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際婦女節,「女權」,我突然想談談這個「敏感」的話題

封面圖片來源於今日百度搜索首頁。

【導入

今天是3月8日,國際婦女節,我特別想談一個應景的話題——「女權」。

之所以形容其「敏感」,是由於不知從何時起,我發現許多人談「女權」色變,要麼是堅定的「女權」嘲笑者,要麼毫不關心,覺得女權主義者只是無理取鬧。網上有一句常見的評論:一大波「女權」正在路上。其包含的鄙夷含義絲毫不遜色於:一大波直男癌正在路上。

因此在這篇文章的開頭,我覺得有必要事先聲明:我不片面地支持「女權」或是「男權」,我只想談談我個人所理解的,女性的權利。在文中,簡稱「女權」。

【溯源】

這是我第一次想系統地談談「女權」,這個困擾我十幾年的話題。

想寫「女權」的念頭由來已久,今天終於動筆了。

談到這個話題就避不開男女平等與男尊女卑的矛盾,我羨慕有些人從小生活在思想開明的家庭不知道這個話題有什麼好討論的,我同樣「羨慕」那些依舊保持著男尊女卑觀念的人也不知道這個話題有什麼好討論的。而我,為何這麼執著關注和在乎?

我追根溯源,想起了7歲那年,父母第一次來給我過生日,父親喝了點酒,對我說,不要埋怨他們讓我從小就跟爺爺在外生活,因為家裡必須要生一個男孩才能傳宗接代,才能延續家族香火。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在某些人的觀念里,男女不平等。在往後的這些年裡,我逐漸了解到家鄉更多的封建腐朽思想,以及重男輕女的嚴重程度。而我還算幸運,剛出生沒有被親奶奶成功扔掉,沒有成為童養媳,沒有經歷高考過了本科線也有男友卻被父母硬逼著去「流水線」般讓有錢的男方挑選,見過一面就定下婚姻徹底被嫁出去成為家庭主婦。但我也不能五十步笑百步,儘管父母對我不差,但他們觀念里認為男性天生就是比女性各方面都厲害的思想卻刺痛了我。我從小能夠主動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但他們卻總覺得我年級越高成績一定會越退步,而弟弟能夠越學越好。高考並不理想,他們覺得一個女生不要太累了沒有鼓勵我復讀,本來只指望著我本科畢業回去就找工作相親(認為25歲之前女生才有資本挑男生,而在家鄉某些地方女生超過20歲在婚姻市場上已經老了),沒曾想我保研了。我一步步想用成績打破觀念,但他們現在卻認為男生成績不好只是因為不認真學,認真學男生必定都比女生強。現在我已經不想再證明什麼了,證明不動了。家庭和諧最重要,三觀這種東西不是我輕易能打破的。

倘若說上一輩的觀念陳舊也罷,可是我發現8090後同樣不可倖免,而且已經讀研的某些同學同樣受區域與家庭影響沒能避免男尊女卑(諸如必須生兒子才有地位,更甚者必須有兒有女,兒子用來掙面子女兒拿來養老)的思想,我很不安。

什麼時候才能用個體差異來評判一個人,而不是性別差異呢?

什麼時候女性自己能夠認為男性沒有天生自帶光環呢,不覺得低男性一等呢?

我從小成長的環境是,6歲之前沒有任何性別地區差異觀念,6歲之後開始見識到人可以封建到什麼程度,但同時也看到一個表姐靠自己工作把一家人都接到了省會城市,老公入贅生的頭胎也是跟自己姓,另一個獨生女表姐也是活得瀟洒極了,認真工作,閑暇時四處旅行,過了25也不著急結婚。在這些極端的差異衝擊下,我不斷開始思考,「女權」究竟是什麼。

【初談】

首先,據我觀察周圍的人對待有的人不在乎「女權」,其中大部分是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這並不是個貶義詞,只是對一種相對的群體的稱呼。舉個例子,你的家庭有經濟能力供你上學,供你上輔導班,供你買零食買玩具,假期全家人一起旅行,在你自己掙錢之前,這些都是建立在你父母你家人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條件下,你能夠無憂無慮地讀書、玩樂,其實就是這種具備一定經濟條件的家庭的既得利益者。有人可能會說,大家不這樣過來的么,我哪有什麼既得利益。這就是典型的既得利益者的無感論。你知道有些小孩非但上不起學還要成為童工為家裡掙錢么,你知道就算是在同一個班級里,老師說要交課外輔導材料費,放學回到家你沖爸媽一喊他們就立刻能把錢給你,而有些小孩每當聽到這樣的消息就面露難色,不敢向收入不高的父母說。我並不是說每個人都注意不到這些,我指的是你處在自己的環境里,可能不自覺就會認為大多數人跟你都差不多,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你不知道的事,有太多跟你不一樣的人

既得利益者就是這麼個概念,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某個方面相對某些人是既得利益者。而在「女權」問題上,表現出無感或者反對的往往在社會上有權利的既得利益者。其中大部分是男性,因為不管怎麼說,目前依舊屬於男權社會。有些男性可能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權利,相反男性的壓力比女性大,結婚時女方還要求買房買車,工作後還得掙更多錢養家,女性還要爭取什麼權利。(以下的敘述,如果你從小生活在一個性別觀念十分平等的家庭,可以忽略,但也請你明白,你是幸運的少數人。)然而,男性二十幾歲買房買車,有多少人是完完全全用自己掙的錢買的,許多人也靠的是家裡的支持,家裡為何支持你,因為你是男性,因為傳統男尊女卑,養兒防老的觀念。並且,我們也經常能聽到,某些家庭把女兒嫁出去收很多彩禮,再用來給兒子買房買車娶媳婦。而且許多理性支持「女權」的女性,希望的是雙方一起合理承擔家庭各方面責任,一分錢不出的女方,不屬於我所談的「女權」範疇。再說工作,很多人說「女權」就是鼓勵所有女性出門工作,不管家庭,這太片面。我所理解的女性權利,就是做自己。我認為「女權」的最終目的,是不管女性是要工作還是當家庭主婦,都是她自己最滿意的選擇,不會被人說女強人不顧家或是家庭主婦沒追求。但是當今的社會情形下,有多少家庭主婦是作為一個內需職業真正被人尊重的呢?今年某衛視春晚的小品中,丈夫在妻子生產時沒事也不回家,還得得意洋洋地給工友計算,自己做全職家庭主婦的妻子,平均算下來每日給她的花費也就一兩塊,比請保姆家政工性價比高多了。我寧願相信這是一個反諷的小品。新恆結衣主演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中,日本編劇認真地探討了這個問題,推薦一看。不否認有被丈夫悉心呵護的家庭主婦,過著衣來生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但請參見國外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婦人》與國內的《我的前半生》,丈夫口口聲聲不想讓妻子受苦受累自己願意養她一輩子,結果卻被有事業心有氣場的女性吸引去了。更不必說,那些諸如《超級巨星》里女主爸爸一樣的渣男把家庭主婦當做廉價勞動力,還嫌棄妻子吃自己花自己的一無是處,家庭暴力信手拈來。

因此現階段,結合現在的社情,女性只能通過工作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乃至於在伴侶心目中的長期性地位,這是毋庸置疑的。就跟認真做事業的男性會更加受伴侶青睞一樣,這不就是男女心理上的平等性么。

想起前幾天公眾號「大家」中有個男性作者談「女權」,有個觀點是,女性天生有生育結構,應該配合社會分工,專心照顧家庭,有自己應得的地位,也沒有人不尊敬你,何必非得被女權主義者趕到工作崗位上。我對於他的觀點,就像一條留言中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請作者自己辭職回歸家庭幾個月試試,看看自己的地位會不會變低,會不會像在有工作的時候能夠交往到那麼多人,受到那麼多尊重。

再說在職場中工作的女性,先不說求職時的問題,工作後還得考慮生育問題耗費的時間與經歷,不生被人說不完整;生了,工作一般的可能被開除,工作業績好有望升職卻因為生育問題而停滯了。有了小孩後很多家庭都是女性花更多心思照顧小孩,放棄工作上的上升機會(也正因為女性有事業的「透明天花板」,因此許多家庭選擇讓女性放棄自己的事業上升,更加保險。其實這也是一個死循環,互為因果)

(以下的情形針對的是男女都工作,但孩子主要是女性照顧的)

男性工作辛苦,他們從小被鼓勵要有上進心,「男怕入錯行」,男性認為家庭大多數的支出都要靠自己掙,因此很多男性覺得照顧孩子這種事不屬於自己的責任,自己最重要的任務是外出掙錢,女性掙的錢不如自己多,照顧好孩子就行了,自己才是家裡的頂樑柱。但照顧孩子不是件重要的事,不是一個家庭的重大任務么,妻子就不是家裡的頂樑柱么?帶小孩這個事很簡單嗎,難道是女性天生就會的嗎,誰不是後天練出來的?一邊工作一邊還得照顧孩子,可能工資不如你多,但就很輕鬆了么?另一方面,倘若妻子真的比自己掙錢多了,這部分男性的面子上又過不去了。總是比你強也不行,弱也不行,還想怎樣?

以上並不是片面鼓勵妻子去主要負責家庭經濟來源,而是強調家庭合理分工的重要性:倘若女性工作能力比男性強,那麼男性就應該主動承擔更多的家庭內部職責,且經濟收入高的那一方需要體諒對方,不應覺得比對方有優越感。

夫妻共同承擔家庭各項義務,不能說完全均攤,但也必須各有合理分配,才是我理解的「女權」。

強調提高女性地位,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其實對男性也是解放。

相處方式平等 ,經濟投入平等,家庭地位平等,才是我談的「女權」。

再說一個我近期親身經歷的畢業生求職體驗。都說求職歧視,但在我眼中,那些需要倒班需要旺盛體力活的工作只要男生是不算歧視的,不能否認男性天生的體能優勢,但明明可以讓女生做的崗位卻非得要男生,這才是歧視。有一個有些可笑的地方:家庭的傳統觀念覺得養兒防老,兒子要留在身邊,女兒可以隨處嫁。而在求職時,有些招聘者卻覺得家鄉距離工作地點太遠的女生,遲早要回家,不夠穩定,還是要男生。有種兩面不是人的感覺。

【變革根源】

再說回既得利益者。談過了男性,再談女性。這部分既得利益者是家庭觀念開明,沒有被灌輸過性別差異的女性。對於她們,我是羨慕的。提到她們,我想談的是「女權」改革的根本——家庭與社會教育方式。據我自己觀察,但凡是獨生女的家庭,或是不灌輸男女天生有差異觀念的家庭,培養教育出來的女生普遍自信獨立,綜合素質高。最基本的,起碼比較自信,而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男生會比較自負,大部分女生比較自卑。而自信的女生,她們遇到困難不會從性別智商方面考慮,而是從獨立個體的角度出發。舉個簡答的例子,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女生就是學不好數理化,而男生往往文科偏差,語文好的男生比較娘」。更往上,女領導被人說能力不行,或多或少會提到性別因素,而男領導能力不行就不會牽扯什麼性別因素。極端來說,有些人認為「女性」本身就構成了一個失敗因素。我自己也被這種想法侵蝕過,做數理化題覺得難時,有時會給自己找女生天生學不好的暗示和借口。後來越往上讀,越發現這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照樣有那麼多女生能做到很多人說女生做不好的事,可能就是得付出與同階段男性更多的努力。而自信的女生,可能就不會覺得因為自己是個女生,所以什麼什麼就是不能做好的。

試想,這麼長時間這麼強烈的家庭與社會普遍暗示下,女性如何能自信地克服困難?再加上許多家庭,對女孩從小灌輸了——女生求安穩即可,不用太努力,總是要嫁人的,性格要溫順等等觀念,有多少女性能擺脫家庭教育的束縛自信做自己追求自己的理想呢?而社會教育了女性什麼呢?求職時工作中大部分的挫折教會了女性什麼?還是做個男性好?而在這兩者之間,我們也不能否認,許多需要生育的女強人況且在職場上無法越挫越勇,家庭教育出的求安穩靠老公的女性自然是不能滿足需要競爭需要加班需要業績需要狼性員工的企業的。而在工作中受挫後,也不免有很多女性,與見多了這種情形的男性,會告訴自己的女兒,安穩即可,不要多求。互為因果。我認為要打破這個循環,應該從家庭教育做起,無論男女,都告訴孩子要獨立,要自信,敢於克服困難,有自己的目標與追求,不依賴別人,與伴侶平等相處。尤其是從小把女孩培養得堅強一些,不要總讓女孩覺得男生應該保護自己讓著自己,從根本上上解決女孩的依賴心理,才能越來越公平。

鼓勵女性獨立自主也不代表著簡單把女孩當男孩養。有的女生天生喜歡布娃娃,鼓勵「女權」不是粗暴地打掉她的布娃娃,讓她玩賽車,而是在精神層面培養她的獨立,為何有家長說把女孩當男孩養,實質上說的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當擔意識與上進心,可能這些品質在某些家長眼中只需要對男孩如此培養即可。因此,鼓勵的並不是全體女性都應該粗聲粗氣,走路外八,什麼體力活都不讓人幫忙(不排除有些女生這麼做比較舒服),完全仿照著男性的外觀標準來畫瓢,指的是個人的精神內核要「雄性化」(當然,等到真正平等之後這個說法也不成立了)。參見《斯隆女士》中的女主,真女神一枚,工作幹練,同時也能讓人體會到她的女性魅力。(當然也不是強調必須有女性魅力)

【一些分析】

說不好聽點女性要是學歷不高家庭不好就像是生育機器,而且往往會進入封建家庭,一定要讓她生男孩,女生學歷高了,家庭背景好都能讓其選擇權利更大一些,但還得取決於自己家庭成員與另一方及家庭成員是否能夠思想開明,否則還得讓她生男孩,生不出來不高興或是湊活或是引產就是程度高低的問題了。能真正做到生育意願自由,雙方及家庭都不在乎性別,以我的了解,相對少,且這樣女性在職場上升職概率與發展空間更小了,二胎開放後更為明顯,企業根本不會考慮多元化職工,除了極其優秀能夠做出核心貢獻的女性有立足之地,否則很多用人單位會考慮女性的生育時間,以及體力上的不足優勢,這就是職業性別歧視的由來。還有就是把員工的不負責任跟其他職業道德問題簡單歸因於性別差異,這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女性由於傳統顧家思想或是無能為力必須家庭工作兩不誤而導致無法專心工作的問題。受傳統思想影響的沒有事業心,或是逐漸被生活與現實磨得放棄了事業心的女性,還是占不小比例的,相比男性在精力上一般主要為工作操心,傳統思想也鼓勵男性這麼做,因此普遍而言男性在職場上發展得更快,能夠升遷往上的女性,知道自己的不容易,也知道女性的不容易,但在工作中更不會對同性心慈手軟。現實是殘酷的,社會的文明促使女性地位提高,但很多女性依舊覺得自己找個好的另一半,要圍著家庭轉,唯獨缺失了自我,這一點真的很奇怪,為什麼那麼多女生都不能夠在性別問題上「自私」一點。

還有彩禮問題,我認為就是應該男女雙方一起出的,或按照經濟實力出,這樣也不存在嫁娶的問題了。

有些人就覺得女性除了體力還在智力上天生不如男性,總舉一些例子說明女性受了普遍教育後,依舊沒出幾個哲人、科學家、高層領導。但這不是概率的問題么?女性普遍接受教育才多少年?有多少女性迫於性別壓力不再升學,多少出於心理暗示不思上進,而且當今世界還有不少國家女性依舊無法正常接受完全的教育。等真正能做到男女教育平等了再談男女智力高低問題不遲。也有人說,看看我國隔壁的日本韓國,女性地位都沒有我國高,為什麼還要爭女權?舉個偏頗的例子,奴隸一開始被打,不給飽飯吃,不讓出門。後來不打奴隸了,但還是不給飽飯吃不讓出門,難道就該滿足了?

【展望】

我所談的「女權」,不是特權,也不是簡單的平權,更不是要壓倒男權。而是希望那些覺得提倡「女權」無意義的人,能夠意識到:這個世界上,這個社會中,性別引起的不公是實實在在存在且不在少數的。有天性顧家的女性,也有迫於家庭壓力成為家庭主婦的女性,也有想在事業上有所作為卻努力無望的女性。支持合理的女權,不僅是要提高女性的個人素質,社會地位,更是要破除傳統的男強女弱觀念,鼓勵所有人獨立自主,經濟獨立,待人平等,讓女性在職場上得到更公平更客觀的對待。同樣要破除性別上的刻板印象,女性嗓子粗不被蔑稱為男人婆,男性氣質柔不被蔑稱為娘娘腔,有喜歡機械的剛毅女性,也有喜歡藝術的柔和男性,尊重個體差異,不簡單以性別區分工種,區別性格。

就像封面圖一樣,無論什麼崗位上都有女性佼佼者,雖然少但還是給了我們信念。做不了太多,只能從自己改變起,而我想談的不止於「女權」,只不過在我有生之前可能看不到了。在「女權」之上還有「人權」,那就不只是性別的差異,還包括性取向,年齡,種族,等等。尊重每個人的個體差異,但願有一天世界能真正和平,每個人都享受著應得的自由與平等。

------END------


推薦閱讀:

一個要徹底幹掉所有男人的「女權主義者」
從約會買單說起:女權運動到底在爭取什麼?
《神秘巨星》背後關於女性社會地位的深度思考
神秘巨星感想——女權最需要的是尊重

TAG:女性 | 女性心理 | 女權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