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特稿|捍衛女性的勞動權

2015年10月全面二孩政策實施,職場女性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遞交全面實行三孩政策的議案。讓女人回家的聲音層出不窮。

問題來了,要養育孩子,為什麼是女人回家,不是男人?

人們通常認為,女性是天生的家庭照顧者,母性是她們的天性。男性以事業發展為由,缺席與子女的養育照看是正常的;而女性絕不可以不顧家。這些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值得我們反思。根據《2017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在中國,女性花在照顧家庭等無報酬工作上的時間佔總勞動時間的44.6%,而男性的這一數字僅為18.9%。而無報酬工作的價值往往被人們忽視。

從社會整體來看,男性收入高於女性。有人據此認為,當家庭面臨育兒壓力(社會提供的育兒服務不足,如沒有足夠或可靠的幼兒園,0-3歲幼兒托育空缺),基於「理性選擇」,女性應該回歸家庭,肩負育兒責任。實際上,女性收入水平不及男性本身就是性別不平等的惡果。

性別薪酬平等方面,女性往往遭受同工不同酬的歧視,即在同樣的工作或同等價值的工作中,女性薪酬較男同事更低。更值得關注的是,性別不平等將女性擠壓至低薪行業/職業,女性的職場發展空間不足。《2017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估算,我國男性平均年收入是19028美元,而女性僅為11821美元。《2018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同樣顯示,整體來看,女性的月平均收入比男性低22%。在普通職員階段,男女薪酬差距不大,而整體薪酬差異說明,女性獲得晉陞的機會更少,女性職業發展天花板現象嚴重。據統計,中國女性在公司董事會級別的人數佔比僅為9.4%。關於性別薪酬平等,主任在《坐等100年後實現男女平等?》一文中,有更詳細的分析。

男人真的掙那麼多錢,夠養全家嗎?目前雙職工家庭是主流。如果大規模呼籲女性回家,按照目前工資水平,單靠男性的收入是否足以應付日益上漲的育兒成本,是否有能力為家人提供較好的生活條件?如果可以,作為家庭唯一收入來源的男性,將面臨巨大的身心壓力。如果不能的話,從職場退出的女性可能要在完全承擔家庭責任的情況下,同時從事一份或數份低收入、不穩定的兼職工作,才能維持家庭開支。

談了很多為什麼反對「讓女人回家」的聲音,也需要談談女性自主選擇的空間。有人選擇做家庭主婦,就和有人選擇做工程師、教師、程序員一樣。不同的是,家庭主婦從事無薪酬勞動,這份職業還遠沒有得到大眾的理解,她們的勞動價值還遠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和尊重。

我們要警惕的是,「讓女性回家」的聲音越吹越響,甚至女人自己都認為職場沒有她們的一席之位,有事業心的女性迫於社會壓力不得不回歸家庭。這時就不再是自主選擇的問題了,因為實際上已經沒有選擇的空間了。這並不是天方夜譚,日本女性往往在婚後辭職做家庭主婦算是女性的自主選擇嗎?

面對老齡化壓力,將政府、社會應付的責任,完全甩給家庭、個人來承擔是最差的解決方法。所謂「讓女性回家」不過是畫餅充饑。真正解決問題就必須保障受到人口政策直接影響的女性的勞動權利。

從1908年紐約紡織女工走上街頭,要求縮短工時,改善工作條件,到今天,國際婦女節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一百多年來,婦女權利是許多致力於性別平等的人們一步步爭取來的。回顧過去一年,許多女性拿起法律武器,努力消除就業性別歧視,維護孕婦的勞動權利。今天,我們要大聲對「讓女性回家」說不,捍衛女性的勞動權。

推薦閱讀:

TAG:二胎 | 性別平等 | 性別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