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詩以歌,唯此抒懷
還是要感謝央視做了一個《經典詠流傳》這樣的文化節目。
把中華民族的經典詩詞唱出來,這是多麼讓人有興趣的事!
也許很多人都把學生時代念過背過的詩詞歌賦還給老師了,然後呢,等成年了,來說現在的中國缺乏詩的浪漫情懷和詩的成長土壤。
多可笑啊,泱泱中華從古至今留下了多少經典,現在不是缺乏作詩的人,而是大家都忽略了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
我喜歡第2期趙照的這首《聲律啟蒙》,優美的旋律和著漢字的韻律,這是只有中華文化才有的美。現在它已經是我兒子睡前音樂的保留曲目。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
「天浩浩,日融融,佩劍對彎弓。」
我也喜歡黃綺珊演繹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65歲的年紀,12年的時間都在被流放,但他卻在最應該「失魂落魄」的關口,寫出了很多傳唱至今的經典。
同樣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袁枚的這首《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之前對於袁枚的印象仍然停留在那首悲情的《祭妹文》,只覺得能寫出如此悲傷又細膩文字的詩人,應該是個內心情感豐富的人。直到聽了這首《苔》,才發覺袁枚好像就是身邊的某個人,他會有喜怒哀樂,有悲歡離合,也有溫情脈脈。當夜幕低垂世界都安靜下來的時候,他會在你身邊跟你講一講他自己的一些故事,寥寥數言,就把事兒說完了,只留你獨自回味。
這節目讓每一首詩詞背後的作者都活了起來。
所以,毫無疑問我是《經典詠流傳》的粉絲,我也是中華文化的粉絲。
從央視的《國家寶藏》到這次的節目,新時代必須有新的載體來把我們燦爛的文化展示出來,再現出來,這些文化不是停留在語文課本里的死板的文字和圖片,而是鮮活的,有生命的,每一首詩詞歌賦的背後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都是一個個或陽光溫暖、或清冽苦澀、或驚心動魄、或蕩氣迴腸的故事。這些人,這些事,承載了中華文化使其綿延不絕。
文化自信,中國人還是絕對有的!
和詩以歌,唯此抒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