價就是中國與朝鮮女人的噩夢人生。

既然彼此都這麼煎熬,為什麼還要發起戰爭呢?

要從這場戰爭的起因說起。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自爆南滿鐵路奉天柳條湖段,反誣中國軍民所為,遂炮轟北大營,第二天佔領奉天。這就是918事變,也叫奉天事變,是日軍侵華的開始。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

但事變發生時,關東軍司令本庄繁竟然並不知情(這點有爭議),是幾位好戰的少壯派軍官發起了事變,連當時的日本駐奉天總領事,都毫不知情,無法勸阻,本庄繁也好,日本軍部也好,政府也好,都是事變發生後被動地接受了這個事情,並希望於和平解決,但少壯派不斷在關東軍、軍部、政府中橫衝直撞,賊擋殺賊,佛擋殺佛,連財政大臣和首相犬養毅都被軍人暗殺。

也就是此時,對華侵略才成為了主流思維,因為好戰的少壯派軍人用蠻橫和暗殺,控制了政府的意見。

而這些少壯派軍官,是什麼樣的人呢?

他們留學歐美多國,會多種語言,有人甚至獨自穿行莫斯科到遠東,只為了繪製地圖,他們一心想要改變中國,改變日本,改變全世界。

中國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退位時,少壯派軍官之一的石原莞爾正在朝鮮駐守,他帶著手下士兵,跑去首爾附近的山上,放聲歡呼,因為他們覺得,落後的封建制度在中國結束了,中國將和日本一起進入新時代了,進入他們所認為的新時代了。

他們對世界有個非常偏執的認識,科學的,現代的,民主的,開放的,強大的,落後的,封建的,腐朽的,劣等的,他們希望依照他們的世界觀改造日本,改造中國,乃至全世界,當發現張作霖作為封建軍閥代表不接受他們那一套時,他們先是除掉了張,進而發起了奉天事變。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

正是這些偏執的、希望以自己的價值觀改造世界的少壯派,把日本、中國、朝鮮,乃至整個東亞、東南亞都拖進了恐怖的戰爭歲月,也就出現了無數個像《二十二》中提及的慰安婦的噩夢人生。然後一旦走在了戰爭的高速公路上,就沒了回頭路,只好頂著噩夢,一路走下去,直到失敗。

有時候想想,想要改變世界,或許不是一件壞事,但最好是你自己去改變,不要拖上別人,因為即便是改壞了,頂多是你自己倒霉。

可是往往事與願違,改變世界這種事,必然就是需要世界都參與,最後也就是一起遭殃。

所以如果說《二十二》和戰爭對我有什麼啟示,就是要遠離那些總憋著一股蠻力要改變世界的人,尤其是那些總想拉著別人參與到他的改造世界宏偉計劃中的人,都要敬而遠之,因為他們從來都賠付不起他們給這個世界造成的傷害和損失。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



那年我坐在外婆的泥土牆外曬太陽,陽光洋洋洒洒的拂過外婆骨瘦如柴的身軀,外婆淺淺道:當年啊,日本人打進來的時候,我們那時都把臉上塗一層黑灰躲在外面的田坑裡,不敢回來,日本人看到我們都叫「花姑娘」。

那時窮啊,沒得飯吃,你外公又膽子小,所以我每次都偷偷地去田裡偷一點別人的萵筍,要不然,怎麼養活你媽還有你姨姨大伯們。



語罷,便是一陣長長的嘆息聲。



那個時候還不懂得那聲嘆息蘊含的意味,我所有對外婆口中的描述最初都來源於家裡黑白電視機上放映的抗日片以及課本上斷斷續續用黑色鉛字印上的簡述。



後來高中學習文科,才系統的了解到了外婆那個年代的悲愴與忍痛。殊不知,歷史書上的一句話,印上的便是很多人的一輩子。



當影片里毛銀梅奶奶唱起那首韓語歌時,我用餘光瞟到我右手邊與我一般年齡的姑娘,抬起手不停地擦拭眼淚,二十多歲的我們無法深切的體會到

老人的那份隱忍,隔著碩大的屏幕,我們留著一樣的眼淚。



猶記電影《素媛》里有一句台詞:孤獨的人總是最溫柔,受過傷的人總是笑得最燦爛。老人們的臉上總是浮現出一種淡然的平靜,他們說「不說了,不說了。」堅忍的淚光中卻好似有千言萬語。



觀看宣傳片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奶奶砍柴回來,目光如炬、臉色平淡的說道:有些淚,是往心裡流的。



我們無法觸摸到他們心中傷口的深淺,那道道割傷內心的利刃被她們悄無聲息的埋葬了內心最深處,或許某個無人的角落,它會被拿出來,慢慢的舔舐千瘡百孔的傷痛。


影片自始至終都透露著一股壓抑、沉靜、隱忍的祥和之感,沒有過多的色彩,過多的人物話語,沒有聲嘶力竭的控訴,也沒有血光淋漓的戰爭,僅是以一種長者的坦然,平和的對白慢慢訴說那過去的故事。



人的一生究竟該怎樣活著?



我人生中第一次面對死亡,是外婆去世的那年。她被推進火葬場時,我一個人在外面的車上坐了很久很久,一縷縷黑色炊煙拂過天際飄向遠方,湛藍的天色純白的雲朵似乎在訴說著什麼。


直至那縷炊煙飄向我看不見的遠方,我才發覺我遺失了什麼。



我自幼長在鄉下,看懂了影片里所有的「屋漏偏逢連夜雨」的辛酸,也深深的對老人們的強韌熱淚盈眶。



「出門人笑我也笑,

回家人笑我憂愁。

人進大門呵呵笑,

我進大門眼淚流。

你講你難我沒信,

我講我難才是真。」



影片以葬禮的畫面開始,又徐徐緩緩以又一位老人的與世長辭結束,在那片人跡罕至的小小山頭,沒有墓碑,更沒有墓志銘,僅僅一根小小的樹枝插在墳頭,在白雪皚皚的冬季里不知像誰證明,逝者安息。



待到明年春暖花開時,活著不會再有痛苦。


那片片的春意盎然,就是後者對生命的崇高敬仰與努力好好活著的勇氣。



「這世界這麼好,現在我都沒想死。這世界紅紅火火的,會想死嗎,沒想的。沒得吃的慢慢來。」



看完《二十二》,覺得中國也能做出這麼好的紀錄片了。這裡要批評一下導演,這鏡頭放置我個人覺得比較差。但是內容卻很真實,沒有任何煽情和做作。這才是重點。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

影片沒刻意給出歷史情節,沒刻意描述「慰安婦」的含義,只是記錄了那些當年被充當「慰安婦」老人們生活的一些細節。而正是這些細節,讓我看到了真正的人性。去搜搜影評或者新聞的評論,永遠都會有所謂的『愛國人士』在那裡義正言辭,而影片中的老人卻能樂觀的活在當下,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一位日本志願者米田麻衣,後來見過王玉開。她給老人看了日本軍人老了的照片。本來以為老人會咒罵,結果王玉開只是笑著說:「沒想到日本人老了,連鬍子也沒了。。。。。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

是的,我們沒有經歷過,所以我們有理由不去理解,有理由不去真正反思一下歷史。有理由只知道日本人都是壞人。有理由只知道想挑起對日本的戰爭。有理由只知道讓日本反思歷史。但是那些老人呢?經歷過地獄後的她們,並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被自己的丈夫嫌棄,生下的孩子被中國人排斥。文革期間也受過苦。人性的黑暗一步一步的蠶食著她們柔弱的內心。能活到現在有多麼不容易可有多少人理解?這和當今網路上一提到日本總會有人謾罵的情景完全相反。這到底是誰該反思一下了呢?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

我們的抗日劇,還在意淫出各種不存在的高潮。不尊重歷史。不提供真正有意義的反思。然而很多人卻還看得津津有味。我想製作這些電影的人和看這些電影的人不僅僅是對於歷史的漠視,對那些犧牲在抗日戰場上的英雄們也是一種侮辱。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

《二十二》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回望的視角,不是悲憤和仇恨。而是克制著去看,是深情地凝望。

然而有些人正希望她們被遺忘,就是那些拒不道歉的日本右翼分子

可讓人寒心的是,就連我們也差點忘掉她們。

趕在所有名字消失之前,你看見了嗎?



電影《二十二》中的她們也曾經是花季少女,現在也是一個有著自己安寧生活的老人。我們是應該對她們給予更多的關懷,但更多的是銘記那段歷史。

在電影的最後有人說「希望中日一直友好下去,不要再打仗了,只要打仗就會有人受傷。」那一刻真的淚目了,內心湧上的情感更多是心疼吧。活著遠比死去需要勇氣,老去太可怕,痛苦無法治癒,難以想像鏡頭前微笑的老人們,曾經經歷的一切,我們根本無法理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能為祖國的發展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感謝這部片子的出現,讓我們對那段歷史有了不一樣的了解。等某一天回想起的時候,我想在我們的印象中可能會有紀念館和採訪中所出現的凄慘,也會有老人們淡淡的笑容,還有她們的歌謠。


看了太多的抗日神劇,一味的在描寫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取勝或者手撕鬼子這樣的情節,讓我們覺得好像只要靠我軍的指揮,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將日軍團滅,我們所有的仇恨都可以在電視劇中得到化解。但是這一切全都是我們臆想的情節,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沒有親身經歷過那樣悲慘的過去。我們在網路中不停的用言語攻擊日本的侵略惡行,我們想用我們認為簡便的方法把這種民族仇恨情緒發揮到最大,可是我們全部都忘卻了一個事實,就是這些戰爭的親歷者,他們正在一個一個的離去,所有的歷史在沒有經歷者的情況下,顯現的非常蒼白無力。《二十二》在今年取得很好的成績,讓我們看到對於歷史我們必須要以一些方式把它更好的銘記下來。


電影《二十二》從演員,演技,特效上幾乎難以與其他大片相匹敵,然而就是這個小成本的電影用真情感動著我們。電影通過幾個老人樸實的生活講述著現在的平靜與安寧,但她們的身份卻與普通年邁老人不同。她們都是抗日戰爭時期倖存的人們,更震撼的是,她們是日軍抓去20多萬的慰安婦倖存的女性。這個身份在有些人看來卻是那麼的難以啟齒,他們羞恥於這段被日軍蹂躪的歷史,甚至對這些可憐的受害者們惡語相向,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人存在,受害者們的生活才會過的十分痛苦。曾經的他們被魔鬼折磨,這段悲慘的經歷卻得不到同袍們的同情,得到的是更加變本加厲的痛苦。在我看來,這些同胞更像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鬼!


感悟最大就是即使我們很希望世界和平,但是總有人搗亂,希望世界戰亂。我們一直是善良和樸實的代表,但是總有一些窮凶極惡的人來挑戰我們的底線,而且事後還拒不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我們的一味忍讓給自己帶來了傷害,在電影《二十二》中,那些無辜的老人在年輕時遭受的摧殘是她們一輩子都忘記不了傷痛,她們不怪自己的國家沒有保護好自己,而是痛恨那些破壞和平的人類!她們努力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苟延殘喘,而是要親眼見證自己的祖國強大起來,讓祖國可以保護所有的國人,活在和平的社會之下。


日本侵略者的卑劣行徑確實是無恥至極的。然而,早就那段歷史的日本政府的慰安婦政策,慘無人道的施害者只是直接原因,慰安婦問題甚至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就是當時中的落後。落後就要挨打,只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才是人民最大保護傘。我們現在和平,穩定的生活,是而今強大的祖國給予的。二十二位慰安婦老人揭開自己的傷疤給我們還原了那段令人心痛的歷史。真相就是真相,它不會因為侵略者的否認而消失。我們新一代,要做的就是銘記歷史,居安思危。另一方面,社會和個人應該投入更大的關懷去去關心這些老人為她們盡量解決一些生活上物質上的困難。


「這世界這麼好,現在我都沒想死。這世界紅紅火火的,會想死嗎,沒想的。沒得吃的慢慢來」這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最大的感悟,老奶奶們都是曾經遭受過苦難的人,可是她們依舊有著樂觀的精神。這不僅僅是她們自身的精神,這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她們身上的這種精神就註定了中國民族是一個永不屈服的民族,沒有什麼可以在精神上打到她們。經歷了那麼多以後,希望這些老人可以有一個安詳的晚年,同時也希望看了《二十二》的人不要去打擾老人的生活,我們要做的應該是為老人們討回一個公道。


《二十二》其實是一部投入成本很小的電影,但是他們關注的卻是中國歷史上面的一塊傷疤,中國人永遠都不會忘記,當年日軍侵華帶給我們的災難和痛苦,而那些痛苦除了殺人劫財,搶奪土地和資源外,還有一群受害更深的,那就是慰安婦,這個類似於軍妓的存在,這個人群受到的創傷是一輩子的,他們無論是戰時,還是戰後,都很難融入到這個社會當中,我們通過這部片子,可以挖掘到這個群體的悲傷,而日本人強硬的態度更是讓他們傷心,時間荏苒,歲月流逝,他們都一個個離開了,但是那段歷史,卻永遠的刻入了中國的屈辱史上面。


《二十二》不僅僅是說告訴我們那些也曾是青澀懵懂、花兒一樣的少女因為殘酷的戰爭、因為那些慘無人道、因為那些喪心病狂的國家而遭受的巨大痛苦是多麼令人同情和悲慘。這些如今已是八九十高齡、華髮叢生的老人為什麼會願意勇敢的揭開那令人痛苦和不堪的過去,慰安婦就是類似於軍妓一樣的存在,那些歲月對於她們來說就是恥辱,就是不堪回首。

她們寧願含著淚也要講述那些令人髮指的惡行,我們更要明白和體會她們的用心良苦。每個中國人都應銘記那些恥辱的歷史,以史為鑒,警醒自身,發憤圖強,增強國家實力,只為不再遭受前人之恥。


電影《二十二》,使用最真實的她們告訴我們歷史的可怕。戰爭是可怕的,軟弱也是可怕的,經歷過傷痛卻未被重視。

日本侵華結束投降以後,她們作為慰安婦最後的倖存者他們回到各自的城市居住,可是在悲痛的歷史過後他們並且完全收到國家的重視,在多少年以後國家才有意識想日本提出控告,人去樓空。

多少倖存者在排擠氛圍以及悲傷回憶中離去,當國家真的重視他們時候,他們已經年邁,要是國家更早地關心重視他們,對於日本的控告很早就成功了。


這部電影很早就聽說過了,也早就拍出來了,這部電影是所有中國人的痛點,聽說很多人寧可買票,也不願去看。仇恨能夠放下,但歷史不能被忘記,珍愛和平,回首戰爭。


推薦閱讀:

學生黨想要送給自己二十歲的禮物 可以送什麼><?
你最迷茫是什麼時候?
《二十二》和戰爭中的女人們
看完《二十二》,你覺得是什麼支撐著老人們活下去的信念?
從《二十二》里的可愛老人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TAG:二十二 | 二十二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