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要堅持唯物主義

為什麼要堅持唯物主義

賈湛

又從大學同學群里看到了一條驚天動地的「好消息」,說天眼終於發現了暗物質,又要改寫教科書了。科學天天有發現,沒說要改寫教科書,發現暗物質為什麼這麼特殊呢?以前沒發現的物質都可能是暗物質,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聯想到朱清時說科學不如佛教,潘建偉說鬼神也可能存在,聯想到我的那同學在群里常說暗物質可能就是鬼神,才猜想我國科技界有幫人最想證明的目標就是鬼神的存在。因為鬼神都存在,還有什麼不可能存在。特別是中醫粉們那才激動呢,誰還敢說經絡看不見就不存在,中醫騙子們更是放心大膽地不受國際規範限制,生產大量假藥假保鍵品,只管大把大把數鈔票了。

精神是一種物質現象,即是高級到人以上物質系統的一種狀態,或稱屬性,或功能。這是顯而易見的,有無數的感覺經驗證實。甚至比最簡單的數學公理還明了。也許原始人就明白這個道理。古人在與野獸搏鬥中,見受傷嚴重超過一定程度,就沒活力了,不會說話,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想法了。儘管會有人猜測他還有意識,但選擇埋葬他大多是認為,他已與無生命的物質沒有什麼不同了。各種原因(如戰死,陰謀毒死,跳崖自殺或偶然撞死)等造成的死亡,都容易讓人直覺到,精神、活力、思想和意識只是活著的人的種狀態,而不是獨立一般物質的一種東西。阿法零自學40天戰勝所有對手說明最高級的智慧也不是人獨有的。機器人索菲婭獲沙特公民,又進一步說明只要結構高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表現得與人神秘的靈魂一樣。但為什麼科學發達的今天,還有許多人相信鬼神的存在,相信精神意識等可以離人體獨立存在,甚至唯心主義反過來認為物質是精神的產物,物質依附精神而存在?

人與動物的區別是有99%的神經元不是原始的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而是進化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中間神經元。這些神經元不只是暫時儲存外界的信息,還有將它們整合加工的功能,這使人比動物有更好的認知能力。比如人能通過鏡子認識自己,因為通過鏡子看到自己旁邊的東西或朋友也在鏡中成像,於是猜想那個不認識的人就是自己。這種猜想或推理太簡單,以致人們以為這是一種直覺。這種簡單的思維當然不是動物一定沒有的,聰明點的動物如大象海猩猩都有這種功能,這也證明了有足夠的中間神經元才夠達到這樣的認知水平。問題是中間神經元可以幫助人們認知,也能誤導人們認知。一般動物連自己定會死都不知道,更不會產生在這個認知基礎上進一步地恐懼。在中間神經元中信息的非線性作用下,還可產生大量外界不存在的信息,產生出許多直接從感覺神經元不可能產生的信息(這是舊唯物主義的反映論有缺陷的地方)。如果不用思維規律約束,一般來說錯誤的思維結果比正確的多,原始人是靠實踐來淘汰大量錯誤的。隨著人類活動越來越複雜,實踐檢驗能力有限性也表現出來,於是錯誤會隨著文明的發展越積越多,當錯誤知識和垃圾的積累與正確知識相比超過一定程度時,還不如野蠻民族,於是反而野蠻民族容易戰勝文明民族。這就是我以前文章中強調的文化歷史觀。

人類文明有進有退,但古代戰爭起作反腐敗做作用,總的來說,各民族相互學習和相互作用的結果,文明一直在緩慢進步。於是會出現些較為有序的理論知識。各種原始的宗教和巫術其實都是想進一步地綜合知識。文明進步的第一個里程碑是古希臘邏輯學,此後受其影響的地區,理論嚴謹性大大提高,最嚴謹的人為理論哲學上被稱為形而上學。即形而上學是指理論結構幾乎完全合乎邏輯的理論,中世紀哲學家想把宗教理論嚴密化,於是西方產生了神學,又稱教父哲學,後進一步發展為經院哲學。但經院哲學邏輯再周密也掩蓋不了宗教的荒唐。十字軍東征讓古希臘文化再一次影響歐洲。引起了長達300年左右的文藝復興。個性的解放,讓人們重視相信自已的實踐活動,在這基礎上培根指出演繹邏輯的缺陷,並正式開始歸納邏輯的研究。從此實驗登上了歷史舞台。伽俐略進一步將邏揖與實驗與數學結合起來,才產生了可靠性遠高於其他知識的科學。笛卡爾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了心身二元論。我想這是笛卡爾為了避免強大的宗教勢力對科學的干涉。科學只研究心外之物,你宗教管你的內心世界,別管科學的事。這樣客觀上有助於科學的起步。所以不能因為笛卡爾提出二元論而說他是唯心論的。

古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理論早就有,但唯物和唯心的劃分從中世紀才開始的(本人還沒考證具體這樣的劃分從誰開始)。但毫無疑問笛卡爾的二元論影響巨大,笛卡爾以後哲學界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劃分才多了起來。所以我覺得真正的唯物論與唯心論的鬥爭是從笛卡爾時代開始。

人對事物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哲學上,把人們對存在的認識稱為本體論。唯物論與唯心論這兩種對立的本體論,對人的世界觀的形成影響極大。所以自從有了這樣的劃分後,一直有尖銳地衝突。往往形成兩類不同的人群,這兩類人常常談不到一塊。

什麼叫唯物主義?

這是哲學兩大流派之一,認為不存在獨立於人體之外的精神,精神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這只是過去的定義。費爾巴哈和馬克思是這種觀念的代表,它的缺點是,把精神看得很被動,並解釋不清創造性思維問題。這是很容易被唯心主義攻擊的。我認為從系統論的角度去闡述唯物主義可以比較周密。即唯物主義認為,所有的存在都是一定的要素組成一定的結構的系統。系統不僅有簡單複雜(從對稱性偏離程度的角度)之分,而且有低級高級(從信息反饋和變換傳遞角度)之分。精神只是複雜高級到一定的程度的系統的屬性。

什麼叫唯心主義?

這是另一大哲學流派,認為精神、意識或理念為第一性,物質為第二性,即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精神的產物。生活中常把精神也看成和物質一樣的另一種存在也說成唯心主義。所以可把唯心主義分為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兩派。古代迷信和宗教都屬於客觀唯心主義,這一派是人們因畏懼自然而臆想出鬼神來的,恰巧管理水平不夠的統治者又非常需要用它來嚇唬百姓。所以客觀唯心主義並不是哲學上主要要討論的。唯心主義對當代的主要影響是主觀唯心主義。

明明物質是不依賴人而存在的,為什麼主現唯心主義會認為意識的存在決定物質存在呢?別以為這是個弱智問題,有許多大智慧者會有這樣的觀點。其實有神論(客觀唯心論)是原始的唯心主義,哲學上影響大的是抽象的主觀唯心主義。它最早應是柏拉圖的理念。當時古希臘哲學就很發達了。有各種各樣的學派。赫拉克里特認識到沒有一件具體事物是一樣的(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一切皆變,一切皆流。另一個極端是門巴尼德認為:飛矢不動。即認為不變的東西才是存在,變化只是假象。這種違反常識的荒唐理論只有邏輯被重視的理性社會才會出現。人如果只會實踐(摸著石頭過河),則不會比動物好多少,若會推理則中間神經元的作用就大大發揮出來。推理總是要找不變的東西,由普遍成立的極少的不變的東西推出大量具體條件下的結論,這才有思維效率。於是自然就有人提出不變的東西是事物的本質。柏拉圖是邏輯學的開創者之一,他吸收了前人的思想後才提出,真實的存在不是具體事物,而是"理念」。理念有點象現代辭彙「規律",但不全是。它是強調所謂「共相"。共相這詞在唯心主義者那裡很重要。柏拉圖看到我們所有的詞,是指的一種共相。比如蘋果這詞,不是指的某個具體的蘋果,而是一類相似事物(如果要指某蘋果,需要在語境中辨別,這是西方定冠詞的來源)。而辭彙是人創造的,所以有人就以為世界是唯心的。因為人對事物所有的描述都離不開人創造的辭彙。柏拉圖的理念思想很有道理,所以許多唯心主義都是在他的基礎上的各種變種。現代量子力學演變成哥本哈根的解釋,可見西方唯心主義勢力有多強。所以要聽懂我們反駁這種觀念,首先要了解這些哲學史。

羅素在《哲學問題》一文中說:「早在任何心靈存在之前,物質就已經存在了;而很難想像物質只是精神活動的一種產物。但是,不管唯心主義是真是妄,總不能把它看成是顯然荒謬的而加以抹殺。宣揚唯心主義的根據一般是從知識論得來的,也就是說,是由一種討論而來的,討論的是事物具備哪些條件,我們才能認識它們。第一個嚴肅地企圖把唯心主義建立在這種根據之上的人是貝克萊主教。首先,他以許多論證(這些論證大部分是有效的)證明:我們的感覺材料不能被假定為不依賴我們而獨立存在,它最低限度也必然部分地是在心靈之「內」,這是就下列意義而言的,即在沒有看、聽、摸、嗅和嘗的時候,它們就不再存在。到此為止,他的說法差不多是確實有效的,哪怕其中有些論證還不正確。但是他繼續論證說,感覺材料是我們的知覺所能向我們確保其存在的唯一事物,而所謂被認知,就是在一個心靈之「內」存在,因此也就是精神的。他結論說,除了在某個心靈之內所存在的事物而外,什麼也不能為我們所認知;任何被認知的事物,不在我的心靈之內就必然在別一個心靈之內。」這段話,讓我們進步明白,抽象的唯心主義確實來源於認識論,把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延伸到本體論,這裡出現的荒唐,不僅般人茫然,且能迷惑世界上最著名的智者。例如羅素的老師,其最著名最深奧的巨著《數學原理》的合作者懷特海就是個典型的唯心主義者。他認為,認識過程就是主體"包容"客體的過程。認為客體的性質不在於客體中,而是由主體的認識機能產生的,正象疼痛在我身而不在割我之刀上一樣。因此,懷特海指出,"世界是在精神之中",「我們在世界之中,而世界又在我們之中"。他把物質的性質只看成物質作用人的感官部分了。確實沒有我們的感官感覺我們就不知道物質的性質和它的存在,但物質與其它物質相互作用時,是與你的感官甚至你整個人的存在是無關的,否則就沒有統一的規律了,也談不上存在什麼知識。所以你有個獨立思考的腦袋是可以發現唯心主義的問題的。

邏輯實證主義是因反偽科學而誕生的,發現大量偽科學有語言問題,於是產生了分析哲學,企圖把哲學問題全歸為語言分析問題。這為唯心主義復活埋下了禍根。海德格爾就特彆強調語言的作用,他提出語言是存在之家。唯心主義有許多是他的崇拜者。說語言先於(人的)存在,反對語言只是人與人交流的工具,這種違反常識的哲學能被熱捧,可見東西社會唯心主義勢力有多大。語言廣義地說是人對信息的理解。聾子可以通過手勢來了解對方說的什麼,盲人觸覺可以相當好,可以理解盲文。狹義的語言雖是人創造的,但卻是人類長期與大自然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不是突然人類創造出來的。忽視了這個過程,就不能看到語言與客觀存在的關係。人與動物並沒有完全不同的質的區別,動物也有語言,只是它們因只關心對生存直接有影響的事物,不象人類發展出各種複雜的文化活動,所以用來交流的語言遠不如人類豐富而已。信息廣義的說是事物的屬性,它是客觀存在。它能以極小的能量(幾乎完全不改變發出者的狀態)對外有顯著作用,是因為存在高級的事物,生物特別是動物有特別複雜的機制能敏感微小能量的信息,讓接受到它後,迅速發生機體的一系列變化,引發宏觀變化的效果。顯然所有受量子力學影響的思想家(包括海德格爾)忽視了存在具有複雜等級,才把語言看成先於人存在的本質存在,產生晦澀難懂的唯心主義哲學。信息或事物的屬性本身不是語言,只有它能被高級的事物理解能產生宏觀作用才是語言(廣義語言)。所以先有語言是不成立的。

另一方面,語言(狹義的語言)雖是我們創造的,但實踐活動有對語言的選擇作用。如,幾乎所有民族都把蘋果樹上的果實部分稱為蘋果,而不把它與枝葉連在起說,或連蘋果上的蟲子一起說成蘋果。這是因為共相也是人類共識產生的。而共識總是需要有與人的意識無關的大致穩定的客觀事物存在才行。不同的人群可以選擇不同的辭彙來表達同一個事物,如英國人用apple,法國人用Pommes表達蘋果,但其所指的事物是一樣的。成年人所有實用的語言概念大多是從小一點點通過實踐和學習讓詞語與經驗事物對應產生的。可見人類的語言最起碼最基本的原始部分,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這部分與客觀存在密切相關),較高級的部分人為的任意性才越來越多起來。如動物是不會去想死亡是什麼回事的。但有足夠空閑的人類卻常會去想,所以才有鬼神地獄天堂等沒有與客觀存在對應的詞。中醫中三焦和經絡這樣的詞沒有對應的存在物,這說明,即使在生活還較艱難的古代社會,人們也會產生許多可有可無的多餘語言。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創造了語言也不是精確成立的。原始的無須言說的語言所有動物都有,只是人理解力強,可有更多的不可言說的語言而已。能言說的語言,雖是人創造的,但最基礎(與基本生活有關的部分)的語言是自然選擇和人為約定的結果,只有更高級的文化用語,才有大量人為自由創造的語言(如形而上學的辭彙,以及由它們構成的形而上學的理論)。反思語言產生的細節,才能幫助我們認識到各種唯心主義錯在哪裡。

僅從認識論的角度看,人的所有認識都源於人的感覺,所有理論都源於感覺經驗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各種語言,並我們認識的世界一定要藉助人創造的這些語言來表達,但不能就此說世界是唯心的,不能說有人的存在世界才存在。量子力學發展到認識微觀事物離不開人的意識作用,鼓吹看月亮看花哲學,這是科學上極其有害的逆流,下面我們討論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究竟誰對社會文明發展有利誰有害。

先從科學事業的角度來討論。科學事業是人類探索真理的過程。唯物主義認為真理是人們對客觀規律的正確描述,而唯心主義因為不承認存在是客觀的,總與人的意識有關,所以只滿足實用,滿足一種大多數人認同的解釋,這常常會不在意與原有的知識相衝突,其結果必然是讓科學研究止步於某個認識層次。比如量子力學,微觀粒子有波粒二象性,唯物主義者只把這看成是一種唯象的理論,不斷地去猜想更好的解解來減少與我們可感覺經驗到的宏觀粒子性質相衝突。而唯心主義則喜歡就事論事,不再去找更本質的理論,甚至只承認事物有相關關係,不承認有因果關係。他們生硬地認為微觀粒子就是與宏觀粒子不同(如果微觀粒子都是光子聲子這樣的能量子當然與宏觀粒子有不同,因為認真分析定義是不一樣的,但微觀粒子並沒有與宏觀粒子嚴格的定義區別)。由於微觀粒子構成宏觀物質,於是更唯心的人們會認為微觀粒子的行為更本質,企圖把這種充滿邏輯矛盾的認識擴大到解釋宏觀現象中來,於是會相信神出鬼沒的幽靈的存在,存在神秘的暗物質,徹底顛覆人們已有的認識。這對人的理性思維是極大的破壞。當人們對以往的所有認識的規律都認為不可靠時,當所有的想像都被認為可能是現實時,所有的錯誤就不能批評(批評總是以與現有知識相衝突而展開的),沒有學術批評則只有騙子哪有學術。科學史上,每個發現,起源可以多種多樣,但最後能被大家承認,必須要有可重複的實驗證實。如果整個科學界都允許象中醫那樣既不要排除邏輯矛盾又不要實驗檢驗就承認它,科學將混亂成什麼樣子。實驗理論中的誤差理論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數與不可靠數字運算的結果都是不可靠的。同樣一個科學理論如果允許一個不可靠的知識存在,必將在推理過程中產生越來越多的不可靠結論,最終與其它文化沒有區別。

有許多唯心主義者會列舉許多科學家信教,所以科學至少不全是唯物主義的功勞。但了解科學史的人們懂得,科學是逐漸擺脫唯心主義束縛產生的。牛頓信教,但他只給上帝第一推動力的位置。康德信教,但他連第一推動力的位置都沒有給,用星雲假說解釋了太陽系的形成。只把上帝用來維護心靈的聖潔。愛因斯坦信教,但他連心靈的崇高位置都沒留給上帝。他不相信存在能擺布人的命運的上帝。他相信的是斯賓諾沙的上帝。即大自然本身就是上帝。

西方社會人們是在宗教洗腦的環境下長大的,怎能不受宗教的影響。再聰明的人也很難擺脫強大地宗教教育對他的影響。在賴爾、達爾文等進化論的思想還沒有的時代,很難有人堅持用自然來解釋自然的思維原則。在牛頓看來,沒有一個智慧者的按排,太陽系怎麼會這麼有規則呢?如幾大行星幾乎在個平面內,它們的軌道位置恰好又滿足玻特定律,且自轉和公轉幾乎都一個方向。更巧的是日食時,月亮正好不大不小擋住太陽。但牛頓以後,唯物主義發展迅速,影響了大批聰明人。如果康德也相信神秘主義就不會用沒有上帝推動的假設去解釋太陽系,而唯物主義者拉普拉斯用更自然的方法嚴格的用數學導出太陽系形成的理論。這讓科學大大進了一步,以後銀河系的解釋,超星系團的解釋,乃至整個宇宙的形成都類似這種方法,即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用自然解釋自然,不用任何神秘力量。如今唯物主義思想已讓生物學甚至心理學都獲得了長足地進步,基因理論將揭示所有生命的秘密,神經心理學直逼解釋意識的產生,甚至已部分實現人類自古的夢想——腦控。當然唯物主義的發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量子力學產生,讓許多人困惑不解,於是唯心主義乘虛而入,但相信這只是暫時的。因為如果只滿足哥本哈根的神秘解釋,物理學是很難再進一步的。

再從社會文明建設的角度來討論。文化的範圍遠比科學大,但科學應是整個文化的核心,文明其實是讓文化在科學的指導下有序的或有選擇發展。如果不把科學知識看成各種文化發展應共同遵守的法則,則各種文化會因為發展無序而越來越腐敗。科學對文化的作用不能簡單的用束縛來表述,它的主要作用是它奠定各種文化的發展方向。某種意義上說,它對文化的解放作用反比束縛作用大。由於真理遠比謬誤少,所以科學只是限制文化向腐敗和違反自然規律的方向發展,而一切不違反規律的文化則可以自由發展。在沒有科學的古代,連說話思考舉止投足樣樣要管。於是會形成各個相互來往較少的社會有很大不同的規範,當人們沒有方法獲知人類社會各種客觀規律時,這些規範只能是人為的。又由於在落後的生產力條件下,盲目的規則常常對社會的穩定有很大的危險性,所以必然規則的制定偏向保守,並會因統治時間越長保守的規則越多。這往往大大束縛了人們的自由,也增加了不同民族相互交流時的衝突。比如,中國古人常說,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但各個朝代各個地方都有具體的站相和坐相。但幾乎沒有一個朝

代會認為現代模特的POS是合乎規範的,因為古代社會的保守性決定了這些「賣弄風騷」的性感姿勢一定是有傷風化的。但在科學地位佔主導地位的現代社會,不會把各種人為地的行為規範看成教條。唯物主義者懂得,系統的要素、關係(結構)和功能是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更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遵守的只是少數幾個規律和由它們的具體推論演變來的規則。這些規則雖然還是人為的,但卻是應該盡量符合科學規律(社會規律的可證偽性很差,所以這裡用盡量一詞)的。所以唯物主義者在管理上會制定具體條件下的具體規範,盡量給人自由。並且會在實踐中不斷修正這些規範,而不是把它看成千古不變的教條。

有人會認為唯物主義會引導人們一切向錢看,這恰是一切腐敗的根源。確實按馬克思的經濟決定論,確實容易讓人一切向錢看。但我在多篇文章里說過,馬克思其實不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馬克思否定了過去唯心主義歷史觀,變帝王將相創造歷史為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這是歷史學的進步,讓社會學家歷史學家有了更廣闊地視野。但只是把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以及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誰決定誰的關係顛倒一下,就稱歷史唯物主義了,這太粗糙了。它們之間談不上誰決定誰,需具體分析。如果一定要籠統地說誰決定誰,應該還是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明顯提示了這一點。但被政治挂帥的社會主義國家學術界幾乎死寂一潭,沒有人去真正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以至今還以經濟決定論來指導社會主義建設。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的理論很有啟發性,但它本身是唯心主義的(這可能是馬列學者不願接受它的原因)。這個理論有個缺陷,即把物質、精神和精神產品這三個世界劃分時,把精神定義得太神秘了,我想,這也是唯心主義重新抬頭的根源之一。波普爾把思維觀念、語言、文字、藝術、神話、科學問題、理論猜測和論據等一切抽象的精神產物以及一切具體的精神產物,如工具設備、圖書、房屋建築、計算機、飛機和輪船等等都定義為「世界3」,那麼「世界2」動物性的感性和人的理性立即讓人費解。我認為第二世界——精神,應定義為整個人腦信息處理過程,包括信息的輸入、信息處理和輸出的結果。而第三世界是則專指理論的應用所製造的各種商品和產生的各種社會文化活動。如此劃分,才能很好的解釋我們的世界。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有簡單複雜和低等高等之分,只有高等到人類的產生才有精神,精神是人類複雜思維活動的表現,而由各種精神產品(主要是商品)組成的世界雖部分也是物質的,但是有人後才有的。所以三個世界,大致的關係是物質(原始物質)產生精神,精神產生商品(人造物質)。這樣的三個世界理論才能完美的把唯物主義與反拜金主義結合起來,構建現代社會制度理論的基石。

唯物主義面臨的另一個指責是,資本主義國家常攻擊我們沒有信仰。信仰的重要性在於人一輩子行為有方向性。其實信仰不是信神才是信仰,唯物主義本身就是信仰,因為唯物主義可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認真分析唯物主義的價值觀可以發現它是對社會有益的,而且遠比唯心主義價值觀有益。唯物主義者認為自己也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不認為精神是很神秘的東西,不相信有靈魂永存。於是唯物主義者不在乎死後怎麼安葬他,也不太在乎生前有各種頭銜和虛榮。當這些都不在乎時,必然會思考怎樣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生活,於是自然會把自己溶入社會,自然會認為自己存在的最大價值是為別人做點好事為社會文明進步做點什麼。所以追求旳是自已的名字與某種思想建立聯繫,與某種與別人有幫助的產品有聯繫。且不說老莊道家的避世哲學和佛家的出世哲學產生的逃避社會的個人主義幻想是多麼原始,就算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儒教,這些唯心主義信仰對社會帶來的益處遠不如給社會帶來的麻煩。這些信仰共同優點是讓社會的實現穩定。有神論的信仰會讓人因畏懼神的懲罰而不敢作惡。但子虛烏有的神雖然大眾會相信,但對不容易被愚弄的惡人來說恰給了行騙的大好機會。如果沒有人利用宗教騙錢專權,西方史學家就不會一致認為西方中世紀是黑暗的了。對現代社會來說,宗教信仰的更大問題是阻礙社會的發展。由於宗教認為一切是神創造的,怎麼能改變神的安排,讓神不滿意呢?當今對科技發展影響最大的就是在轉基因問題上的爭論不休。因為對宗教徒來說,物種是神創造的,這個觀念他們是堅信不移的。除此而外,其它科學技術的應用也比唯心主義的科學哲學產生之前困難得多。當代的科學哲學對宗教迷信的復活有著不可推御的責任。再來看儒教,儒教不是很唯心的,所以它的進步作用應比其它宗教大,但它也算不上是唯物主義哲學,所以對社會不利的一面也十分明顯。儒家講仁者愛人,對人的社會化確有幫助。但儒家是以為維護統治者統治為最高目的。然而社會不僅需要穩定,還需要發展。過分保守的意識會讓人遠遠落後別人時,自己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治國平天下是所有儒家知識分子的目標,於是中國的知識分子只是關心當官,極少有人希望通過科技創新來改變命運。在人文與科學衝突的當代,正是由於這歷史的原因,讓理科知識分子與文人無法抗衡。只要看看在中國,政治總是騎在科學頭上,政治家總是希望一切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就知道我們的社會只會跟著別人後面跑了。不是唯物論者是不會把創新,把讓社會更美好看成自己真正價值的實現的。唯心主義者與唯物主義者的最大區別在於對虛榮的重視程度,唯物主義者只是把薪酬和官銜看成達到為社會作出貢獻的條件或途經,而各種唯心主義者則是把它們看了是目標。因為唯心主義者不承認有脫離自己意識的客觀存在,自己的感覺就是所有的存在,官銜與獎狀的就是自己價值的證明,於是無論這個官銜是怎麼腐敗來的,他都會因此自以為高人一等,無論這個獎是怎麼瞎胡鬧產生都會引以為榮。一個社會有那麼多人的價值觀是比官做了誰大,錢和獎狀誰多,這個社會腐敗是多麼的容易。

可能唯物主義被攻擊還有個原因是認為唯物主義不民主。這可能是因為許多社會主義國家不民主給人的印象。但我們知道,科學與民主是一對雙胞胎。如果承認科學是唯物主義的成果,則也應當承認民主也是唯物主義的成果。馬克思理論精華之一就是認為人民大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但馬克思理論中沒有一點具體怎樣搞民主的措施,以致它的實踐者們都無從按他的理論來搞民主,只得按最原始的方法,摸著石頭過河。然而民主決不是那麼簡單的。沒有理論的繼承和不懈地探討,民主哪能送上門來。民主一詞至少有兩個非常不同的意思,一是民主決策,二是民主政治。我在《星火燎原與蝴蝶效應》一文里盛讚毛澤東善於民主決策,這裡指的是如何從群眾中發現大智慧。寬鬆和諧的氣氛,十分利於大家暢所欲言,而智者能在這種氛圍傾聽各方面的意見,獲得多方面的信息,讓自己決策失誤率低。民主政治至少不是主要為這個,它是一種較複雜的組織制度,目的主要是防腐敗。再聰明的人或層次再高的人掌權,也難免以權謀私。所以社會的組織也要象生物一樣有新陳代謝。對於一個社會來說,怎樣的新陳代謝方式能永保活力呢?這要求上層和下層素質都要比較高,而不是只要保證上層素質高就行的。因為上層領導是從下層中選出來的。再好的選舉制度也難把最優秀的人選出來。戰爭常常是最有利的選領袖的環境,但人們不能總生活在戰爭中。由戰爭產生出來的領袖最懂優秀人才不太可能通過選舉產生,於是他們掌權後為鞏固成果,常常不會真正搞民主,他們會培養自己認為非常合適的人做接班人,於是假民主這樣形成。社會主義革命成功的國家,幾乎都是這種方式鞏固政權的,這是因為馬克思的理論沒有具體如何搞民主政治的細節,實踐者只是原始地自我摸索。懂得這一點就明白了西方民主制來之不易,所以社會主義國家理論家固有的階級鬥爭意識讓他們不懂去吸收敵對階級成功的經驗,這讓這些國家都長期處於落後狀態。我認為一個好的民主制,不主要是保證最高層的素質是最高的(這常常讓民主國家領袖不如社會主義國家),而是讓下層有充分的自由和一定的權力,這樣才能形成對上層的制約,減少腐敗,並因人人有真正參政的機會,在政治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為政治領袖的產生積累大量的儲備。而搞假民主的社會,常常領袖臨終時找一個好的接班人都很困難,這是因為人才是要在能說真話的環境下成長的。

唯心主義者常常自持清高也是一個社會科學與民主的障礙之一。1860年6月30日,在英國科學促進協會上,牛津大主教威柏弗斯,大肆攻擊達爾文的進化論,謾罵赫胥黎:「你是相信猴子為人類祖先的……那麼請問你,你自己是由你的祖父還是從你的祖母的猴群中變來的?赫胥黎回答大主教的挑釁說:「人類沒有理由因為他祖先是類似猴子那樣的動物而感到羞恥。我感到羞恥的倒是這樣一種人,他慣於信口開河,他不但滿足於自己事業中的那些令人懷疑的成就,而且還要干涉他一無所知的科學問題……。」許多民族有強烈民族優越感,如:猶太人認為自己是上帝的第一選民,法西斯德國認為日耳曼人是最優秀的民族。自大其實與自卑也是一對雙胞胎,許多素質差的人非常喜歡炫耀自己的祖宗或長輩或親朋好友,其實內心十分自卑,實在而自信的人不會這樣。「我爸是李剛」常被用來嘲諷這類人。與唯心主義相反,唯物主義者一般是平易近人的。因為不相信靈魂的神秘性,便懂得自已水平再高也是一個平凡人,並且知道許多愚昧不是遺傳造成的,大多是文化環境造成的。所以唯物論者那怕與層次相差很大的人在一起,也能平等看待,給人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對待高官,不會象哈八狗一樣點頭哈腰,也不會為區別自己與他人身份的不同,而不願與民同樂。顯然一個社會唯物主義者多了,社會也容易和諧。

另一個誤區是,許多人認為唯物論者缺少道德,似乎無法無天的事都是唯物主義者乾的。其實唯物主義者社會化程度遠比唯心主義者高。大多不信神的罪犯,不該劃在唯物主義者行列,因為不信神的罪犯雖不是客觀唯心論者,但幾乎都是主觀唯心論者,個人主義的世界觀其實是主觀唯心主義世界觀。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會認為自己不存在了,世界就沒意義了,這樣的觀念不叫唯心,叫什麼?這種觀念的人才會唯我獨尊,自己的利益至上,只要自已能賺錢連他人生命都可不顧。各種騙子大多是這樣的人。

唯物主義者還有特別寶貴的特點,真正的唯物主義者一定不會有極瑞的思想,因為他們知道進化和進步大多是漸變的。相反唯心主義者特別相信躍變,相信各種奇蹟會經常發生。唯物主義者不僅在科學上相信只有踏踏實實地努力才會出成果,而且在社會文明進步上也贊同漸近改革。不相信有各種科學大躍進,是因為知識是關聯的基礎知識還沒有時,不可能產生建立在這些基礎知識之上的知識。所以唯物主義者特別關心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杜絕急功近利和學術腐敗,而唯心主義者特別相信奇蹟會發生,更希望自己能迅速功成名就,所以他們沒有耐心去做打基礎的事,一有點奇思妙想就急於要讓大家承認,所以他們非常討厭建立科學規範,甚至動用政治力量大肆鼓吹自己的學說,素質更差的人甚至在騎虎難下時,變成學術騙子,認為騙了所有人就是成功。在政治觀點上,唯物主義者大多屬於保守的改革派。特別是在如今有原子能的環境下,從上而下的改革幾乎是各國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暴動或自下而上的革命不僅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是相當危險的。唯物主義認為社會結構也是一點點向高級進化的,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革要比重建不僅少流血,而且進步概率高。而唯心主義政治家經常會做一廂情願的事。

再來比較一下唯物與唯心在對待傳統文化上的異同。粗看起來,唯物論者是傳統文化的破壞者,因為唯物論者反對倒退,會經常批評反科學反文明的人和事。但其實唯物論者只是認為傳統文化也應辯證的看待,它們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並統計上說,越古老錯誤可能越多,因為即便是沒有科學的古代,人類也是逐漸進步的。儘管歷史有篩選作用,好的文化常常會保留下來,垃圾文化會被淘汰,但也不盡然,這是因為古代缺少科學方法,真理是不容易被掌握的。所以大多數傳統文化可能只適用於它產生的那個時代,對現代是不適用的(所以常被稱為垃圾文化)。事實上許多傳統文化再扶持也沒有幾個人欣賞。比如京劇在傳統劇種中算不錯的了,但無論官方如何大力扶持,現代人還是沒有有幾個人欣賞。這是因為古代沒有現代那麼多的表現手段,只好用舞台較原始的方式,用道具用臉譜拿腔拿調等抽象的手法表現劇情,而那些聲光效果在現代人看來,太醜陋了。 如果說唯物主義者是直接批評傳統文化中醜陋的部分,那麼唯心主義者也不是全贊同傳統文化,只不那麼直接而已。比如孔子經常用小人與君子對照來嘲諷低素質人引導人們向善。「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孔子許多君子與小人警句為中國古代培養了多少正直的人才。孟子的有句話說得更精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但唯心主義者以自我為核心的價值觀,決定了他們只是表面上的尊孔,很少認同儒家提倡的君子人格。唯心主義者遠比唯物主義者掌權後容易專制,不同觀念的交鋒了最正常不過的事,但在如今的中國,有那麼多人會把各種學術批評說成是文革遺風,而且經常借正能量來封反對派的口。他們哪裡在繼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最後談談為什麼社會主義國家更要堅持唯物主義。

現代社會其實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界線已經模糊,因為社會主義國家在學資本主義國家好的管理模式,而資本主義國家也在吸收馬克思理論中正確的部分。但社資的對立還會有相當長的時間。需要共同找出真正能有全人類共識的社會科學理論,才能讓原先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最終走到一起。那麼當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主要分歧是什麼呢?其實可以大致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市場經濟和國家調控應該是怎樣的關係。換句話說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更重視國家調控。歷史的發展,已讓人們看到,盲目的市場經濟效率不一定很高,社會的穩定性也成問題,但市場經濟有自發的糾錯能力,所有的自由國家沒有社會主義國家那樣大的人為災難。人類的進步與人類認識能力密切相關,科學是從簡單知識開始的,以後逐漸在已有知識基礎上發展起來。所以當人類的認識能力還不夠全面認識社會的複雜規律時,總要摸著石頭過河,經常要用市場來自然調節,不斷糾錯。但市場糾錯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社會不能停留在盲目發展的層面上,社會理論再複雜,也應十分重視其發展,大膽肯定和運用已被大量實踐證明了的邏輯自洽的理論,不斷修正不成熟的理論,這樣才能讓社會走向更美好。而社會主義本質上就是重視理論指導重視政府調控的社會,如果能重視理論建設,很可能社會主義國家比資本主義發展快。另外落後國家搞民主制難度也很大的,因為民主制下民眾的素質如果不夠高,很容易亂鬨哄的。在一個邏輯基礎都沒有的社會搞民主制,不僅可能進步很慢,而且社會可能相當不穩定。我的文章多次肯定"只有社會主義能救中國"。問題是如果社會主義國家放棄唯物主義就糟了。因為唯物主義是科學的基石,如果社會理論不大致正確,政府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決策就很難大致正確。所以社會主義國家不堅持唯物主義,則社會理論就沒有半步前進,自然就會落後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哪怕某個理論再荒唐,由於意識的自由,且言論的自由受法律的保護,唯物主義是與唯心主義並存的,所以總會漸漸淘汰荒唐理論,讓正確的理論顯山露水,而經濟上的挫折市場也總會慢慢調整過來。但經濟和意識形態受控的社會主義國家,讓唯心主義者任其發展,則遲早唯心主義成為主流(因為素質低的人總佔大數)。一旦唯心主義控制整個社會,唯物主義者是沒有說話的地方的。許多錯誤的形而上學理論就很難糾正,經濟上的問題市場調節的能力差,也會問題越積越多。比如,中醫的非科學性一目了然,但至今一直受政府支持,反中醫根本沒有在正規媒體說話的機會;反轉是宗教反科學的表現之一,竟然在一個官方唯物主義的國家迷惑那麼多人;更有甚者,在我們這個不是伊斯蘭教的國家會象伊斯蘭教國家一樣,說幾句對伊斯蘭教不敬的話會被判刑。中國的房地產早就天價了,現在仍在高攀。酒和茶都不可能對提高生活質量有多大的實際價值,但在我們國家有些已是天價,卻聽不到質疑的聲音。

民科凡偉說電荷不存在,要改寫物理教科書,這回是科學院院長要因發現暗物質而改寫全世界物理教科書了。怎麼性格這麼相似呢?一個唯物主義的國家,科學界儘是些喜歡神秘主義的人,難怪與諾貝爾獎那麼無緣。去年,我從我國80年代獲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吳中祥博客里,獲得這樣的信息,說悟空衛星觀測到大量數據要毀掉,原因是沒有什麼暗物質方面的信息。吳中祥激烈反對,認為太可惜了,大量的觀察數據意味著花了多少科學家的精力,怎麼忍心的扔掉的。搞科學不是要去證明某些人的形而上學觀念,而是實事求是,天文學和高能物理學種瓜得豆的例子太多了。這次發現暗物質教科書要改寫什麼呢?難道悟空是用量子糾纏發現它的嗎?難道是用通靈術還是見鬼術發現的?現在的天文觀察除了觀察包括可見光在內的電磁波還用什麼觀察,最多是剛出來的引力波觀察技術,暗物質沒有光沒有引力是怎麼看到的?當然還可以通過間接的方法由理論推算獲得。但暗物質本來就沒有非物質的定義,所有沒有發現的恆星(主序星)紅巨星藍巨星新星超新星白矮星黑矮星中子星黑洞行星星雲星際物質和瀰漫在空間的中微子等都稱為暗物質。有什麼稀奇的。世界上科學家關心暗物質暗能量的存在,只是為了證實楊振寧的標準模型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否都正確,是否相容,因為伽莫夫的大爆炸理論和古斯的爆脹理論都是建立在這兩個理論之上的。然而,中國科學界有些人是想通過悟空和天眼的發現證明神秘現象的存在,又要搞科學大躍進了,是想讓人們承認科學可以不遵守現有科學的嚴格規範,這樣是不是就沒有人敢學術批評了?可以讓騙子盡情橫行了?

科學思想和方法的學習遠沒有科學知識的掌握那麼容易,因為它會與傳統文化發生強烈的衝突,沒有知識分子長期不懈地努力和頑強的鬥爭,這個社會的意識水平就不能脫離原始。可悲的是如今社會堅持唯物主義的人越來越少。國際歌唱的人越來越少了。但它的聲音曾經振撼過許多人的心靈,相信它還能還留在許多人的心裡。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推薦閱讀:

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阿爾都塞談馬克思(二)
哲學小徑第一站:哲學的起源
胡塞爾現象學中的六個概念:一種切近的思路
齊桓公的好事被大肆宣揚,壞事為何沒人說?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