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飄飄」的活著,會讓我們更焦慮

平板電腦、超薄手機、健身、隨心所欲的購物……現代社會中,我們越來越追求輕薄的電子產品、輕盈的身軀、快速簡潔的閱讀體驗和無限的消費快感,希望以此擺脫沉重的生活壓力,達到精神上的輕鬆自由。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為此感到更焦慮、迷茫、脆弱,缺乏安全感。法國哲學家吉勒·利波夫斯基也看到了這一社會現象,並在新著《輕文明》中總結道:對「輕」的盲目追索,只會給心靈束上又一道鐐銬。

  每個時代都有一些流行文化或時尚元素,體現一個時代物質條件的發展和一定社會群體所認同或提倡的價值觀。無論是瘦身方式的推崇、消費方式的變革(如網購、外賣),還是輕薄電子產品的流行,某種程度上彰顯著社會對美、人類的需求滿足、科學技術的崇尚。這些流行元素對個人的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個人如果從「輕」文化中提取到有價值的、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並付諸行動,是對自身的提升;如果欠缺正確的自我認識,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目標,則達不到「無事一身輕」的狀態,反而可能迷失在「輕追求」中不能自拔而變成「重負擔」,越追求越焦慮。

  認識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才是活得自在、踏實的關鍵。「自我認識」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我們是怎麼看待自己的。比如,我是什麼性格?擅長或不擅長什麼?未來是怎麼規劃的……專家解釋到,人們的「自我認識」包括「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真實自我」是客觀表現出來的自己,「理想自我」是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兩者差距較小時,我們就會感受到滿足、開心、幸福;兩者差距太大時,可能帶來失望、不滿、悲傷、焦慮。有些人對「真實自我」沒有準確認識,對「理想自我」沒有理性判斷,又難以抵禦流行元素的誘惑,或扛不住被流行淘汰的壓力,就會產生諸如盲目跟風瘦身、隨意透支消費、追求各種形式上的「輕鬆」,但付出沉重物質、情緒甚至健康代價的不理性行為。

  專家建議,我們要認識事物的本質而不是表面,無論面對什麼流行元素或時尚趨勢,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時,首先應該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夠做到什麼,確定一個可以實現的、提升自己的目標。其次,努力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要重視自我反饋,激勵自己,少與他人做比較。這樣,我們才是真正追求一種「輕生活」,在追求中進步,感受到真正的輕鬆、自由和滿足。

推薦閱讀:

所有的焦慮都是對數字的焦慮:數字化生存作何解釋?
緩解焦慮的食物
認知行為療法的簡介
大部分人的焦慮都源於不敢嘗試且害怕出錯

TAG:焦慮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