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焦慮:你不能忽略

去年我看到兩起職場人士自殺的悲劇,一位是美國公司的員工,另一位是國內大型企業的員工。他們有一些相似之處:男性,中年,世界500強公司中層;光鮮外表,事業和家庭令人羨慕。

他們身上,有明顯的抑鬱症之厭世心理,不過按一般人的概念,工作再苦再累,也不該到結束生命的地步,大不了辭職就好。但如果對抑鬱症有一定的了解,就會知道這個病的危險性。醫學目前也不完全清楚抑鬱症的成因,但焦慮症肯定是一個幫凶。

焦慮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也不一定都是壞的。比如在危險的環境中產生的焦慮情緒,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防備危險,甚至脫離危險。但如果不能處理好焦慮情緒,久而久之就能累積成焦慮症,將危及人的心理健康。

當今職場是焦慮情緒產生的溫床,如果職場人士對此沒有足夠的認識,小則影響快樂,大則發展成焦慮症,葬送前程,甚至生命。我不打算在這裡進行心理學的研討,也無意深入到某一個具體的細節,只是提出三個常見的,職場上特有的產生焦慮情緒的因素,希望對大家的職業發展有幫助。

1)感覺自尊受到威脅

多數人喜歡在能力和形象上被認可,一旦形象受損或能力被質疑時,就會感覺自尊受到威脅,比如在不熟悉的社交場合,會因為不確定何為得體的言行,擔心形象受損,從而產生被威脅感,進而可能導致焦慮情緒。在比較糟糕的情形,對自尊受威脅的焦慮,會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被提升,或者有提升機會時,產生焦慮情緒。

我遇到的自尊被威脅導致的焦慮,很多時候被誤認為是缺乏自信,這兩者在外表上有一些類似,但自信是關於「能不能做」,而自尊焦慮是擔心「搞砸了怎麼辦?」。職場上的自尊焦慮如果自我發現得早,是可以自我調節的。首先你需要分別缺乏自信與自尊受脅之間的區別,其次不要受別人負面評價的過度影響。

自尊威脅帶來的焦慮在績效評估的時候,更容易發生。一旦結果與你認為你能力應該達到的有差距,你會感到同事不再看重你,這時謙卑是良藥。我們沒有一個是超人。

2)作決定的衝突

當有兩種以上影響力的時候,我們會因為不確定性導致衝突。通常心理學認為有兩種基本力量衝突:追尋力和避免力。追尋力指追尋讓我們獲得愉悅感和滿足感的傾向,反之為避免力。這兩股力量的三種組合都會導致做決定方面的衝突,導致焦慮情緒。

a) 追尋力Vs避免力共存:比如你拿到一個offer,將有高新和更好幾發展機會(追尋力),但同時有大量的出差和應酬是你很不喜歡的(避免力),這種情形下做決定會帶來相當程度的焦慮情緒。

b) 避免力Vs避免力共存:比如公司裁員(避免力),你要去一個不喜歡的崗位(避免力),但又不得不去。這樣的焦慮幾乎無法擺脫。

c)追尋力Vs追尋力共存:俗稱甜蜜的煩惱。比如有兩個重要的客戶邀請你在同一時間吃飯,你可能很難決定去哪一家是更好的。這種情況產生的焦慮可能導致兩敗俱傷。

這是三種基本的組合,現實中很多時候是有超過兩種力量在影響你作決定的,而且可能每一個決定都有好與壞兩個方面,甚至在決定之後,還會不斷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合適。

職場上可以看到有人做決定非常簡單快速,有人則思來想去,其實這兩種性情沒有好壞之分,沒有一種方法能保證決定是萬分正確的。只是通過了解這幾個與做決定相關的,導致焦慮的基本組合因素,希望你控制和處理好焦慮情緒。

3)未滿足的需要

馬斯洛需要層次論雖然有個最高層滿足,但其實沒封頂,因為很難定義不同人之間所謂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所以本質上說,人總是有未滿足的需要。

20多年前去香港,我有些不理解這些在我看來已經過得非常好的香港人,怎麼還這麼焦慮,年紀輕輕就白髮,後來明白,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總有一個收入上的需要沒有被滿足。10萬年收入的人想著的不是12萬,而是年入1000萬的需要。我們每一次職務升職,就產生再一次升職的需要,所以焦慮情緒是必然的。如今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身邊已經非常普遍了。

攀比,別人的工資,別人的xxx,常常是焦慮情緒的持續動力。當然這裡有一劑良藥,只有一個處方,簡單而讓人嫌棄,那就是「知足常樂!知足常樂!知足常樂!」

我們可能不是一位心理學家或者心理治療師,但我們在職場上一定會遇到必須處理的心理問題,今天所談的焦慮情緒是我多年管理中遇到,自己也經歷過的,感謝上帝我安然度過焦慮,也希望此文能對你有幫助。當然如果您有具體需要,歡迎關注我。


推薦閱讀:

職業女性之事業向左 家庭向右
如果打算將Neuroscience做為事業發展的方向,專業選擇的優先順序應該是什麼樣的?
我是個窩囊廢怎麼辦?25歲的人生?
開心果性格類型適合從事什麼職業?<ESFP>
面談技巧/如何鑒定不靠譜

TAG:職業發展 | 職業規劃 | 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