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裡的書店賺錢嗎?

近幾年大家逛購物中心的時候有個明顯的感受,越來越多一二線城市的購物中心引進了書店,現在書店已然成為購物中心的新標配業態。

相信很多人和三哥一樣都個疑問:購物中心裡的書店賺錢嗎?

在回答購物中心裡的書店是否賺錢這個問題之前,三哥先帶著大家看一看近10年書店的發展

我們依稀還記得在2007-2012年,民營書店開始出現大面積倒閉。據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調查數據,2010年來全國有將近50%的民營實體書店倒閉,其他書店靠著僅剩的「情懷」死撐,實體書店面臨生存危機。2011年10月底,號稱「擁有全國最大連鎖渠道」的著名連鎖書店光合作用書店位於廈門和北京的直營店全部關門,可謂民營實體書店行業倒閉潮的標誌性事件。

互聯網帶來的折扣書籍及電子書閱讀,使實體書店圖書銷售量迅速下降。房租和人工成本的高漲,以及網路碎片化閱讀帶來閱讀方式的改變都給實體書店帶來很大衝擊。

自2013年起,購物中心對書店這樣的文創業態的迫切需要,以及政府對實體書店的空前支持,書店行業的機遇爆發。以方所、西西弗書店、鍾書閣、言幾又為代表的「書店+咖啡店+零售」複合型書店迅速擴張。以目前門店數量最多的西西弗為民營書店的代表,2015年西西弗開始擴張開店,全年開店20家。2016年西西弗全年共開店31家,2017年西西弗全年共開店42家。截至2018年2月,西西弗目前已發展為在全國47個城市擁有近120家圖書零售店。

前不久,2018年1月11日,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百道網主辦的「2017中國書店致敬盛典」在北京舉行。在這次盛典上提出了一個概念,書店正在迎來「破殼新生」,並且將2017年定義為新式書店的元年。在2016年-2017年,書店行業迎來了爆髮式崛起。

政府的支持

三哥在查了資料後,發現政府對實體書店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政府的扶持減輕了書店的經營壓力,是實體書店迎來一輪新的復甦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哥按時間順序給政府的扶持手段做了簡單的羅列。

① 2013年政府發布政策,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2018年新的政策還未出),免徵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每年減負50億元。納稅人銷售圖書、報紙、雜誌,稅率為13%,免去這13%的增值稅讓連鎖書店的成本降低。

②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截止2016年6月,中央財政用3億多專項資金扶持了全國210家有文化影響力的實體書店。

③ 2016年6月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11部門印發《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支持實體書店的一系列政策建議,其中就包括使用財政資金予以扶持的方式。

④ 此後,北京、上海等城市相繼頒布政策,以資助和補貼方式扶持實體書店。以北京為例,2016年投入1800萬元資金對實體書店以獎勵的方式進行扶持,共有71家書店獲得資金扶持,王府井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單向街書店、中信書店等在列。

⑤ 2017年3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里提出推動全民閱讀,扶持實體書店發展,加快推進實體書店或各類圖書代銷代購網點覆蓋全國所有鄉鎮。

購物中心的迫切需求

購物中心越開越多,同質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競爭當然也日趨激烈。在新的一輪購物中心升級中,購物中心不斷加碼體驗業態,由商品集合向生活方式轉變。與上一波書店倒閉潮中書店被擠出商業中心不同,現在是購物中心主動降租金來吸引書店的入駐。據三哥看到的實際租金數據,大部分購物中心給書店的租金都非常低,與超市、電影票的租金水平相當。

三哥認為,購物中心迫切需要實體書店有以下3大主要理由。

1、提升購物中心品位。書店有助於塑造商場的文化形象,能增加商場的差異化和調性。

2、提升客流。購物中心在給了書店低廉租金的同時,也會要求書店要承擔的相應商業義務,比如定期舉辦名家講座、藝術沙龍等活動,書店變成公共社交場所,吸引了不少追求文藝的客群。

3、增加可逛性。現在的書店都以「顏值」取勝,高顏值書店匹配時尚的購物中心,俘獲了年輕人的同時,也增加了購物中心的可逛性。

購物中心本身所帶的人流和給予實體書店的低廉租金,書店紛紛選擇進入購物中心,以一種複合模式「書店+咖啡+文創」的全新姿態捲土重來。

那麼,購物中心裡的書店賺錢嗎?

為此,三哥看了比較熟悉的兩個購物中心裡書店的每月業績,用數據來初略分析是否賺錢。

北京某單XX書店

北京某購物中心的單XX書店佔地300平米,2017年月平均銷售額45萬,全年總銷售額500-600萬元之間。固定租金在3元-4元/每天/每平米,實際銷售額是合同抽成銷售額的一倍,租金如何抽成實際情況不詳。據不完全統計,此購物中心餐飲業態的平均租金在10元-15元/每天/每平米。以此可看出此購物中心對書店的租金力度扶持非常大。

某新一線城市西西弗書店

某新一線城市西西弗書店佔地350平米,2017年下半年的月平均銷售額42萬,固定租金和物業費合計3.3元每天/每平米,租金不抽成,每月交給購物中心的房租等費用合計4萬元以內。

房租在營業額的10%以內,所需的人工不多,且書店以「情懷」用比較低的成本吸引了年輕人來就職,人員成本較低,以及圖書的免稅政策。因此,從上述兩個書店的營業數據,我們有個初步的判斷,至少這兩家購物中心內的書店是賺錢的。

相信很多人還有一個這樣的觀念,書店的營業額主要是以咖啡、飲品、甜點等副業為主,書籍為輔。在看了數據以後,三哥發現書店依舊是靠「書籍」貢獻了大部分的營業額。咖啡的利潤率更高,書籍的營業額更高。書籍類佔75%左右,咖啡飲品類佔25%左右,這裡的書籍類也包括文創產品。

我們再看一組來自贏商網的數據。

盈石集團研究中心的總經理張平以言幾又為例,向我們提供了一組數據:圖書、文創零售與咖啡飲料為言幾又貢獻的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 50%、28%、22%。同時,與圖書 10% 至 30% 的利潤率相比,文創產品的利潤率達到 40% 至 50%,咖啡飲料則達 75%。

雖然電商網站上的書籍更便宜,但是還是有很多消費者願意看到喜歡的書籍,當場買下來立馬閱讀,而不願意為了省十幾塊錢而多等幾天。更有不少消費者願意為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這一份情懷而買單。

三哥拿了國內比較熱門購物中心裡的兩家書店做案例,當然是比較片面的。三哥只是想用這兩家書店的營業數據表明,書店並不是我們認為的那樣不賺錢。當然,這兩家書店賺錢,不代表其他書店也賺錢,也有書店品牌在虧本擴張。關鍵還是要看書店自身的品牌實力、門店選址與定位,以及非常重要的運營能力。

在書店加速擴張的時候,我們也發現複合型書店逐漸泛濫且同質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高顏值」是目前書店的最重要屬性,成都方所是長得最像攝影棚的書店,鍾書閣被譽為「最美書店」在朋友圈裡刷屏,書店的空間設計和整體的氛圍勝過一切,甚至有人說,「沒有顏值的書店不是好書店」。

每次去實體書店,顯眼處總是當下話題性最強的書籍以及經典書籍,這些書籍是受眾面最廣、最易讀,你會發現很多書店所選的書籍都是一樣的。

咖啡、文創品是書店的標配。很多年輕人被書店的「顏值」吸引,到書店並不是為了真的來看書,而是會選擇買杯咖啡並拍照發朋友圈。

為了避免同質化,建立品牌特色,各大連鎖書店也在不斷探索。1989年成立的誠品書店現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了人們的某種書店情懷,也成了台灣文化的一種象徵。Page one以設計書和英文原版書籍成名,這成為了它最大的特色。由許知遠、吳曉波、於威、覃里雯、張帆等13個國內著名的媒體人創立的單向街致力於「提供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間」,不僅僅是書店,更是一個文化沙龍的主辦方。鍾書閣作為「最美書店」極具視覺衝擊效果,是一個夢幻般的神奇書店。門店數量最多的西西弗書店,三哥認為它更像是開在我們身邊的大眾書店,隨處可見又平易近人。

本篇主題是探討購物中心裡的書店這種商業模式是否賺錢,寫的時候又帶入了書店的一些發展史和特點。有人說現在的書店太繁雜和太商業化,缺少了書店應有的文化氛圍。任何商業模式的最終目的還是盈利,三哥覺得,正是商業化的發展和資金的注入,才能讓書店這個業態重新煥發生機。我們也看到,不少實體書店成為當地的文化中心與地標,為國民提供了便利、快捷的閱讀環境,推動了國民的閱讀熱情。從這一角度來看,就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了。

大家好,我是陳三哥。從小好讀書,卻又不求甚解。熱愛商業和品牌,歡迎大家留言和私下交流。

交流微信:maomao_zhuge

公眾號:陳三哥

最後祝生活愉快?!


推薦閱讀:

時尚集團&睿意德聯合發布|2017時尚購物中心評選(一)
時尚集團&睿意德聯合發布|中國年度時尚購物中心

TAG:書店 | 購物中心 | 實體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