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松派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素描手稿欣賞

讓·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年〕,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他那純樸親切的藝術語言,尤其被廣大法國農民所喜愛。

米勒對大自然和農村生活有一種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歸,上午在田間勞動,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裡作畫。

米勒的生活異常困苦,但這並沒有減弱他對藝術的酷愛和追求,他常常由於沒錢買顏料就自己製造木炭條畫素描。米勒愛生活、愛勞動、愛農民,他曾說過:「無論如何農民這個題材對於我是最合適的。」

米勒作品的風格特點是厚重粗拙,他似乎不特別注意細節的描繪與刻劃,更為注重粗獷強悍與整體感的塑造。

他用一種雕塑般的單純而簡練的形象概括地表達耐人尋味的內容,所以梵高評述說:「在米勒的作品中,現實的形象同時具有象徵的意義。」

1849年巴黎流行黑熱病,他攜家遷居到巴黎郊區楓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在這裡,他結識了科羅、盧梭、特羅容等畫家。

此後的27年,是米勒一生中創作最為豐富的時期。許多法國人民家喻戶曉的名畫作品《播種者》( 1850 )、《牧羊少女》(1852)、《拾穗者》(1857)、《晚鐘》(1859)、《扶鋤的男子》(1863)、《餵食》(1872)、《春》(1873)等等,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米勒從不虛構畫面的情景,每一幅畫都是從耕耘著、放牧、勞動著、生活著的法國農民的真實生活中來的。


推薦閱讀:

浙派山水首席畫師,明,戴進山水畫欣賞
陽陽說畫陪您過發財中國年,中國畫賀歲,李秋紅生活之美
浙派之祖,明代,戴進作品欣賞(花鳥人物篇)
「寫意中國畫家聯盟」迎新春·人物誌——盧加德山水展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劉萬海山水畫欣賞

TAG:畫家 | 繪畫 | 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