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跨界創新到「全國人大代表」,九芝堂董事長李振國的32年張弛之道

32年時間,李振國從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層醫療工作者,經過艱苦科研、拼搏奮鬥,蛻變成為了具有368年歷史的九芝堂的董事長。在他的帶領下,古老的九芝堂又煥發了新的活力,財務數據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李振國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依靠自己多年來的親身感悟,在兩會期間對正處在風口之上的大健康產業建言獻策。

在接受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專訪時,談及獲得如此成績的原因,他給出了兩組答案:第一組是「無知者無畏」與「敬畏市場」;第二組是「與時俱進」與「時代的引領」。

看似截然相反的回答有些令人摸不著頭腦,但只有真正了解其創業經歷之後,方能理解其中深意。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時間回到32年前。

李振國的第一份工作為奶牛場技術員,1986年,因為出色的研究能力,32歲的李振國被派往深圳創辦生物研究所,雖然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但當時的主流醫學界對於這個新成立的機構並不太買賬。

一方面在於李振國的研究對象——心腦血管疾病動物提取活性葯異種蛋白過敏問題。和複雜的名稱一樣,這一課題在當時可謂國家級難題,對於攻克的可能性,李振國諮詢過的每一位專家教授給出的答案都是「絕對不可能」。

另一方面則是李振國的學歷背景,李振國畢業於東北農學院(現「東北農業大學」),專業為動物飼養與動物醫學,也就是俗稱的「獸醫」。在很多業內人士眼中,一個學獸醫的想研究一個這樣的課題,無異於天方夜譚。

不過也正是因為非科班出身,使得李振國對醫藥界的諸多權威始終抱有一絲不服氣的心理,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思路。但恰好當時李振國將所有資金都投入到了研發當中,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自己的女兒因闌尾炎需要手術,但500元的手術費他卻很難掏得起,這更加堅定了李振國研究中醫藥的決心。憑藉著紮實的藥理知識、 強大的學習能力,以及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在1995年李振國終於取得了突破,初步研製出「疏血通注射液」,填補了國內空白。

十年冷雨一朝天晴,然而短暫的喜悅過後,李振國很快又鬱悶了起來。還是受前述兩個因素的影響,即使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功,但當他想要引入資金進行進一步的臨床驗證、資質報批並最終實現量產時,並沒有機構或者個人願意出錢投資。壓在這位「獸醫」身上的權威大山,依舊沒有被推翻,甚至很快又出現了困境。

在幾位好友的支持下,李振國獲得了老家東北一家鄉鎮企業的支持。1995年10月,李振國以技術入股的方式,與牡丹江鐵嶺一村(華興企業總公司)合作組建了友博製藥廠(2000年改製為純民營責任公司),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從商之路。

然而,當他興緻沖沖地拿著相關材料前往申請專利的時候,工作人員草草翻看著資料,注意到「獸醫」這個經歷之後,便不耐煩地將之遞了回來。

「這件事情我一輩子都會記得」,回憶起專利申請過程中的曲折,李振國向野馬財經感慨,「以後再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我都會用這件事激勵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

這期間,李振國還經歷了一件令其印象深刻的事情。工廠成立初期需要借一筆10萬元的貸款,雖然貸款的各項條件都具備,但因為是鄉鎮企業的身份,並不被當時的銀行所重視。為了跑貸款,李振國想盡各種辦法,拼業務、拉感情,幾次三番、費盡周折,最終憑藉他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了銀行。

就這樣,李振國最終拿到了貸款。

居安思危,「精準併購」

古語有云,「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付出了比專業人士更多的努力方才取得的成功,卻因為學識出身被如此輕易地否定,這件事深深地刺痛著李振國的內心。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個樣子出來。

事實上,擁有獨家技術的疏血通注射液也並沒有令其失望。產品進入市場的第一年即獲得了二十餘萬的利潤,此後的增長更是迅速,2005年時該產品銷售數量突破1000萬支,收入達億級水平。同時,李振國以其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和責任信譽,獲得了區域內銀行業的好評和認可,並與創業初期支持過他的銀行建立了長期的良好合作關係。

十年的付出終於換來了回報,毫無疑問,憑藉著獨家的技術、工藝,李振國完全可以多享受幾年輕鬆悠閑的日子。但在疏血通注射液增長最快的階段,他預見到了繁榮背後暗藏的危機——產品單一。

於是,為了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友搏葯業在繼續研發創新的同時,開始了一系列併購入股動作。2003年將牡丹江紅星製藥廠納入麾下,2011年成為黑龍江迪龍製藥第一大股東,2017年,入主九芝堂兩年後,又與北京納蘭德共同投資設立併購基金,用于海外項目併購。

對於如此舉措,李振國解釋,對一家醫藥企業而言,研發創新能力自然是核心競爭力所在,不過新葯的研製通常周期較長,風險成本也很高,因此「自主研發+對外併購」兩條腿走路要穩健得多。

野馬財經同時發現,李振國選擇標的時有一個鮮明的特點——立足實業,重視產品、技術。

簡單來說,與營收、利潤狀況相比,他更看重的是一家公司有沒有真正具備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新技術。如果沒有,那麼再靚麗的財務數據也很難長久;如果有,則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將這些產品的價值真正釋放出來。

這一點,在入主九芝堂的例子上尤為明顯。

南葯瑰寶,歷久彌堅

驢膠補血顆粒、六味地黃丸……斬獲「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項殊榮,並連續四年入選中國最有價值品牌500強,賦予九芝堂更加厚重的底蘊與內涵。

在我國,無論是「九芝堂」這一品牌本身,還是它旗下的諸多產品,都可謂家喻戶曉。而其代表的湖湘中醫藥文化更是我國醫藥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貢獻給中華民族的一份獨特財富。

只是,品牌上的美譽度卻沒有給九芝堂帶來與之相匹配的財務水平,每年10億元左右的營業收入,與同為300年老店同仁堂的百億級別相差甚遠。

不過,差距是壓力也是動力。2015年下半年,通過資產重組與定向增發,李振國成功入主九芝堂並將友搏葯業裝入上市公司。2016年,新的九芝堂實現營業收入26.7億元,實現扣非凈利潤6.12億元。與此同時,從已經披露的2017年前三季度數據來看,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14.54%、64.77%、40.5%,可謂發展迅速。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友搏葯業與九芝堂重組完成不過兩年的時間。眾所周知,兩家企業的合併都需要花費一段時間去解決管理制度、文化差異等方面的問題,多多少少會對企業經營產生一段時間的影響。而這一調整期在九芝堂的重組過程中體現得卻不明顯。

究其原因,李振國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主要還是兩家企業的(原)管理層及各級員工,最主要的心思都是想把中醫中藥、把企業做好,有幾分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感覺,因此雙方融合的過程可以說是十分順利。

他同時透露,從雙方的第一次接觸到重組意向敲定,前後不過兩個月的時間,而且當時有很多買方看上了九芝堂,自己出的價格並非最高。其之所以能夠最終勝出並推進得如此之快,即在於大家都是做實事的人,都想把中醫中藥、把九芝堂這個老牌子做好。

野馬財經注意到,九芝堂的前任大股東為「涌金系」,作為「涌金系」的原實際控制人,以實業為內核,以資本為手段實現對醫藥產業的整合一直是魏東的心愿,奈何英年早逝。

所謂「忍將夙願,付與東流」,對「涌金系」舊部而言,將九芝堂交到與製藥打了半輩子交道,有著深厚醫藥產業情結的李振國手中,更多的是出於擁有相近的理想和觀念上的考量。

繼承創新,再展宏圖

當然,兩家企業的聯姻絕非1+1=2如此簡單。一方面,九芝堂300多年積累下來的一份份寶貴藥方,都可以進行深度開發,為更多現代中藥的研製提供基礎。在我們的印象中,中藥給人的感覺往往是偏經驗,西藥則靠科學。李振國解釋,這主要是因為傳統中藥走的是體系治療、西藥是精準治療之路。而現代中藥,則可以依靠現代的科學技術,同樣賦予中藥精準治療的能力,揚長棄短。

另一方面,友搏葯業基因中的創新精神,更加靈活的管理體制,能夠讓九芝堂重新煥發活力。友搏葯業自成立以來,銷售費用一直保持在低位,並帶來了常年50%以上的凈利率,遠高於原先九芝堂的15%。這其中固然有兩者產品定位的不同,但合理的激勵制度自然也不容忽視。

與此同時,在對九芝堂傳統中醫藥進行傳承之時,李振國亦積極創新,運用現代醫學突破傳統中藥瓶頸,放眼未來,投資布局生物醫藥領域。九芝堂投資的科信美德公司所研究的糖尿病產品REMD-477,未來將有可能部分替代胰島素用於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治療。

該產品已經於2016年初獲批進行人體臨床試驗,進展順利,其1期臨床試驗結果報告還曾被選為201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第77屆科學年會「主席特選大會報告」。科信美德亦為北京市獨角獸企業,位於海淀區。

除了生物醫藥領域的突破之外,未來九芝堂將繼續在「大健康產品+現代化中藥+生態化西藥+生物藥品」四個方面深入研究與再研發各類產品,這既是李振國濃厚製藥情結使然,更是為了研製出更好的藥物治病救人。

健康管理,呵護生命

32年的時間過去了,「疏血通注射液」畢竟是當年的輝煌,九芝堂的重組也已度過了磨合期,那麼未來呢?李振國的回答一是國際化,二是大健康。

上文提及,2017年九芝堂與北京納蘭德共同投資設立併購基金,用于海外項目併購。有意思的是,併購項目的標準同樣是新技術、新產品。

至於大健康,在人們對生活水平要求日益提高,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等概念日益加強等因素的作用下,產業風口已然到來,諸多企業、資本為之躁動。

作為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李振國的兩會提案亦與大健康產業息息相關。並對我國大健康產業的基本產業群構成進行了詳細的梳理。

一、以醫療服務、藥品、器械以及其他耗材產銷、應用為主的醫療產業。

二、以健康理療、康復調理、生殖護理、美容化妝為主的非跨醫療產業。

三、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飲品、健康用品產銷為主體的傳統保健品產業。

四、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諮詢顧問、體育休閑、中介服務、保障促進和養生文化機構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產業。

五、以消殺產品、環保防疫、健康家居、有機農業為主體的新型健康產業。

六、以醫藥健康產業終端化為核心驅動而崛起的中轉流通、專業物流配送為主體的新型健康產業。

上圖為我國大健康產業基本產業群構成

當然,面對如此誘人的前景,李振國並沒有進行盲目的多元化,用他的話來說,健康產業的概念很大,我們應該找到、做好與自己最契合的領域。而這也恰恰進一步詮釋了他的併購投資、資本運作之道——不盲目擴張,做最擅長的事。

回顧李振國的創業歷程,可以看到,在科研領域的不畏困難,在經營領域的危機意識,正是面對不同境遇的張弛有道,以及對實業產品、創新技術的堅守,幫助其與旗下公司實現了不斷成長。


推薦閱讀:

證監會最新鼓勵神器:「再融資應用優先股」咋玩轉,壹橋股份來教你!
單身女性如何貸款買房最划算?
滬指回補缺口,白馬因利而散
貸款8次被拒!五個原因不可忽視
華商韜略丨寶寶長得很像劉鑾雄

TAG:財經 |